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VS綜合格鬥哪個更安全?這可能是運動界的彌天大謊

2021-01-12 騰訊網

「死亡與安全」的話題是長久以來纏繞格鬥運動的一個夢魘,近幾十年來隨著媒體的快速發展,每例意外的高度報導,導致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格鬥運動的發展。

足球,籃球,橄欖球,衝浪,賽車甚至跑步都常常出現重大意外,甚至死亡事件,但為何偏偏格鬥成為特例?

「或許是人們厭倦了戰爭,在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那樣的小心翼翼「維護」,唯恐出現一丁點意外的發生,格鬥只是被遷怒了而已」。

這個問題,我們不做深談。

今天我們講一講綜合格鬥運動(MMA)與職業拳擊運動哪個更安全?

大多數拳擊練習者或拳手拿到一副拳套後,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用力擠壓它,感受拳套中的填充物。

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這種行為會讓我們對接下來的訓練或是對抗感到心中踏實,因為厚實更具安全保障。

在業餘比賽中允許運動護頭和身著護具,這套裝備確實能夠一定程度減少損失,不過它更大的用處是給予拳手勇氣(恐懼深藏在每個人心中,即便拳手也一樣,只不過經過專業訓練的拳手懂得如何克服和利用恐懼與緊張感)。

我自己曾經是一名散打運動員,後來接觸了踢拳與拳擊,這種在對抗中被保護的感覺,是我練拳前兩年中,最大的安慰。

但無論如何對於MMA這項火爆的運動是一直不太感冒,在我社交的圈子裡,也有很多練習者和職業拳手表示:MMA過於暴力和危險,相較於MMA運動,更傾向於前者。

「因為綜合格鬥運動員他們在戰鬥中,可以拳打腳踢用肘和膝攻擊任何他們喜歡的地方,他們甚至可以利用摔法把人扔到地板上後用柔術肆意蹂躪對手。再看看他們那副兩盎司的分指拳套,跟沒戴有啥區別?一拳一拳的地面錘擊簡直不忍直視」。

最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這種觀點使我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過隨著知識的增長,對MMA運動的接觸後,我終於明白了「眼見未必為實」這個道理。

事實是,拳擊雖然被稱為甜蜜的科學和崇高的藝術,但其安全性未必比MMA高,甚至從某些方面講,拳擊比綜合格鬥更危險!

這和我們所設想的「事實」大相逕庭。

不管怎麼說,MMA這項較新的「暴力」運動比拳擊更性傾向於人們眼中的野蠻行為,其殘酷的形象和表現形式使得一直被誤解(八角籠子、骨折、斷腿事件、狂野奔放的文化等)。

這幾年來,這類研究和數據分析在美國是挺多的,其中不乏一些專業研究機構。而業內人對此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過。

作為一名習武多年的人,我練就了一手高明的翻牆手段,為了這個討論,我在國外是一頓海撈,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是找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數據,希望這些通過客觀研究的數據來幫助大家理清主觀的看法。

死亡統計

這兩項運動的死亡率很難精確衡量。

拳擊場上死亡數據最全面的數據來源於Manuel Velazquez(1943年1月24日—2016年1月15日)的《拳擊死亡統計》 ,這哥們是一名反拳擊運動活動家。

他統計自1950年—2007年有339人死於拳擊運動。

不過這個數據裡,水分太多了。

首先是年代悠久,那時候的拳擊運動防護措施、訓練方式、比賽規則和正規度等等與現在差別非常大。拳擊為啥說科學呢,還是因這些年來的發展與進步有目共睹。

第二點是,這個數據裡包含了黑拳、無證拳擊賽等等。這是作死的節奏,你不能怪拳擊啊,這些參賽人裡,估計有不少都沒練過拳擊,而且體重也沒有嚴格的規定,就是奔著錢去的。

那麼綜合格鬥運動的數據如何呢?

咳咳....因為綜合格鬥運動發展才20餘年,很難找到確切的數據。

國外和國內一些網站統計,自90年代至今不會超過10例死亡事件,這其中還包含用非法藥物死亡的。

具美國一個網站Velazquez統計,1900年至2003年的美國拳擊賽,平均每年有25000場業餘拳擊賽,5000場職業拳擊賽,平均每年有3例死亡(吐槽一下,你知道每年橄欖球中暑死亡人數多少嗎?嘿嘿,趕超職業拳擊)。

但這份數據並不能說明拳擊比MMA更危險,因為MMA運動發展較晚,賽事的數量,商業化,行業規範性都是一年一變得節奏,沒法具體統計,裡面也沒準有謊報或者不報情況。

年復一年的分析和統計是不可靠的,我們還得再等幾年,希望可以有一份統計條件差不多的更嚴謹數據,才能真正知道真實的數據。

受傷統計

據查證,2014年出現了第一個「薈萃分析」(對不同研究結果進行收集、合併及統計分析的方法),數據來源是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研究報告。

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綜合格鬥中受傷的風險高於其他幾種格鬥運動,包括柔道、跆拳道、業餘和職業拳擊。

職業拳擊和綜合格鬥(MMA)之間的受傷風險差距最小。

在一場MMA比賽中受傷的概率平均只有23%

職業拳擊的平均風險在12%到25%之間

研究還稱,這兩項運動的受傷形式「非常相似」—也就是說,兩項運動中面部割傷、骨折和腦震蕩的比例都很高。

不過,這項薈萃分析並沒有評估損傷的嚴重程度。

2015年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員Reidar Lystad進行了更廣泛和全面的薈萃分析。

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受傷風險最高的是MMA,其次是拳擊(見上圖),不過他的進步在於補充了一些其他信息。

一、頭部和頸部受傷:

拳擊中頭部和頸部受傷的比例最高(84%)

其次是空手道(74%)和綜合格鬥(64%)

二、腦震蕩:

拳擊造成腦震蕩的比例(14%)明顯高於綜合格鬥(4%)

踢拳的腦震蕩率最高

綜合格鬥骨折的發生率遠高於拳擊(分別是27%和7%)

頭部受傷

以上這些數據,看完了是不是有點暈,不要急,其實對於拳擊和綜合格鬥運動(MMA)的最大爭論點在於頭部損傷,因為頭部是人體最難以恢復的,這裡被攻擊,那傷害基本是累計性的。

而不論是拳擊還是MMA運動,最主要攻擊部位就是頭部。

其實在史泰龍的《洛奇》系列第四集中,史泰龍被迫退役就是因為頭部長期被攻擊,導致眼睛出了問題。阿里後來得了帕金森,也有醫學專家稱是拳擊賽留下的後遺症。

那麼這兩項運動在頭部損傷這方面的比較如何呢?

2015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謝爾比·卡普曼博士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只有一項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研究將綜合格鬥和拳擊的損傷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這項研究據說在當年在業內影響挺大)。

研究發現:

職業拳擊手在特定的比賽中更有可能不會受傷

MMA拳手一般更容易受傷,但這些傷相對較小(擦傷等)

職業拳擊手明顯更容易遭受嚴重傷害,包括失去意識和嚴重的眼睛損傷,如視網膜脫離

拳擊手發生腦震蕩並失去意識的可能性幾乎是正常人的兩倍

拳擊手平均停賽26天,而綜合格鬥選手平均停賽20天,這也表明嚴重受傷的發生率更高

後來我找到了一篇關於卡普曼博士的採訪,採訪中卡普曼解釋了為什麼他將業餘拳擊排除在研究之外(該研究分析了在埃德蒙頓市進行了11年的醫學測試)。

第一:業餘拳擊手戴著頭盔,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頭部。

第二:業餘拳擊比賽中,可以根據身體的擊打程度來得分,而總分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而職業拳擊和業餘拳擊判定規則不同。職業拳擊中如果沒有打出有效的攻擊,那麼在裁判眼中,你就沒有得分。

另一篇研究MMA的論文是多倫多大學—麥可·哈奇森的研究報告,他是通過UFC比賽數據來論證的。

這項研究包括分析2006年至2012年的844場終極格鬥冠軍賽(UFC)的視頻和比賽數據,來衡量MMA中頭部外傷的發生率。

UFC的規則包含擊暈(KO)和技術擊暈(TKO),凡是被KO和TKO都算作頭部擊傷。

研究中,表明:

KO率:每百名運動員的KO率是6.4次(佔所有比賽的12.7%)

TKO率:每百名運動員TKO率是9.5次(佔所有比賽的19.1%)

綜合來看,綜合格鬥中每百名運動員的頭部擊傷率為15.9次,相比較於拳擊的4.9次和踢拳的1.9次高於以前的研究

不過這項研究的漏洞在於,他只算次數,但是沒有算實際的傷害程度。

比如:泰森1拳能KO對手,UFC一名運動員要3拳,這就出現漏洞了,貌似UFC運動員給對手造成傷害更高,因為他打了3拳,但實際上恐怕泰森那一拳才是真大殺器。

綜合不少報告來看,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綜合格鬥造成的損傷要比拳擊低,我是指頭部損傷。因為綜合格鬥運動,包含拳、腿、膝、肘、摔和關節技,打擊方式和打擊面積比職業拳擊多,可以減輕頭部重複被攻擊的次數。

總結

根據上述的一些相對客觀的權威的研究報告表明,綜合格鬥(MMA)運動受傷概率更高,但拳擊運動的傷害可能更大。

但也不能現在就下結論,因為綜合格鬥這項運動太年輕了,大多數拳手退役的年頭也短,學者們還需要花更多時間觀察這些退役運動員的身體情況才能下進一步結論,畢竟一些腦部受傷導致的疾病是有潛伏期的。

具體到底是MMA更安全還是職業拳擊更安全,嘿嘿,你自己判斷。這些數據就是我的本篇內容了。

我個人更偏向於職業拳擊更危險,但是我還是拒絕MMA運動,因為一場比賽後,臉部的那些劃傷是我無法容忍的,而且,我也不太熱衷柔術。

談到這,肯定有人會問,我每天下班都去拳館學拳,會不會腦部受傷?

嗯,這個問題,您多慮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職業拳擊和職業MMA運動,和大眾格鬥運動完全不同的領域,這是和平時上班開車與F1賽車那般大的差距。

不要怕,大膽的去練吧。

你對這項運動有多愛,它就會反饋你多少愛,畢竟它被稱為甜蜜的科學和崇高的藝術!

相關焦點

  • 揚威格鬥系列賽——綜合格鬥、自由搏擊、拳擊、巴西柔術、中國跤、髒拳、劍鬥、短棍、百姓擂臺、趣味拳擊
    「揚威」格鬥系列賽,綜合格鬥、自由搏擊、拳擊、巴西柔術、中國跤、髒拳、劍鬥、短棍、百姓擂臺、
  • UFC格鬥之夜186:朱莉安娜·佩娜vs薩拉·麥克曼
    喬丹·埃斯皮諾薩(Jordan Espinosa)(#15) 雛量級比賽:裡基·西蒙(Ricky Simon) vs. 布萊恩·凱萊赫(Brian Kelleher) 重量級比賽:賈斯汀·塔法(Justin Tafa) vs.
  • MMA綜合格鬥電影
    非常好的片子強力推薦隨著近幾年綜合格鬥在全球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迷們也開始深入了解格鬥這項小眾運動。
  • 中國拳擊協會:依法加強搏擊賽事安全管理,促進搏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拳擊協會認真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堅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隨著中國拳擊協會實體化改革的推進,職業拳擊部和格鬥運動發展部在協會指導下,高度重視職業拳擊類和綜合格鬥類項目賽事活動的安全管理和項目安全知識的普及,在《意見》印發實施之前,協會在職業拳擊行業和綜合格鬥行業內部採取了多項措施,有效地促進職業拳擊類和綜合格鬥類賽事活動合法、安全、規範開展。
  • 評析韓庚新片,拳擊電影《我們永不言棄》格鬥部分的專業度
    無論是國內外,都出過一些與現代格鬥有關的電影,其中不少有中規中矩,賣激情熱血的,在我個人眼中比較「平庸」的作品。當然也有一些電影在加入戲劇效果的情況下,仍然比較真實地展現出了拳擊或綜合格鬥的魅力。    在接觸格鬥之前,我也喜歡看動作電影,並去模仿其中人物的動作;但是在了解格鬥之後,有些動作片中的武打鏡頭就會讓我有些尬.
  • 拳擊、自由搏擊、MMA都是格鬥到底有什麼不同?
    相信有不少非愛好者剛剛開始看峨眉傳奇的時候一頭霧水,不僅看不懂招式,甚至連拳擊、自由搏擊、MMA都傻傻分不清楚,除了穿鞋和帶的手套不同,實在看不出區別。今天這篇「小白科普」推送就是從一些肉眼可見的地方,簡單講解一下其中的不同,專門送給格鬥「門外漢」。
  • 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項目介紹簡稱MMA
    綜合格鬥,英文 「Mixed Martial Arts」,簡稱MMA比賽。MMA是一種可以讓練習各種格鬥技的選手參加的比賽。不管你是練泰拳、踢拳、散打、空手道、拳擊、、跆拳道、截拳道或巴西柔術、柔道、桑搏、摔跤的都可以參加。
  • 奇索拉開始接受綜合格鬥訓練,期待完成在Bellator賽事的首秀表演
    正如筆者之前曾介紹的那樣,德裡克·奇索拉計劃籤約世界知名綜合格鬥賽事Bellator(目前世界排名第二),開啟自己的職業綜合格鬥生涯。按照原計劃,德裡克·奇索拉是要在今年的5月份對陣職業拳擊前次重量級霸主奧列克桑德爾·烏西克,爭奪WBO的世界拳王挑戰權,為自己職業拳擊生涯最後的輝煌搏上一搏。
  • 史泰龍對飆張晉,西方格鬥vs中國功夫,哪個更「上頭」?
    坊間一直流傳著他被拒絕1855次的辛酸,更稱頌著他第1856次嘗試的勇氣。終於,他得到了一個機會——飾演由自己編劇的小成本電影《洛奇》,也就有了獲獎無數、早在1976年就大賣2.25億美元票房的動作片傳奇。接下來,在經過票房口碑雙爆的《洛奇2》、《第一滴血》、《洛奇3》等一系列優秀的作品之後,他更是成了無數媒體口中"好萊塢動作片之王"。
  • 青少年練習拳擊安全嗎?
    這項運動是否足夠安全? 即將託付的教練對於孩子來說是否夠專業? 作為孩子的父母或家長,讓孩子參與一種新的運動肯定會興奮又謹慎,拳擊當然也能不例外!
  • C羅:相比足球我更愛看拳擊+格鬥 練拳錘鍊反應能力
    「我熱愛足球,但我更喜歡在電視上看其他項目。」C羅說道,「如果讓我在足球、拳擊和UFC格鬥之間做選擇,我會看拳擊或者UFC。」「去年夏天,我和拳王約書亞聊過。C羅繼續說道,「我因此對身體各方面機能做出調整,而這還取決於你的心態、經驗和動力,這才是最複雜的。」C羅曾多次表態希望踢到40歲,他把費德勒視為榜樣:「看看費德勒吧,他已經38歲了,但仍然處於巔峰期。在拳擊圈子中,也有很多這種拳手。」
  • 前UFC冠軍尼科·蒙塔諾與朱莉婭·阿維拉轉移到UFC格鬥之夜179舉行
    2015年開始職業MMA綜合格鬥生涯,2017年以(3-2)的成績參加TUF終極鬥士選拔,最終奪得TUF總冠軍同時也是UFC女子蠅量級初代冠軍。不過之後蒙塔諾藥檢不合格被禁賽並且剝奪了冠軍頭銜,剛剛在2019年7月升到女子雛量級點數負於朱麗安娜·佩娜(Julianna Pena)。蒙塔諾目前在UFC官方排名女子雛量級第15位。
  • 綜合格鬥訓練席捲上海健身行業 多家俱樂部已開課
    (SHBJJ)聯合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綜合格鬥比賽。來自ONE冠軍賽的著名綜合格鬥選手吳庭申和張友良進行了一場精彩的綜合格鬥表演賽,讓現場觀眾見識了綜合格鬥的獨特魅力。    曾經的綜合格鬥(MMA)「暴力」、「血腥」等標籤深入人心,甚至被稱為「人類鬥雞」,但是隨著近年來諸如亞洲最大綜合格鬥賽事ONE冠軍賽 (ONE Championship)等賽事的崛起,綜合格鬥這項運動逐漸走近大眾視野。
  • 格鬥周:綜合格鬥MMA和中國選手
    MMA就是綜合格鬥。MMA的英語全稱是Mixed Martial Arts,譯作綜合格鬥,俗稱「籠鬥」或無限制格鬥,是一項身體全接觸式的體育運動。MMA是什麼?MMA運動是拳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等運動的完美結合,可以說是搏擊運動的十項全能。2.不同流派在統一的規則下競技MMA的規則對所有的武技一視同仁,不同武術流派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的規則下同場競技。
  • 前世界拳王哈桑·恩達姆與ARES FC賽事籤約,轉戰綜合格鬥賽場
    現年36歲的前WBA中量級世界拳王哈桑·恩達姆(Hassan N'Dam)仍然有站在拳擊臺上的勇氣,不過這次他選擇了是新的戰場--綜合格鬥賽事的八角籠。因為作為前世界拳王,我必須選擇一個高層次的平臺,而對我來說,ARES FC是法國最好的綜合格鬥賽事。」在採訪中,哈桑·恩達姆還表示自己籤約ARES FC賽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自己很欣賞ARES FC賽事發掘非洲格鬥人才的計劃。
  • UFC 257:朱莉安娜·佩娜vs薩拉·麥克曼
    【推薦閱讀】 為什麼自由搏擊(踢拳)不如職業拳擊和MMA綜合格鬥? 搏擊(拳擊)比賽中的「組織」和「賽事」有什麼不同?哪種更合理?  搏擊在中國有沒有市場?為什麼會越來越娛樂化? 自由搏擊(踢拳)行業混亂在哪?
  • 史上最經典的12部MMA綜合格鬥電影,你看了幾部?
    一個有性格的公眾號ID:WKG隨著近幾年MMA綜合格鬥在全球的蓬勃發展下面分享了12部史上最經典的MMA綜合格鬥電影,你看了幾部?上映時間:2015年劇情介紹:在印度,殘酷、血腥的地下拳擊運動一直被視為犯罪,後在權威人士的呼籲和組織下,一種被稱為綜合格鬥術的世界級比賽被合法引入印度。
  • 史上最經典12部MMA綜合格鬥電影,你看了幾部?
    隨著近幾年綜合格鬥在全球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迷們也開始深入了解格鬥這項小眾運動。在今年大火的《太陽的後裔》和《好先生》中宋仲基和孫紅雷都曾在打鬥中使用過MMA的經典大招。下面分享了12部史上最經典的MMA綜合格鬥電影,你看了幾部?
  • UFC格鬥之夜179:凱·卡拉·弗朗斯vs布蘭登·羅伊瓦爾
    UFC格鬥之夜179:凱·卡拉·弗朗斯vs布蘭登·羅伊瓦爾
  • 絞殺拳王,指點李小龍,他才是名副其實的綜合格鬥先驅!
    在格鬥已經高速進化的今天,包括UFC總裁白大拿在內的許多人都將李小龍稱為「綜合格鬥之父」!然而,有一個人似乎並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甚至在採訪時表示:「如果李小龍是綜合格鬥之父,那我就是綜合格鬥祖父!」能說出這樣驚世駭俗言論的當然不是凡人,他就是李小龍的生前好友、著名柔道家吉恩·勒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