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起底臺灣黑幫竹聯幫

2021-01-08 搜狐網

2013年6月29日,張安樂(中)回到臺灣後被警察押往地檢署(資料圖)

  「白狼」回來了。

  2013年6月29日,這個消息震動了寶島臺灣。下午2時,從上海飛到臺灣的航班降落,張安樂手捧著一份宣傳材料現身,立刻被警察包圍並戴上手銬。事後據臺灣媒體報導,負責抓捕張安樂的警察看到他手裡的文件,一時有些不知所措—文件的藍色封面上寫著八個醒目的大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下面還有一行略小的字「臺灣人民幸福的最佳保證」。

  這是張安樂精心設計的亮相方式。前一天他在上海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決定返回臺灣投案。這位六十五歲男人此時的身份,是在深圳居住多年的臺商,也是他一手創立的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的總裁。而他更為公眾所熟知的其實是另一重不合法的身份:他就是「白狼」,臺灣最大黑幫「竹聯幫」的精神領袖。

  闊別臺灣十七載,大佬歸來,江湖已遠。

  族群矛盾催生「外省掛」

  「竹聯幫起源於1953年,它的前身叫做中和幫,幫主叫孫德培。」此次高調返臺前後,張安樂接受了數十家兩岸媒體的訪問,他對自己的黑道身份並不避諱,對幫會掌故更是熟稔在心。「孫德培的叔公,就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孫武。」

  臺灣黑社會組織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清朝的民間秘密會黨。1662年(清康熙元年),抗清將領鄭成功率軍驅逐了盤踞在臺灣島上的荷蘭殖民者,把寶島變成了反抗滿清統治的軍事堡壘。當時東南沿海地區活躍的秘密會黨「洪門」也藉機發展到臺灣。洪門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尊鄭成功為「武宗」,以各種山堂為號,最早成立的是金臺山名遠堂。

  政局不穩,民間組織便得以發展壯大。雍正四年(1726年)端午,以蔡陰為首的十三人在諸羅(即今嘉義縣)結盟組成「父母會」,這是有史料記載最早的臺灣本土幫會。到1895年日本憑藉《馬關條約》侵佔臺灣,島上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幫派組織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野蠻生長,勢力已經遍及全島,其中洪門和青幫規模較大。日據時期,臺灣本土黑幫遭遇大規模整肅,日本黑社會勢力得以入臺紮根。所以直到今日,臺灣和日本的黑道人物都往來密切,甚至有些臺灣黑幫的組織機構就設在東京。

  日本人利用黑幫勢力鞏固殖民統治,一些地痞流氓組成的地方角頭勢力壯大起來,芳明館、牛埔幫、華山幫、七賢幫都屬此類。所謂「角頭」意指部落,最早是同族、同鄉聚居形成的團體,他們往往建造廟宇,以祭祀天公、媽祖、三太子等神靈的名義活動,並訓練壯丁組成武裝力量。

  如果說角頭代表了臺灣黑社會中的土豪宗親力量,那麼到了1949年國民黨退居臺灣時,外來勢力則開始衝擊島內秩序。跟隨國民黨來臺的有大量軍官家眷子女,也有其他各個階層的平民百姓,還有一些本來就是大陸的幫會分子。他們大多住在眷村,在和原住民的衝突中慢慢結成團體。早期他們被叫做「阿山仔」,後來統稱「外省掛」,與這個詞相對應的臺灣原住民則成了「本省掛」。在臺灣警方的習慣用語中,外省掛叫幫派,本省掛是角頭。主要的外省掛有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飛鷹幫等,其中很多都有國民黨軍方背景。

  除了外省掛和本省掛,還有一類人叫「縱貫線」。縱貫線本來是臺灣鐵路局對中部和西部貫穿全島的鐵路幹線的稱呼,在黑幫話語裡,卻指的是那些實力強大到不受地域和角頭幫派限制,黑白兩道都要另眼相看的大哥。近些年「縱貫線」這個詞被用濫了,變成凡是在縱貫線鐵路沿線地區活躍的黑幫老大,不論江湖地位高低,都自稱「縱貫線大哥」。

  臺灣有多少黑幫分子?準確數字很難統計,1973年臺灣首次辦理幫派解散登記,登記在案的幫派有568個,成員3334人。1978年臺灣當局第二次登記,有189個幫派解散,961人宣誓脫幫。1984年底,登記在案的幫派組織達1236個,成員10582人。到了1996年,臺灣警政署首次公布各縣市黑社會幫派普查情況,統計出一千多個幫派組織,五千八百多名成員。要知道,警方掌握的數據只是不完全統計,實際在臺前幕後活動的黑道中人估計有數萬人,這就包括了名頭最響的臺灣三大黑幫—四海幫、天道盟,以及人數最多、號稱「天下第一大幫」的竹聯幫。

  旱鴨與白狼的慘綠青春

  「中和幫成立兩年後,孫德培在一次爭鬥中殺了個人,結果他和很多骨幹被抓,中和幫瓦解。」這是張安樂講述的故事:「有個人叫周榕,他想重整中和幫,到處去找原來的兄弟。1957年,在中和鄉竹林路,中和幫成員聚會。不知道是誰提議說,我們都是新人,在竹林底下結盟,就叫竹林聯盟吧,簡稱竹聯幫。」

  也許是歲月久遠,張安樂的記憶出現了時間偏差,另外一些關於臺灣黑社會的資料顯示,他所說的竹林會議是在1956年6月召開的。為了尊重正在獄中的幫主孫德培,新的竹聯幫不設幫主,以獅、虎、豹、鳳、鴨等動物作為分支組織的名號。1964年,十六歲的張安樂加入竹聯幫,當時排到了「狼」字輩。「我們一批四個人,分別叫做黑狼、白狼、花狼、小狼。」張安樂說,「大概是因為我長得比較白,就叫我白狼。」

  少年張安樂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國民黨軍官,母親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做教師。「北一女」是全臺最著名的中學,校友包括呂秀蓮、彭鳳至、三毛、朱天心、張曉風等各界巾幗精英,還有蔣經國、連戰、陳水扁、馬英九等人的女兒都曾就讀於這所中學。張安樂受家庭薰陶,從小就是優等生,聰明好學。

  可他還是像那個年代的很多少年一樣,在課堂之外有著好勇鬥狠的慘綠青春。如果你看過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鈕承澤的《艋舺》這兩部電影,也許能理解這些孩子走上黑道的心路歷程。張安樂加入竹聯幫的六十年代,臺灣社會動蕩不安,族群對立,黑道紛爭。

  1967年,張安樂考入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歷史系。在學校裡,認真念書和打打殺殺這兩種矛盾的行為,不可思議地在張安樂身上統一起來。某次他跟一夥學生打架,偶然結識了同在淡江念書的學長陳啟禮—這個日後成為臺灣黑幫教父的男人,改變了白狼張安樂的一生。

  陳啟禮祖籍江蘇,1941年生在四川廣安,1949年跟著父母到臺灣。在眷村的小學念書時,全班包括陳啟禮在內只有三個外省小孩,他經常被本地孩子欺負。「下完課班上有些人來打我,我就還手跟他們打。」1999年陳啟禮在柬埔寨金邊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後來變成每天下課全班來打我,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我就一直奮戰。」

  眷村少年陳啟禮用拳頭打出了自己的人生,1952年他加入中和幫,在1956年的竹林會議之後,陳啟禮成為竹聯幫「鴨」字輩的一員,綽號「鴨霸子」。據說有次打完架被警察追,幾個兄弟跳河遊走,只有陳啟禮不會遊泳,所以也有人笑他是「旱鴨子」。可這隻旱鴨子不光能打,頭腦也靈活,很快成為幫中領袖。1968年4月,竹聯幫在陽明山召開大會,推舉陳啟禮為總堂主,實際上相當於幫主。

  這一年,陳啟禮27歲,張安樂20歲,兩人成為莫逆之交。在陽明山大會上,白狼作為總護法,幫助鴨霸子建章立制,規定今後各分支堂口必須定期繳納「母金」,支持核心組織運作。竹聯幫內部等級森嚴,小輩必須絕對服從長輩,並設有多種殘酷刑罰處置違規者。由於成員多為「外省掛」,竹聯幫的幫規和暗語、手勢、儀式等,基本沿襲了大陸洪門和青幫的傳統。陳啟禮和張安樂擴充了幫會編制,設立虎、豹、龍、獅、熊、鳳、狼、鳥「八旗制」。竹聯幫的對外活動主要是收保護費,用暴力手段幫人維護商業秩序,這種古老的生意在陳啟禮手中發揚光大,幾乎成為臺灣黑道行規。甚至有個關於竹聯幫遵守所謂「商業道德」的案例被廣為傳播:有個工地開工,竹聯幫上門收費,遭拒後就綁架了工地負責人。事後經過調解,工地交了30萬元保護費。而竹聯幫收了錢就承諾,以後哪怕工地上丟塊磚,都由竹聯幫負責—後來又有其他幫派到工地敲詐,竹聯幫成員果然到場救護,打跑了敲詐者,從此再無人敢來尋釁。

  「所有規則的設立,都遵循一條根本規則:暴力最強者說了算。」在《血酬定律》書中,學者吳思這樣分析中國社會延續千年的潛在規律,「流血拼命的價值,取決於所拼搶的東西。」在陳啟禮的掌控下,竹聯幫勢力愈發膨脹,不僅成為臺北市幫派龍頭,還南下臺中、桃園、嘉義、臺南、高雄等地,號稱有十萬幫眾,「一統江湖」。

  「血酬定律」同樣適用於黑社會,直到他們遭遇了另一套更加強大的潛規則—政治。

  「江南案」背後的陰暗角力

  1984年10月15日上午,美國舊金山德裡市,作家劉宜良走進自家公寓的車庫,正準備開車出行,突然從角落裡閃出兩個人,拿手槍對準了他的頭。

  這兩個持槍者是竹聯幫成員吳敦和董桂森。槍響了三聲,吳敦開的第一槍擊中劉宜良眉心,劉應聲倒地,董桂森又上去補了兩槍。確認劉宜良死亡後,兩名殺手逃離現場。

  劉宜良是臺灣著名作家,早年做過記者,1967年以《臺灣日報》特派員身份赴美居住,並加入了美籍,實際上他的秘密身份是國民黨軍方的情報員。但是劉宜良在美國筆耕不輟,以「江南」為筆名發表了大量披露臺灣政壇黑幕的文章,尤其是1984年出版的《蔣經國傳》,徹底激怒了國民黨當局。更要命的是,臺灣情報部門還認定,劉宜良是「雙面間諜」,暗地裡在為大陸方面收集情報。於是在1984年7月,臺灣情報局局長汪希苓找到陳啟禮,告訴他有人在美國「誹謗元首」,但官方不便出面,要求陳動用幫派力量「替天行道」,暗殺劉宜良。

  陳啟禮接下了這單「活兒」,事實上他別無選擇。早在1970年,竹聯幫成員陳仁盜領社團公款潛逃,竹聯幫為「清理門戶」,派殺手張如虹當著警察的面刺死了陳仁。張如虹是竹聯幫右護法,也是陳啟禮的親信,所以案發後陳啟禮立刻被鎖定為幕後主使。1972年陳啟禮入獄,關押到1976年出來,為了重振威信,他需要藉助政界的力量。有資料顯示,出獄後的陳啟禮已經被臺灣情報局吸收,他成了擁有「官方背景」的黑幫老大。1984年親自出馬刺殺劉宜良,對陳啟禮來說,不過是奉命行事。

  所以,1984年8月,陳啟禮化名「鄭泰成」飛赴美國,與吳敦和董桂森會合。三人連續十幾天埋伏在劉宜良家附近,觀察劉的生活起居。在陳啟禮的直接指揮下,血案爆發。

  「江南案」雖然替臺灣當局除掉了「異見分子」,卻也深深震撼了脆弱的美臺關係,麻煩就在於劉宜良的美國公民身份—臺灣派來的殺手在美國本土行兇,這還了得?FBI迅速鎖定了嫌疑人,美國政府當然不相信這是簡單的黑幫犯罪,要求臺灣當局交出幕後主使。

  「我本來不知道董事長的計劃,是看到報紙新聞以後才明白,出了大事。」張安樂回憶,他早在1975年就到了美國,一邊做餐廳生意,一邊在大學繼續讀書—我們知道,白狼一直是個「好學生」,他在美國先後就讀於內華達大學拉斯韋加斯分校和聖瑪麗學院,拿到了四個學士學位,還有一個名校史丹福大學的碩士肄業。遠離臺灣的腥風血雨,白狼在美國過了多年安穩日子,「董事長」的到訪再次把他卷進風暴中心。

  董事長就是陳啟禮,以他此時的江湖地位,已經沒有人再敢叫他「鴨霸子」了。得知江南死訊後陳啟禮決定返回臺灣,張安樂提醒董事長「小心被滅口」,陳啟禮回答:「沒事,我有一卷錄音帶。」

  這卷錄音帶就是老謀深算的陳啟禮留下的「後手」。果如白狼所料,陳啟禮返臺後不久,臺灣當局展開「一清專案」掃黑行動,抓捕了陳啟禮和吳敦,同時圍剿竹聯幫分子。迫於美國政府施加的壓力,1985年1月10日,蔣經國下令逮捕情報局長汪希苓,要求徹查「江南案」。1月13日,臺灣當局發布消息,承認情報部門與案件有關。

  為了保住董事長的命,白狼決定使出殺手鐧。3月1日,張安樂在洛杉磯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手握陳啟禮留下的錄音帶,記錄了「江南案」的真相。「我們本不想拿出錄音帶,那是玉石俱焚。」多年之後,張安樂回憶當時的考量,可謂孤注一擲:「我們說手上有錄音帶,必要時候會公布,條件是董事長和吳敦從警備總部轉移到司法受審。因為殺人是事實了,我們也懂法,轉移到司法可以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在警備總部可以隨便說你脫逃然後殺了滅口。」後來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張安樂直接表示,「江南案」的幕後主使是蔣孝武—蔣經國的次子,當時臺灣政壇心照不宣的接班人。

  金盆洗手,還是政治夜壺?

  張安樂在深圳的辦公室裡掛著三幅水墨畫,分別是上山虎、青竹林和白狼群。

  除了這三幅畫透出的象徵意味,2013年的張安樂已經完全看不出黑幫大佬的氣質,他戴金絲眼鏡,總是面帶微笑,文質彬彬,像個儒雅的商人。張安樂的生意涉及運動用品、旅遊業、消防器材和電子產品,他的「韜略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專業運動頭盔生產商。雖然在臺灣警方的系統裡,張安樂一直是通緝名單上的要犯,但是6月29日回臺當天,他只在臺北地檢署裡被羈押了四個小時,然後交了一百萬元新臺幣保釋出來。「還以為會關上兩三個月或兩三年呢。」

  1984年和陳啟禮一同返回臺灣的殺手吳敦,綽號「鬼見愁」,他後來被判無期徒刑,經過減刑,實際坐牢六年多後出獄。如今吳敦是臺灣長宏影視公司總裁,臺灣娛樂圈舉足輕重的大佬。近年來他投資拍攝的影視劇有《倚天屠龍記》、《至尊紅顏武媚娘》、《大灌籃》、《刺陵》等,一手捧紅了賈靜雯、釋小龍、郝邵文等演員。

  「江南案」的另一個殺手董桂森沒有回臺灣,案發後他跑路去了菲律賓,又輾轉潛逃日本、泰國,最後在巴西被捕,引渡回美國。法庭上,董桂森宣稱:「這不是個人的行為,也不是幫派的行為,而是政府的行為。」1991年,服刑的董桂森在美國賓州路易斯堡聯邦監獄被殺身亡。

  少年子弟江湖老。「江南案」發生時,陳楚河八歲。「有天學校中午吃飯時間,我從新聞廣播中聽到爸爸的名字,心中隱約覺得這不是件好事。」如今已是偶像劇明星的陳楚河說,「爸爸過世前臥病在床時,腦中想的已經不是如何平反江南案,而是想著病要快點好起來,然後帶著我和弟弟去度假釣魚。」

  2007年10月,陳啟禮在香港病逝。11月,他的葬禮在臺北舉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參加葬禮的黑幫分子約九千人,除了竹聯幫和其他臺灣黑幫,還有來自香港三合會、日本山口組等著名黑社會組織的代表。這些黑衣人與近千名全副武裝的警員一起,佔據了當天全臺灣的九個電視新聞頻道。陳啟禮晚年定居柬埔寨,熱心商業和慈善活動。

  讓我們說回「江南案」引發的臺灣政壇地震—白狼把矛頭指向蔣孝武,等於斷送了後者的政治前途。1985年底,蔣經國通過美國《時代》周刊表示,「蔣家人今後不能也不會參選『總統』。」翌年3月,蔣孝武被派駐新加坡,淡出權力核心。

  1987年7月14日,臺灣解嚴。蔣經國宣布開放報禁和黨禁,推動臺灣民主化進程。同時,由於「江南案」之後的警方強力掃黑,許多大佬入獄,也造成了幫派勢力重新洗牌。黑道分子爭相努力漂白身份,向政界和商界滲透,為90年代開啟的臺灣「黑金政治」埋下了伏筆。

  1990年,臺灣當局支付給劉宜良遺孀崔蓉芝145萬美元,和解結案。

  二十多年過去,「江南案」的真相卻依然湮沒水下。「小汪(汪希苓)是可以犧牲的家臣,我們又不能動蔣經國,那會威脅到臺灣安定。所以只能挑出蔣孝武,畢竟虎毒不食子。」張安樂說,「蔣孝武在這件事上,可能是最冤枉的。」

  而陳啟禮直到死,都不願對外界多談「江南案」。他倒是記得杜月笙說過的話:「幫派人物像個夜壺一樣,政客們需要的時候拿來用一用,不需要的時候就踢到一邊。」

相關焦點

  • 高雄劫獄囚犯的黑幫大義——起底「竹聯幫」
    前一天他在上海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決定返回臺灣投案。這位六十五歲男人此時的身份,是在深圳居住多年的臺商,也是他一手創立的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的總裁。而他更為公眾所熟知的其實是另一重不合法的身份:他就是「白狼」,臺灣最大黑幫「竹聯幫」的精神領袖。
  • 竹聯幫:臺灣最大的黑幫!
    「竹聯幫」、「四海幫」都被稱為「外省掛」,其實裡面成員中有不少是臺灣「本省子弟」。而「本省掛」指的是臺灣各地「角頭」組成的幫派,一般固守臺灣本島,但將黑道「事業」合法化和多元化,如涉足建築業、影劇娛樂業以及有線電視和網絡,在臺灣各項選舉中影響力很大。部分臺灣基層「民意代表」、村裡長就是由「漂白」的「角頭大哥」擔任的。「縱貫線」指的是臺灣中部的首要黑道勢力。
  • 臺灣黑幫風雲:竹聯幫堂口遍布世界各地
    2月11日,臺灣監獄真實發生了這樣的事件。臺灣在冊1000多黑幫組織,他們都幹了哪些驚天動地的事?臺灣情報局僱竹聯幫幫主赴美暗殺作家江南美籍作家江南在美國發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蔣氏父子統治臺灣的黑幕,他寫的《蔣經國傳》在美國報紙上連載,被視為污衊元首,令臺灣當局震怒。
  • 黑社會專題連載(19)臺灣三大黑幫之竹聯幫
    「竹聯幫」、「四海幫」都被稱為「外省掛」,其實裡面成員中有不少是臺灣「本省子弟」。  而「本省掛」指的是臺灣各地「角頭」組成的幫派,一般固守臺灣本島,但將黑道「事業」合法化和多元化,如涉足建築業、影劇娛樂業以及有線電視和網絡,在臺灣各項選舉中影響力很大。部分臺灣基層「民意代表」、村裡長就是由「漂白」的「角頭大哥」擔任的。
  • 臺灣黑幫:竹聯幫的江湖往事和家國情懷
    面對國際形勢的孤立無援和內部的動蕩,蔣經國開始對臺灣幫派開始放開管制改為合作,並扶持黑幫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於是竹聯幫和國民黨一拍即合。7月,陳啟禮組織媒體發布會,聊到臺獨勢力時說到:「將來蔣經國走了,臺灣政權如果落到了臺獨手裡,我旱鴨子第一個起來反抗。我寧願跟著共產黨走,也不願跟臺獨走。
  • 竹聯幫風雲丨臺灣第一大黑幫的前世今生(下)
    書接前文,沒有看前文的建議補上竹聯幫風雲丨臺灣第一大黑幫的前世今生伴隨著大時代變遷,黑幫也漸漸脫離了靠打架鬥毆、收保護費的日子,開始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是黑幫洗白的關鍵,將早期積累的黑色或灰色資本,投入到正規產業,如休閒娛樂業(歌廳、舞廳、酒店)、工程營造業、金融期貨、影視等行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把錢洗白,把身份洗白,這是時代大趨勢。黑道也好,白道也罷,都是混口飯吃,都是為了賺錢。
  • 臺灣黑幫往事
    而由此案件引發的臺灣當局一項名為「一清專案」的掃黑行動,對整個臺灣黑幫進行了嚴厲的整治,矛頭主要針對竹聯幫,4000名檢肅對象中,竹聯幫份子就佔三分之一。 5、天道盟 「一清專案」對臺灣竹聯幫、四海幫等傳統黑幫進行了一次清洗,雖遭到重挫,但並未觸及黑幫根本,反而對以往的臺灣黑幫格局進行了一次洗牌,並由此崛起出一個新的幫派「天道盟」,日後其與竹聯幫、四海幫並稱為臺灣的三大黑幫。
  • 臺灣竹聯幫教父陳啟禮的傳奇一生
    在大佬趙寧召集下,在臺北永和竹林路舉行重整大會,將中和幫改為"竹林聯盟",簡稱"竹聯幫"。為了尊重入獄的幫主,並沒有設幫主一職,這也是竹聯幫長期以來沒有幫主一職的原因。外省掛的竹聯幫與臺籍本省黑幫糾紛不斷,人數相對弱勢的竹聯幫卻不曾畏戰退縮。年輕的陳啟禮正是在這樣激烈的幫派火併中開始嶄露頭角。"最出名的一戰,是1968年7月在臺北中山北路一處香港人開的西餐廳一役。"
  • 聊聊臺灣的黑幫
    由於利益的衝突,外省幫與本省幫時常火拼。四海幫就是在這個時期迅速發展,四海幫的猖獗引起了臺灣政府的注意,由於臺灣政府的整治兩年間四海幫就面臨瓦解。原本活躍在臺北市郊的竹聯幫藉此機會開始掠奪四海幫的地盤,企圖打進臺北市內。一九七零年竹聯幫內部管理賭場財務的高層「賭博郎中」陳仁攜款出走並尋求臺灣的警方保護,最後被當時的竹聯幫老大陳啟禮派人刺殺。
  • 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臺灣黑社會政治史
    臺灣一批黑幫大佬藉此深入政界商界,逐漸「漂白」,而臺灣政治人物為了獲得黑道勢力的支持,也與黑道大哥建立「曖昧關係」。這些臺面下的事平時深藏不露,但在黑道重量級大哥的葬禮上,前來祭奠的臺灣政要之多,便可見一斑。黑幫向政壇滲透成為90年代臺灣民主轉型的陣痛,被稱為「黑金政治」時代。
  • 臺灣竹聯幫老幫主嫁女 臺港日黑幫老大齊聚
    人民網7月26日電 臺灣竹聯幫前幫主趙爾文24號晚間舉行小女兒的婚禮,及自己70歲的壽宴,席開250桌。由於他人脈廣闊,包括日本、香港的好朋友都特地搭機赴臺。擔心黑幫藉機滋事,轄區警方派出了上百名警力,到場搜證監控。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趙爾文這回忍著淚嫁女兒。
  • 【熱點】監獄暴動6嫌犯飲彈自盡 臺灣竹聯幫大起底
    竹聯幫大起底2013年6月29日,張安樂(中)回到臺灣後被警察押往地檢署(資料圖)  「白狼」回來了  2013年6月29日,這個消息震動了寶島臺灣。下午2時,從上海飛到臺灣的航班降落,張安樂手捧著一份宣傳材料現身,立刻被警察包圍並戴上手銬。
  • 他是臺灣第一黑幫竹聯幫的太子爺,父親病故他卻主動放棄了20億遺產!
    陳楚河生於中國臺北, 他的父親是竹聯幫的靈魂人物陳啟禮。2007年,他參演電影《大灌籃》,電影中他飾演籃球高手「蕭嵐」,2008年他和陳喬恩一同出演了臺灣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 2012年他憑藉電視劇《天涯明月刀》獲得了樂視盛典港臺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 竹聯幫大佬張安樂返臺高調 黑幫大哥:不蹚混水
    原標題:竹聯幫大佬張安樂返臺高調 黑幫大哥:不蹚混水   原標題[竹聯幫大佬張安樂返臺太高調黑幫大哥:不蹚混水]  中新網6月30日電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竹聯幫大佬張安樂返臺投案,除了中華統一促進黨動員近千人,
  • 「古惑仔」教父陳啟禮,竹聯幫幫主!當之無愧的黑幫大佬
    柬埔寨的金邊曾住了一位江湖上風雲人物,陳啟禮,被稱為黑幫的教父。60年代年僅17歲的他統一了竹聯幫,成為總堂主。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他把竹聯幫迅速發展成為最大的幫派組織,生意幾乎滲透到各個領域,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有勢力。竹聯幫涉及很多要案大案,政府指幕後主腦是陳啟禮。80年代他製造的「江南命案」更是震驚世界,政府曾一度以「竹聯幫精神領袖」的罪名通緝他。
  • 臺灣| 竹聯幫吳敦:一個黑幫大佬的影視人生
    原來,人家得知了吳敦的背景,是竹聯幫大佬,還坐過6年牢……一、吳敦出生於1949年11月,父母原籍是安徽銅陵,隨老蔣來的臺灣。那時的臺灣,高層政局動蕩,底層亂象從生。200萬軍工教家庭隨老蔣來到臺灣。這些外省人,受到本省人的排擠和抵制。
  • 歷史轉折時期的臺灣黑幫
    ,我們要在總統府開大會,把綠島(臺灣關押犯人的地方)變成高爾夫球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臺灣三大黑幫竹聯幫、四海幫與天道盟相繼成立,形成沿襲至今的臺灣黑幫格局。有資料顯示,在目前臺灣113名「立委」中,有超過20名立委都與黑道有著直接關係;在「裡長」和縣市議員中,這一比例佔到一半以上。世上幾乎所有大型黑幫都染指政治,但像臺灣黑道這樣盤根錯節廣泛滲入政壇的,也是十分罕見,這也釀造了臺灣獨特的「黑金政治」。實際上,臺灣黑幫的當代格局奠定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其滋生的土壤,就是政治。
  • 掃黑 | 臺灣黑幫解密
    因為竹聯幫和四海幫的糾紛,陳啟禮決定重出江湖,執掌竹聯幫,並表態願為國民黨效力,反抗臺獨勢力,此舉一下子將竹聯幫乃至整個臺灣黑幫的命運與國民黨政府捆綁在了一起。從陳啟禮入獄到重新執掌竹聯幫的這十年間,臺灣的時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經濟上的崛起並不能磨平臺灣在政治上被全球拋棄成為「亞細亞孤兒」的不安。竹聯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在陳啟禮的領導下為了放抗臺獨迅速擴張堂口,開始介入政治議題。
  • 臺灣黑幫風雲錄
    據了解,此次劫持事件由臺灣竹聯幫尊堂高雄分會長鄭立德帶頭。臺灣共有1000多個黑幫幫派,目前竹聯幫與四海幫、天道盟並稱為臺灣三大幫派。  事件進展  對峙13個小時後 6囚犯自殺  11日下午4時許,高雄監獄鄭立德等6名服刑人員,謊稱生病,打傷管理員後奪取4把長槍、6把短槍、子彈200多發,挾持人質。典獄長陳世志自願當人質進去談判。
  • 綽號「黑鵝」,臺灣「竹聯幫」真正的元老
    陳大偉,綽號「黑鵝」,臺灣省著名黑幫「竹聯幫」創幫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