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的畫作是,傳奇大師梵谷的代表作——《向日葵》,關於這幅畫的好,小學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的是梵谷為什麼要畫向日葵?而且世界上的花千千萬,為什麼梵谷卻偏愛向日葵呢?
事實上,這一切還與另外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高更有關。1888年,35歲的梵谷離開了繁華的巴黎,來到了法國南部環境優美的小鎮——阿爾勒。在這裡他看到了一朵有一朵的向日葵驕傲地仰著腦袋,在那一瞬間,他便喜歡上了這裡,他覺得找到了自己幻想中的世界。
面對這麼美好的一幕,梵谷忍不住想要和自己的好友分享,於是他很快地寫信,邀請高更來這裡和他同住,一起追尋藝術的夢想。梵谷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回音,終於,他等到了自己渴望的答案,高更答應了。
這種感覺就像一位多年不見的好朋友,在你的多次盛情邀請下,終於答應來見你,在那種興奮感下,你希望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款待他。可能是你珍藏多年的老酒,可能是你的拿手好菜,而梵谷則是打算以滿屋子的向日葵來迎接高更。
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梵谷說自己畫向日葵的時候,努力的樣子就像是貓碰到魚腥一樣,完全停不下來。梵谷說,他每天早上天還未亮就要出門,安放好畫架,準備好畫筆,等待著日出的來臨。當日出來臨時,他便開始作畫,一氣呵成,不能停留,因為向日葵凋謝得太快了。
向日葵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吸引著梵谷呢?
其實答案就在向日葵的顏色上,黃色是人眼睛最敏感、最容易意識到的一種顏色,如果你眼前有一堆穿著五顏六色衣服的人,大多數情況下,你會首先看到那個穿黃色衣服的。正是因為黃色明度很高,更容易影響觀看者的情緒,昂著腦袋努力向上的向日葵似乎就有了性格,也有了生命,就這樣深深吸引著梵谷。
梵谷用他的色彩和他獨特的筆觸,展現著大自然的光和熱,他就這樣歡迎這高更,但是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高更便離開了,留下了梵谷自己,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房間裡,獨自看著牆上的向日葵。在37歲的時候,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向日葵一樣:朝著炙熱的太陽,撐起花瓣綻放著生命,而後便很快地凋謝了……
關於梵谷《向日葵》的好,你覺得好在什麼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