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笑,近代義大利軍隊為何那麼「弱」?

2021-02-23 戰爭藝術


義大利軍隊

喜歡歷史或軍事的朋友,對近代義大利軍隊的表現,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作為近代帝國主義列強之一,義大利軍隊的表現乏善可陳,不僅遠不是其他列強的對手,甚至連衣索比亞都(牙齒配不上胃口:189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被反殺)搞不定,徒留一段段笑話。如果要給義大利軍隊貼標籤,貼得最多的可能是廢柴、呆萌、搞笑擔當,戰鬥力負數等等。

笑話笑一笑就過去了,但其背後的東西卻值得深思:近代義大利軍隊為什麼那麼弱(相對其他列強而言)?

一般能想到的指揮混亂、裝備不行、補給缺乏、訓練不足、軍紀渙散、士氣低迷等等,都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要從近代義大利的國情中尋找。

義大利軍隊及其超輕型坦克


01

在1861年之前,義大利只是一個地理區位名詞,而不是國家名字。

自羅馬帝國覆滅後,亞平寧半島一直處於分裂和被異族壓迫的狀態,這段時間長達近1500年。拿破崙帝國覆滅後,義大利被劃分為八個邦國和地區,由奧地利、西班牙和教皇統治,只有一個撒丁王國保持著獨立地位。

從這時候起,飽受分裂和異族壓迫統治之苦的義大利人,掀起了風起雲湧的獨立統一運動,直到1861年這場運動才大功告成。在這場運動中,湧現出了義大利建國三傑:馬志尼、加裡波第、加富爾。

從左至右:馬志尼、加富爾、加裡波第

馬志尼以散播思想著稱,加裡波第是富有傳奇浪漫色彩的軍事冒險家,軍功卓著,加富爾是撒丁王國的首相,政治手腕耍得好。

一般而言,領袖的學識、眼光以及對新國家的架構設計等,對國家的未來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有時候甚至能直接改變國家走向。

三傑雖然都主張義大利統一,但對統一後建立一個怎樣的義大利存在分歧。馬志尼和加裡波第希望建立義大利民族共和國,即超越各城邦利益的現代民族國家,加富爾則主張將撒丁王國的君主立憲制移植到義大利身上。

為了避免內訌,加裡波第選擇讓步,於是撒丁王國升級成了義大利王國。

統一前四分五裂的義大利

義大利王國全盤繼承了撒丁王國的舊制度,保留了很多封建殘餘,義大利王國的國王、議會、政府、軍隊的重要崗位,都是原撒丁王國的原班人馬,外邦人士或冷眼旁觀,或消極抵制,即使加入進來,彼此也存在很深的隔閡。

在義大利南部,甚至爆發了反抗新王國的武裝鬥爭,內亂長達十年之久。

一句話,統一之初,義大利人的國家認同感不強。

另一方面,歷史上長期的分裂和被壓迫,導致義大利缺乏大國傳統和民族內聚力,民眾依附當地名門望族自保,形成了一套地方性或家族性的社會體系,將地方利益和家族利益置於首位,沒有對國家忠誠和為國犧牲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的權威與執行力不行。

民眾對政府不認可,政府無法有效動員民眾,國力、軍力很難強大。

義大利國王翁貝託一世


02

國家凝聚力差和各自為戰的組織結構,使得義大利決策部門和執行機構很鬆散,彼此嚴重缺乏溝通和協作,權力機構中沒有一個重心,國王、議會、首相、外交部、殖民部以及軍隊中的陸海軍,往往各行其是,執行的政策或戰略經常彼此矛盾。

義大利王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憲法規定義大利國王享有軍事指揮權,1866年對奧地利作戰失敗後,國王很丟面子,同意退居幕後,不再參與具體軍事決策,此後義大利成立了參謀本部,但這個部門沒什麼實權,掌控不了軍隊。國王能做主卻不管事,參謀本部管事卻不能做主。

義大利軍隊的問題還在於軍事與內政外交脫節,首相和外交大臣在進行外交活動時,很少知會軍隊。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比如1910年,義大利總參謀長還在專注於策劃對法作戰,卻不知道義大利政府早在1902年就和法國達成了中立協議,一戰爆發後,義大利政府決定保持中立,但陸軍參謀長卻向國王遞交了聯德抗法的作戰計劃,還被國王批准了,第二年,外交部又和英法達成了協議,準備向奧匈帝國宣戰,而此時軍隊還被蒙在鼓裡,更奇葩的是1915年義大利就參戰了,但直到1917年它的軍工生產才開足馬力,這時候一戰都快打完了。

這種不著調的作風,使得義大利的國家行為效率極其低下,決策反覆無常、缺乏遠見,甚至前後矛盾。

其實,像義大利這樣鬆散的攤子,需要一個強勢且能力出眾的國王或者首相,來梳理國家戰略,整合國家資源,逐步凝聚國家意志,遺憾的是,加富爾死得太早了(統一的當年就死了),後來的國王和首相一蟹不如一蟹。

墨索裡尼

後來,墨索裡尼倒是實現了集權,但此人志大才疏,比較浮誇,瘋狂攬權卻並無處理軍政事務的能力,甚至通過縱容腐敗和不切實際的提升軍費開支,以獲取軍隊的支持。在他統治的時代,義大利軍隊指揮混亂、軍種協同作戰差、注重形式主義等固有頑疾有增無減。

03

在近代,工業水平直接決定國家力量,而工業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

在工業革命時代,歐洲主要的工業區都位於資源區,如德國的魯爾、薩爾以及西裡西亞,英國的約克-諾丁漢、法國的洛林等,都是礦區,煤或鐵資源豐富。

在歐洲主要國家中,義大利的礦產資源稟賦是最差的,煤、鐵、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都很匱乏。舉個例子,1894年,義大利產煤24萬噸,而德國早在1870年就達到了3400萬噸,一戰前夕,義大利生鐵產量為85萬噸,而德國在1900年就達到了825萬噸。

缺乏資源是發展工業最大的硬傷,而進口資源一是費錢,二是不安全,容易被大國封鎖。

義大利地形

除了資源之外,義大利的地理環境也不利於大工業發展,由於亞平寧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縱橫,義大利地形以山地為主,只有北部的都靈、米蘭熱那亞三角地區有平原和充足的水源,適合發展大工業,義大利的工業也主要聚集在此。

除此之外,全國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南方,缺乏寬闊平整的土地,既不利於修築交通網絡,也不利於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而這都是發展大工業所不可或缺的。義大利長期存在的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源自於此,南部地形崎嶇、土壤貧瘠,只能發展小農經濟,這也反過來制約了工業的發展。

以上,意味著義大利發展工業的先天條件不好,事實上它的重工業發展很緩慢艱難,工業結構長期以紡織、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義大利工業區

1890年,義大利的總體工業潛力只有奧匈帝國的60%,俄國的1/3,美國的1/6,英國的1/9,到二戰爆發的1938年,其總體工業潛力相當於日本的一半,德國1/5,不及美國的1/11。

在國民生產總值上,義大利也遠不及同期的英、法、德、奧、俄。1890年,其國民生產總值不到法國和俄國的一半,不到英國的1/3。

硬體不行,註定了義大利無法躋身一流國家,能混成列強之一,它就已經拼盡全力了,至於是不是墊底,不重要了。

04

人的因素,對軍隊戰鬥力影響很大。在這個方面,德國和義大利是兩個很典型的例子。

受新教和軍國主義影響,德國人逐漸養成了嚴謹認真、忠於職守、講求效率、富有紀律性的性格特點,這種性格在平時表現為高質量的熟練工人,在戰時表現為具有服從性、紀律性的合格士兵。

二戰德軍士兵

義大利人相反。它們素來以家庭和個人為重,在家庭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較低,缺乏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

另一方面,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深受人文主義和古典文化薰陶。

人文主義的核心是人類的自我關懷,主張個人自由和個人價值,追求個人幸福,反對禁欲主義。看起來是很進步的,但換個角度看,則是自由散漫、個人主義、享樂主義。

古典文化主要是指希臘文化,義大利人很好地繼承了其中的藝術部分,他們的繪畫、雕塑、歌劇等享譽全球,至今,義大利在時尚和藝術設計上都是引領潮流的國家之一。藝術氣質和美學素養,看上去挺文雅的,但在當時環境下,文藝範顯然扛不住鐵血主義,也敵不過武士道精神,無助於富國強兵。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人的狀況,一半來自於性格,一個來自於教育。

教育水平對近現代軍隊戰鬥力的影響不言而喻。

義大利的教育在列強中是比較落後的,1877年才頒布義務教育法,但推行的並不順利,尤其是南方農業地區,對教育不重視,甚至很排斥(影響種地),文盲率很高。一戰前夕,義大利軍隊中竟有1/3的新兵是文盲,而德國只有千分之一。

民族性格不是一天養成的,也不是短期內所能扭轉的。懶散拖沓,缺乏紀律性,耽於享樂,國家觀念和榮譽感淡漠,沒有尚武精神,文盲率高,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瘋狂的法西斯政權,也調教不出來民眾的侵略精神和戰鬥力。

墨索裡尼

義大利麵不香嗎,幹嘛打打殺殺?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義大利軍隊打仗不彪悍、投降後也沒什麼恥辱感。


05

以上諸多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導致近代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比較弱。但同時我們也應明白,義大利再怎麼鬆散和垃圾,它以前也是列強之一,現在也是發達國家,始終站在食物鏈上層。目前,義大利仍是世界第7大經濟體和八大強國之一,是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製造業強國。

至於它是怎麼混起來的,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總之,能成為發達國家,自有其努力和智慧的一面。

義大利法拉利汽車裝配廠

【參考資料】

《新興大國之殤:淺析近代義大利國家戰略》、《近代義大利經濟發展落後於德國的客觀背景》、《淺談近代前期義大利歷史發展的特點》、《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孱弱諸原因》

相關焦點

  • 二戰義大利真的很弱?別被假話騙了,裝備世界一流,日本也比不上
    但二戰中的義大利為何如此「弱小」?平心而論。大家別被「斷章取義」誤導,畢竟,歷史應該客觀來看。下面,小編給大家簡單來介紹一下二戰時期義大利的實力。在墨索裡尼上臺之後,他開始改變國家形態,將義大利直接轉變成為了第一個「法西斯主義」的國家。
  • 二戰義大利軍隊真的很弱?投降遭拒,一怒之下將對方打的潰不成軍
    義大利在二戰時期的表現,無疑是德國最大的「拖油瓶」,甚至一度被人調侃為是二戰的友情參與者,估計德國也是沒有辦法才找來了這麼個盟友,義大利軍隊總是沒有什麼戰鬥的意志,遇到對手能一分鐘投降,絕對不會拖到三分鐘,這就讓一些小國見到義大利軍隊都要欺負一下。
  • 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到底能不能打得過中國軍隊?
    上尉的曼陀鈴中,在阿爾巴尼亞班都斯山谷一戰,14000裝備精良的義大利軍對8000希臘軍隊,義大利差點被趕到海裡,幸虧德軍及時趕到,挽回了敗局。在德軍協助義大利進攻希臘之後,希臘的一個小島上的政府拒絕向義大利人投降,要求找德國高級軍官投降,義大利人又被深深地鄙視了。
  • 二戰中被嚴重誤解的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
    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關於義大利在北非,在蘇聯一敗塗地的說法在歷史上並沒有準確的依據。現加以全部更正:謠言一:義大利人是德軍的累贅和包袱。
  • 日常被辱義大利,為什麼那麼差勁?這得從義大利統一戰爭說起
    可你有沒有想過,稱得上歐洲列強的義大利為什麼在二戰中的表現那麼差?義大利真的是單純的軍隊實力差,還是義大利人不愛打仗呢?這一切都得從義大利統一戰爭說起。1,義大利地區的統一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義大利和中東、南亞等地區一樣,只是個地區性名詞而並非國家。
  • 義大利是二戰「搞笑擔當」,真有傳言那麼不堪?原來我們誤會它了
    義大利是二戰的參與國家之一,是德國的盟友,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並沒有多少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英雄事跡。在網上,大多數關於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評價都是負面的,認為義大利在二戰中戰鬥力很弱。其實這些都是不全面的,有很多都是為了吸引眼球而進行編撰加工的,並不是事實,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常敗之師,軸心國裡屢戰屢敗的義大利軍隊
    這使得他們沒有像德國和奧匈帝國一樣在一戰後落得那麼慘的地步,反而搖身一變成了戰勝國。但是在籤訂凡爾賽條約的時候義大利顯然是拿其他國家當傻子了,一個中途叛變的國家還想撈取很多的利益是不可能的。6月德國軍隊已經擊敗了大批的法國軍隊,馬奇諾防線已經變成擺設。在德軍在法國馳騁的時候義大利才終於打算出兵了,他們計劃在戰爭的末尾分一杯羹。義大利的宣戰等於是在法國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巨人身上插了一刀,隨後義大利算是正式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人說義大利的參戰頭疼的不是盟軍而是德國,這話算是一點沒錯。
  • 2020軍隊文職歷史學專業知識: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軍隊文職歷史學專業知識: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寧夏軍隊文職考試招考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軍隊文職微信公眾號(nxhtjr),寧夏軍隊文職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寧夏軍隊文職備考QQ群:585178032。
  • 二戰中的義大利,被衣索比亞的大刀長矛打敗
    只有義大利,入侵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竟然灰溜溜地撤軍了。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簡直是笑話。一戰時,整個歐洲都打亂套了,義大利宣布中立,後來看協約國勝利已成定局,匆匆對德國宣戰,被整個歐洲笑話。二戰中,義大利的表現,被稱為習慣性投降。義大利入侵的衣索比亞,真的靠大刀長矛嗎?
  •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叛徒」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而我國近代百年國恥,產生了幾百萬的漢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國近代的悽慘,跟這龐大的漢奸也脫不了干係。但是其實漢奸多的也不止我國,蘇聯也是如此。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漢奸」、「叛徒」呢 ?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現在很多人看到我國近代那麼多漢奸,幫助西方侵略者欺壓百姓,都會說我國出漢奸。甚至很多人擔心,一旦未來再起爭端,可能漢奸還會很多。
  • 義大利為何能夠容忍梵蒂岡?作為一個國中國,梵蒂岡有什麼魅力呢
    後來因為幫助法國的國王丕平獲得王位,受到了法國的巨大回報,兩次出兵義大利,並且將所佔據的土地都贈送給了教皇。隨著不斷的兼併以及權力的擴張,梵蒂岡成為了歐洲非常強大的國家之一。一直到十九世紀的時候,義大利菜逐漸的統一,屋漏偏逢連夜雨,近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思想等運動的興起,嚴重的威脅了天主教的地位,梵蒂岡教皇感覺到了危險的來臨,於是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時候,教皇召開了宗教工會,為數眾多的天主教高層主教均梵蒂岡參與。不過這對教會的危機並沒有多大的作用,第二年義大利王國的軍隊就攻進了羅馬。
  • 二戰日本軍隊,衣服前為何都會有一個M型圖案?我軍為何盯著它打?
    但這些都是近代以來商業化刺激下才誕生的產物,但是為何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軍裝上就已經出現了M型的標誌?難道是哪個服裝工廠統一生產的?廣告都打到戰場上去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日本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才出現了新式軍隊。在明治維新之前是沒有正規軍隊的,各個組織之間,紀律散漫。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緊密的放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
  • 漫威:阿斯加德軍隊很弱?只能說敵人太強!
    所以阿斯加德至少有數百個像美國隊長那麼強的士兵,這種軍隊顯然不能算是弱,至少地球人如果想消滅這些阿斯加德士兵,那就得動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畢竟阿斯加德人擁有超凡脫俗的防禦力,上圖是美劇《神盾局特工》中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雷神的好友西芙被散彈槍近距離擊中是毫髮無傷。
  • 錯,阻擋45萬義大利軍隊一周
    然而,義大利「再補一刀」的做法,再次成為大笑話。這對於歐洲大國中最弱的義大利來說,可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時刻,因為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義大利人。 雖然義大利人的野心不小,叫囂著戰爭,但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在他們看來,戰爭一旦爆發,空虛的國力就會立刻原形畢露。這也是波蘭戰役爆發前,義大利選擇退出的根本原因,但德軍的速勝,讓其又看到了「趁機撈取好處的希望」。
  •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 義大利在二戰中真的沒有戰鬥力嗎?其實他們只是被喜劇化了
    相信只要一提到第2次世界大戰之中的義大利,很多自認為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就會這樣評論:「義大利在戰鬥中喜歡舉白旗投降,義大利在二戰的時候很坑。義大利在一戰和二戰的時候都成為了大家的笑柄,他們的軍隊戰鬥能力很弱,經常在戰場上鬧笑話!」
  • 到1936年春天,義大利軍隊佔領了衣索比亞的「大部分地區」
    到1936年春天,義大利軍隊佔領了衣索比亞的「大部分地區」 在其政府的指示下,義大利大使羅索於1935年11月22日呼籲國務卿。秘書接受了義大利的投訴,稱美國違反了1871年的條約,並說,義大利和美國都籤署了凱洛格布裡昂條約。
  • 近代以來湖北鄂東為何多士,人才輩出?
    近代以來湖北鄂東為何多士,人才輩出?明清之後,湖北鄂東地區為何人才輩出?湖北鄂東地區,狹義的指湖北鄂州、黃石、黃岡地區,中義的包括鹹寧,廣義上包括武漢。當然鹹寧喜歡說自己鄂東南、鄂南,武漢喜歡說自己江漢、江漢平原或者就是大武漢。
  • 二戰法國戰敗,但也有亮點,6萬守軍未讓32萬義大利軍隊前進一步
    更重要的一點,善於趁火打劫、樂於貪小便宜的義大利人決定出兵攻打法國。這在德國元首看來,如果義大利介入法國戰役,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仿佛不是德軍攻佔了法國,而是在意軍的幫助下取得的,他不打算與義大利分享這個榮譽。
  • 二戰老照片:義大利軍隊佔領衣索比亞;佛朗哥空軍轟炸巴塞隆納
    二戰老照片,圖為1935 年,第二次義大利和阿比西尼亞戰爭中,在衣索比亞作戰的四名義大利士兵瞄準目標。墨索裡尼指揮義大利軍隊入侵吞併了衣索比亞,將它和厄利垂亞一起併入名為意屬東非的殖民地。二戰老照片,圖為1935 年,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 Macalle 城升起義大利國旗。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向聯合國尋求幫助卻無人理睬,義大利基本上可以在東非為所欲為了。二戰老照片,圖為1937 年 6 月 2 日,西班牙內戰中,弗朗西斯科·弗朗哥將軍率領的法西斯叛軍進攻巴塞隆納,政府軍士兵向保衛城市的婦女傳授如何瞄準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