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她理財
大家好,我是和大家一起關注低風險撿錢機會的撿錢君。
今兒是周末,無新債申購/上市,港美股的打新建議參考昨天撿錢日報。
和大家具體聊聊:
債券違約、銀行破產,穩健的投資品還能買什麼?
撿錢君梳理了四種風險極低的投資品和投資方法,供大家參考。
乾貨很多,建議收藏備查。
首先說說最近這段時間,知名企業的債券違約頻被爆出,AAA級國企的信仰受到衝擊,這些事對咱們有啥影響呢?
或許大家覺得這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畢竟平時接觸到的債券只有國債,起碼買咱們國家的國債是不會違約的。
的確,債券市場多是機構參與,個人投資者甚少,但撿錢君想說,其實我們每個投資者,其實都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債券市場的投資,比如我們持有的債券基金,銀行或券商的理財產品。
自債券違約的消息傳出後,近期債市也出現了調整,部分債基的淨值也出現大幅下跌。
比如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A,近1月竟然跌了10.59%,顯然是踩到雷了。還有許多主要投向信用債的基金,淨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那麼面對近期頻發的債券違約,投資者該怎麼做呢?是否要調整債券類資產的配置?
其實債券違約,是正常的市場現象
撿錢君看到一組統計數據,從平均累計違約率來看,2014-2017年總樣本1-4年期的平均累積違約率分別為0.39%、0.89%、1.40%和1.56%。這一比例,相對市場上債券總量來說,是非常低的。
拿這次永煤違約為例,受其影響的包括同省的債券發行主體和部分煤炭企業,這些債務主體的存量債券餘額合計1166億元。
從金額上看似乎不少,那債券市場中存量的信用債有多少呢?
將近40萬億!
這樣算下來,因永煤違約受牽連的債務總量僅佔信用債市場的0.33%,佔整個債券市場的比例更是低於0.12%。
其實在市場中,每天有新註冊的企業,就有破產倒閉的,有的企業在借錢,也有的在還錢,有些企業把錢還上了,有些暫時還不上,就跟我們的身體在新陳代謝一樣,只進不出,或者只出不進,反倒是不正常的。
債券市場偶發違約,雖然給投資者帶來了風險和情緒上的恐慌,但也有利於打破剛性兌付,糾正價格扭曲,加快市場出清。
偶爾感冒發燒,都會難受個三五天,但痊癒後也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抗病能力。
面對未來還會偶發的債券違約風險,此類資產還能買嗎?
能買。
從債券的屬性來看,債券投資其實不用過多擔憂牛熊轉換,債券本身是值得中長期配置的,是跨越周期非常不錯的選擇之一。
從過去十年債券型基金的業績來看,僅2011年和2013年出現了明顯的虧損,但平均虧損幅度不到4%,其他年份都取得了平均正的收益。
對於近期的債券違約,投資機構也普遍認為,短期風險事件雖有擾動,但不會改變市場向上趨勢。
而於我們投資者來說:
一方面,要正確看待風險,它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
另一方面,摒棄「剛性兌付」的投資觀念,理財產品穩賺不賠已是過去;
最後,除了國債,其他類型的債券投資門檻相對較高,並不適合我們普通投資者直接參與,最佳的參與方式還是通過公募債券基金進行。
當然了,近期除了債券違約,銀保監會原則上同意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序,這表明管理層確實在對整個金融系統進行又一波的「刮骨療毒」。
不過這也嚇到了一些買了銀行存款產品的投資者——難不成銀行存款也有風險了?
投資想求個穩當,竟然不知道該買什麼好了?
如果你厭惡風險,聽不得也受不得資產的任何波動,那麼撿錢君給大家推薦四種風險極低的投資品和投資方法:
第一種,網際網路銀行存款
其實銀行存款一直很安全,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我們完全不用擔心風險,因為所有正規銀行在網上發行的存款都是安全等級極高的金融產品。
根據當前《存款保險》的規則,單一客戶在一家銀行的存款在50萬元以內的情況,由存款保險保證本息,即使遇到銀行破產清算的極端情況,客戶50萬元以內的存款的本息也是有保障的。超過50萬的部分,即使銀行破產清算,仍然可以通過重組或者拍賣等方式來償還客戶。
不過為了避免這種最壞的情況發生,撿錢君還是建議大家,如果資金量較多,為穩妥起見,單家銀行存款本息不要超過50萬元,這樣哪怕最壞的情況發生,也能確保不損失本息。
相比於債券偶發的違約事件帶來的資產價格波動,銀行存款妥妥的放心買。
購買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推文:越有錢越愛它,風險夠低!收益夠好!
第二種,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
它倆相似的地方在於,都非常安全,能給資金提供保值增值的功能,其中的保障責任,還能幫我們合理安排未來的資金用途,當做教育金、養老金的規劃工具。並且還能通過減保、保單貸款的方式進行取現,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滿足資金周轉的需求。
從投資三要素——風險、收益和流動性的角度來看,年金險和增額壽險的綜合「性價比」還是不賴的。
不過它倆也有差異,比如現金價值不同,增額壽的現金價值增長較快,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多,具體可以看趙小姐的這篇→ 100萬變1744萬,聊個躺著賺錢的產品
年金險的現金價值增長相對較慢,開始領取後,現金價值會逐漸減少。
另外,它們的保障側重點也不同,年金險主要保障的是生存,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未來的養老金領取,只要我們活的久,養老金就能一直領現,活的越久,累計領的金額越多。
而增額終身壽險保障的是身故,解決的是被保險人因活的太短而對家庭經濟造成的打擊,以及身故後遺產的分配問題。
二者哪個更好?
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側重不同,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財力情況、投資目的、保障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產品。
年金險重點關注:
增額終身壽險重點關注:
第三種:國債
這個撿錢君就不再多說了,妥妥的無風險資產,目前3年期儲蓄國債的收益率是3.8%,5年期為3.97%。資金量比較多的財蜜,拿出一部分買點兒國債也不錯。
第四種:做好資產配置,特別是增加類固收產品的持有比重
資產配置簡單說就是投資組合,低中高風險的資產都各買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散投資風險,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因為在一定收益下,投資組合是風險最小化的選擇。
如果你不願意承擔太多風險,投資組合中就應加大風險等級為低和中的類固收產品配置比重。從配置比例來看,權益類資產、類固收資產、保障類資產和活期資產的配置比例,可以參考20%、65%、10%、5%。(比例僅供參考哈)
權益類資產,當然首推公募基金(組合)產品了,讓更懂市場、更會操盤的專業的人幫我們打理,不僅省心,也比自己折騰能賺更多。
保障類資產,除了純保障型保險,還包括前面提到的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
活期資產,配置的目的在於能有一筆隨時取用的活錢,不至於臨時用錢時被迫止盈或止損投資產品。
類固收產品,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網際網路銀行存款和國債,當然還有下面這些:
銀行/券商理財產品——
一般年化收益率在3%-5%之間。
資管新規出臺後,打破了這類產品的隱性剛兌慣例,新發的產品也由固定收益型轉向淨值型。雖然不再保證剛兌,但此類產品的的多數資金還是投向了債券市場,因此整體風險相對其他資產類別依然較小。
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是信託公司私募發行的,投資門檻比較高,少說30萬起投,更多產品是100萬、300萬起投的,對普通投資者有些不夠友好。門檻高,自然收益也相對高一些,近期新發信託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7%-9%之間。
信託產品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工商企業等較為穩健的領域,有商業銀行作為第三方機構進行資金託管,總體上風險可控。
債券基金——
雖然前面提到了債券違約可能帶來的淨值的回撤,但畢竟違約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只要我們注意一些挑選債券基金的方法,是能避免踩雷的。
1)已經明確踩雷的債基不要碰,更別想著去「抄底」,特別是那種淨值一次或多次斷崖式下跌的債基,應規避。
2)選規模大的債券基金
其實我們從之前幾次信用債違約來看,淨值出現大幅波動的債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這些基金的規模都很小,普遍在 1-2億,甚至1億以下。由於規模太小,持有單只債券的比重就相對較高,這樣一旦遇到「黑天鵝」事件,淨值就會大幅波動。
所以債券基金要選規模大的,因為規模大意味著資金能更加分散的持倉各類債券,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優質債權轉讓類產品——
這裡,撿錢君給大家安利一款小她即將上線的新晉類固收產品——安享盈。
安享盈是經國家財政部備案和銀保監會核准設立的省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正規交易所掛牌的債權轉讓類產品,資產優質,透明可查,是區別於網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之外的產品。
宜人金科旗下大數據風控團隊為安享盈提供智能風控服務,並由大型持牌機構對其進行風控審核,雙重保障,安心投資。
有興趣的財蜜可以關注她理財APP裡的產品上線通知。
最後,撿錢君還要再次提醒一下風險:
類固收產品也是多元化的,投資者要明確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與自己風險偏好、資金流動性需求相匹配的產品。
好辣,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
祝大家撿錢愉快~
2,戳小程序【中籤啦】訂閱打新提醒,優質機會不錯過;看專業打新策略,少踩坑多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