2020-12-24 06:50 |浙江日報 |肖未 顧秋葉
12月24日,《浙江日報》刊發《平湖新埭鎮:和風潤鄉土 文明亦風景》一文。全文如下:
泖口古鎮映廉景,稼書故裡傳家風。日前,在平湖市新埭鎮泖河村泖口古鎮爾安書院,平湖清廉文化基地、金平湖好家風傳承基地——稼書苑正式揭牌啟用。作為「天下第一清廉」陸稼書故裡的新埭鎮,近年來堅持以清廉家風潤澤鄉土,涵養政清人和的政風、鄉風、民風和家風,開闢出了一條以清廉家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挖掘:泖水河畔覓清風
「我的老家就在陸稼書家族祠堂邊上,從小聽著陸稼書的故事長大。高中時,我開始收集他的文獻資料和民間故事……」說起自己與清官陸稼書的「緣分」,新埭鄉賢金衛其總有說不完的話。不久前,承載著他20多年夢想的稼書苑揭牌啟用,而他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的實物資料,如墓志銘、石碑、老物件等,也逐一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金衛其曾經是一名新聞工作者。8年前,為了專心研究陸稼書,推廣陸稼書的廉政、孝德、「無訟」等文化,他毅然從報社辭職。之後,又和當湖高級中學合作建立平湖市陸稼書研究成果展示館,並在學校開設每周兩堂的「陸稼書研究」選修課。今年3月,金衛其還出版了一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清官陸稼書》。
像金衛其這樣致力於挖掘陸稼書文化的新埭鄉賢不在少數。近年來,新埭鎮鼓勵鄉賢圍繞泖水文化進行文學創作和研究,並邀請熟悉陸稼書文化的20多位機關幹部、老同志、教師、社會研究者組成陸稼書研究會,為深挖清廉文化資源、推進清廉陣地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於是,《泖水清風》系列書畫集來了,《治嘉格言》《陸清獻公蒞嘉遺蹟》連環畫本來了,還有融合陸稼書家風家訓,結合小品、評書、歌舞蹈等形式編排的《治嘉格言·十思》《廉政建設為人民》等節目也上了舞臺,連泖水古韻、Q版陸稼書等系列文創產品也走進了不少人的書桌案頭。
「將家風家訓融入到清廉文化,將清廉文化融入到泖水文化。」新埭鎮黨委副書記金琳芳說,近年來,新埭鎮注重深挖地域文化,特別是深挖、傳承、弘揚「忠義誠孝·耕讀禮道」的泖水文化精髓,連續12年舉辦泖水文化藝術節,擴大清廉文化的社會影響力,為清廉家風厚植土壤。
弘揚:稼書苑裡做文章
近日,修葺一新的稼書苑迎來了平湖全市60多名黨員幹部。通過現場參觀、撰寫體會、參加測試等方式,他們在感受清廉家風魅力的同時,接受廉政教育。「作為平湖的清廉文化基地,稼書苑也是領導幹部的『考廉』會場。」新埭鎮紀委書記黃利民說。
位於泖口古鎮的稼書苑,青磚黛瓦間透著古樸。漫步其中,這裡的一堂、一樓、一池、一亭,不僅高度還原了陸稼書當年在泖口的生活軌跡,也集中展示了陸稼書的清廉家風故事。
修復名人故居,弘揚優秀鄉土文化。這幾年,新埭鎮重建修復了陸稼書講學的爾安書院、展示陸子文化精髓的三魚堂、回憶古鎮渡口文化的清風樓等。今年是陸稼書誕辰390周年,新埭鎮在原有基礎上,又啟動了陸稼書故裡新一輪的修繕,構建陸稼書清廉文化、家風文化的新時代學習陣地。
陣地,並非為建而建。為了做精做深陸子文化,新埭鎮還成立稼書學堂講師團,聘任一批熱愛、精通陸子文化的鄉賢代表、專家學者,為參觀考察學習的遊客以及黨員幹部、學生等教授陸子文化課程。據了解,截至目前,稼書學堂講師團已接待遊客超6萬人次。
「今年我們還推出了稼書雲學堂,讓大家足不出戶感受陸子文化的魅力。」 據新埭鎮黨委委員馬亮春介紹,針對青少年、企業職工兩大群體,新埭鎮還推出「老鄉說小康」「泖水網事」「今賢論古賢」三大宣講專欄,邀請黨政領導、網紅大V、知名鄉賢、身邊好人坐鎮,講新埭故事。自發布以來,覆蓋受眾達2.5萬人次。
轉化:文明鄉風促振興
文以載道,文能化人。「好人好事多了,鄰裡間的矛盾少了,文明和諧的氛圍越來越濃了。」馬亮春說,近年來,他們藉助陸子文化品牌打造的契機,弘揚陸稼書的家風、清廉、「無訟」文化,培育家庭和睦、鄰裡和諧的淳樸民風,真正把文明鄉風融入農村、融入農民,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以新埭鎮挖掘陸稼書「無訟」理念,試點推行的「息事無訟」機制為例。通過聘請專職無訟調解員,匯集志願者、法律顧問、村民代表、鄉賢等各方力量化解矛盾,新埭鎮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自推行以來,新埭「萬人成訟率」連年下降,並湧現出了一大批身邊好人和道德模範。
好家風,帶出好風景。為傳承和創新歷史文化資源,讓其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新埭鎮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新埭名人館、稼書亭、陸稼書家族祠堂、爾安書院、清獻園文化公園等景點串連成線,形成了一道別有韻味的鄉村清廉文化美麗風景線。
「遊客不僅可以在『稼書苑』體悟清廉家風的深刻內涵,在泖口古鎮感受江南村落的古樸風情,還可以到水月灣體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農場主陸永其說,這兩年,借著泖口古鎮這一熱門打卡地,他將採摘園打造成了一個集遊玩、休閒、教育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如今,農莊不僅成了鄉村旅遊的精品站點,也成了中小學生研學基地,每月接待遊客逾千名。
鄉村振興,文化建設要先行。新埭鎮黨委書記富國權表示,接下來,新埭鎮將繼續挖掘發揚傳統耕讀文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並通過將陸子文化、民俗文化、耕讀文化、家風文化、老街文化等有機整合,讓文明鄉風飛進尋常百姓家,助力新埭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圖片由新埭鎮提供)
16087638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