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個擁立武則天為皇后之人,毛澤東評價其「笑裡藏刀」

2021-01-18 史家之韻

唐朝初年,唐高宗李治把在感業寺出家為尼的唐太宗時的才人武媚娘接回皇宮,並封為昭儀。這位武媚娘不僅長得漂亮,還足智多謀,她為李治出謀劃策,贏得了李治高度的依賴和寵愛。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卻遭到了太宗留下的輔佐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堅決反對。聰明的武昭儀便勸李治在朝中培植自己的親信,由此,一位受長孫無忌打壓的寒門庶族出現在唐高宗和武昭儀的視線中,他就是被毛澤東讀《舊唐書》時評價的——笑裡藏刀李義府。

李義府(614年-666年),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其祖父曾為四川射洪縣丞,李義府屬於小宦書香門第出身,雖然出身寒微,但他天資聰穎,經過寒窗苦讀,貞觀九年(635年),21歲的李義府即中進士,開始進入仕途。

幾年後,李義府的才學得到了朝廷大員黃門侍郎劉洎、御史馬周的賞識,他們向唐太宗極力推薦李義府,唐太宗召見他後,也感到滿意,便授予他監察御史之職,並令他隨侍晉王李治讀書。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廢太子李承乾,改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作為晉王屬官的李義府因此也升遷為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士。

李義府為了取得太子的信任,一方面巧妙恭維太子,窺伺太子的喜好,藉機獻媚求寵,另一方面又裝出一副正人君子相,和人談論及撰文都顯得很正派,不露馬腳。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太子李治即位,李義府以太子屬官而又被提升為中書舍人。兩年後,李義府又兼修國史,進弘文館學士,這年的李義府年僅37歲,已經位居朝廷要職,可謂春風得意。

然而,李義府雖然看上去前程似錦,但他始終得不到三朝元老——太尉兼宰相、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的垂青,儘管李義府有心攀附,但長孫無忌卻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甚至對他還有鄙視厭惡之感。

但是,機會來了,如前文所說,李治想立武昭儀為皇后,苦於朝中沒有擁武派,李治開始在朝中網羅人物之時,李義府恰又被長孫無忌貶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司馬,李義府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著急,他向同為中書舍人的王德儉詢問對策。

王德儉便向李義府出主意說:「武昭儀正為皇上所寵愛,欲立為後,只是朝中大臣們反對,如果你能率先提出立武昭儀為皇后,不就轉禍為福了嗎?」李義府聽後連忙寫好奏表,並代替王德儉值夜,趁機向李治上奏廢王皇后而改立武昭儀為後。

李治讀罷奏表,大喜過望,立即召見,李義府便旁徵博引,大談立武昭儀為後的理由,李治聽後龍顏大悅,便停發了貶李義府的詔書。

武昭儀聽說李義府是第一個正式提出要求立自己為皇后的大臣,大為感動,密派使者勉勵他,希望他繼續據理力爭,皇上絕不虧待他。果然,不久,朝廷就下詔破格提拔李義府為中書侍郎。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昭儀為後。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初,擁武派與長孫無忌等元老派在皇后的廢立問題上開始短兵相接。經過激烈較量,李治終於實現了立武昭儀為後的願望。十月,正式下詔,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

李義府作為第一個建議立武昭儀為後的大臣,以功得寵於唐高宗和武則天,被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中的一員。自此,李義府成為皇上、皇后的心腹,成了權傾朝野的新紅人。

武則天登上後位,開始對反對過她的那些元老大臣進行報復,而李義府等擁武派也是心領神會,積極行動起來。

李義府狡猾刻毒,凡是與他意見相左的人就會受到他的打擊迫害。但他外表柔順,同人言談總是面露微笑,所以當時人都稱李義府為「笑中刀」,又因他柔媚而害人,又得到了「人貓」的綽號。

顯慶五年(660年)冬,李治由於生病,難以主持朝政,因此朝事開始由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權勢更大。而李義府因立後之功,依仗著武則天的權勢,其地位和榮耀更加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李義府在權力和地位急劇上升的時候,他的貪慾也日益膨脹,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再升右相兼知選舉事,唐朝的官吏考核任免都要經過他的手,而他根本沒有鑑別人才的能力,只以賄賂作為官吏升遷的標準。

導致李義府垮臺的卻是一個和他關係密切的叫杜元紀的術士,他對李義府說你的住宅上方有獄氣,你如果拿出兩千萬錢財,就可以壓住此氣。李義府相信了他的話,為了湊夠這兩千萬,更加放肆的勒索起來。

龍朔三年(663年),李義府給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弄了個官,索取70萬錢,結果此事被人告發。長孫無忌已被以謀反的罪名而被流放後迫害致死,給長孫延謀官,那不僅是賣官,而是與罪臣後代聯絡的行為。早已對李義府肆無忌憚的貪贓枉法行為忍無可忍的唐高宗和武則天便下令拘捕李義府入獄,並派刑部尚書劉詳道與御史等人審理此案。

沒想到,又有人告發李義府在母喪期間,穿便服同術士杜元紀登古墓望氣色,這樣,李義府又多了一條窺看宅異的罪名。最終,李義府被革職流放至四川西昌,他的三個兒子和女婿也都被除名流放。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因封禪泰山,大赦天下,但唯獨對流放李義府之地不赦。李義府好不容易盼到大赦,卻又無緣返回,他帶著滿腔的絕望就在當年病死在了流放之地。

李義府有才學,以科舉入仕途,但卻無德行,其掌政之後,借武則天之勢,「入則諂言自媚,出則肆其奸宄,百僚畏之,無敢言其過者。」(《舊唐書·李義府傳》)

毛澤東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中,對李義府這種人是極其鄙視的,尤其反感那些耍兩面派、玩弄陰謀的人,所以,毛澤東在讀《舊唐書·李義府傳》的時候,特意寫上了「笑裡藏刀李義府」。

本文參考文獻:《賞讀歷史》

相關焦點

  • 對於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毛澤東是怎麼評價的呢?
    據說武則天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家人曾經請天下最有名的命相家袁天罡來為其算命,袁天罡一見,以為是個男孩,大為震驚,說"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據說武則天讀到詩人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瞾檄》一文時,當她聽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請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時,竟然非常佩服,感嘆地說:"這樣的人才,怎麼讓他流落在外啊,好可惜了"。
  • 毛澤東晚年時,讀《資治通鑑》,評價中國歷史上一代女皇武則天?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他年輕時就很喜歡讀書。據說早年間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這段歲月是毛澤東人生比較重要的,他在這拼命地讀書,基本上將中國很多的書籍都閱讀過,這為他日後指導中國革命解放事業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 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權謀果敢,你是如何評價的?
    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則天,她的功過是非、她的文治武功、她的權謀心機、她的鐵血政策等等,有人說其權謀善變,有人說其功大於過,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不敢妄加評論,就客觀地分析一下吧,不足之處,還望賜教。
  • 唐相李義府為何被時人稱為「李貓」?笑裡藏刀說的是他嗎?
    經多人舉薦入仕後,憑其貓抓老鼠般的真才實學步步高升,受到唐太宗親切接見,得以奉詔侍奉太子李治。 李義府捧著天上掉下這塊大餡餅,對太子「耗子給貓當三陪——拼了命地巴結。」他在太子府的表演,把貓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搖尾乞憐忙前陪後當太子的寵物貓,極盡諂媚之能事;一方面,他刻意將自己打扮成專抓耗子的黑貓警長。
  • 唐朝推翻了武則天統治的五位異姓王,最終卻死於武則天侄子之手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天授元年(690年)她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在位時期她知人善任、改革吏治,被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但是到了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到了神龍元年(705年),他手下的幾位大臣聯合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闢,迫使其退位,就這樣皇位才回到了李姓子孫手裡。那麼發動政變的那幾位大臣都是誰呢?最後又都是怎樣的下場?
  • 武則天的登上皇位的評價
    導讀:武則天的登上皇位的評價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她在男權社會中開闢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她在男權社會中開闢了一片女權天地,雖然後代的史書多多少少都會對她存在偏見,但是這無疑是歷史的局限,但不可質疑的是她也是非常狠毒的
  • 武則天第一個女兒,到底是王皇后所害,還是她自己掐死的
    眾所周知,武則天能夠當上皇后,是因為她將王皇后拉下馬,利用的就是自己第一個女兒。在《新唐書》中記載,說有一天王皇后來看武則天的女兒,她逗了一會兒就走了。之後武則天悄悄把女兒掐死,然後嫁禍給王皇后。唐高宗李治十分震怒,於是將王皇后廢掉,改立武則天為後。
  • 書法系列人物之武則天:我的職業是皇帝,愛好卻是書法
    武則天《好學樂道之效帖》書法武則天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永徽六年(655年)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與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為什麼會出現「好壞」兩個極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差異如此之大的兩個極端呢?。武則天初評武則天最初開始親政的原因是因為高宗皇帝身體不好。《舊唐書》記載,自高宗以來,時風疾苦。可見,武則天最初接觸政務是因為唐高宗患了風疾,是唐高宗自己讓武則天為他辦事,並不是武則天覬覦政務,覬覦權位。在她接觸權力之初,沒有黑人。
  • 「名人百科」讓男性為之汗顏的女皇帝——武則天
    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歷史功過】武則天,這位儒家禮法的最大叛逆者,以其強大,讓慣由男性書寫的歷史為之汗顏。她是驚濤駭浪,她是千古謎團。
  •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很多人都搞錯了,有人比她資歷老
    然後爾朱榮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是北魏孝莊帝,元姑娘下落不明,可是一起被殺,也可能是散落在民間了。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杭州洪災,但當地官吏拒絕打開官倉賑災,反而繼續還橫徵暴斂,於是陳碩真就帶領大家造反,自立為「文佳皇帝」想推翻唐王朝,但唐王朝全國都是太平盛世,沒人理她,不久後她就兵敗被殺了。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很疑惑,為什麼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而他兩不是?
  • 中國第一個女皇帝竟然不是武則天?
    是不是只有一個武則天呢?一般歷史課本裡面,都說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這個說法我不知道是起源於哪裡,但是縱觀中國的歷史,這個第一和唯一都是值得商榷的。小編今天就來大概說一下,首先說一下婦孺皆知的武則天,這個很多人都比較了解,篡奪了李唐江山,改名武曌,國號大周,定都洛陽,自稱神聖皇帝,史稱武周。
  • 歷史最有權力的五個女人,武則天唯一女皇,孫儷讓一人名滿天下
    秦宣太后,是歷史上第一個太后。宣太后是楚國女,是秦惠文王的妃子,等級較低,只是第五等級的八子(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七子,八子,長史,少使)。秦惠文王駕崩後,秦武王繼位,秦武王洛陽舉鼎意外暴斃,宣太后在魏冉、白起的幫助下擁立自己親生兒子贏稷登上王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開始垂簾聽政,成為秦國實際的統治者。
  • 她是日本第一位女天皇,嫁給異母同胞的哥哥,成就堪比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歷史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頗受世人爭議。在中國的鄰國日本,曾經也出現了一位女天皇,這個女人就是推古天皇。她的一生,和武則天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在唐朝初年,武則天被選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等到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又成了李治的昭儀。
  • 王皇后與李隆基是患難夫妻,為何李隆基即位後,卻廢掉王皇后
    王皇后本名王有容,史稱她「聰明好學,姿容秀麗」。也許是出身於武將世家的緣故,王皇后頗有勇謀,絕非尋常婦人。王皇后嫁給李隆基為妃時,正是李隆基最灰暗落魄的時候。當時的李隆基已被封為臨淄王,但由於武則天把持政權,對李唐皇室殘酷打壓。因此李隆基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就算如此,他也成日惶恐不安,唯恐丟了性命。
  • 神龍政變:武則天退位,群臣慶賀,唯姚崇公開痛哭,一年後才知其智慧!
    本文分享神龍政變,81歲的宰相率兵殺入宮中,逼迫82的歲武則天退位,群臣慶賀,唯姚崇公開痛哭,1年後才知其智慧! 李隆基在上任不久,就上演了一部走馬任姚崇的好戲,就連和他不對付的張說也稱讚他「位為帝之四輔,才為國之六翮」。
  • 孝莊文皇后的一個荷包幫助六歲的順治從多爾袞和豪格手中奪下王位
    孝莊文皇后是清朝的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的子孫評價也不一定,他的兒子順治對他如仇人般,但是他的孫子康熙對他的推崇備至,孝莊文皇后確實是古今傑出女性的代表。裡面的大致意思是孝莊對多爾袞的真心,附帶荷包蘇茉兒還有一句話「荷包雖然沒有江山重,但卻是大玉兒(孝莊皇后)的一片真心」,多爾袞也是一個情場浪子,愛美人不愛江山,他放心心中欲望,立馬把順治接到北京城,擁立他稱王,但是欲望越來越大,多爾袞甚至在城中自己穿上龍袍(之比皇上的九條龍少一條的八龍)滿足自己的欲望。
  • 來俊臣是個怎麼樣的人?武則天為什麼評價心計不如他?
    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妄告密」,告來告去,終於引發管理層的震怒,刺史王續將他痛打了一頓—「杖之一百」。來俊臣這才老實了一段時日。  然而不久之後,痛打來俊臣的刺史王續因犯事被朝廷誅殺,這讓來俊臣看到了希望之光。既然王續被朝廷誅殺,說明王續不是什麼好鳥,他既然不是什麼好鳥,按照邏輯推理,被他痛打過的人就一定不會太壞。來俊臣靈機一動,抓住機遇,繼續告密。
  • 毀譽參半武則天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九
    因此,歷代封建統治者及其衛道士對她的評價是貶多於褒,負面大於正面,史書大多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撻。然而,也有許多有識之士對她的評價比較客觀。如《二十二史札記》引五代劉昫的話:「…….初雖牡雞司晨,終能復子明闢,飛語辨元忠之罪,善言慰仁傑之心,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
  • 武則天之母是哪裡人,很重要嗎?
    武則天曾授意身邊的佛教徒編纂《大雲經》,稱武氏出自北方羽姓,又成了胡人。種種操作,是為掩蓋武士彠出身「寒微」。武士彠本是販賣木材的商人,李淵起兵前,隋朝官員王威、高君雅疑變,武士彠曾為李淵開脫。起兵後,武士彠卻「不與謀也」。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府鎧曹,負責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