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
【新生單元】
新生原創戲劇《舉火記》+《發言人》+《杏仁豆腐心》
演出時間:7月26,27日 14:00-16:30
演出地點:蓬蒿劇場 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東棉花胡同35號
票價:50元/ 新生三場聯票100元
新生聯票僅能在蓬蒿劇場現場購買
聯票可以觀看任意三場新生單元劇目演出
購票請戳:閱讀原文
演出諮詢電話:010-64006472(戲劇節期間不接受電話預定票,請直接在網絡或現場購票)
新生!在戲劇節的尾聲開始創作的新旅程
今年年初,新生單元開始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作品,短短2個月蓬蒿劇場收到了60多個作品,本單元共集結23部原創短劇,在10天的時間裡觀眾每天晚上將看到3至4部每個時長不超過50分鐘的不間斷匯演,創作者將和觀眾一起,在限定的時間裡進行多種舞臺形式的實驗和實踐,競賽與互看將是本單元的特色。
《舉火記》
主創者簡介:
彭劍 電影導演、編劇;
趙琦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系;
劉舒雅 中國傳媒大學製片專業在讀;
楊凡 音樂劇《Q大道》舞臺監督;
江南藜果 水邊吧主人,從事微小劇場創作和研究15年。
本劇組3/5成員受國際戲劇大師佐藤信耳提面命半個多月。
此乃水邊吧首次赴北京招募當地人員排練製作戲劇的嘗試。
==========================
童年,或許是一首詩,或許是一闕歌,或許甜蜜,或許明亮,或許苦澀,或許陰鬱,或許想永遠銘記,或許願儘快遺忘,或許依戀不舍,或許已揮手作別,或許挽著它同行.無論你精神斷乳否,必得舉火自炊。
=========================
舉火記•序
劉舒雅
昔有盜火者,縛高崖而無悔,齧鷹隼而不屈,逆天濟世,光熠蒼生。
今吾人舉火,童稚不復,大夢將寤。煙蓑雨笠,無意燎原燒天;甕牖繩樞,但求柴米油鹽。
因緣際遇,偶有所感。遂以釺擊頑石,植觀念之火藥。
豁口既出,孔明自現。
《發言人》
受到公眾演說傳統啟發的當代藝術表演《發言人》將以自由問答的形式與觀眾進行互動,試探表演者和觀眾彼此的認知邊界。
一、創作者簡介
王懿泉,1987年出生於北京,藝術家,撰稿人。其創作實踐集中在表演,物體,寫作。作品和表演曾展出於今日美術館、箭廠空間「會所」項目、上午藝術空間、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黑匣子」計劃等。文章和評論曾發表於藝訊(ARTINFO)、佳士得雜誌、藝術論壇(Artforum)中文版等。先後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目前工作和生活於上海。
二、劇目介紹
「發言人」是採用獨角戲形式的行為藝術(當代藝術表演)。靈感源於對中國社會保守而缺乏的自由言論與表達狀況的思索,表演者王懿泉將親自飾演發言人的角色,與觀眾進行一場參與式的兼劇場兼行為藝術的表演。觀眾的互動參與是該表演的核心基礎,表演者將通過問答形式,效仿新聞發言人與記者的互動關係,進而組成表演的情節。在表演中,表演者將以親切和幽默的方式激勵觀眾提出問題,並且對觀眾提出的問題做出切身而坦誠的回答。通過這種公開的問答方式,觀眾將逐步了解表演者對諸多問題的意見和理解,而與此同時,觀眾和表演者也將最終了解彼此的認知邊界。表演者將回答任何觀眾提出的任何問題,亦或私人問題亦或公共議題。通過這場表演,表演者希望在劇場中的問答經驗將帶會被.入到現實生活中,進而促進觀眾對各種議題的思考和勇於發問的精神。也希望通過自由言論和表達將形成。
三、導演的話
「發言人」是採用獨角戲形式的當代藝術表演,其創作靈感受到倫敦海德公園「演說者之角」和公眾演說傳統的啟發。
觀眾的發問和藝術家的應答共同構成了此次表演的基礎。
在表演中,藝術家王懿泉將飾演發言人的角色並將接受觀眾自由提出的各式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時事,社會,經濟,藝術,甚至私人生活。
通過公開的問答方式,觀眾將了解藝術家對諸多問題的意見,與此同時,觀眾和藝術家也將逐步熟悉彼此的認知邊界。
藝術家希望這種問答經驗能夠被觀眾帶入到現實生活中,進而促進我們對公共議題的討論
三、演出將涉及的問題範圍:
什麼是當代藝術?
什麼是表演藝術?
什麼是劇場?
你是誰?
你的真實年齡是多大?
你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你的創作包括哪些內容?
你如何看待獨立劇場?
你如何看待言論自由?
你如何看待藝術審查?
你如何看待新聞審查?
為什麼選擇在劇場內演出?
為什麼採用對答的形式?
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表演?
等
等
《杏仁豆腐心》
一對男女,在分手前的最後一夜,二人一邊整理房間,一邊聊起昔日的種種,最後吃起便利店買來的杏仁豆腐。
一、劇情概要:
一對男女,在分手前的最後一夜,二人一邊整理房間,一邊聊起昔日的種種,最後吃起便利店買來的杏仁豆腐。
二、主創團隊
導演:陳飛歷
葛多藝術會創團成員之一。葛多藝術會會長。為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及澳門基金會資助赴北京修讀戲劇系畢業學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澳門演藝學院。
演出劇目:《少年十五二十時》(第六屆華文戲劇節)、《上海屋簷下》(第十八屆澳門藝術節) 、《青春禁忌遊戲》等。
監製作品:《程文政講多過唱2010》及「學院派演出季」《二月廿九》、《備忘錄》
燈光設計作品 : 《萬大事有UFO》(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愛回憶》、《赤腳走公國》、《二月廿九》等。
導演作品:澳門藝穗節新世代實驗劇場4IN1《藍色的天堂》、《澳門特產.五碌葛》、《不忠》2009黑盒劇場系列等。
製作人:繆歌
獨立製作戲劇作品:2013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澳門參展劇目《拯救世界的方法》、2011年北京九劇場非非戲劇節《捍衛》、2014年話劇《徐悲鴻》
獨立戲劇導演作品:話劇《徐悲鴻》、歷史劇《無雙國士》、音樂劇《美人魚》
表演作品:百老匯話劇《飛來橫財》、《如果我不是我》 、話劇《梵谷自傳》、三寶監製的音樂劇《鋼的琴》中飾演二姐夫(全國巡演一百場)
編劇,鄭義信
生於1957年,在日朝鮮人。
1987年,受到唐十郎的【紅帳篷】與佐藤信的【黑帳篷】的影響,與同是在日朝鮮人的金守珍成立了帳篷劇團----新宿梁山伯,展演戲劇活動。鄭義信的戲劇擅長以輕妙的筆觸,以及生動的人物描寫為武器,刻畫在日朝鮮人在困境當中不失幽默,在笑聲當中卻無法脫離絕望的生活態度。他的《燒肉dragon》這個作品被認為是第一部直視在日朝鮮人生活真相的戲劇作品。這個作品於2008年起,幾乎囊括了鶴屋南北戲曲賞、藝術選賞文部科學大臣賞等所有日本重要的戲劇獎項。
二、演出團體介紹
葛多藝術會(Godot Art Association)簡稱『葛多(Godot)』成立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為非牟利藝術組織,由本地熱愛表演藝術的青年人經過兩年時間,作過兩次公開演出:《五碌葛》及《五碌葛2006之唱好澳門》後決定成立此藝術會。本會主要以戲劇為媒體反應社會問題和現象為宗旨,重視戲劇與社會的連結性和關係。並透過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以發展多元化的文化事業。積極推廣原創文化,促進本地與外地原創文化推廣交流。『葛多(Godot)』此名其實是取材自捷克作家貝克特所寫的一部荒誕劇「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有學者指「Godot」在該劇中是一種神力的象徵,它又是一種希望的化身,我們是希望透過這個藝術會為澳門社會的現況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是向大眾發出另一種聲音。
演出單位:葛多藝術會
演出時間:7月26,27日 14:00-16:30
演出地點:蓬蒿劇場 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東棉花胡同35號
票價:50元/ 新生三場聯票100元
新生聯票僅能在蓬蒿劇場現場購買
聯票可以觀看任意三場新生單元劇目演出
購票請戳:閱讀原文
演出諮詢電話:010-64006472(戲劇節期間不接受電話預定票,請直接在網絡或現場購票)
「新生單元」電子場刊獲取方式:獲取今日演出劇目信息,回復劇名即可查收。
蓬蒿劇場|戲劇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