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聲音 我愛聽 ·
深圳廣播官方客戶端深愛聽聯合新聞頻率先鋒898《文化星空》節目共同打造探秘美術館專訪系列節目,本期訪談我們邀請到何香凝美術館的館長-蔡顯良作客898直播間。蔡顯良
何香凝美術館館長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副所長,深圳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南京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後任職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主研《元明清論書詩整理與研究》《元代書家考論》等省部級以上課題五項。著有《宋代論書詩研究》《康有為》《書法史論麈談》《二十世紀中國繪畫賞析》等。
《文化星空》節目訪談現場
事實上,何香凝美術館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很神聖的藝術殿堂。從建築本身看,建築風格極簡樸素,濃鬱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體現著現代感。何香凝美術館是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學生龔書楷先生專門設計。何香凝美術館從1997年建成以來,做了很多高品味的展覽,給很多人留下「高大上」的印象,沒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就不敢進來,其實這大可不必。美術館做的展覽其實就是為觀眾準備的,無論你懂與不懂,懂可以看門道,不懂可以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大家應該帶著崇敬的心態來觀賞藝術,帶著平和的心態來交朋友。
對於何香凝美術館是這樣,對於很多其他的美術館也是一樣,美術館是一個充滿著美的氛圍的地方,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遙遠,任何人都可以靠近,若是擔心自己審美的修養不夠,那就經常去美術館看看,看著看著可能就能找到一些感覺了。
「視頻」蔡顯良館長談觀眾前去美術館應具備的心態
前不久,展覽 「生命的幻想:中外動畫藝術展」剛結束,這個展覽是我們館校合作的一個嘗試,是由暨南大學藝術學院跟何香凝美術館一起合作的展覽。動畫展確實是個非常好的載體,是普通人跟美術之間完美的一個連結載體。比如中外經典動畫代表作的創作手稿,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動畫形象最初誕生的樣子,由此回想起自己腦中最經典的那些形象。
每個美術館的定位不一樣。比如何香凝美術館,定位是「學術為先,質量至上」,著力打造五大業務發展板塊:一是何香凝人生與藝術的研究與展示;二是以何香凝為核心的20世紀名家藝術;三是女性藝術;四是海外華僑華人藝術;五是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中的優秀藝術,依此方向打造精品展覽。作為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做展覽不能只是研究作品,研究物,還要研究人,研究觀眾心理。其實美術館對於展覽做了很多的精心研究,儘可能幫助大家降低審美的難度。何香凝美術館的學術研究既以作品為基礎,同時又以觀眾的需求為方向,與社會的需求相融合。所以,我們美術館辦展秉承的原則就是面對更多的觀眾,讓觀眾到美術館來。
近期辦展覽還面臨一個特殊的情況:防疫時期。疫情限制了很多人的出行,那麼,讓更多的觀眾能夠走進我們美術館,這既是一個宣傳藝術,弘揚傳統文化的契機,同時也是為疫情期間廣大人民做一件實事的好時機。其實,何香凝美術館在疫情期間也嘗試了很多種呈現方式,讓因疫情無法出門但對藝術和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一些老百姓們,都有機會能夠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藝術的美,其中就包括「雲展覽」。
美術館是一個神聖的藝術殿堂,又是與觀眾交流的一個會客廳。作為美術館的館長,我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到美術館現場,去切身感受傳統文化,尤其是藝術作品,只有面對面的去感受它的魅力,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藝術的奧妙。雲上看展很方便,但是看這個展覽始終取決於你面前的屏幕的大小,僅僅看圖片,始終還是隔著一層,無法感受到原作真實的生命力。
這次「家在婁水邊——從『四王』到近代婁東專題展」展覽的作品,有寫意的,走筆流暢舒適,而且帶有一種灑脫的情緒,看上去一氣呵成;還有很細膩的,對於山、樹和人的描繪都很細緻,需要觀者屏住呼吸,慢慢欣賞,二者顯然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
任何畫都需要比例、氣息,欣賞中國繪畫需要一定的技術知識和審美知識基礎。中國畫尤其山水畫能起到陶冶心靈,提高審美的作用。而中國山水畫的一個典型特徵,可遊可居。觀者可以足不出戶,只要觀賞這幅畫,就能夠感受到山水的美,感受到山水的意境。就像古人在魏晉時期就有一個詞叫「臥遊」,在家裡便能夠遊玩大山大水。
▲ 宋文治 輕舟已過萬重山 1977年 87×60cm
▲ 王鑑 仿李成積雪圖 年代未詳 98.3×39cm
說起婁東畫派就要說到四王,四王在清初的時候大名鼎鼎,其中王時敏、王翬和王鑑、王原祁這四個人既有師生關係,也有朋友關係,還有祖孫關係,屬於中國傳統山水畫史上的一個非常獨特的畫派。
提到這個畫派,我們就要提到董其昌,董其昌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大家,四王中王時敏和王鑑都是他的學生,董其昌在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著名的觀點叫南北宗論,對中國繪畫史影響極大,他按照禪宗劃分南北宗的方法,把中國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南宗是以王維為始祖,而北宗則以李思訓為始祖。董其昌推崇平淡天真的南宗畫,他認為南宗畫比較空靈、飄逸、寫意,能夠讓人感受到山水的優雅飄逸氣質。
南宗畫也稱為文人畫。從清代四王開始,中國的文人畫就以山水畫南宗畫為大宗,由於王時敏、王鑑和王原祁都是婁東人,王翬雖然是江蘇常熟人,但也跟他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流派叫做婁東畫派。婁東畫派在清代是繪畫的主流,不過到了清代中後期,揚州八怪在民間的知名度比較高,而四王知名度相對比較低,但是我始終認為中國從明末清初開始,中國文人畫便分兩個派別,其中一個是四王為首的畫派,婁東畫派,以山水畫為主;另一個是清代中期的革新派,揚州八怪,以花鳥畫為主。如果再提清代的繪畫史,只提揚州八怪,卻把婁東畫派忘了,這說明對中國清代的美術史的了解和認識是不全面的。這也是我們何香凝美術館舉辦這次展覽的初衷,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以及整體面貌呈現給觀眾,讓大家實實在在地去了解中國古代繪畫史。
「視頻」蔡顯良館長談清代繪畫的主要發展脈絡和兩個重要裡程碑
「視頻」蔡顯良館長談美術館不止「美術」
因為深圳是一個特殊的城市,這座城市很年輕,節奏很快。在深圳特區建立初期,可能在審美需求上沒那麼急迫,就像在創業初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休閒。但現在不一樣了,深圳特區已經建立40周年,同時也是全國的先行示範區。先行示範區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發展,還有文化方面的發展。美術館是一個充滿著藝術魅力的地方,能夠培養審美和思考的方式,在深圳的未來文化發展當中,美術館也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文化星空》節目訪談現場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術館經中央批准在深圳興建,1997年4月18日建成開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館名。為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現為中央統戰部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堅持以「特色立館、學術先行」為辦館宗旨,以「何香凝研究為中心,關注女性藝術,弘揚傳統文化,兼容並蓄,面向未來」為發展方向。
何香凝美術館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主體採用灰、白兩色調,典雅莊重。建築風格素樸大方,於濃鬱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體現著現代感,更體現著何香凝先生一生的品格。
-展覽地址-
何香凝美術館1-8號展廳
-展覽時間-
2020年9月20日(周日)—11月20日(周五)
以婁東為線索,分六個單元主題:華亭血脈、集古大成、金針微度、麓臺精神、麓臺正脈、文治風華,展出包括「四王」「小四王」「後四王」及近代吳湖帆、陸儼少、朱屺瞻、宋文治等藝術家合計68件珍貴作品。希望通過系統的策劃呈現出清初以來,畫史所見「風格與世變」。
此次「家在婁水邊」專題展,匯聚了五十二件古典作品以及十六件近代名家精品,巨軸長卷,時間橫跨自清初到近代約三百多年,從中也折射文人畫史所經歷歷次重要變革。他們的風格是怎樣?他們的筆墨又精湛在何處?吾輩雖薦之,仍需要您親自品鑑,評述。古人云:煙雲供養,可以變化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