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那麼熱,古人都穿些什麼衣服?可能古人比你想像的還要開放!

2020-12-26 歷史上那點事

隨著科技的發展,今天的我們在夏天熱了有空調,在冬天的時候有烤火器、空調或者是暖氣,已經能夠舒適的度過夏天的炎熱和冬天的寒冷,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冬天還可以燒炭烤火,夏天的時候怎麼辦呢?而且古代穿衣和現在也不一樣,古代都是比較保守,尤其是女子,肌膚都不能露在外面,那麼古人究竟穿什麼衣服呢?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是從電視劇裡面了解的比較多,認為封建社會都比較保守,古人一般都是穿長袍和馬褂,到了夏天穿這種長衫不得熱死,其實大家都錯了,古人的穿衣風格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大膽開放的多。

古人講求的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思想,他們對於氣候以及世界的變化非常敏感,在不同的季節都備有不同的衣服,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衣服,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到了夏天,他們在家裡都會換上夏季的衣服,外出可能稍微要穿得嚴實一點,就連到了封閉的清朝,穿衣風格也一樣的很靈活。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就寫到,當皇帝的,穿衣服的時候非常煩人,得根據一年二十四個節令的變化,再換上適合節氣的衣服。當然,不只是皇帝,民間的老百姓也是如此,在清朝名畫《燕寢怡情》中,可以看到一位男子穿得很奔放。

到了明清時期,古人夏天穿衣風格算是最大膽了,北齊名畫《北齊校書圖》中,一群古代男子穿著吊帶裙披著薄紗,看起來比現在的男人還會玩。其中一個女子更加奔放,瀟灑,她穿著高腰闊腿褲,身上披著一層薄紗,看著就感覺涼快。古人夏天的衣服分為富貴人穿的和窮人穿的,有錢人一般穿那種重量可以忽略不計的紗衣,馬王堆出土的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就是代表,可以摺疊放進火柴盒。

而這種紗衣最先的時候只是披在衣服外面表現一種朦朧美,但是後來因為輕薄,夏天穿起來舒服,所以就成了夏季的首選,唐朝有一位官員在接待阿拉伯商人時,穿的就是紗衣。商人驚訝的說:「怎麼隔著兩層衣服還能看見你身上的痣啊!」這時官員哈哈大笑起來,說:「你看清了,這是五層。」由此可見其輕薄程度。

另外一種就是麻衣和竹衣了,古人一般都廣泛種植麻,所以人們就就地取材,用麻製成了衣服,為了能夠更加涼快,在麻衣裡面再穿上一層竹衣,這樣能夠隔汗和透氣。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一種叫「脛衣」, 脛衣是褲子的前身,脛衣只有兩條褲腿,實際上就是「開襠褲」。脛衣只起到了防寒保暖的作用,對於遮羞一點作用也沒有。

由此看來,古人甚至比我們更加的開放,尤其是宋朝以前,古人的開放程度令人咋舌,遠遠甩掉我們幾條街。看完這些是不是刷新了你的認識,對於如此開放的古人,你想說點什麼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古代人都很保守?看他們夏天穿啥衣服,你就知道有多開放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記載古代民風的壁畫上,看出古人們夏天穿的衣服,就知道古人到底有多開放了,有些甚至比我們還大膽。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古代又沒有空調等降溫設備,所以為了讓身體感到舒爽,古人們在夏天的時候穿衣服相對會比較輕薄。古時就有一種用紗線紡織製成的紗衣很輕薄,非常適合在夏天的時候穿。
  •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那麼在漢朝以前,古人是不是沒有內褲穿,都穿的開襠褲嗎?你還別說,先秦時期不管男女都還沒有穿褲子的習慣,理論上都穿著開襠褲。古人下身穿的是什麼?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古人穿的衣服很是繁瑣,一點都沒有我們現在的衣服方便舒服。
  • 沒有空調風扇的古人,夏天怎麼過?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總是會想古代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夏天時可怎麼過?
  • 古人夏天是怎麼製冰的?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也發現了,那就是其實古代的人好像已經用上了冰塊了,什麼冰鎮酸梅湯啊好像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有很多電視劇給展現過了,那麼網友們也要問了
  • 五層衣服還能見胸口的痣,古代紗衣如此清涼?細數古人的降暑策略
    其實不然,古人的智慧超乎我們的想像,古人的精緻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時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人到底是怎麼消暑的。那麼古人沒有空調房,又無法像少數的王公貴族一樣前往避暑山莊,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難道只憑「熬」嗎?自然不是,他們有自己的「空調房」——「涼屋」。
  • 古代人穿的衣服那麼長,拖在地上不怕弄髒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現在很多漢文化開始流行起來了,不少的年輕人們喜歡上了穿漢服,漢服就是漢朝時期的服飾,十分好看,在小編孩童時期的時候,就喜歡披上床單裝作皇后貴妃,當然不少的小女孩都喜歡扮古代美女這些衣服都十分好看。尤其是穿上漢服去遊玩的時候,拍的照十分有感覺。但是也會有很多人好奇,這些人穿這麼多,難道不熱嗎?即使在古代,那個時候沒有溫室效應,天氣也不應該很難冷啊,在夏天的時候,古人是怎麼忍受炎熱的呢?
  • 世間豈有鬼,疑心生暗鬼:古人如何想像「鬼」?
    在古人的想像世界裡,鬼的穿衣吃飯一直是個難解的謎題。就像王充在《論衡》裡指出的那樣,既然鬼為「死人之精神」,那麼為何人們看見的鬼還都身穿生前的衣服?莫非沒有精神的衣服也能變成鬼嗎?如果按照馮夢龍的說法,鬼的衣服是「神氣所託,能靈幻出來」,就像夢裡人穿著衣服,但衣服不會做夢一樣。
  • 古人黑夜都會做什麼?比現代人上進多了!
    現代人固然可以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如白天一般想幹什麼幹什麼,甚至,很多人的夜生活比白天還要豐富多彩,其實,古代人的夜生活還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枯燥,雖然很多古人的確是嚴格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運轉,其實,還有有更多的古人比現代人還要上進,即便是光線晦暗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會想辦法進行各項日常活動,在很多古人留下的詩句中,我們也能找到他們夜生活的痕跡
  • 古人的窗戶都是紙糊的,颳風下雨怎麼辦?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古人的窗戶都是紙糊的,颳風下雨怎麼辦?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古代玻璃還沒有普及,因此在那時候,門窗基本上都是紙糊的。我們知道,由於紙的硬度非常小,因此非常容易破裂,尤其是面對颳風下雨這種惡劣的天氣,紙糊的窗戶根本難以起到絲毫的作用,很容易就會被雨水打溼,甚至是被強風直接刮破。
  •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進入伏天,天氣越來越熱。對現代人而言,空調、電風扇、冷飲可以說是解暑利器。那麼在古代,沒有這些東西,先人是如何解暑的?先從衣著來看。古人的衣裳都以寬鬆為主,不管是正裝還是睡衣,都很寬鬆。還有就是衣裳的材質。古時候,有錢人穿絲綢,窮人穿麻衣。
  • 古人夏天穿什麼衣服?別以為古人保守,看千年前畫像就知有多大膽
    穿衣服總是裡三層外三層,簡直稱得上是密不透風,那麼問題就來了。難道古人不熱嗎?即使現代有空調、風扇,可到夏天穿個短袖,那也會有些熱得受不了。真照電視劇裡的穿,那跟現代人夏天的穿著相比,簡直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他們當然也會熱,不少詩人還留下了關於天熱的感慨,比如說楊萬裡就曾有詩云: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 趣味小百科:古人如何刷牙,你以為古人都有口臭嗎?
    畫面簡直不要太美……但你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隨著時代在進步,古人也將刷牙玩出了新花樣。 2、三國含丁香 為了保持清新口氣,三國時期古人含雞舌香以防治口臭,所謂雞舌香呢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丁香。 但此方法只有土壕才用的起,因為當時的雞舌香大多是從暹羅緬甸等國進口的,屬於舶來品,相當貴!曹操那麼有錢,也只捨得給諸葛亮五斤呀。
  • 洗衣粉是現代才有的,那麼古人是用什麼來洗衣服的呢?
    隨著現代文明的而發展,現代人各種生活用品算是非常方便快捷,尤其是洗衣服有洗衣粉,洗餐具有洗潔精,只要是汙漬都有各種洗浴用品能夠除去,非常的方便。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都是現代工業合成的生活用品,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這些東西,那麼古人是怎麼洗衣服的呢?難道就是用木棍敲打一下嗎?
  • 古人的「下雨穿搭」
    後來,古人嫌蓑衣舒適感不好,開始使用絲綢製作雨衣,並且在衣服外面塗一層油,增強防水性。圖片來源:拍信。2.雨傘。作為下雨天的「必備單品」——雨傘,在古代也有多種別稱。「傘」,亦作「躇」,《正字通》說:「傘,御雨蔽日,可以卷舒者。」先秦時,傘又稱為「簦」。我國遠在夏、商、周三代已發明了雨傘,據《事物紀原》:「《六韜》日:『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通俗文。》
  • 古人的衣服裙擺那麼長,要怎麼上廁所,就不害怕弄髒嗎?
    一般他們穿的裙子都是拖地裙,隨著步伐緩緩向前滑動。在一些流傳下來的古畫當中,也可以看出,這些貴族女子的衣服都在地上拖著。不過在看到這樣的場景時,很多人都提出疑問,古人的衣服這麼長,一直都拖在地上,他們就不怕把衣服弄髒了嗎?而且這一些衣服非常繁瑣,裡三層外三層,如果在一些姑娘突然內急,想要上廁所可怎麼辦?
  • 看完古人過冬保暖的高端操作,手裡的暖寶寶突然就不香了……
    你說這話把我們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電熱毯……放在哪裡?!說真的,繼夏天的命都是空調給的後,在冷冷的冬夜裡,又多了一個(些)保命的恩人——隨著生活方式的進步,現在各式各樣的取暖器可以供怕冷星人選擇。科技改變生活,誠不欺我!不過,當窩在溫暖的被窩裡網上衝浪時,就突然很好奇:我們現在是科技引領生活,所以不再擔心取暖問題,可是在古代沒有暖氣的人是怎麼過冬的呢?
  • 內褲發明之前,古人都穿什麼?
    不過問題來了:既然沒有內褲,那古人穿的都是什麼?今天阿信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內褲的那些事兒。內褲出現之前古人都穿什麼?中國最早的服飾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作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始衣皮」,「襲葉為衣裳」來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同時也能起到禦寒作用,但下體是真空狀態。
  • 古時候是怎樣過夏天的呢?古代夏天女子穿開襠褲?
    在當下這個時節,全民都在討論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那就是「熱死了」。當然,因為隨著時節的更替已經進入了夏季了,而且是最熱的時節三伏天,古時候有句諺語叫做「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老實說這人活著還真是不容易呀!!那麼,我們活在科技這麼發達的現在有著空調電扇這些高科技的電子器材,還在叫著「熱死了」。那麼古代是怎樣渡過這個夏季的呢??其一:扇子。古人的夏天是更親近自然,更有情調的,他們也能把夏天過的有聲有色,古代的百姓主要是靠扇子納涼,扇子多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之稱的扇子。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 《我在頤和園等你》最終期 探尋古人夏日乘涼終極秘籍
    最終期也如約與大家見面了,本期的各位幹事分別是常駐的兩位&34;張國立老師和王鶴棣、蘇州街特邀幹事鄭爽,此外還有飛行幹事於朦朧,他們四個將踏上頤和園&34;故事線,作為最終故事線,他們將在炎炎夏日中為各位觀眾探尋出古人在夏天乘涼的秘密。
  • 褻衣褻褲是什麼?古人內衣小秘密大公開~
    長按添加左側微信邀請你進漢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