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領養中國孩子是陰謀論?為什麼被領養的孤兒裡90%是女嬰?

2021-02-18 英倫大叔

近日,一條B站網友對美國人收養了大量的中國女嬰是陰謀論的新聞引起了熱議。這讓人回想起今年5月,一名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美國視頻博主米卡·斯託弗(Myka Stauffer)突然對外宣布,決定放棄2017年自己從中國收養一名自閉症男孩,這一聲明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之所以會受到輿論的關注,是因為多年來她和丈夫一直在一個收費的社交媒體頻道上分享她收養的生活細節,並且在收養之前就已經做了很多關於收養小孩的視頻,也就是說用一種「真人秀」的方式在收養異國小孩,物質上獲得了高調的廣告贊助,社會地位上她成為媒體口中的國際收養的倡導者。所以,公眾在看到這裡之後才會強烈抗議這對夫婦將自己與孩子的生活細節公之於眾,利用其牟利後卻拋棄養子的做法。

國外收養小孩貴,收養中國小孩便宜。誠然,就收養孩子的成本來說,如果在美國,收養一個當地的孩子需要非常繁瑣的手續,而且還要有力的財產證明,以及繳納資金保障,不僅如此,還需要有十年的觀察期才能符合領養小孩的要求。而如果是收養一個中國小孩的話只需要繳納五千美金,並且證明自己有一定的撫養能力,而且在手續上也比較簡化。但這也同樣需要我們反思,為什麼兩國的領養制度有這麼大的落差?

但是,對國內的收養人而言,很難在網站搜索到可以收養孩子的公開信息,帶來了很多收養的領養的困難。例如在孤兒網的頁面,雖然寫著會提供有孤兒的名單,但是點擊任何一個城市,顯示出來的結果只是一個孤零零的電話號碼。

「國外更願意收養女孩,為國家解決人口繁育問題」。說實話,這樣的觀點不知道出發點是什麼,但是很顯然只關注西方國家生育率,忽略了中國被棄的嬰兒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在上世紀,中國被海外收養的大量嬰孩中高達90%的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

也許你也注意到了「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因為早年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國內的棄嬰基本為女嬰,就算是男嬰也是帶有先天殘疾的為主,所以就會有很多人看到的數據裡被收養的是大多為女嬰,也就成為很多鍵盤俠們肆意猜想的「藉口」,但卻不知,這樣的猜想背後其實是一個更難看的國家傷疤——「重男輕女」。

有數據表明,以計劃生育為分水嶺,計劃生育之前每年統計在案被遺棄和殺害的女嬰多達80萬,計劃生育之後,被選擇墮胎、遺棄、殺害的女嬰大量增加。2008年世界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2008年在中國有109萬新生女嬰因為墮胎、遺棄、溺亡等因素死亡或人為的失蹤。

想必很多人聽說過「香蕉人」這個概念,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國的華裔人,即華二代,不識中文,說一口地道的美國英語,自小就受美國文化、美國教育的薰陶,其思維方式、價值觀也是完全美國化。現在也泛指被美國收養的中國孩子。

對身份的認同是很多收養家庭所需要面臨的問題,很多在美國的收養家庭在開始收養之後會選擇開放式的告訴孩子她是怎麼來的,會給小孩回憶自己被收養的過程。

畢竟作為亞裔面孔,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從外在發現自己和養父母的不同,有些孩子甚至會開始出現改變外在的形象而達到與收養家庭的一致性,這種負擔和困惑不僅僅是收養家庭父母所要面對,其實最大的矛盾和掙扎來自於被收養的孩子。

(截圖來源B站,養父母給孩子看當時被收養的視頻,告訴她是從哪裡來的)

對被收養的孩子而言,對於本族文化感到熟悉和驕傲,有助於被收養兒童樹立自信,並降低身份認同缺失所帶來的風險,這獲得越來越多美國收養父母的認同。

這也是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會有很多海外被收養的孩子回國尋根報導的原因。國內民政部門也在2018年的時候為了方便海外的尋根家庭帶孩子回家,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外國收養家庭到兒童福利機構尋根回訪接待工作的通知》,放寬了可接受回訪接待的申請權限。

縱觀二戰後世界的收養歷史,你會發現中國算是世界「出口大國」,數據記載從1999年到2009年10年中,中國一直是最大的跨國領養輸出國,2005的高峰年,為17個國家輸出了14,496名兒童。而且很多國家更願意收養中國小孩,其中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其他國家因為政策和國家的原因,有販賣兒童的法律風險,另一方面中國被收養的兒童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好,有數據顯示被領養孩子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內家庭結構的變化,這樣的現象在最近幾年裡開始出現反轉,涉外收養已經逐步變成國內收養的補充形式。英國《金融時報》2016年12月13日文章報導,外國人領養中國兒童數量10年減少8成,據統計,從2004到2014年,24個主要國家申請到中國跨國領養兒童的數量減少70%。

雖然美國仍舊是中國棄嬰最大領養國,但是跨國領養數量也在急速下滑:2004年約2.3萬,2014年降到近5000。據統計,2014年至2018年5年間,全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其中外國人收養殘疾兒童11468名,佔涉外收養的95%,其他5%多為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國內無法實現收養需求的大齡兒童。

2008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也掀起了國內外的收養熱,很多人也開始關注收養兒童問題。

不僅僅是相關機構政策的完善,在法律方面也開始逐步的健全,對於海外收養的手續和法律保護方面也比從前更加的嚴格。同時國內的家庭對於領養孩子的觀念也在發生改變,隨著這些方面的加大宣傳,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轉變,很多家庭開始認同領養孩子。尤其是在2008年之後,自然災害加上媒體的宣傳,而且隨著國內的經濟開始向好發展,讓更多的人開始有經濟實力去考慮收養孩子的問題。

中外收養人的收養理念中會有很大的差別,國內的收養人會希望收養的孩子要知恩圖報,或者是「養兒防老」;而西方的家庭則是更多的尋找「天使」,有孩子是上天恩賜的概念。其次,如果被收養的孩子在國內,生母變卦之後會馬上找上門來索要,而收養家庭在建立感情之後很難割捨,讓收養行為面臨尷尬,有些國內的收養人會一直瞞著收養的小孩,以不告知身世是對孩子的保護為理由,拒絕、阻礙孩子尋找親生父母等。但是海外的養父母則多數會告知孩子從哪裡來,也會積極的與孩子一同去尋找親生父母。再有,對於收養健康孩子之後的遺棄率來說,國內的一些收養人會在多年未孕育後,收養孩子。但當家裡出現了自己出生的親生孩子之後,會想辦法把收養的孩子轉送出去。比較有名的案例就是明星陳衝收養孩子後發現自己懷孕後轉送的事情,這也反映出收養過程中相關的機構對於收養人的考量問題的欠缺。且不說小孩是否會在其中受到影響,但是對於大眾來說是一個不正面的引導,即便是收養的寵物我們都難以割捨無法轉讓,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呢?

如果覺得小編寫得好,

點讚在看留言

你們的鼓勵,

會讓小編不懈努力。

多位英國房地產專家親自授課,

帶您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為何熱衷領養中國孩子?甚至殘疾兒童?真實原因讓人唏噓
    在中國孤兒院度過多年的她,被休斯頓的Brent和Audrey Shook夫婦領養。Brent和Audrey Shook已經有五個親生孩子,但他們仍打算領養一個來自中國的特殊兒童。Daisy]美國人為什麼喜歡去中國領養小孩?
  • 《速成家庭》:你為什麼要領養我們?
    有一天皮特隨口說了一句,現在生孩子還不如領養個孩子呢.。夫妻倆都是性情中人,看到網上待領養孩子們的照片和故事,感動哭了,於是去了領養機構。美國人對於家庭的觀念比較開放,不是特別重視血緣關係,因此美國是個領養大國,有著比中國更加成熟的領養系統。這讓我想起了電影《蘋果酒屋法則》,那些孤兒院的孩子們,會在有人來領養時,露出最完美最討好的微笑,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溫暖的家庭。那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孤兒院孩子們嚮往的家庭生活,完全仰仗領養者的慈悲。
  • 為什麼美國人領養那麼多中國小孩?真相讓人淚奔...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與中國女兒楊樂意於是,一些人問:為什麼美國人不在自己的國家收養小孩呢?本國收養不是更方便嗎?往往領養一個美國小孩要花費上10萬美金,歷時五年時間,養父母雙方都必須通過收入、住房、夫妻性格等多項排查。審理程序、時間和花費等方面都讓很多夫妻望而卻步。那麼,又有人問:為什麼大部分的美國人都喜歡去中國領養小孩?而不是別的國家呢?
  • 西班牙人領養中國孩子數量逐年降 或將成為歷史
    中國僑網3月6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導,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收養中國兒童的國家中,西班牙僅次於美國,名列第二。截止到2015年,西班牙共有18000多名中國收養兒童。然而,如今西班牙人領養中國孩子或將成為歷史。  據介紹,西班牙收養中國兒童的歷史是從1995年開始的,當時共有100名中國女童被他們的異國父母帶到西班牙。
  • 【感人】被領養10歲華裔女孩,錄視頻憑DNA到中國千裡尋親!
    愛不是自私的佔有,讓親生父母知道孩子過得很好很重要……外國父母領養中國孩子後,一般都會讓孩子學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保留他們的中國根,許多甚至還會幫孩子尋親,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世。這種做法和中國傳統十分不同。但這種做法更大愛。
  • 北京領養日——首家貓咪領養體驗中心
    這些青年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讓領養流浪動物成為一種最有愛、最有範的時尚! 「北京領養日」聯合創始人-楊揚:「我們希望這個領養體驗中心成為一個窗口,展示溫柔與愛心的正能量。因為在中國,關愛、領養流浪動物已經成為一種有愛、有範兒的時尚潮流。」「北京領養日」聯合創始人-陳嘉:「這只是第一步,如果能取得良好成效,我們希望領養體驗中心能為全國各地乃至世界關愛流浪動物的事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借鑑經驗。」
  • 好萊塢盛行領養孩子 明星「買小孩」內幕大公開
    大洋網7月6日報導:律師花費12000~36000元+給領養機構花費42000~300000元+給孩子母親的醫療費用42000~132000元+給孩子親娘生產前住宿、衣物、報償費用26400~51600元+孩子母親零用錢42000~60000元+給領養相關機構服務費24400~73000元=190800~657600元!
  • 為什麼一些領養小動物協會寧可安樂死也不讓免費領養一個小動物?
    說個殘酷的事實,其實選擇領養動物的並沒有很多。很多人願意花大錢買一隻喜歡的貓,也不會花小錢去領養一隻普通且營養不良的流浪貓。如果一個動物在一個周期內沒有被領養,那麼就可能會被安樂死。因此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寧可安樂死也不會讓免費領養一隻動物呢?為什麼必須要花錢呢?我們要理智看待這項問題,不能做網絡鍵盤俠。寵物收容所的目的是減少流浪動物,給流浪動物找一個家。他們的付出是需要花錢的,流浪動物的救治,安置,都是需要花錢的。收容所裡的那麼多動物,每天的開銷也是不小的。
  • 為何美國人不領養本國兒童,卻偏愛中國孩子?有這3個便宜可以佔
    長輩告訴我,最近有幾對美國夫婦來到孤兒院,從孤兒院領養了好幾個孩子。長輩覺得,看到那些孩子有了好的歸宿,他也就算是放心了。筆者對此很好奇,不明白為什麼美國人不領養本國兒童,反而要遠跨重洋,選擇到中國來領養中國的孩子呢?對於這個問題,長輩也並沒有隱瞞什麼,而是直接將其中的一些隱情講了出來。原來,美國人到中國領養兒童,可以直接派出三點後顧之憂。
  • 毛孩子的領養細則,請各位領養人詳讀
    愛伲動物救助領養協議書親愛的朋友,感謝您對無家可歸的毛孩子的關注,並願意接納它成為您家庭一員。
  • 通過國際領養 中國孤兒在國外過上新的生活
    等到這孩子會說話的時候,會不會問:「我頭髮的顏色為什麼跟哥哥、姐姐不一樣?」 在走之前,我們應外國夫婦要求,為他們和他們的中國女兒留下一張張溫馨的家庭合影。來自家庭的愛是童年的偉大搖籃,陶冶孩子一生的性靈與情感。
  • 狗狗領養信息
    揚州市小動物救助志願者協會是大家自發自費救助的民間團體,對救助以後的毛孩子格外心疼,所以領養人先來看看我們的領養要求吧。
  • 動物也會領養孩子?它們的感情也很深沉
    就像水獺媽媽每天要吃到超過體重1/3以上的食物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精力去照顧它領養的幼崽。 如果動物們沒有足夠的資源照顧自己和後代,通常會放棄最小的那個幼崽。 照顧小動物還會付出其他代價,比如會延遲動物生育的能力。那麼問題又來了,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裡可以列出一些可能性。
  • 原來蕭敬騰的狗狗都是領養的...
    這狗叫「咖啡」,剛到蕭敬騰家時,從後院找個小縫溜走了,經歷了32個小時地毯式搜索才找回了它,好事多磨呀。這個狗狗叫「麻麻」,它被發現時正帶著三隻狗寶流浪,大家都以為三隻狗寶是它的孩子,後來才知道,它根本沒有生育過,
  • 我想領養一隻貓:高標準的領養條件,是否可行
    我發現,無論是哪個城市,哪個地區,領養條件基本上都有「本市有固定住所」、「定期回訪」,有的還有「提供身份信息」、「貓糧最低……標準」,這樣高標準,甚至超標準的領養條件,讓很多想領養貓貓的人放棄了想法。領養機構設定如此高標準的領養條件,是為了篩選掉一些想空手套白狼的人,有一部分人選擇領養,是抱著免費得到一隻貓的想法來的,那麼之後面對養貓的各種花銷,很容易後悔,導致棄養。
  • 為什麼一些寵物救助站、收容所,不給免費領養?
    本次題目:為什麼一些領養小動物協會寧可安樂死,也不讓免費領養一個小動物?說起養貓養狗這件事情,經常可以看到「領養代替購買」的呼籲,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既然用領養來代替購買了,那就是不用花錢白給的意思唄?」。所以可能一些不了解的人看來,領養一隻寵物算是一件「佔了便宜」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
  • 寵物領養 給Ta一個家 第210217期 領養啟事
    2月17日深圳市龍華區龍華民治牛欄前大廈領養蝴蝶犬【領養啟示/啟事】截止時間:2021年03月05日 23:59小蝴蝶串串 有償領養
  • 兩個孩子在懷孕後被領養並轉移到其他人。孩子們現在怎麼樣
    認識她的人可能知道她曾經領養過一對雙胞胎,但似乎她很久沒有領養了,後來又把兩個雙胞胎轉到其他人領養,頗有爭議。有人說領養應該有責任去愛他們,把他們帶回來送給別人是不好的云云。有人說收養本身就是一種慈善。收養後再找他們另一個好家庭是仁義到最後,那這兩個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 免費領養,不代表就是貪小便宜!領養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現在在很多媒體機構的推崇下,越來越多人知道「免費領養」也是一種獲得寵物的辦法了。還有很多人把「免費領養」當做一種免費無償的寵物獲得方式,其實領養的目的和意義,可不只是讓各位獲得一個寵物而已。領養有的時候,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在收容所領養寵物你需要做好什麼心理準備呢?第一講:領養優秀品種寵物可行嗎?
  • 另類「80後」高希均:有能力的老人應領養年輕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臺灣創辦《天下》和《遠見》雜誌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被譽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臺灣人」之一。 「我父親在江陰抗日」1936年,高希均在南京出生,次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的侵華槍火擊碎無數中國家庭,包括高家這個書香門第。幼年高希均輾轉去往蘇州,僅待兩年又到了上海,「在上海的時候我逐漸懂事了,能記得日本人佔領上海後的情景。當然了,那都是些很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