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拖雷(Tului,蒙古語意為鏡子,1193—1232年),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第四子(幼子),尊號「也可那顏」(大官人)。
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邊,繼承父親在斡難和怯綠連的斡朵兒、牧地和軍隊。成吉思汗留下的軍隊共有約12.9萬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繼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後,三兒子孛兒只斤·窩闊臺繼位,拖雷監國。1232年率軍擊敗金軍,在回軍途中病逝。其長子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後追上尊號,諡「英武皇帝」,廟號「睿宗」。
1265年(至元二年)其四子孛兒只斤·忽必烈在位時,被改諡為景襄皇帝。1309年(至大二年),加諡「仁聖景襄皇帝」。
【人物生平】
孛兒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所生的第四個兒子,三個哥哥為朮赤、察合臺、窩闊臺。
1213年,拖雷攻佔金國德興府(今河北省涿鹿縣),後來又隨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間等河北州郡和山東各州郡。
1219年西徵時,拖雷與其父成吉思汗統率主力越過沙漠,直趨不花剌。父子倆率蒙古軍從那黑沙石出發,過鐵門關(今烏茲別克沙赫爾夏勃茲南90公裡拜松山中的布茲加勒山口)南下。成吉思汗從諸軍中選拔強悍者組成了一支精銳部隊,命拖雷率領,先渡阿母河去取呼羅珊諸城。後來,成吉思汗進圍塔裡寒寨(今阿富汗木爾加布河上遊之北)。塔裡寒軍民憑險據守,蒙古軍圍攻7個月,直到拖雷奉召回軍與其父會合時才將此山城攻克下來。該城的守軍和人民皆被屠殺殆盡。不久,拖雷受其父之命進入呼羅珊地區,對敢於反抗蒙古的城市進行殘暴的報復。有一次,因一支蒙古小部隊在馬魯城下被殲滅,拖雷於1221年3月就率7萬精兵圍攻馬魯,馬魯長官出城投降,拖雷假許不殺,但在蒙古軍入城後只選取工匠400人後將全部居民和降卒進行屠殺,死者達70萬人,馬魯城被夷為平地。
1221年5月,拖雷再攻你沙不兒,城中遣教長、紳士出城請降,拖雷不許,下令架大炮、拋石機猛攻,入城後縱兵肆殺。此外,途思、奈撒(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東)、志費因諸城都遭到疾風烈火般的掃蕩。因時至盛暑,拖雷軍被成吉思汗召回塔裡寒。拖雷軍於回途時攻打也裡(今阿富汗赫拉特),也裡城軍民抵抗,8天後守軍長官陣亡,拖雷允許城內居民投降,免於屠城,但札蘭丁的1.2萬將士全部被殺。
1219年,拖雷參加西徵後,按照蒙古習俗,幼子出徵前,成吉思汗的忽蘭夫人從行。她對成吉思汗說:「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西歸後應由何人承統?」成吉思汗聽後認為話中有理,當下召見諸弟和諸子,議定將來由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1227年,成吉思汗在臨死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服從窩闊臺的領導,兄弟間要精誠團結。不久,成吉思汗病死,按照封建帝制王駕崩,應立即由他指定繼承人登基即位,可是蒙古的庫裡勒臺制(部落議事會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窩闊臺不能因其父的遺命繼位,必須等待庫裡勒臺的最後決定。其間,王位空缺兩年,便由拖雷監攝國政。
1229年秋,為了推選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們舉行大會。宮廷內就有人恪守舊制,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大會爭議了40天。此時朮赤已死,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力孤單,只得擁立其兄窩闊臺即位。
1230年,拖雷和窩闊臺分兵攻金。他們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遺囑,用武力假道宋境。
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南禹縣境內)打敗金軍的主力部隊,乘勝攻佔了河南諸郡等地。
1232年夏,由於天氣酷熱,拖雷只得率軍回師,後在途中得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