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在工作中,任務往往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團隊協同必不可少。對於產品新手來說,如何才能夠在一個複雜的系統中通過團隊協同順利完成產品任務,這是一個大難題。
本文作者就從過來人的角度出發,指出產品新手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去解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困困生活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全文共 3867 字,閱讀需要 8 分鐘
—————— BEGIN ——————
在當今職業角色更加細分的條件下,任何一個產品都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的。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開發組件協同,我是一個產品新手,我該怎麼辦?
一個網際網路產品,從產品經理接收到需求和分析需求,UED設計效果,到研發進行開發,產品人員或項目人員進行驗收,每個階段都需要該崗位的人各司其職。
要說資源都是一個產品的還好,但大部分時候,資源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說:當別人的需求排隊在你的前面時,你無可奈何。
另外就算資源排到了你,你可能也會面對多方資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成熟的產品崗位的人可能覺得沒什麼好說的,而菜鳥階段的產品人員對此心有餘悸:怎樣才能克服心理障礙,走過團隊協同的脫敏階段順利完成產品任務,我想這是一個需要持續心理建設的問題。
01
項目背景
我司是做零售企業ERP軟體的,傳統零售行業銷售方式主要有兩種:零售與批發。
當然零售包含線上與線下,對應到供應鏈構建上有幾個關鍵元素:
門店:向消費者提供線上或線下的商品或服務
倉庫:存儲、運輸,向門店提供服務,有的倉庫也會為線上提供服務
供應商:非生產加工企業時,為企業提供商品或服務
客戶:企業發生批發業務的主要參與元素,一般會大宗購買商品而享受比零售低一些的價格。
我所做的產品沒有什麼業務上的創新,就是針對批發客戶,供其完成訂貨、收貨等業務。
以往對於企業來說,不管線下訂單業務如何,對應到ERP系統中,只會做一張「批發單」。
為了提升客戶體驗,同時減輕企業銷售人員的工作壓力,我們需要做一個小程序供客戶使用。
如果說小程序直接對接ERP系統,我們需要額外的中間層服務來轉接,避免ERP系統性能受到影響。
而恰好我司之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中臺服務,包含資料中臺、訂單中臺、運營中臺等,因此我們此次直接使用中臺邏輯閉環系統。
抽象出了中臺之後,還需要一個運營的平臺來承接中臺的界面。
要完成這樣一個批發業務,涉及了以下幾方:
UED
小程序
運營平臺界面
資料中臺
訂單中臺
投放組件
ERP系統
流程測試小組
假如我是一個成熟的產品也就算了,偏偏是一個小菜鳥。
恰好這段時間周圍同事離職,孤單一個人坐在10個辦公桌前,有些問題實在hold不住了,只能無可奈何的求助辦公室裡日理萬機的領導了。
除此以外,開發大都已經是公司大佬,他們的業務與場景經驗遠比我豐富,他們所經歷的完整項目也遠多於我。在團隊協同上,一旦一方不配合,整個項目就沒法推進。
因此整個項目做下來,除了一些業務場景的問題,團隊協同的困難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正是覺得很難,當我目前暫時性的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希望能分享出來,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
團隊協同,既簡單又困難。
02
問題難點與解決方案
1. 找各個大佬確定大的方案時,大佬時間很難協調
困難:
功能方案確定了,開發方案需要確認,各組件的開發負責人需要共同討論;然而每個開發大佬都時間緊張,我不知道該怎麼去找他們協調。
另外,我覺得讓我一個小菜鳥找他們,我很緊張。
直面困難:
說真的,最開始我因為這個焦慮了很久,我不知道怎麼搞這個協同工作,這也是我寫本篇文章的最初靈感來源,也是讓我意識到怎樣才是完成一個任務的推進方式。
1)首先,轉變觀念
我總覺得自己在做產品上是個新手,資歷少,而那些開發負責人,都是在公司好多年的,有「地位」的人。
所以只要溝通,心裡就會有所忌憚,覺得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不予爭論。並且擔心假如自己說錯了,或者態度太強硬,別人會怎麼看待或者議論自己。
然而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首先一定要相信,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此刻自己手生,但不意味著自己永遠是一個在門口徘徊的人。
不要太著急,給自己一點時間。另一方面成熟的職場人都是對事不對人,假如自己想錯了,大方的接受別人的批評或者意見;假如覺得自己有道理,就去爭論,去表達,不要害怕。
不經歷點打擊,又怎麼成熟起來呢?
另外,大家都是辛勤的社畜,只是有人多幾年,有人少幾年。完全沒必要就因此有「等級制度」,尊重是一回事,「地位等級」是另一回事。
2)其次,各司其職
我作為產品崗位,而研發作為開發崗位,工作職責上去分便是我來考慮功能,研發考慮實現。
所以當我提出一個新的需求,並不是在「麻煩」他們,我們都在完成自己的工作,都是在為公司與客戶服務,都是為了最終的結果。
每個崗位有自己的職能,我要做的是不要讓我負責的工作積壓在自己手裡,而應該儘快傳遞出去。假如是別人的問題,那麼就是去催對方。每個人都完成自己的part,整個任務才能完成。
3)最後,學會見縫插針
既然大佬的時間不好約,而大家要完成任務,那麼每個人就只能利用工作時間之外的空餘時間了。
像上次我在溝通一個問題,便是周末晚上邀請各位開發大佬一塊語音會議,確定了結果。大家這樣一上班便能儘快推動下去。非常規的時候只能採用非常規手段,做了也就做了。
2. 項目計劃如何制定
困難:
開發方案確定了,因為我的經驗缺乏,不知道該怎麼推進項目。
直面困難:
產品有時候需要像項目經理一樣,推動整個事情的進度。那麼只要涉及多方協作,必然會有項目管理的概念。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常見而不一定常用的甘特圖來指導我們工作。
其實不一定非得是嚴格的甘特圖,關鍵是幾個涉及的重要組件以及關鍵節點能體現出來。
以下圖為例,我的產品包含這些內容:
這東西,做一次有經驗了就好了。沒做過的也不要害怕,有這個意識就好。
3. 開發任務排滿了,協調不出人力
困難:
各個組件的開發確認排期,卻整體協調不到一個合適的時間。
開發的項目都排的很滿,人力資源極其匱乏。
直面困難:
研發資源永遠是緊張的,這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向開發傳遞自己項目或者需求的重要性之外,嘗試了解目前是什麼項目佔用了人力資源,是否能找到該項目負責人通融。
假如自己嘗試了找研發,找佔用研發資源的需求負責人之外還是沒有用,這時候只能向上反饋找自己的領導了。跟領導表達自己的訴求,讓領導了解現狀並拍板是否當前必做。
假如否,那麼沒關係,按照可接受的時間讓開發去排期;假如必做,那麼只能讓領導出面找上述兩種人協調了。
這時候雞腿笑出了「職位等級」的重要性,高級別的人話語權總是更大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會更順暢一些。
4. 開發說做不了或者不想做,我覺得應該有這個功能
困難:
開發過程中碰到了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決策,開發與我各有說辭,有時候難以達成一致。
直面困難:
跟開發溝通為什麼難做——是技術上不好處理,還是開發覺得這個功能沒有必要,亦或是開發有排期,當前不想做,後面再做?
考慮我的功能當前階段是否必須做:這個功能的重要程度怎麼樣,是可以接受去掉這個功能,或者是接受晚些版本做這個功能。
假如必須做,場景是否有考慮清楚,原因是否真的能說服開發同學?假如不做,我的場景開發是否能提供其他解決方案並且客戶能接受?
協同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溝通。
雙方都需要將心比心。但注意一點,不要因為覺得要麻煩開發就按照開發給的方案實現而不考慮實際功能。基本的產品原則還是應該保有。
5. 實現方案的變動意味著原型的變動,需要反覆調整
困難:
我司的開發流程為——產品確認需求,流轉到UED團隊,完成互動設計後,產品驗收通過給到研發。
那麼在研發過程性中,不可避免的會因為一些功能的暫緩或者去掉或者添加導致原型的修改,並且假如產品經驗不夠多,可能會反覆修改。
直面困難:
還是前面說的問題——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個階段是無法避免的,我們需要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他們的修改不可避免。
所以,就算別人因為頻繁改動而態度不友善時,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說幾句誠懇的話緩和一下氣氛,保證跟各個組件的同學保持良好的交互關係。
不卑不亢,互相尊重。
6. 流程指向了某些人,也有通知到,但卻沒有回音
困難:
組建QQ群後,在群裡發言,即便艾特了關鍵角色,有時也得不到回應;流程指向了某些人,不知道他們是否看到,總是沒有回應。
直面困難:
這時候不得不認為釘釘是個有用的東西。儘管作為被通知者,我們感到厭煩;但作為消息發出的統治者,他看沒看到,結果我們希望瞭然於胸。
當然很多地方是不使用釘釘的,所以我們就需要其他的協同辦法。
比如,群聊中艾特對方不回復,那麼艾特的時候將研發負責人和他一起艾特;假如還收不到動靜,那就通過私聊、電話、面對面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完成任務,所以各種合理合法方式都可以考慮使用。
之前有個同事舉個例子:郵件告知別人要求對方回復,結果沒動靜;幾次以後,直接添加郵件抄送人他的領導,對方看到立刻回復。
當然,一些溝通中的小技巧需要我們慢慢摸索和感受。比如問問題前,先腦子過一遍想一下;比如表達前,先在心裡打一遍腹稿。
日常多注意總結體會。
03
總結
只有真正經歷了,才能知道自己當下面對的困難是什麼;只有真的走過來了,才能體會原來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
所謂的自己,不過是一個身體和一些虛無縹緲的認知與情緒。認知與情緒,都是大腦自己想出來的,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要讓大腦控制你。
當然,這些問題,說起來簡單,實際實踐還需要慢慢體會其中的奧妙。
畢竟,溝通協調能力,是產品們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
—————— / END / ——————
▼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