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蘼迷貓音樂站
作者:蘼迷貓
與往年一樣,第29屆金曲獎又在一片各家粉絲的爭議聲中落下帷幕,隨著近些年來華語樂壇越來越不景氣的現況,這個兩岸三地曾經最權威也最專業的音樂大獎影響力似乎也不復如初。不同於以往守在電腦前觀看直播,受騰訊視頻的邀請,擼主今年有幸前往臺灣金曲獎的現場去觀摩這場華語樂壇的頂級盛宴,除了精彩的現場表演與緊張的頒獎過程,更令擼主感觸頗深的是這個舉辦近三十年依然堅守著自己最後的倔強的華語最高音樂獎項的努力與無奈。
原創水準
先從幾個幕後獎項說起,不同於今年國語男女歌手與最佳國語專輯有待商榷的提名,本屆金曲獎的幾個演唱類幕後獎項提名都可圈可點,甚至讓人懷疑給出這個名單的和幾個大獎的不是同一撥評審。尤其在最佳作曲與最佳作詞上面,入圍的可以說是去年縱向比較水準頂級的幾組作品。雖然最後兩個獎的獲獎結果目前都變成了敏感詞,但擼主依然要為評審的專業度與公正度打call。
縱有《有無》這樣填詞有著哲學思辨高度的作品未能擒獎的遺憾,但最佳作詞的得獎作品絕對是去年樂壇詞作的亮點,有趣的是,這也是近年來首次林夕、黃偉文、李焯雄、方文山四大華語填詞人全部缺席「最佳作詞人」提名的一屆。最佳作曲的歸屬依然是實至名歸,《魚仔》清新動聽的旋律是去年臺灣公認的上等佳作,在專業度和流行度上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而這首作品也是僅有的同時提名最佳作詞作曲獎的兩首歌曲之一,鑑於李建青的《在家鄉》未能提名「最佳年度歌曲」,最後年歌的得獎結果也是意料之中了。
補償與致敬
相比於兩個songwriting獎項,演唱類錄音製作技術獎則多少有些補償性質:「最佳單曲製作人」頒給了另一首完全配得上「年度歌曲」頭銜卻險些顆粒無收的《有無》;「最佳專輯製作人」頒給了大哥李宗盛為愛徒李建青製作的《仍是異鄉人》;而「最佳演唱類錄音專輯獎」則頒給了另一位沉寂多年首次發片的樂壇泰鬥級大師羅大佑。坦白講,無論與其他競爭對手橫向對比還是與他們自己以往的作品縱向比較,兩位樂壇前輩的提名作品都與「最佳」二字尚有差距,這兩個獎項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全體評委向兩位華語樂壇領路人的致敬。
而這種致敬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則是把「特別貢獻獎」頒給了同時代的蘇芮,如果沒有他們三位曾經的嘗試與勇氣,也許華語流行樂的發展還要滯後好多年。
大陸音樂的反攻
擼主這次來到臺灣,發現路邊的十元小店很多都在放著薛之謙的歌曲;唱片店裡,鹿晗的專輯永遠都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各大KTV排行榜的前列有好幾首李榮浩的歌曲;甚至當地夜店放起《青春修煉手冊》時迎來的是全場大合唱。本屆的金曲獎同樣也不例外,在「最佳國語專輯」和「最佳新人」兩個大獎中,大陸歌手丁世光和鄭興都以新人黑馬的身份同時入圍,而在幕後獎項的提名中,謝天笑、常石磊和宋XX等大陸音樂人也都有所斬獲。當來自的內地樂壇大姐大那英作為本屆金曲獎最大獎項「年度專輯」的頒獎嘉賓壓軸出場時,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金曲獎向內地市場拋出的橄欖枝。
如果你近年來一直有關注金曲獎,也會發現從2014年開始,金曲獎的通類大獎每年都有來自內地的音樂人入圍,從李榮浩、李健、蘇運瑩到宮閣、郭頂、許鈞,金曲獎一直在奮力平衡兩岸三地優秀作品的入圍比例。雖然由於報名機制和宣傳名氣等問題,一些很優秀的大陸音樂人始終未能出現在金曲獎的提名名單上,但從李榮浩獲得「最佳新人」的那一刻起,內地音樂的崛起已經讓海峽對岸這個華語音樂最高獎完全無法忽視其勢如破竹的猛烈攻勢。而本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提名中,丁世光和鄭興能一舉攻下孫燕姿、陳珊妮、羅大佑等樂壇前輩的作品而最終入圍,已經是金曲評審對大陸音樂莫大的肯定了。
臺灣本土情懷
說到底,金曲獎的東道主畢竟是臺灣,有著臺灣本土情懷理所應當,這個主題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一是提名名單與獎項設置,二是舞臺表演的安排。雖然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大陸音樂人出現在金曲獎的入圍名單與頒獎典禮上,但回顧本屆金曲獎的提名,你會發現它的整體口味還是偏臺灣本土化的。也許你不認識提名「最佳國語男女歌手」的許書豪、宋念宇、呂薔,也許你沒聽過最終拿下「最佳樂團」和「最佳新人」兩項大獎的茄子蛋,但他們在臺灣本土都是頗具人氣的當紅音樂人,尤其是許書豪和J Sheon,在現場他們在鏡頭裡每一次出現,下面迷妹的尖叫聲都足以震破屋頂。
而金曲獎在保護本土客家文化和原住音樂上面一直都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楷模,除了單獨設立了最佳原住民語、最佳客語和最佳臺語類獎項外,每次金曲獎都會邀請到一些客家歌手與原住歌手在現場表演,今年臺灣傳統文化方面的表演更是搬出了一老一少兩個組合,一邊是謝銘佑和林生祥兩位臺灣當地資深的民間歌王與獨立樂大神關於本土情懷的聯袂演出;一邊是在國際獲得大獎的嘉興國小義興分校合唱團的天籟童音。擼主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這兩個表演都猶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儘管我甚至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那種音樂與生俱來的的力量真切的振動著擼主的心房。
而更有意義的是,本屆「最佳客語歌手」獎首次由來自大陸的歌手秋林獲得,這更像是兩岸在傳揚大中華藝術文化上的一次心領神會。
固有的堅持與慣有的遺憾
在討論最後這個話題時,擼主想問一下各位權威獎項的標準是什麼?大牌到場必須給獎?高人氣歌手必須有收穫?還是分豬肉一般誰都不得罪?如果按照這些其他華語音樂獎的頒獎風格,我想也沒有哪個歌手會在乎金曲獎了。金曲獎之所以是金曲獎,在於它可以頒給剛剛出道的周杰倫「最佳國語專輯」大獎,能讓黃立行在周杰倫、王力宏的夾擊下問鼎歌王,能讓蔡依林在爭議聲中榮登歌后寶座,能在莫文蔚最低谷的時候頒給她「最佳國語專輯」的最大獎;當然,它也讓林憶蓮在出道30年後才得以橫掃金曲獎,能讓王菲最後一張專輯才拿到歌后,能讓梁靜茹連續多年陪跑,也讓遠道而來的歌神張學友整晚陪跑。話說回來,一個專業獎項的權威性難道不正是要以堅守評審標準與關注作品質量來體現嗎?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人為投票的獎項都有無法避免的主觀性,金曲獎的得獎結果也未必十全十美,但縱觀整個華語樂壇,沒有哪個獎項在公平公正性上足以與金曲獎媲美了。
且不說林俊傑和張惠妹攜手全程冷板凳,在典禮的休息暖場採訪時甚至有趣的「商業互吹」彼此「寫得好」「唱得好」;本屆的金曲獎從爆出提名名單的那一刻起就有著無數的遺珠,無論是上面提到的有口皆碑的孫燕姿、陳珊妮和王詩安爆冷出局;還是「年度歌曲」中《連名帶姓》《在家鄉》《言不由衷》《風衣》《歸鄉》等作品的集體飛榜,本屆金曲獎的提名都足以用大跌眼鏡來形容。相比之下,最後大獎的得獎結果反而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在入圍的作品裡挑選出「金曲獎的最佳」。
比起往屆的群雄逐鹿,在本屆乏善可陳的最佳國語男女歌手提名名單中,最後的得獎結果早早的就分別鎖定在張惠妹、徐佳瑩與林俊傑、陳奕迅的對標打擂上,可以說最後誰拿獎都不出意料。在「最佳國語女歌手」裡,張惠妹如果問鼎則是超過蔡健雅的3度封后,創造新的記錄;徐佳瑩面對的則是要終結自己拿到「最佳新人」後長期以來在金曲獎無償陪跑的窘境。從兩人的提名作品來看,阿妹在《偷故事的人》中依然是保持著自己多年以來的演唱水準,儘管裡面比例過半的抒情曲好聽有餘,但無疑是缺乏變化與驚喜的,這完全走到了她上次問鼎歌后時的《偏執面》的對立面。而徐佳瑩則在《心裡學》中展示了自己多變的唱腔,有氣若遊絲的氣聲演繹、有力量十足的爆發力、也有節奏強勁的舞曲快歌,可以稱得上是新一代流行歌手的錄音室演唱楷模。就連同時提名的彭佳慧在頒獎前的採訪時也明確表示「Lala是自己心目中的歌后人選」,這種來自競爭對手的直接肯定在以往的頒獎禮時可前所未有哦。
「最佳男歌手」方面,不可否認林俊傑在《偉大的渺小》裡對各種高難度演唱技巧的完美把握,比起此次阿妹丟獎的情有可原,JJ在這個獎上面絕對更有底氣問鼎。但陳奕迅則勝在演唱上的那一點鬆弛與自然,就像武俠小說裡的絕世高手「無招勝有招」,在兩個人的業務能力都已經達到金字塔頂端睥睨眾生時,高手與宗師的區別已經不在於單純的技術上面了。更何況從音樂性上來對比,《C’mon In》中的音樂元素從電子樂、爵士到Funk、百老匯,可謂是琳琅滿目。
這不禁讓擼主想起多年前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個孫楠與陳奕迅某頒獎禮上同臺飆歌的視頻,當孫楠一如既往的飆著強勢的高音用傳統的Power Ballad方式演繹歐美經典歌曲《Without You》時,旁邊的Eason則放鬆的把手一揮,轉而把這首歌用雷鬼樂的形式改編呈現,對比出來的效果,旁邊的孫楠就像是憋近全身所有力氣要告訴全世界「看到沒,老子會唱歌,看我的高音有多猛,你爽不爽,啊啊啊啊!」,而一旁的陳奕迅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宇宙裡,轉而告訴聽眾,「有一種音樂風格呢叫做雷鬼樂,在座貌似聽過的也不多,那本醫生今天就用Bob Marley的方式把這首爛大街的歌曲給你們玩出點新花樣吧,靴靴。」高下立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打從2013年開始,「最佳國語男歌手」便由香港與新加坡歌手全面壟斷,林俊傑和陳奕迅就像商量好一樣你一屆我一屆輪流坐莊拿歌王,直到前年兩人都未發片,方大同代表香港歌手扳回一城,才迎來了這次JJ和Eason的同場競技,也算是狹路相逢了。
而最後說到最終的大獎「年度專輯」與「最佳國語專輯」上,據說在後者的評選評選結果裡,《心裡學》和《C’mon In》只有一票之差,最終徐佳瑩問鼎大獎;而在集結了所有入圍的國語、臺語、客語專輯的「年度專輯」評選中,一些評審把票投給了其他語種的專輯,導致本來先前傾向《心裡學》的臺灣評審們有分票,而陳奕迅的擁護者們則本來口味就更偏重國語流行樂一些,改變不大,也自然而然最後反超擒獎。說回今年年專的提名,坦白講,這個名單並不能令人滿意,兩張去年全臺公認的概念神專《戰神卡爾迪亞》和《歸鄉》都未能入選,讓獎項競爭削弱了很多。在最終入圍的幾張專輯中,論音樂性,《C’mon In》和《心裡學》是首選;論專輯概念性與完整性,《心裡學》、《神經志》和《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是佼佼者;在動聽度和流行度上,《偉大的渺小》、《偷故事的人》和《心裡學》都有著不錯的人氣;在專輯題材方面,《C’mon In》與《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最優,《心裡學》和《偉大的渺小》次之;而在突破性上,《心裡學》和《C’mon In》當之無愧的最佳。綜合來看這個比較,《心裡學》和《C’mon In》幾乎是各方面的佼佼者,最後勝出幾乎沒有任何疑問,JJ和阿妹輸得不算冤。
擼主本來想給這篇文章寫個意義升華的結尾,但行文至此,又覺得如此這般反而刻意,而且如果要吐槽的話,擼主對金曲獎的吐槽比各位擼友們都要多,沒必要給它立牌坊。回頭想想,即便是格萊美和奧斯卡,每年的得獎結果也依然幾家歡喜幾家愁,凡事沒有完美,此事古難全。惟有在此衷心的祈求,明年金曲獎的提名名單能如本屆金曲獎的舞臺一樣華麗多彩,那麼擼主賽後寫稿也不用像徐佳瑩一樣去研究「心裡學」了。
最後,附上本屆金曲獎的最佳表演,想吐槽本屆金曲獎的歡迎去「騰訊視頻」戳「第29屆金曲獎」全網獨家點播,億萬憤怒的妹迷和JJ迷在那裡與你們相聚,靴靴。
別走開,更多娛樂鮮聲(xianshengyule)看這裡↓
轉載請註明來源--娛樂鮮聲(xianshengyule),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