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B站網友對美國人收養了大量的中國女嬰是陰謀論的新聞引起了熱議。這讓人回想起今年5月,一名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美國視頻博主米卡·斯託弗(Myka Stauffer)突然對外宣布,決定放棄2017年自己從中國收養一名自閉症男孩,這一聲明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之所以會受到輿論的關注,是因為多年來她和丈夫一直在一個收費的社交媒體頻道上分享她收養的生活細節,並且在收養之前就已經做了很多關於收養小孩的視頻,也就是說用一種「真人秀」的方式在收養異國小孩,物質上獲得了高調的廣告贊助,社會地位上她成為媒體口中的國際收養的倡導者。所以,公眾在看到這裡之後才會強烈抗議這對夫婦將自己與孩子的生活細節公之於眾,利用其牟利後卻拋棄養子的做法。
國外收養小孩貴,收養中國小孩便宜。誠然,就收養孩子的成本來說,如果在美國,收養一個當地的孩子需要非常繁瑣的手續,而且還要有力的財產證明,以及繳納資金保障,不僅如此,還需要有十年的觀察期才能符合領養小孩的要求。而如果是收養一個中國小孩的話只需要繳納五千美金,並且證明自己有一定的撫養能力,而且在手續上也比較簡化。但這也同樣需要我們反思,為什麼兩國的領養制度有這麼大的落差?
但是,對國內的收養人而言,很難在網站搜索到可以收養孩子的公開信息,帶來了很多收養的領養的困難。例如在孤兒網的頁面,雖然寫著會提供有孤兒的名單,但是點擊任何一個城市,顯示出來的結果只是一個孤零零的電話號碼。
「國外更願意收養女孩,為國家解決人口繁育問題」。說實話,這樣的觀點不知道出發點是什麼,但是很顯然只關注西方國家生育率,忽略了中國被棄的嬰兒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在上世紀,中國被海外收養的大量嬰孩中高達90%的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
也許你也注意到了「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因為早年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國內的棄嬰基本為女嬰,就算是男嬰也是帶有先天殘疾的為主,所以就會有很多人看到的數據裡被收養的是大多為女嬰,也就成為很多鍵盤俠們肆意猜想的「藉口」,但卻不知,這樣的猜想背後其實是一個更難看的國家傷疤——「重男輕女」。
有數據表明,以計劃生育為分水嶺,計劃生育之前每年統計在案被遺棄和殺害的女嬰多達80萬,計劃生育之後,被選擇墮胎、遺棄、殺害的女嬰大量增加。2008年世界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2008年在中國有109萬新生女嬰因為墮胎、遺棄、溺亡等因素死亡或人為的失蹤。
想必很多人聽說過「香蕉人」這個概念,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國的華裔人,即華二代,不識中文,說一口地道的美國英語,自小就受美國文化、美國教育的薰陶,其思維方式、價值觀也是完全美國化。現在也泛指被美國收養的中國孩子。
對身份的認同是很多收養家庭所需要面臨的問題,很多在美國的收養家庭在開始收養之後會選擇開放式的告訴孩子她是怎麼來的,會給小孩回憶自己被收養的過程。
畢竟作為亞裔面孔,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從外在發現自己和養父母的不同,有些孩子甚至會開始出現改變外在的形象而達到與收養家庭的一致性,這種負擔和困惑不僅僅是收養家庭父母所要面對,其實最大的矛盾和掙扎來自於被收養的孩子。
(截圖來源B站,養父母給孩子看當時被收養的視頻,告訴她是從哪裡來的)對被收養的孩子而言,對於本族文化感到熟悉和驕傲,有助於被收養兒童樹立自信,並降低身份認同缺失所帶來的風險,這獲得越來越多美國收養父母的認同。
這也是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會有很多海外被收養的孩子回國尋根報導的原因。國內民政部門也在2018年的時候為了方便海外的尋根家庭帶孩子回家,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外國收養家庭到兒童福利機構尋根回訪接待工作的通知》,放寬了可接受回訪接待的申請權限。
縱觀二戰後世界的收養歷史,你會發現中國算是世界「出口大國」,數據記載從1999年到2009年10年中,中國一直是最大的跨國領養輸出國,2005的高峰年,為17個國家輸出了14,496名兒童。而且很多國家更願意收養中國小孩,其中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其他國家因為政策和國家的原因,有販賣兒童的法律風險,另一方面中國被收養的兒童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好,有數據顯示被領養孩子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內家庭結構的變化,這樣的現象在最近幾年裡開始出現反轉,涉外收養已經逐步變成國內收養的補充形式。英國《金融時報》2016年12月13日文章報導,外國人領養中國兒童數量10年減少8成,據統計,從2004到2014年,24個主要國家申請到中國跨國領養兒童的數量減少70%。
雖然美國仍舊是中國棄嬰最大領養國,但是跨國領養數量也在急速下滑:2004年約2.3萬,2014年降到近5000。據統計,2014年至2018年5年間,全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其中外國人收養殘疾兒童11468名,佔涉外收養的95%,其他5%多為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國內無法實現收養需求的大齡兒童。
2008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也掀起了國內外的收養熱,很多人也開始關注收養兒童問題。不僅僅是相關機構政策的完善,在法律方面也開始逐步的健全,對於海外收養的手續和法律保護方面也比從前更加的嚴格。同時國內的家庭對於領養孩子的觀念也在發生改變,隨著這些方面的加大宣傳,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轉變,很多家庭開始認同領養孩子。尤其是在2008年之後,自然災害加上媒體的宣傳,而且隨著國內的經濟開始向好發展,讓更多的人開始有經濟實力去考慮收養孩子的問題。
中外收養人的收養理念中會有很大的差別,國內的收養人會希望收養的孩子要知恩圖報,或者是「養兒防老」;而西方的家庭則是更多的尋找「天使」,有孩子是上天恩賜的概念。其次,如果被收養的孩子在國內,生母變卦之後會馬上找上門來索要,而收養家庭在建立感情之後很難割捨,讓收養行為面臨尷尬,有些國內的收養人會一直瞞著收養的小孩,以不告知身世是對孩子的保護為理由,拒絕、阻礙孩子尋找親生父母等。但是海外的養父母則多數會告知孩子從哪裡來,也會積極的與孩子一同去尋找親生父母。再有,對於收養健康孩子之後的遺棄率來說,國內的一些收養人會在多年未孕育後,收養孩子。但當家裡出現了自己出生的親生孩子之後,會想辦法把收養的孩子轉送出去。比較有名的案例就是明星陳衝收養孩子後發現自己懷孕後轉送的事情,這也反映出收養過程中相關的機構對於收養人的考量問題的欠缺。且不說小孩是否會在其中受到影響,但是對於大眾來說是一個不正面的引導,即便是收養的寵物我們都難以割捨無法轉讓,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呢?如果覺得小編寫得好,
請點讚,點在看,並留言,
你們的鼓勵,
會讓小編不懈努力。
多位英國房地產專家親自授課,
帶您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