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林志玲就是女性高情商的代表人之一。
確實,從待人接物這一塊來看,林志玲似乎是沒有缺點的,因為她總是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為所有人打圓場,不會讓人尷尬。
可是蔡康永並不這麼認為。但在蔡康永看來,情商從來不是為了搞定別人,而為了搞定你自己。
蔡康永說:
我不認為林志玲是情商很高的人,她抹殺了自己的情緒,總掛著笑臉、溫柔待人,這樣太累了!
在蔡康永看來,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都不是靠「容忍」。關於演藝圈情商最高的那個人,蔡康永的答案竟然是周杰倫。
蔡康永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
情商最高的我認為是周杰倫,不管他結婚、當爸爸、做音樂、拍電影,他都按照自己的節奏做到了。然後他的情緒沒有殺傷力,別人不覺得被冒犯。
誇別人情商高,其實蔡康永自己也是真正情商高手。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蔡康永。
01年少成名的天才,一個「高情商」的代名詞
從業近三十年,他既是編劇,又是主持人,還是暢銷書作家。他是文質彬彬的省島公子,是國娛公開出櫃第一人,也是縱橫三地的綜藝大咖。
他是蔡康永。
一個年少成名的天才,一個「高情商」的代名詞。
1949年1月,大陸局勢已呈明朗之勢,戰爭的餘波推動「太平輪」倉皇而去。不想惡浪滔滔,半途與運煤船「建元輪」相撞,「太平輪」沉沒在臺海之間。
豪華客輪的主人名叫蔡天鐸,是彼時中國最大的輪船公司——上海中聯輪船公司的創辦者,也是國內資歷最久最有名望大律師之一。
「太平輪」海難之後,蔡天鐸陷入賠付遇難者家屬的官司當中,左支右絀,既而破產。輾轉來到臺灣之後,蔡天鐸憑藉手中的資源,開設了空運公司和法律事務所,得以重整旗鼓。
蔡氏威名仍在,往來的名流貴族川流不息,而千條萬緒的終點,在蔡天鐸的手中。
1962年,已過了半百之年的蔡天鐸老來得子。這個孩子便是蔡康永,老父半生波折,終於後繼有人,他也因此被視為明珠。
從小到大,蔡康永都在臺北頂尖的私立學校中學習,周圍同學或者出身名門,或者權貴之後,可蔡康永仍在其中得以鶴立雞群,獲得過數不勝數的全省演講冠軍、作文冠軍,甚至得到教育部長親自為他頒獎,他的名字,也被載入校史。
中學畢業之後,蔡康永先是在臺灣頂尖的東海大學就讀,1986年,又轉至美國。
1990年,蔡康永獲得碩士學位後,返回臺灣發展,事業可謂一帆風順。
一邊在高校擔任電影專業的主任,一邊在《聯合報》、《影響》等行業雜誌上發表影視評論。他憑藉高超的文字功底,很快在業內聲名鵲起。
得益於父親的人脈,蔡康永也接觸到了許多「大拿」:白先勇託他撰寫《最後的貴族》,邵氏電影的《阿嬰》、《功夫皇帝方世玉》也都出自他的筆下。
那時的蔡康永,是電影業有名的才子。
02康熙來了
可是在電影行業周旋日久,蔡康永開始覺得自己不能忍受那種「十載寒窗無人問」的磨礪。於是,乘著九十年代娛樂的風潮,蔡康永開始轉戰電視。
從一開始的《流行都市》,到《真情指數》等等,蔡康永以其獨特的豐富情感,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直到2004年,《康熙來了》開播,這檔「臺灣歷史上最成功的搞笑綜藝」,讓原本只是名動臺灣的蔡康永,開始被兩岸三地的觀眾所熟知。
節目籌備之初,蔡康永就導演王偉忠選定為主持人,而他只有一個要求:讓徐熙娣給自己搭檔。
向來嬉笑怒罵慣了的小S,第一次見到蔡康永,只覺得他對方太過「書生氣」, 讓自己很不安。可沒想到此後的數年間,一路走來,大相逕庭的兩人竟成為了推心置腹的摯友。
退出電影業的蔡康永對自己的節目規劃十分明確,
讀書自由、私密、自說自話、自己往火坑跳,一切激動暗中發生。而電視要求熱鬧、直接、一切公開。
曾經內斂獨行的蔡康永與充滿人間煙火的《康熙來了》顯然格格不入,所以「書生氣」的蔡康永找到了小 S。
他對她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敢」。
事實上小S確實真的超「敢」。那幾年間,小S對著男嘉賓犯「花痴」仿佛成為了日常的熱搜,而笑看搭檔與嘉賓周旋的蔡康永,擇適時地化解尷尬。
一唱一和,相得益彰。
他們一個放曠,一個細膩,節目呈現出搞笑又感性的效果,成功地勾起了觀眾的「食慾」。
毫無意外的,《康熙來了》火了。
「幽默」、「體貼」、「紳士」,這些隨著《康熙來了》的熱播,逐漸成為人們貼在蔡康永身上的標籤。
「高情商」,是觀眾對於蔡康永的第一印象。
033、高情商的逸聞趣事
江湖上關於蔡康永「高情商」的逸聞趣事實在是不勝枚舉。
某一期《奇葩說》中,一位女選手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向一位男選手錶白。勁爆場面瞬間引得現場起鬨之聲此起彼伏,而突發情況讓男生頓覺慌張侷促。
這時,蔡康永適時地出來替男生解圍,他直言要男生馬上給個答案實在過於草率,於是給予在場一個建議:不去追究場下後男生是否真的履行自己在臺上的回答,只需要陳述彼時彼刻的心情。
男生如蒙大赦,女生心滿意足,既滿足了大家看熱鬧的心情,又讓當事人不止於尷尬,場面恢復如常。
他文質彬彬地面對熱辣的話題,又讓人在陷入窘境之前適可而止。仿佛春雨潤物,又好似風捲殘雲。
04蔡康永做自己
然而事實上,蔡康永自己認為的情商,並不是別人眼裡那種處處使別人十分舒適,在他看來,情商很現實。
就是做自己。
「情商就是希望能搞定自己,因為別人是搞不定的。」小S曾經說:"舞臺下的他,好像有一層透明的膜罩著,非常有距離感。"
蔡康永從來不接小S工作以外的電話,也從來不跟小S一起吃工作餐以外的飯。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他的回答是:這樣可以保持兩人之間的新鮮感。
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一個好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就更吃力。
於距離感中尊重對方,蔡康從不過度消耗自己的熱情,這也許他長久以來在觀眾和讀者心中充滿魅力的原因。
《蔡康永的情商課》出版之後,有人覺得這些文字太雞湯,甚至拿同樣是「名門之後」的高曉松來與他作對比。
可蔡康永對此毫不避諱:
這首先是寫給自己的,我不會寫自己不相信的東西。
在《蔡康永的情商課》的最後,蔡康永寫道:
「把內心的門關上,是一種能力。」
他不僅在靠高情商取悅別人,更在取悅自己。
所以,他是娛樂圈極少數勇於承認自己出櫃的人,兩人在2002年那個對同性話題諱莫如深的年代裡,大膽地公開戀情,並且在臺北市買下豪宅,兩人便如平常的夫妻一般,殊無二致。
2005年6月,蔡康永出版了《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其中編號「60號」的男孩,就是劉坤龍。故事的最後,蔡康永留下「for George」,獻給他的男友。
凡塵俗世,早已與蔡康永無關。
我們感嘆他的高情商,形容他是「真名士自風流」:睿智而不孤高,幽默卻不俗套。但事實上,他只不過是在「做自己」和「讓別人舒服」之間找到了「折中」。
讓別人快樂不叫情商,情商是讓自己快樂。
人一輩子與自己打交道最多,所以要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繼《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暢銷百萬冊之後,2019年蔡康永再次奉上「人際關係之道」——《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如果說《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是教你自洽的實用書,從情商的重要性、認識自己、觀察情緒、認知「負面」情緒與字眼的意義以及接納自己一念之轉等角度解讀,向我們詮釋了情商以及提升情商的方法論,那麼《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就是講我們與人相處如沐春風的秘密。
以認知心理學的學術觀點作理論根基,讓讀者更加了解自己,完善自我並和他人相處過程中活出自己的助攻寶典。
書中有26個有趣的小故事。蔡康永結合朋友圈裡的真實生活案例,分類解讀我們在人際關係上遇到的疑難雜症。
用每一個小故事告訴你,在複雜的人際關係裡如何做自己。送你馬上就可以拿來使用的人際關係實戰技巧。
無論是在社交、家庭、感情關係還是職場,所有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困惑,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答案。點擊下面圖書連結中的「看一看」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