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小強(ID: yyxq66 )——每天精選一首絕好音樂!只提供讓人耳目一新的音樂!關注「音樂小強」,每天都有好心情!
每年的臺灣金曲獎,總是一家歡喜一家愁,也總會有歌迷,將很多口碑很好、但沒入圍的作品和音樂人,稱之為金曲獎遺珠。畢竟,任何一個音樂獎項的提名數量是有限的,即使是評審的音樂關注度,也並非是無限的,所以出現遺珠自然在所難免。
但今年臺灣金曲獎,在入圍環節,就已經「製造」了大量的遺珠,也可以說是近幾年臺灣金曲獎,遺珠最多的一年,這一點勢必會引起相關歌迷的爭議。即使在張惠妹、林俊傑、徐佳瑩和陳奕迅眾望所歸的領跑之下,今年的臺灣金曲獎,即使到了頒獎的那一天,也依然註定會成為歌迷議論的焦點。
張惠妹以6項提名領跑,林俊傑、陳奕迅和徐佳瑩,分別以5項提名緊隨其後,這些都沒有太大的爭議,事實上也為下個月的臺灣金曲獎頒獎,已經提前預設了一個基調。總體來講,這一屆臺灣金曲獎在音樂上的標準,還是偏樂壇標杆、偏樂壇主流,所以是一屆安全的、平穩的、中庸的金曲獎。
在最重要的五個獎項中,四位領跑者將同時齊聚「最佳國語專輯獎」,而和他們展開競爭的,也將是同時入圍「最佳新人獎」的鄭興和丁世光這兩位來自中國內地,在去年有著極佳口碑的創作型音樂人。從這個提名來講,既包括了當今一線歌手的專輯,也包括新晉歌手的口碑之作,有成熟、有新人,也是一個最佳的平衡。
「年度歌曲獎」的獎項詮釋,當然可以理解為傳播與品質兼備,但臺灣金曲獎歷史上卻也並未遵照這個標準,尤其是更願意往音樂創作涵蓋的多重信息靠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林俊傑的《偉大的渺小》,反而得獎的希望不大,更有可能獲獎的反而是林生祥的《有 無》、羅大佑的《致觀音山》,即使這些歌曲,對包括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大部分年輕歌迷來講,並不是2017年耳熟能詳的歌曲。
每一個年度型音樂類獎項,通常可以反應出過去一年的樂壇,究竟是大年還是小年,尤其是新人類獎項,更能體現出這種效應。從這一點上來講,2017年的樂壇無疑還算個大年,畢竟今年臺灣金曲獎的新人競爭,又到了很慘烈的程度。作為陶喆多年助理的丁世光,雖然才以新人身份出道,但實際上他多年的音樂積累,至少在音樂的成熟度上,對於其他新人是有些「不公平」的。同樣經過多年積累的蘇佩卿,亦是如此,她和丁世光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音樂上的表現,成熟得不像是新人。而另一個李權哲,則是少年老成,一出道就以非常成熟的把控力,讓自己的音樂有了巔峰的感覺。至於鄭興,在傳統的民謠基調中,又注入了更個性的表達,並且延續了民謠音樂的人文精神,這一點自然也是臺灣金曲獎所特別看中的。
在「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提名中,林俊傑和陳奕迅,無論怎麼看,都像是終極的競爭對手。相比較而言,宋念宇、李玖哲和許書豪也只能陪跑了。而今年的「最佳國語女歌手獎」的提名,則多少有爭議,除了阿妹和徐佳瑩將直面金曲天后之爭外,Faye飛的入圍則有點讓人看不懂,畢竟她去年那張帶電音的專輯,無論是從作品傳播度,還是音樂本身的品質和實驗性,以及歌手的演繹,都很難說是特別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在潛在的競爭領域,Faye飛還戰勝了陳珊妮、孫燕姿,以及中國內地非常優秀的劉惜君,就更讓人覺得看不懂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陳珊妮的專輯《戰神卡爾迪亞》,作為陳珊妮近幾年最優秀的個人專輯,這張專輯雖然並不是她個人的頂點,也很難說是2017年一攬眾山小的專輯,但其中對於整體和細節的把握,尤其是一些音樂細節上的創意與創新,還是有著遠遠超過樂壇平均線的品質。但儘管如此,這次的陳珊妮,也只被提名了「最佳作曲人獎」,而失去了其它所有最重要獎項的提名機會。
同樣的,由中國內地目前最頂尖年輕音樂人郭頂和鄭楠加持的劉惜君專輯《如我》,無論是作品的創作,還是音樂製作上的技術與想像力,以及目前劉惜君處於極佳狀態的演繹,都足以讓這張專輯和劉惜君本人,可以入圍任何可以提名的獎項。但即使如此,這張專輯還是在本屆臺灣金曲獎零提名,對比去年郭頂至少提名時領跑,不得不說一年一度臺灣金曲獎評審陣容的不同,還是會決定獎項歸屬的大不相同。
加上被評委「遺忘」的孫燕姿、潘瑋柏、王力宏、A-Lin等等,甚至可以說今年臺灣金曲獎的遺珠,還可以另組一局,擁躉也不會太少哦。
至於預測,今年的林俊傑可以說是來勢洶洶,很有可能成為臺灣金曲獎的最佳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