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美術館應該是各類藝術品的展出地,音樂會應該在專業的劇院上演。可是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一場滿含溫情的《歡樂頌》迎新年沉浸式音樂會卻在虹橋商務區的金臣•逸飛鳴美術館華麗綻放。當沉浸式音樂會選址美術館,兩者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兩者手牽手結緣?答案是「文化虹橋」。
眾所周知,自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大虹橋地區後,虹橋商務區除了聚焦會展、商務等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外,旅遊與文化等「軟實力」的供給效能提升也成為題中之義。作為一個企業青睞、人才聚集的區域,如何讓人才留得下來生活?除了便捷的生活配套、通達的交通路徑,對於虹橋商務區的中高端人才而言,豐富的文化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繼2016年啟動建設會商旅文示範區,2018年聯合長三角主要城市啟動打造長三角會商旅文體示範區聯動平臺以來,這些年不斷推出包含美食、娛樂、文體、公益等一系列配套活動,並逐步形成了光影上海、天地世界音樂節、華翔綠地端午集、虹橋國際美食節等品牌活動和品牌效應。
此次,金臣•逸飛鳴美術館作為大虹橋首個具有國際語境的當代藝術展示館,用牽手沉浸式音樂會的方式,為觀眾開啟了一場視聽美學盛宴新體驗。
事實上,美術館的名字正取自於陳逸飛、陳逸鳴這對藝壇兄弟的姓名。
作為美術館執行館長兼音樂會藝術總監,陳逸鳴表示,
一場沉浸式音樂會體現了美術館的多種功能和現代玩法,以打破美術館藝術邊界,創造鮮活「現場」,拉近與觀眾的互動交流距離,滿足虹橋商務區和周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21年,這裡還將探索多種全新的展陳方式,營造各種有趣新穎的做法,用高雅藝術滋潤人心。
美術館以巨量的藝術空間亮相,不僅將陸續推出當代藝術家的國際作品展,還將開闢藝術畫廊、藝術講壇、藝術培訓與交流等公眾活動和公共服務空間,打造真正的「無牆美術館」。
「管委會將加快布局重大文化體育項目,加快建設虹橋商務區中心圖書館、虹橋商務區國際藝文中心,」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閔師林表示,管委會將圍繞商務區新的功能和定位,擴大優質文化資源供給。
同時,加快建設若干個面向長三角的區域級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相信在國際多元文化藝術的引領下,金臣·亦飛鳴美術館的蓬勃發展將促進國際多元文化對虹橋商務區的賦能,也進一步提升虹橋商務區的國際藝術文化地位,推動商務區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發揮出聯動長三角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連結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