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1月8日12時,《拆彈專家2》票房已達8.94億元,該片上映以來口碑爆棚,獲得貓眼評分9.4、豆瓣評分7.9的佳績,成為跨年檔期一大爆款。
電影由寰宇娛樂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是一部粵港合拍片。《拆彈專家2》的成功,也為粵港合拍片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以及新啟示。
為此,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了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張海燕以及《拆彈專家2》出品方之一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影,與他們一同展望2021年粵港兩地在電影方面如何進一步深度合作,凝心聚力打造影視精品。
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張海燕:「《拆彈專家2》勝在天時地利人和」
粵港合拍片《拆彈專家2》引爆了電影院線2021年的第一場「大火」,票房突破8億大關,未來仍有持續上漲空間。難得的是,該片口碑亦能齊頭並進。2021年1月1日,由1905電影網、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共同發布的《2020中國電影調查報告》顯示,《拆彈專家2》同時入選2020華語口碑佳片影評人榜和觀眾榜,這部節奏明快、糅合典型港式警匪片元素又不乏技術創新的影片,同時贏得了專業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肯定。中影南方2020年在全國院線票房榜亦大步挺進前五。
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力發展的大環境下,粵港合拍片在2021年將繼續發力。南都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張海燕,獨家分析《拆彈專家2》的票房優勢與粵港合拍片的走勢前景。
南方都市報:《拆彈專家2》你看好它的總票房有望漲至?
張海燕: 我認為十個多億左右。因為現在每天都有一千萬左右的票房,持續到本周末也有四五千萬,將近就是九個億,如果周末這一塊能夠撐得住,十個億左右應該問題不大。
南都:該片豆瓣評分高達7.9,上榜多個觀眾與影評人參與評分的口碑榜。你認為該片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是什麼?
張海燕: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香港的警匪類型片是比較成熟的一種類型,這種片子有較高市場預期;第二點是整個故事節奏是比較明快的,當下年輕人比較偏好節奏明快、不拖沓的片子,該片的節奏與觀眾的預期能夠緊緊契合,這是它成功的第二因素——抓住了觀眾;第三是市場因素,今年中國電影市場像這種典型的香港警匪題材片子很少,說實話它是第一波來的,觀眾對於它的期待值也非常高,它也確實沒讓觀眾失望,所以能夠獲得那麼高的票房。
南都:《拆彈專家2》的高票房,廣東市場也貢獻不少吧?
張海燕:對,這種粵語類型片在全國最大的票倉市場——廣東市場是極受青睞的,你去查票房的話,《拆彈專家2》的票房在廣東一定是穩居全國第一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就是因為他有粵語版,《拆彈專家2》可以迅速下沉至廣東的三四線市場去。一個電影票房的成功,一定是天時地利人和的。
南都:廣東票房的成功,會不會也輻射到北方,帶動北方觀眾的熱情?
張海燕:廣東電影的輻射力一直都存在,廣東是人口流動大省,從外面來的和出去的特別多,因此帶動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江西等地對於粵語片的期待一直都很高,他們回去之後也會看粵語片。
南都:粵港合拍片近年出了不少佳作,比起《無雙》《寒戰》《掃毒》等,《拆彈專家2》有哪些獨特優勢?
張海燕:我認為香港的警匪類型片都有既定的模式,關鍵在於講述的故事能不能夠深入人心和打動人。它的核心在於故事的不同,但套路是差不多的。
南都:《掃毒2》票房最高為13億元,《拆彈專家2》能否突破這個制高點?
張海燕:在十個億基礎上再增加三個億,就要看後面的票房市場走勢了。前一段時間整個大盤是比較低迷的,每天全國票房就是兩三千萬的總盤,這是比較困難的。港產片近年來票房表現也存在著「天花板」,十個億左右。2019年《掃毒2》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票房,原因是暑期沒有這類的片子出現,且市場的大盤又在暑期走高。其實《拆彈專家2》也類似,近期有《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片子不斷把市場炒熱,使得整個大盤高起,尤其在一月份開頭,如此高的票房是十分難得的。
南都:在《拆彈專家2》的排片上,有沒有什麼特別照顧或幫扶的措施,使它取得這麼好的成績?
張海燕:我認為不存在幫扶,這本是市場的需求,所有的院線和影院必然會遵守市場規律來給它高的排片率。尤其是粵語區域,肯定會給(粵語片)更高的排片率。有一種悖論,有些片方認為我們沒有給高排片所以導致影片票房低,其實並非如此。若是單單排片率高,沒有觀眾的話也沒辦法得到高票房,現在《拆彈專家2》就是本身市場好、觀眾多,必然會給予更高的排片率,以解決市場需求,當然也由此體現出更高的市場價值和票房價值。
南都:今年粵產電影屢屢獲獎,《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刑場上的婚禮》都得到不少大獎,大家對於粵產電影信心燃起,院線上會不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對粵產電影的排片有更大信心?
張海燕:我認為很多東西還是市場決定的,粵港合拍片與粵產片有所區分,粵港合拍片一直都有很好的嘗試,走向商業化的同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票房成績。而粵產的文藝片、兒童片等小眾片種,院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樣的片子取得更多排片,希望片方能夠宣傳好,讓更多人去看到這部片子,我們院線上也會在自己的渠道上更多去推薦這樣的片子。
南都: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力發展的大背景下,您看好粵港合拍片的市場前景嗎?
張海燕:這其實是一個傳統,從電影市場開放之後就有了粵港電影這樣的大合作,這都是地緣優勢、產業互補與結構互補的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群核心在於廣東、香港和澳門之間,在電影產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廣東地區是電影的拍攝基地、票倉大市場;而更加專業精細化的電影人才是在香港;澳門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它也是一個拍攝的最佳目的地,三者形成相互的產業互補。假以時日,希望廣東的電影專業化人才隊伍也能夠培養出來,持續深化粵港電影的大合作。
出品方篇
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影:「期待《拆彈專家3》儘早與大家見面」
《拆彈專家2》上映之前,很少觀眾能預想到它的火爆程度。畢竟這類電影始終有一定的商業套路,很難取得超出預期的口碑。可事實卻是,《拆彈專家2》豆瓣評分高達7.9,整部電影所帶來的衝擊力讓人驚喜,它將華語商業動作片的文本厚度和場面調度升級到了一個全新的水準。
從《拆彈專家》到《拆彈專家2》,我們在出品方當中看到了一個驚喜的名字: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為廣東影視行業的主流公司,參與投資《拆彈專家》系列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2021年粵港電影界將如何繼續深度合作?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了廣州市英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影。
南方都市報:作為《拆彈專家2》出品方之一,貴公司當初怎麼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的?初心是什麼?
高影:在2017年我們就與寰宇合作了《拆彈專家》,那次合作非常順利,電影也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好成績,順理成章有了《拆彈專家2》的合作。開發好的故事是我們一直想做並且一直在做的。
南都:《拆彈專家2》是一個原創故事,豆瓣評分高達7.9,好於84%犯罪片,您認為該片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是什麼?
高影:提到港式犯罪類型片大家可能腦海中有一個固有印象——槍戰、追車等很過癮,很高興這次《拆彈2》的工業水準依舊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尤其在今年這樣一個低迷的年份,這是一部特別適合走進影院沉浸體驗的電影。此外,我想也因為故事本身足夠紮實,有嚼勁,不枉主創們對劇本的反覆打磨,一個好故事加上可靠的工業製作支持,硬體軟體都有相當的完成度,呈現出來的作品自然會得到大家的喜歡。
南都:近年來合拍警匪片也出了一些佳作,比如《無雙》《寒戰》《掃毒2天地對決》等,跟這些作品對比,《拆彈專家2》有哪些優勢?
高影:包容性是港片最大的特點,港式警匪片這個類型之下其實是百花齊放的,好電影一定是有共同之處的,都有一個有內核、經得起推敲的好故事,但他們又好得不一樣。《拆彈專家2》有著港產片中動作、視效等一貫優勢,在製作上也升級了,第一部主場景是紅磡隧道,第二部升級成青馬大橋、赤鱲角機場等,給予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
南都:這兩部《拆彈》系列的成功,貴公司從中積累了哪些經驗?是否很快會有《拆彈專家3》呢?
高影:從2003年公司成立以來,就不斷的摸索實踐,經驗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慢慢積累起來的。《拆彈專家2》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這是我們做《拆彈專家3》的動力,我們會努力打磨另一個好故事,期待儘早與大家見面。
南都:港產警匪片(合拍片)目前市場天花板到了哪裡呢?怎麼規避警匪題材扎堆帶來的市場風險?
高影:我不認為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影有「市場天花板」,市場永遠需要好作品,認真做好電影就是規避風險的最好方法。
南都:貴公司成立至今,參與投資的大部分都是港產合拍題材,這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此前參與的這些項目總體成功率如何?
高影:公司成立至今,共參與電影30部,總票房近32億元。粵語區的觀眾對於港產電影是有天然好感的,我們會選擇與寰宇這樣的老牌香港電影公司合作也是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市場判斷力。
南都:一般來說,是通過哪些評估指標來判斷投資風險的?
高影:一般從項目開發階段我們就會參與進來,主要從故事本身、主創陣容、製作團隊等來判斷,一個優秀的製作團隊是電影的基礎保障。
南都:未來貴公司還將參與到哪些影視項目?除了投資外,會否涉及影視產業的其他鏈條?
高影:我們參與出品的《驚天救援》剛剛殺青,是一部消防救援題材的電影,公司目前還是以投資為主,未來也會參與到製作和發行的環節當中。
南都: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影產業發展快速,但是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也比較突出,貴公司有什麼樣的建議?
高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我們始終在做的。粵語電影是中國電影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對於粵語電影來說,是一片優渥的土壤,我們歡迎優秀的電影人才可以在這裡挖掘好故事讓更多人看到。
南都: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影人才也比較匱乏,對於這方面的問題,貴公司又有怎樣的見解?
高影:人才一定是有的,只是還沒被大家看到,我們也在與年輕電影創作者合作,相信在未來大家會慢慢看到從我們大灣區走出來的優秀電影人。
採寫:記者蔡麗怡 實習生陳家榆
微信編輯:劉芳 實習生冷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