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anle
近日,臺灣藝人黃安因舉報臺獨遭威脅,回臺灣怕有危險,尋求黑道大佬保護,而他所找的黑社會老大張安樂,其實是個洪洞人。
張安樂,綽號「白狼」,臺灣臺北市人.祖籍山西省洪洞縣,1948年出生在南京,1949年來到臺灣.臺灣師大附中畢業、淡江文理學院(現淡江大學)歷史系學士、內華達大學會計學士與資訊管理學士.臺灣竹聯幫元老,曾擔任竹聯幫「總護法」.因為涉及江南案」名噪一時,後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遭到檢方通緝潛逃海外.1996年後避居大陸經商,是韜略集團創始人.在離開臺灣的17年裡,張安樂在大陸投資設廠,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安全帽製造商.他生產的安全帽銷量,佔全球市場的45%以上.2005年創立「中華統一促進黨」,擔任總裁,堅定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其商業組織頭腦與想法,以及其個性與思想,在部分華人圈裡有很高的評價,但在臺灣社會中,他卻是位備受爭議的人物.
他,是前臺灣黑幫大佬,精神領袖,但是學識廣博,說話不疾不徐,有濃厚的家國情懷;
他,為解救曾經的道上老大哥—當時的竹聯幫幫主陳啟禮,捲入「江南案」,被美國警方以販毒罪叛處15年有期徒刑;
他,在大陸創辦韜略集團,是全世界運動頭盔最大的生產商,生產的頭盔每年銷售量佔到全球市場份額45%以上;
他,為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治理想重回臺灣,與綠營人士當面舌戰,投身偉大的政治公益……
2005年連戰出訪大陸,在機場遭到綠營人士手持關刀、木棒圍攻,他發動百餘人對抗;
2010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獨派團體叫囂抗議,他隔海號召,包下50部遊覽車,動員兩千人,人龍綿延300米,打出歡迎布條,大呼歡迎口號,力挺陳雲林。
他是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先生。
從高中起就混黑道的張安樂,1964年,加入剛成立不久的竹聯幫,而後依幫內所排之「班輩」,被取名為「白狼」。
往後幾年,張安樂參與竹聯幫各事務與戰役,成為竹聯幫總護法。在他一生之中,最受矚目的是,由他翻盤的「江南案」,影響了華人政治世界的進程。
回臺兩個月,他給臺灣社會帶來了哪些衝擊?引起了怎樣的反響?他對老家山西有什麼印象?
8月31日,本報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張安樂先生,電話中,他思路縝密,聲音親切中有一種自信的力量。
我對大陸發展是樂觀的
三晉都市報:你在大陸生活十幾年,對大陸的情況很了解,你對大陸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看法?在大陸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張安樂:一天天看到大陸在進步,改革開放短短30年,沿海已經變成中產階級的社會了,再過30年,繼續沿著這個經濟的軌跡走下去,整個中國大陸會量變發生質變,會變成一個中產階級的社會。我對大陸的發展是樂觀的,我認為這是百年來難得的迎來萬世太平的前夕,但是美國、日本、臺獨勢力等並不希望看到一個和平、強大、富強、民主的中國,他們會百般幹擾,我相信現任領導人有政治智慧能夠在這些驚濤駭浪中好好地把我們這艘船駛到一個萬世太平的彼岸去。
我能做的,是在臺灣做些事,臺獨是一個定時炸彈。大陸同胞及海外華人都很想把這個定時炸彈的引信拔掉。很幸運,我在臺灣,時代的使命正好落在我的肩膀上,我們可以做這個事,如果不做,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國家,也對不起這個時代。
我在大陸最大的收穫,第一,我是學歷史的,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到每個地方走一趟,歷史就活在我面前,比如長徵路我走一段、武昌起義的路我走了一段。我在大陸最喜歡去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廟,一個是墓。我認為中國幾千年有一個儒家的道統,我可以把它叫做儒教。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沒讀過書,好多地方山川阻隔,語言又不通,但是為什麼儒家的思想可以深入民心呢?可以把中國人凝聚在一起呢?就靠「忠」「孝」「節」「義」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這些思想要靠關公、嶽飛等他們的事跡來傳揚。
孔子是一個思想家,關公是一個實踐家。
我為什麼喜歡廟呢?因為廟裡面供奉的像關公、嶽飛等歷史上真有其人,他們為地方犧牲貢獻,百姓為了感恩懷德,為他們塑像供奉。中華文化要靠這些廟傳承。
戲劇也是一個文化的傳承,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色。關公的信仰是全國性的,每個地方還有地方性的,像城隍爺,背後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
墓就像王陽明、文天祥、袁崇煥,我可以到他們的墓前,三鞠躬,神遊古人,這都是一種收穫。
第二個收穫是,我可以把家鄉的人帶出來,我父親是洪洞人,母親是介休人,我把他們帶到深圳來,他們在洪洞時還住在窯洞裡。現在,他們有的在深圳開洗衣店、有的開書店,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代中我也供養了不少大學生。以前我在臺灣也會給他們寄錢,但是給魚吃不如給他們釣魚杆。
我們做政治公益,從社會公益入手
三晉都市報:你在大陸做實業很成功,兒孫滿堂,回臺灣的目的是為了政治理想,你怎樣在臺灣推動「一國兩制」?
張安樂:臺灣現在兩種聲音,很多人對一國兩制不了解,真正了解一國兩制以後,大概會有一半以上人支持。但是需要我們以宗教家的精神讓他們了解,我們中華統一促進黨所做的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公益,我回臺灣這兩個月跑中部、南部,接受的人也不少。
問題是宣傳的還是不到位。一些政治人物排斥(一國兩制),因為政治人物希望兩岸對立,就可以凸顯他們的價值,就可以予取予求。對老百姓來講,可能會被蒙蔽,因為政治人物掌握宣傳機器。我們要努力讓他們去了解。
我們在臺灣沒有一個紅色的媒體。但是我不氣餒,我們黨從社會公益著手,讓人民感動,我們現在先從社會公益著手,有天台南淹水,我把一些活動推掉,到臺南做公益活動,冒著風雨下去。做公益讓人家了解,反響還不錯。除了意識形態很深的,中間選民會看你這個黨怎麼做,他信任你,他對你的見解的了解程度就比較大,這個路很長。
兩岸的和平統一是偉大的政治公益,但我們現在要從社會公益著手,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情。
大陸如果僅僅是在臺灣採購,臺灣農產品漲價,民眾可能會報怨。不如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去幫助他,比如臺灣農產品發生風災、水災,農民西瓜豐收了,賣不掉,那我們大陸買回來,13億人幫他吸收剩餘的農產品,這個可以。
三晉都市報:你認為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張安樂:關鍵是人心。兩岸要統一有兩種方式,一是武力統一,那是大陸和美國的武力較勁,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二是和平統一。臺灣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民主民粹的社會了。不經過公民投票沒有一個人可以做這個決定。公投不可避免的。公投難不難?難。要超過50%+1的選票,也不難,只要通過50%+1的人選票贊成就通過了。現在問題是去哪邊找這50%+1的人?不是去綠色政營,必須先鞏固了臺灣的紅色政營,就像我們這樣主張統一臺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希望統一。臺灣主張紅的人大概不到10%,要鞏固這股力量;第二是加強所謂的深藍,認同中華民族,可是對統一還有一些疑慮的,但最起碼對中國大陸有感情,有大陸情懷的選民;還有一部分是民生選民,什麼叫民生選民?就是統獨對我都不重要,怎麼樣對我有利就怎麼樣。只要把這些人心抓住就超過50%了。只要哪一天民心超過50%+1的時候,就可以搞一個公投,公投一過,就和平統一。
只要把依靠對象鞏固住,把團結對象團結好,就可以了。
三晉都市報:有人說你返臺對臺灣最大的衝擊不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是價值觀,你怎麼看?
張安樂:有人跟我說,我認同你的人,我不認同你的理念,但有的人會因為認同我這個人,而認同我的理念。我那天剛參加一個會議回來,有很多人說:「你把我們心裡的話講出來了。」因為很多人要統一,在臺灣沒有氛圍不敢講,害怕綠色民粹綠色恐怖會對我怎麼樣,現在不怕了。今天我站出來了,很多人知道,也沒有問題。現在我們入黨的人很多。我這次回去帶一本小冊子,很多人看了小冊子,很同意。我回來以前,做過民調,贊同一國兩制的3%,我回來以後,做了民調,贊成的人15%。
人都希望擁有和平安定繁榮尊嚴,現在告訴他們統一會帶來和平安定繁榮尊嚴,他們會樹立信心。當然他們不可能聽我一人講。現在大陸有進步,像薄熙來這案子,臺灣人看了,覺得大陸在進步。
三晉都市報:你當年,隔海號召,支持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一個電話組織數千人,你怎樣做到有這樣的影響力?
張安樂:因為倫理,臺灣這方面,在某些圈圈裡保持得不錯。因為我沒有公權力嘛,你憑什麼一通電話叫幾千人出來。他們有這個倫理觀念。
關公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公約數
三晉都市報:你被稱為「儒俠」,你在深圳的辦公室有不同的關公像,而關公故裡正是你家鄉山西,在西方消費文化的衝擊下,你怎麼看「忠」「義」對現代年輕人的意義和影響?
張安樂:臺灣第一個信仰是媽祖,第二個普遍信仰的是關公。大家透過關公的所作所為體會什麼叫忠什麼叫義,我本身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可是我把他當作忠義精神的楷模。
還有一點,我個人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大部分人都需要一個信仰支撐,我覺得現在要造神是不可能的,但是歷史上中國人已經把關公尊為神了,關公現在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公約數,只要是華人世界,到處都有關公。以前在內地,鄉鄉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因為他代表了忠義的精神。
我希望普及關公的這個信仰,不是因為他是山西人,是他正巧是山西人(笑)。在臺灣,關公被認為是七十五代的玉皇大帝。關公在臺灣是一種宗教而不只是文化。臺灣有一個國家地理頻道,專門講關公,也訪問過我。
三晉都市報:你說「不做大哥已經很久了」,但大家很難忘記你的背景,有沒有後悔過加入幫派做兄弟?
張安樂:過去的背景有兩面性,當年如果一路很順利,讀臺大,從美國回來,我現在可能只是一個大學教授,我走不出去。臺灣是一個金字塔結構。你只能影響精英階層。怎樣影響普羅大眾?我如果沒有過去的背景,不會影響到基層。
我過去的背景是大家攻擊的最好的軟肋,但是,你剛才問我,憑什麼在大陸可以指揮臺灣的幾千人?就是因為過去的這個背景,人家要尊重這個倫理。我動員的人不見得都是我過去的小弟,都是社會人士。他們是尊重我這個背景。如果當年沒有走這條路,現在不會有這個影響力。
現在很多愛國的教授不敢講,走不出去。南部鄉下的選民會接受我,不見得會接受一個教授。
三晉都市報:你前後在臺灣和美國拿了5個本科學位,這種學養和歷史觀是否為你的政治理想提供了某種理論支撐?
張安樂:如果我只是一個兄弟,沒有學識,講不出個一二三。可現在我是一個橋梁,是基層和精英中間的橋梁,兩邊可以溝通。如果沒有學業基礎,做不了這些事。
三晉都市報:大陸在硬體建設上提高很快,在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上你有什麼建議?
張安樂:我覺得大陸現在恢復國學是一個好事。畢竟,五大文明,風吹雨打,只有我們中華文明持續到現在。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夭折了。我們與時俱進,留存下來。希臘文明後來經過黑暗時代,因為十字軍東徵,被重新發現,經過文藝復興,才有今天的歐美文明。歐美文明的基礎是希臘文明沒有錯,可是羅馬帝國滅亡後,中間經過1000多年黑暗時代。我們這麼大土地,山川阻隔,交通不方便,方言那麼多,這種文明的延續就靠我們的文化。
當然國學熱,不只是儒家。2000多年前我們文化世界領先,現在歷久彌新。西方的長處我們要學習,我們自己的長處要發揚。臺灣有一個中學生必讀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四書,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錢穆的兒子現在在清華大學當教授,和臺灣的教授合作引進了。我覺得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三晉都市報:你下一步的打算?
張安樂:繼續走下去,以宗教家的精神做公益、宣傳理念,發展黨員,發展同志,最後達到我們國家的政治公益。我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
掃描圖中二維碼添加關注
洪洞588信息網微信平臺是洪洞最大的公眾號,目前擁有4萬多人的關注度,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凸顯,合作微信: 103510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