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師》整個日本的世界觀,都在這部動畫裡了

2020-10-31 韋肅

兩部TV版,三部特別篇,豆瓣上每一部評價都超過9分。對於一個不賣蠢、不賣萌、不賣腐的系列動畫來說,著實難得。

看《蟲師》最大的感受,就好像在吃泡飯,還是在吃那種白水泡飯。雖然乍一看索然無味,但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上這麼一口,定會回味無窮。

《蟲師》裡的故事並沒有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不過是一個旅人的所見所聞罷了,所到之處皆為窮鄉僻壤,所見之人皆是山野村夫。銀髮碧眼、嘴角叼煙的男子很好地充當著一個局外人的角色,他從不過度介入到別人的生活當中,在人人都想充當人生導師的塵世裡,蟲師銀古活得很另類。

這份另類不僅僅針對普通人,就算是在蟲師的圈子裡,銀古也獨一無二。萬物皆有靈性,有時我們害怕某樣東西,只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既然存在於世,就算與人類、與動物、與植物相異,那它也有存活的權利。

不要輕易給人和物下結論,是銀古一直以來的堅持。當村民要放火燒山滅蟲時,銀古的話講出了整個系列的主旨所在:「要賭就只賭上你們自己的性命好了。」

儘管因為蟲的緣故,銀古丟失了自己十歲以前的記憶,但他卻一直記得那個女蟲師的話。對於蟲,智慧的我們只要學會如何避開就好了,被恐懼和憤怒蒙蔽雙眼,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該如何了解日本?如果嫌讀書太累的話,不妨看一看《蟲師》,根植於大和民族內心深處的物哀精神很好地融合於《蟲師》的每個小故事裡。

所謂物哀,是日本江戶時代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理念,也可以說是他的世界觀。有人認為物哀者有點像國人常說的性情中人,還是有區別的吧,畢竟每個民族世界觀的形成,都和他們腳下的那塊土地息息相關。好比《蟲師》裡的畫面,幽幽青山、皚皚白雪、茫茫大海,都是日本島國風情的再現,雖無大江大河,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至於那些平淡質樸的人物形象,甚至有時候你都會覺得,每一個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從外貌上看,仿佛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但這並不影響整個系列的製作水平,因為越是樸素的事物,越是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縱觀《蟲師》,並沒有多少道貌岸然的大道理在其中,講得不過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說得不過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然而,與曾經的日本人不同,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禮,《蟲師》的世界觀是哀而不傷的,它十二年來傳遞給觀眾的也一直是這樣一種信念:生而為人,不應該抱歉,一定要努力地活著。

相關焦點

  • 《蟲師續章》:一部被稱為神作的動畫
    除了故事本身的獵奇外,作者平靜的敘事態度以及人們面對生與死時發自內心的選擇,都令《蟲師》有別於一般的妖怪動畫。動畫的故事都取自漫畫原作,但在順序上做了不小的調整,更符合觀看的節奏和敘事的邏輯。第一部第一話「綠之座」中,寫了森羅的祖母廉子在年輕時參加「蟲之宴」,喝了光之酒的故事。這先給觀眾講述了「蟲」的世界觀,奠定了觀看的基礎。
  • 探尋治癒系怪談動畫,《蟲師》是你繞不開的神作
    ,讓所有觀看過這部作品的觀眾久久難以忘懷。」文/ 格調前段時間上映的《夏目友人帳 ~緣結空蟬~》喚起了許多人對於日本動畫中「妖怪」的記憶。它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妖怪世界,並以其清新溫馨的敘事受到了不少動畫愛好者們的喜愛。
  • 有趣又新奇,盤點世界觀獨特有趣的動畫!
    四月新番中有一部名叫《Re:CREATORS》的作品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這部作品講的是各種動畫、遊戲、輕小說裡的角色來到了現實世界中,還將與「神」——也就是故事的創作者們進行交流。他們來自不同設定和世界觀下,有來自RPG遊戲裡的賢者妹子,有來自動畫裡的公主,有粉毛的魔法少女,甚至還有漫畫中的反派BOSS和駕駛機器人的少年……這些人都知道了這裡是創造了自己世界的「神」的所在地,也就說,自己的世界的生存或毀滅就掌握在這個世界的「神」的手中。那麼,他們見到神之後,會打算做什麼呢?2:《獸娘動物園》
  • 《蟲師》中有棵菩提樹
    但隨著漫畫連載的穩步前進與世界觀的交代日漸完善,這部連載了9年的作品,不可思議地聚積了大量的人氣。漫畫於2008年正式宣告完結,單行本僅發行了10卷,銷量迅速突破百萬大關,於是該作被提及動畫化的企劃案也毫無懸念的提上了日程。 由於內容的晦澀難懂,《蟲師》還是選擇避開了日本本土最具人氣與知名度動畫播放的黃金時段,它被安排在午夜的深夜檔放送。
  • 《蟲師 續章》禪韻杳杳
    當然這只是傻話,每個人的手上都有大腸桿菌,即使是不長青春痘的人臉上也會有蟎蟲,微生物與每個人關係緊密,只是因為肉眼看不到,所以不被大多數人注意。       漫畫神作《蟲師》就是一個講人與微生物之間發生的故事的作品。
  • 盤點五部日本動畫史上的無差評神作,豆瓣評分都在9.5以上!
    在日本,動畫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行業,被稱為「日本三大經濟產業之一」。在日本動畫史上也誕生了許許多多偉大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雖然年代久遠,但是它帶給人的感動和影響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日本動畫史上五部經典的無差評神作,它們在豆瓣評分上的分數都超過了9.5分。
  • 《蟲師 續章》關於蟲師的一點感想
    幾年前被治癒系的名號吸引,下載了這部動漫,結果怎麼樣看不下去。現在再看,不僅被每一集的故事吸引,也完全愛上了銀古。很欣賞蟲師反映的世界觀,沒有明顯的傳達什麼好什麼壞,而是用一種客觀的角度描畫事實,讓看的人自己去體會。相對而言,第一季水準更高,基本每一集都讓我淚目,沒有主角光環也沒有反轉悲劇的結局,往往讓人致鬱。蟲沒有錯,人也沒有錯,他們都是為了生存,錯的也許就是時間地點運氣了。
  • 《蟲師》白髮少年
    日本動畫裡的山,森林,樹木,雲霧,簡直就是一種藝術。蟲師裡創造了一種物質,蟲,它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可以是非常簡單的生命形態,也可能是和人一樣去思考,交流的複雜形體。基本上它們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偶爾介入人類世界,可能為了自身的生存,就會對人造成影響。但其實不能以善惡來評價,因為它們也是為了生存。我體會蟲師裡不斷展現出的態度是不必為逝去而傷感。
  • 《蟲師》我就隨便寫寫…
    動畫《蟲師》,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漆原友紀原作同名漫畫,由動畫公司ARTLAND負責製作。第一季於2005年10月22日起在富士電視臺播放,全26話。第二季於2014年10月開播。豆瓣評分分別為9.4和9.6分。毋庸置疑,又一部神作。很多人喜歡拿蟲師和夏目友人帳作對比。事實上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較的意義。夏目主要說的是人與人、人與妖之間的感情。它的定位在一個情字。
  • 生長於日本傳統美學之上的《蟲師》
    與此同時,《蟲師》展示的不僅僅是「蟲」的生命與自然的奇觀,在《蟲師》的世界裡,出現於人生活中的「蟲」總會將人推向某個特殊且極端的情境,生命的無常,人世的寂寥,世界的倏忽瞬變,這些都被居於其中的角色所感知著,這也迫使著孤獨世界中的每個角色,都凝視著陪伴他身邊的另一個人,以其為「物」,以心「哀」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如此流淌著。
  • 蟲師 邊緣人的理想國
    》,這部動漫鳥窩君很是喜歡,但是覺得它本身不是很大眾的那種動漫,喜歡它的人會格外喜歡,不喜歡的人,估計會說「這是什麼鬼」之類的這種話了吧。《蟲師》給人最大的一種感覺就是寧靜,這是一部畫面節奏非常慢的動畫,有人對這部動畫進行評價,說它淡然之處顯瑰麗,平靜之中藏深意。
  • 【資訊】《蟲師》、《家庭教師》動畫製作公司ArtLand宣布破產
    在上周六日本網絡上就有傳言說某個老牌的動畫製作公司破產倒閉了,而這家公司的動畫還在播出中,當時就有猜測這個動畫還在播但倒閉的製作公司就是
  • 旁觀者眼裡的風景——《蟲師》
    森羅提筆,深思,綠墨隨著一幀幀的動畫從筆尖嫋嫋升起,頓時,下筆如有神,峰迴路轉,精美的綠盞,生命一樣顏色的光酒,伴隨著美麗的綠色國度,奠定了蟲師動畫的基調。續章依然延續相同的主題,人與蟲的命運的羈絆,都有各自生存的方式,沒有誰對誰錯,一切皆因命運使然,銀古仍然以旅行者的身份,旁觀者的姿態,陳述著平凡的故事。無論是第一季還是續章,音響,美術還有不同主題的故事是動畫的三大利器,雖然專業聲優不多,但都能流露質樸的真情,尤其是用真實的小孩來配小孩。蟲師以自己獨特的手法,謹慎的態度和勤奮的工作展現了蟲師的獨特魅力。
  • 整個日本正為這部動畫瘋狂
    我想,我愛上了這部動畫。即將登頂日本影史冠軍或許還有未曾聽過這部作品的讀者,做一個簡單的故事介紹。故事發生在大正時期的日本,主角炭治郎原本是一位賣炭的少年。初次看動畫的人不得不承認,其繪畫細節的精良。▲《鬼滅之刃》動畫中,蝴蝶忍使出的「蟲之呼吸」人物服飾、動作的流暢度,以及雪地、山嶺、原野等風景,看得出來製作公司UFOtable(飛碟社)都下了大工夫。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鬼殺隊員們使用劍技時的動畫效果。
  • 從禪與日本文化相融合的三個角度,解析豆瓣9.4高分日漫《蟲師》
    引語:《蟲師》,是一部創作於2005年的日本奇幻動畫。淡而深遠的意境、空靈雋永的風格,讓它一經推出,便獲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4。但隨之而來的,是許多諸如「看不懂」這一類的聲音。今天,我們將從禪與日本文化相互融合的角度,解析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
  • 也談一點關於《蟲師》
    日本自古就有「小人」之說。作為農耕之國,舊時的人們相信收成糧食並非憑空得來,而是深受精靈庇佑。麵包裡就有發酵麵包的精靈,田間有讓農作物茁壯生長的精靈,即使是在米糠醬裡,也有小人在勞動。且不論這小人與蟲有幾分相似,非常明確的是,大到風神雷神,小到花葉的精靈,都是風俗傳說對萬事萬物的解釋。
  • 《蟲師》——日本文化的物哀和象徵
    《蟲師》是漆原友紀別具一格的作品,相較於日本眾多多少女漫,熱血漫,它以「蟲」為媒介,以主人公「銀古」為主要敘事者,通過由「蟲」引起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日本獨有的「哀而不傷」的「物哀」精神。
  • 《蟲師》蟲師:像個普通人一樣活著就行了
    這部十年前的日本動畫《蟲師》第一季講了 26 個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是一次關於「活著」的靈魂拷問,親人死亡、愛人離去、遠離故土、碌碌無為……面對各種無法自主把控的平庸日常,我們到底在為什麼活著?我們要到哪裡去?
  • 轉眼六年,這些曾經火遍動畫界的「新番動畫」你還記得嗎?
    再加上一月的動畫裡我看的確實不多,所以不免想到一些之前的動畫。有時間往前看一看,才發現有些動畫原來已經播出很久了,不過在這個快速的生活節奏下自己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幾年前放映的動畫中,有些因為各種原因流傳了下來,成為了長久以來都保持著活力的動畫,但是有些很有趣的動畫,卻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人氣漸漸滑落,雖說是那個季度的經典作品,現在的人氣值卻不高。
  • 盤點幾部「差點被畫風耽誤」的超好看動畫!(上篇)
    作品的世界觀是「存在即是認識=意識的聯繫而定義,人們都是彼此有聯繫的。記憶只是記錄」與高度發展的科技導致的虛擬與現實漸漸沒有區別相反,這部作品的重點在於「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曖昧不清」,每個角色的講述的「真實」都是基於他們自己認識的真實,無法保證其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