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2日電 (崔鈺林 許婧)「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策展人馬琳21日為18級美術史論的20餘位學生進行專場導覽活動。
該展由中國雕塑學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美術學院共同主辦,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和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承辦。這次策展人導覽活動貫徹「展廳是最好的課堂」這一理念,邀請學生從課堂走入美術館,了解學院雕塑的發展現狀和特徵,讓課堂、美育和展覽結合在一起。
馬琳首先對展覽的策展理念進行了闡釋,讓學生了解更多策展策劃的過程,更立體的了解策展人在展覽中的作用以及展覽策劃中應該注意的一些環節。在隨後具體作品的講解中,深入淺出地解讀了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家的思考及作品背後的意義。並通過幾組作品的對比,分析了「東西南北中」的五所美術學院雕塑的風格和教學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尋找不同的展覽打開方式,通過觀看、傾聽、思考與交流,加深大家對本次展覽的理解以及對學院雕塑和當代藝術的認知。在展覽的方式上,幾件具有公共藝術屬性的雕塑作品突破了美術館的室內空間,環繞在上海美術學院建築周圍,所以這次的導覽也分為了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同學們對作品與展場的關係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次策展人導覽活動讓對策展人這一職業頗為感興趣的同學們得到了與導師面對面指導交流的機會,加深了對策展人工作和學院雕塑特徵的了解和認知,為今後的專業學習和職業規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18級學生程諾在觀展後寫道:「馬琳老師帶同學們參觀了『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通過各大美院的雕塑作品向同學們解析了雕塑作品在不同地域呈現出的各具特色的藝術理念。其中既體現了與民族精神契合的傳統性,與當代理念碰撞出靈感火花的當代性,也有引發公眾對與中國當代藝術或對於當下疫情的思考的公共性,在抽象與寫實的碰撞中,同學們理解了雕塑作為一種物性與感受力較繪畫而言結合地更加緊密的藝術形式,在當今中國各地域所散發出來的完整樣貌,有助於同學們以一種更加全面的視角理解中國雕塑界當下所關注和所表現出來的時代精神。」
據馬琳介紹,本次美育工作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連結課堂與美術館,拓展學生的視野,以後還會以直播、工作坊等形式,充分發揮美術館的科研、公共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校園內就充分接受美育、感知美育。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