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直關注、關心九城聯展發展的老朋友,銀座美術館館長田俊再次見證了九城聯展給濟南以及藝術品市場帶來的活力。在本屆九城聯展(濟南站)收官之際,田俊再次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她表示,想要搞藝術品收藏,必須先得熱愛藝術,單純的僅因投資而收藏,她並不贊同。
市民在參觀畫展 記者王曉峰攝
魯網7月18日訊 作為一直關注、關心九城聯展發展的老朋友,銀座美術館館長田俊再次見證了九城聯展給濟南以及藝術品市場帶來的活力。在本屆九城聯展(濟南站)收官之際,田俊再次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她表示,想要搞藝術品收藏,必須先得熱愛藝術,單純的僅因投資而收藏,她並不贊同。 山東商報記者竇昊
精品很難遇冷
2013年,田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即表示,藝術品市場迎來了低迷的時期。2016年,這一低迷不僅並未結束,甚至持續不斷下行。但另一方面,九城聯展上依然有很多藝術家的作品被買家收購,而且經常會出現收購的小熱潮。眼光放到整個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上來看,大師的作品也依然很有市場,數百萬甚至上億的藝術品拍賣也時有耳聞。對於如此巨大的分野,田俊表示,大師的作品相比較以往來說,價格也受到了整個市場低迷的影響,但真正的精品很難遇冷,這從拍賣會、畫廊的成交數據上就能看出來。但是中低端藝術品市場、靠炒作而起來的藝術家作品,受衝擊則比較明顯。
「收藏藝術品,首先得要熱愛藝術。如果只是為了投資而收藏,甚至舉債搞收藏,這都是不可取的。並且,我也不贊同完全拿藝術品當商品來進行投資。」田俊說,「藝術品與商品不同的是,它能帶給人們精神享受,讓人能從中感受到愉悅與力量。而不喜歡藝術品的收藏,實在是有些浪費。」
田俊表示,要想搞好收藏,得收集足夠多的信息。比如喜歡某個藝術家,得知道這名藝術家的為人、作品價值甚至個人癖好,這樣的收藏不僅有趣,而且有助於更全面把握藝術家的水平,看今後是否有上升空間。「改革開放之後的當代藝術家中也有大家,特別是那些市場表現好的大家,他們的情況必須在收藏之前就做足功課。比如我們銀座美術館收藏的水墨畫多,我需要關注的就是作者的技法、師承關係,如果是中青年藝術家,還要關注他們的修養和底蘊。」田俊說,「有的青年藝術家可能很火,但是因為內涵不深厚,爆發完了之後很快就黯淡了。所以還要了解藝術家是否善於吸收新鮮東西,個人成長意願如何。」在綜合考量了藝術家德行、為人之後,就基本可以判斷出他是否能在美術史上站住腳,就可以判斷是否值得去收藏。
聯展可做成藝術「綜合體」
在談到九城聯展的舉辦時,田俊表示,全國九城藝術聯展藉助國內主要城市的一線媒體進行,具有先天的宣傳優勢,因此品牌很快就建立起來,藝術家們也都樂於參與進來。憑藉越來越成熟的運營模式,九城聯展已經具有了很強的號召力,基本上代表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風向。
田俊認為,想要持續做好九城聯展這一品牌,還得考慮宣傳形式的增加與轉換,使用多種營銷手段。「除了著眼於藝術家的宣傳,更應該參與到青年藝術家的培養中去,這樣的聯展會更加豐富,更有黏度。」田俊說。
在田俊看來,九城聯展除了在展出期間推出各種藝術家與市民的互動,給市民「發福利」,也應該給藝術家們一些「福利」。「比如對於鍾情的藝術家,九城聯展可以著力培養。諸如請來一些高校的學者、外國的專家給青年藝術家們講講課,組織藝術家們去採風:去故宮、國外著名畫廊參觀,請專業人士進行點撥等,把九城聯展做成一個平臺,吸引更多畫家自願投身進來。」田俊說。
田俊認為,隨著九城聯展的舉辦,未來,九城聯展可以發展成對市民、藝術家、主辦單位多方受益共贏,真正成為文化藝術生產、普及、營銷的「綜合體」,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綜合藝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