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女校(第十五期)|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代表下田歌子和津田梅子

2021-02-19 女子德慧大學堂

(一)

下田歌子

20世紀初,日本有一本名為《家政學》的書在中國出現了3個譯本:

1902年5月,清末外交官錢恂之妻單士釐譯刊下田歌子的《家政學》,作為她宣揚女學、啟蒙婦女事業之先聲。

同年11月, 康有為門徒湯釗也翻譯了下田歌子的《家政學》,並由梁啓超間接掌控的上海廣智書局作為「家政學叢書」的第二種正式推出。

1903年,曾國藩第六女曾紀芬讀到下田歌子的《家政學》後,認識到「國脈之隆盛,基乎家庭;而家道之振興,關乎教育」,喜而譯之,並在浙江官書局刻印出版。

譯者個個大有來頭,這本書的作者名為下田歌子。她的著述為何能從一本日本女子學校的教科書成為中國第一個學前教育法規中官方推薦書目?

皇族公主的老師

下田歌子原名平尾鉐(shí),1854年出生於美濃國惠那郡巖村(日本岐阜縣),是松平藩藩士平尾鏢藏的長女。據說她自幼學習四書五經等漢文經典,5歲會作俳句,6歲能寫和歌,7歲可作漢詩,是個小神童。

下田歌子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因是尊皇派,受到德川幕府打壓的平尾鏢藏得到起用,於1870年赴東京就職。1871年,18歲的平尾鉐前往東京投奔父親。翌年,皇室後宮改革,士族女性也可像貴族女性入宮充當「女官」,平尾鉐得以入宮做最低等的宮廷女侍。

她才貌出眾,能文善歌,很快得到昭憲皇后賞識,並得賜「歌子」之名,在宮內步步高升。8年後,「歌子」辭去宮廷職務,嫁給東京的士族下田猛雄。自此,平尾鉐得名「下田歌子」。下田猛雄嗜酒成疾,很快病逝,下田歌子的生活也陷入困頓。

1881年,在首相伊藤博文等政府高官的援助下,下田歌子創辦了桃夭女塾,開始從事女子教育活動,並由此逐步成長為被當時日本女性奉為楷模、影響遍及東亞諸國的著名女教育家下田歌子。

下田歌子創辦的桃夭女塾,名字源自《詩經》「周南篇」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昭示學校是專門培養新娘的。女塾主要招收士族出身的政要人物的妻女,學習內容以吟詠和歌以及講解《源氏物語》為主,完全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日本傳統文化修養。

1868年明治維新頒布《五條誓文》,成立了文部省專門來管理全國的學校。在此背景下,原來面向朝廷貴族的教育機關「學習所」在1877年改名為「學習院」,歸入宮內省管理,也開始了系列維新變革。

1884年,宮內省開始籌建華族女子學校。下田歌子受宮內省派遣,參與華族女子學校的建設。

1885年,華族女子學校成立時,下田歌子作為籌建人之一,以「年俸千元」的高薪,被破格聘任為該學校的幹事兼教授,桃夭女塾也被併入其中。次年,她又升任學監,統管學校的教務,同時兼任家政課、修身課的教授,地位僅次於校長。

這期間的下田歌子,被日本人奉為女性楷模。她也因此被選任為兩位皇族公主的老師。

1893年至1895年間,為更好地完成皇族公主的教育任務,她獲得海外考察教育的機會。

這次海外考察讓下田歌子認識到,中層以下的大眾婦女的教育,才是「國家隆盛之基」。此後,下田歌子的思想及活動方向發生了巨大轉變,真正地從教育「名家」走向了教育「大家」。

「賢妻良母」的教育觀

下田歌子回國不久,華族女子學校併入學習院,她也升任了「學習院女學部」部長,繼續負責日本貴族女子教育。西方世界的經歷,推使著她突破陳窠。

1898年,她牽頭組建「帝國婦女協會」並出任會長。不同於當時通常只面向上流社會的婦人團體,她組建的這個協會面向全國婦人,特別是中層以下的大眾女性。協會以提高新時代日本婦人教養和自覺為目標,計劃從教育、文學、工藝、商業和社會救濟五大方面開展工作。

《家政學》

1899年,下田歌子成功開設實踐女學校及女子工藝學校,併兼任兩校校長。1900年又發行了協會機關雜誌《日本婦人》。隨後,下田歌子在日本各府縣陸續建立了協會支部和附屬工藝學校,不斷推進平民女子教育。

下田歌子將實踐女子學校教育目標定位為「傳授修身齊家所必需的實學,培養賢妻良母」,在教學內容上開設國文、歷史、家政、技藝等科目,學制5年。

而女子工藝學校學習年限則為2-3年,主要以教授裁縫、編織、刺繡、插花、烹調等實用的家政技能,目的是「傳授處世所必需的實學、技藝,兼授(女子)自立之道」。

1908年,下田歌子將實踐女子學校與女子工藝學校合二為一,保留實踐女子學校的校名,同時增設附屬幼兒園、高等專科部家政科和技藝科。1911年又增設了高等女學部、實科高等女學部,並在高等專科部中增加了國文科。

女子實踐學校,是下田歌子主要的事業。終其一生,下田歌子都傾注大量的心血來擴大學校規模,貫徹她推崇的「賢妻良母」的辦學方針。

下田歌子在她所著的《婦女常識訓》中明確提出,女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完美的婦女」。她心目中「完美的婦女」的標準:要有愛國心;要有身為國民的品德;要有一定的知識技能;要有健康的體格。

下田歌子所著的《家政學》,是其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在書中,下田歌子一再強調婦女「如果能夠管理好家務經濟,那就足以成為相夫教子,富國明世的基礎」。

為培養女子管理家務內政的能力,這本家政學教科書上卷包括總論、家內衛生、家事經濟、飲食、衣服、住居等內容,下卷包括小兒教育、家庭教育、養老、看病、交際、避難、婢僕使役7章,系統性地介紹了與家政管理相關的許多淺近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方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下田歌子一生著述頗豐,涵蓋了家政學、修身、女訓、歷史、文學等很多領域。

她是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比較系統清晰地闡述出自己教育理念的首位女教育家。加之她是皇室常客,政要密友,「學習院女學部」部長,她的這種「和魂洋才」的良妻賢母主義成了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一直持續影響到戰後乃至現今,在日本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二)

津田梅子

日本明治時代女子教育先驅者津田梅子,是第一位實現尊重個性的女子教育的教育家,可以說是日本女性史上的才智象徵人物。她創立了津田塾大學的前身女子英學塾,為女子教育獻出自己的一生,亦是第一個讓日本女性明白女子也能擁有與男性同等力量的人。

津田梅子

明治三十一年(1898)5月,美國「婦女俱樂部」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召開「萬國婦女大會」時,津田梅子代表日本婦女出席,以英文發表如下的演講:

「全世界的女性必須互相攜手,努力提高婦女地位……女性問題受人矚目的日子應該已近在眼前……只要提高女性的教育和地位,全世界的女性應該可以自奴隸和玩偶般的不自覺中覺醒,站在男性的合作夥伴立場,獲得真正與男性平等的地位。」

據說,當地報紙都報導,無論內容、態度、聲音等,梅子的演說是當天最出色的一個。

幾度留學奠定女子教育的基礎

津田梅子生於元治元年(1864)12月,昭和四年(1929)8月,虛歲65歲時過世。明治四年(1871),梅子虛歲8歲時(當時滿6歲又11個月),以日本第一批女子留學生最年少者身份遠渡美國,留學11年後回國。

梅子剛回國時,是個聽不懂也不會說日語的少女。後經伊藤(伊藤博文是11年前率領歐美視察團及58名留學生團出國的副使之一)介紹,與下田歌子認識。之後,成為下田歌子開辦的「桃夭女塾」英語教師,另一方面,也向歌子學習國語、書法等。歌子比梅子年長10歲,無論容貌或私生活,都給人一種類似牡丹的豔麗感覺,梅子卻完全沒有那種氛圍。

梅子在有關女子教育這方面的信念和理想,均與同業者的下田歌子不同。身為明治初期開拓使留學生之一的梅子,在國外養成了類似國家使節的責任感,回國後,顯現在她眼前的祖國社會,尤其女性地位,都令她很難接受。特別是她四周那些當時所謂名流婦女的作風,更讓她難以消受。

在美國成長的梅子,回國目睹祖國的現狀後,感慨萬千。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女性地位的落差,以及女子連自己的錢包都不能擁有的強烈傳統男尊女卑思想,使她更為當時日本社會同胞女子的將來焦急。

明治二十二年(1889),24歲的梅子在貴族女子學校工作了3年,為了能憑高望遠,她決定再度出國留學。在美留學期間,梅子決意為教育獻出一生,因此延長了一年留學期間,完成生物學課程後,在紐約奧斯威戈師範學校專攻教育學。

同時,她向周圍的美國朋友、知己募款,設立了基金8000美元的「日本婦女美國獎學金」,每隔四五年,資助一名日本女子出國留學。

梅子帶著8000美元的「日本婦女美國獎學金」基金,於明治二十五年(1892)8月回國,再次回到貴族女子學校工作了約8年。這期間,她不但兼任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教授,也接受了英國基督教會知名婦女們的邀請,通過日本政府援助,在英國逗留了半年。

梅子客居英國的半年期間,創立學校的夢想,逐漸在她心中成形,最後在英國見到英格蘭聖公會約克大主教,傾訴了自己的夢想,得到大主教的祝福,終於下定決心實現長年來所懷的夢想。

實現推動女子教育的夢想

那時候的日本,女子教育風潮已逐漸高漲,但女子高等教育的程度離男子大學仍相當遠,美其名曰「女子大學」,其實內容和專科學校差不多。梅子一直認為,女性若想獲得社會地位,應該先接受與男子同等的教育,並爭取工作崗位。因而她經常在外國雜誌、報紙發表敘述日本女性地位實情的文章。

女子英學塾

明治三十三年(1900)9月,梅子終於辭去官職,親朋協助下,於東京曲町創立了「女子英學塾」。她在開學典禮祝詞中,表明了自己的教育方針:

「……在大教室教大量學生,或許可以分配知識,但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根據學生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個人的心和氣質,就像每一張臉都不同那樣,培訓和訓練方法也要按每一個人的特性而有分別。我要教的真正的教育,最終只能限定在少數人。」

梅子的教育方針堅持針對少數學生進行個人指導,她不喜歡群眾性的普遍性。她想藉由提高少數有志女子的能力,期待她們於日後影響其他人。她認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賴關係最有價值,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日後,學校的規模逐漸發展,她仍舊堅持儘量減少學生,幾乎不把營利事項放在心頭。

創立初期的「女子英學塾」,是一間普通的日本房屋,除了6張榻榻米大的食堂、免費擔任教授的愛麗絲·培根的房間、10張榻榻米大的講堂、學生宿舍房間、梅子的房間,其他設備都沒有,類似江戶時代的私塾。

正如梅子於開學典禮說過的,沒有豪華校舍和設備也能實行真正的教育那般,數位熱心的教師與十數名學生就這樣開學了。學生數在半年內超過30名,第三年達到50名,於是在五番町新建了校舍。

在這期間,梅子收到美國朋友寄來的9000多日元捐款,日本國內也有2000日元捐款。此外,梅子的姊夫也幫忙墊付購買土地的金額等,給予很大幫助。當時購置幾百坪土地以及新建校舍的資金,全來自梅子的朋友和近親者的個人捐款。

「女子英學塾」於明治三十年(1904)獲得專門學校認可證,所有本科畢業生都不用考試便能得到英語教師執照。這是日本女子學校首次獲得如此優待的例子,而且直至大正十二年(1923),日本女子大學英語專科畢業生獲得同樣優待為止,全日本只有津田學塾擁有此特權。這也是全日本的女子學校(日後成為高級中學)的女英語教師都出自「女子英學塾」的主要原因。

獲得專門學校的認可之前,梅子沒有報酬,她是靠兼任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收入,以及皇族家庭教師收入維持自己的生活。成為專門學校後,梅子的報酬是月薪25日元,辭去貴族女子學校時的年薪則為800日元。如此,學校的經營好不容易才上了軌道。

梅子一生沒有結婚、沒有生子,昭和三年(1928),梅子過世前一年,捐款多達130餘萬日元,預定在現在的小平建設新校舍的計劃也已上軌道。然而,梅子沒有親眼看到新校舍完成,便於昭和四年(1929)8月16日,因腦出血而猝死,享壽64歲。據說,她的晚年過得很平靜,每天都在閱讀、編織。

相關焦點

  • 日本點滴之五十七|下田歌子・先覺者
    歌子不僅確立了嶄新的明治宮廷皇族、貴族的子女教育,更在「日本要成為一流大國,大眾女子教育不可或缺」的理念支撐下,為日本女子教養的授受、品行的磨礪、生活的自立、地位的向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女校制服、女生體育課、通信教育、女子工藝專門學校、夜間女子學校、小學英語教育……這些在今天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是當初歌子力排眾議、頂住非難指責的壓力而首創的。
  • 新版日本紙幣上的這位女性,在百年前如何爭取平權?
    作者:林子人原標題:《從武士的女兒到紙幣上的教育家:日本現代女性的開拓與平權之路》在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一周後,日本銀行於4月9日公布了新版紙幣的設計:女性教育家津田梅子的形象將出現在5000日元新紙幣上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女性教育家」「津田塾大學創始人」等光環之下的津田梅子,原本只是幕末時期一個武士的女兒。
  • 從武士的女兒到紙幣上的教育家:日本現代女性的開拓與平權之路
    在日本和西方的文化衝突不斷、「賢妻良母」依舊是人們對理想女性最高期待的時代,梅子在踏上美國之旅的那一刻應該未曾預料過,年齡最小的自己竟會在女性教育事業上走得比她的同伴們都遠。1882年,梅子學成歸國,曾在日本貴族女校任教。在舍松和繁子陷入繁重的婚姻生活時,她堅持追求自己的事業和目標,並於1900年創立私塾「女子英學塾」。
  • 日本新紙幣人物輝映令和新時代
    據共同社4月10日報導,在去年3月的參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安倍在被問及自身「國家觀」時提及澀澤榮一的著作《論語與算盤》,稱「書中所談到的經濟富足與精神充實的平衡很重要」。日本第一位女性教育家津田梅子進入令和時代之後,日元紙幣也迎來改版,新版的五千日元上的人物頭像,是日本第一位女性教育家津田梅子。
  • 日本紙幣在2024年迎來三位新人物!(下)
    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大實業家。擁有「日本企業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經濟的領路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日本近代實業界之父」等一項項桂冠。這些企業遍布銀行、保險、礦山、鐵路、機械、印刷、紡織、釀酒、化工等日本當時最重要的產業部門,其中許多至今仍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更重要的是,他熱衷於西方經濟制度的引進和企業形態的創新,創辦了日本第一家近代銀行和股份制企業(第一國立銀行),率先發起和創立近代經濟團體組織。
  • 日本宣布更新紙幣圖案 這些人的肖像都曾出現在日本紙幣上
    4月9日,日本政府財務相麻生太郎正式宣布,將在2024年度的上半年更換紙幣圖案,推出1萬日元、5000日元和1000日元新紙幣,正面將分別使用澀澤榮一、津田梅子、北裡柴三郎的人物肖像。此外,新版紙幣背面圖案也發生了變化。10000日元背面將變為東京站丸之內車站,5000日元背面為紫藤花,1000日元背面為富嶽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沖浪裏」。
  • 【線上播音·近人物|津田梅子】
    10年的留學生活讓梅子完全美國化。未滿7歲的梅子,在剛登上開往美國的遠洋大輪船時,僅僅只會說兩句最簡單的英語:YES或者NO。但在17歲那年,結束了在美國的10年留學生活,返回祖國日本時,除了依舊保留著一張日本女性的臉之外,梅子從服裝打扮到談吐舉止、思維方式,都已經完全美國化。
  • 紀念津田梅子
    紀念津田梅子2020年11月10日Today’s Doodle, illustrated by Japan-based
  • 記紀批判撼動皇國史觀:津田左右吉的學問與日本的古代史研究
    明治維新(1868)之後,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1837-1913)將政權交給天皇,自己歸隱林下,江戶的武士們也不得不離開江戶城。藤馬一家就回到了位於岐阜縣加茂郡栃井村(今岐阜縣美濃加茂市下田米町)的領地,津田左右吉就出生在這裡。
  • 日本宣布將發行新版貨幣
    新的三位人物均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在日本的經濟實業、女子教育和醫學研究上有著開拓性貢獻的人:澀澤榮一被稱為「日本的資本主義之父」,津田梅子是日本第一位女性留學生,北裡柴三郎則是日本的細菌學之父。日本女子專業教育的先驅、日本第一位女留學生:津田梅子出生年月:1864年 - 1929年主要經歷:
  • 令和新紙幣繼續承載日本文化導向
    4月9日,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代表政府宣布,日本將在2024年上半期更新日元紙幣,本次榮登新版日元的三位人物分別是:澀澤榮一(10000日元)、津田梅子(5000日元)、北裡柴三郎(1000日元)。儘管日元紙幣大約每隔20年都會迎來更新期,但提前5年而搶在平成之末宣布下期紙幣的新設計,頗有為「令和」新時代祝賀和造勢之意。
  • 大咖來襲丨與日本文化的一次邂逅
    同時,也是在四月,日本政府宣布:將在2024年,發布新版日元。新日元將印上三個人物:北裡柴三郎(1000日元)、津田梅子(5000日元)、澀澤榮一(1萬日元)。他們是誰?我們知道,錢幣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精英、價值觀。世界各國紙幣肖像,大都是政治家唱獨臺戲。
  • 日本新版紙鈔2024年發行 1萬日元頭像印的是他
    新版紙鈔上的頭像,1千日元紙幣為北裡柴三郎,5千日元紙幣為津田梅子,1萬日元紙幣為澀澤榮一。澀澤榮一(左)、津田梅子(中)、北裡柴三郎(右)澀澤榮一曾帶領日本從明治時代至昭和時代的產業發展,並設立了第一國立銀行(現在的瑞穗銀行
  • 日本將發行新版貨幣 1萬日元紙幣頭像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
    1萬日元紙幣將採用被稱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的企業家澀澤榮一的頭像,5000日元紙幣採用津田塾大學創始人、女性教育先驅津田梅子的頭像,1000日元紙幣採用為現代醫學奠定基礎的北裡柴三郎的頭像。新紙幣將自2024年上半年度起發行。這將是日本繼2004年後再次更新紙幣。
  • 瞬息萬變的日幣,竟暗藏著日本人的驚天秘密
    5000日元紙幣上印的是日本女性小說家樋口一葉。作為被印到紙幣上的第2個女性(第一個是1881年被印到紙幣上的神功皇后),她短短24年的人生也十分勵志。雖然家庭貧困,生活拮据,但她從小就熱愛讀書,學習了和歌與古典文學。
  • 人們都嗅出了變動的氣息,日本是如何走向社會開放的?
    近來在網絡上開講,打造知名品牌《君⼦⽈》、《法律幸福課》,涉及⽂化、歷史、藝術與法律等主題,倍受歡迎和好評。目前專注於「世界文明之旅」,行遍日本、美洲、歐洲,導師帶隊,主題先行,以期打造且富且貴、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佩裡叩關後,日本朝野鬆動如何面對洋鬼子的入侵?
  • 日本近代油畫的啟示
    在中國近代第一批學油畫的學生中就有留學日本的。但是,隨著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影響,現在油畫在日本已經不是主流,反而在中國迅速蓬勃發展,出現多元化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解析日本近代油畫,找到中國當代油畫和日本近代油畫的關係,是否能夠找到東方油畫的本質呢?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考察日本近代油畫發展史,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 日元改頭換面,透露了日本的一個大秘密
    昨天(4月9日)來自日本的一條「平淡無奇」的新聞,讓我內心久久無法平靜。當天上午,日本政府宣布:將在2024年,發布新版日元。新日元將印上三個人物:北裡柴三郎(1000日元)、津田梅子(5000日元)、澀澤榮一(1萬日元)。一直認為:日本走向富強的秘密,就藏在日元上。這一次新日元的人物選擇方案,再次確信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