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 扶技 扶藝——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紀事

2020-12-25 新華網雲南頻道

培養劍川木雕人才 提升土陶製品工藝水平

  近年來,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傾情幫扶劍川縣,在「扶智」「扶技」「扶藝」上下功夫,以文化的力量和藝術的創意,促進劍川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活」起來,助力劍川脫貧摘帽奔小康。在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傾情幫扶下,劍川傳統工藝發展迅速,活力滿滿,呈現新氣象。

  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在劍川名匠董志明的工作室裡,記者看到展示廳裡,茶具、甲馬、大大小小的陶罐等工藝品琳琅滿目,造型優美。董志明告訴我們,劍川縣甸南鎮天馬村善作陶器,但過去的產品比較單一,主要是花盆和土鍋,現在的「華麗蛻變」皆因有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幫助。

  2013年4月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以提升劍川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繡等工藝品的文化附加值為切入點,啟動了「解讀與創意劍川」設計系列綜合課題調查研究活動,助力全域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董志明便是幫扶項目眾多受益者之一。

  「以前瓦貓只有六七個品種,中央美院師生幫助我設計研發後,現在已增加到100多個品種。」董志明說,雖然家裡一直做陶藝,但所做的陶器僅限於一些生活用具。「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們思維活躍,工藝精湛,他們幫我設計包裝盒,研發新品,普通的生活用品經他們重新設計包裝後,價值提升,變成了藝術品,市場供不應求。」

  中央美術學院駐劍川傳統工藝工作站設在劍川古城裡的一個白族小院,於2017年11月11日掛牌成立。白牆上的兩行黑色大字格外醒目:「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

  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強勇於2016年4月到劍川縣掛職任副縣長。他兩次延長掛職時間,傾盡全力開展文化幫扶。如今已卸任劍川縣掛職副縣長職務的他仍擔任著工作站站長。他認為,通過劍川延續至今的文化底蘊結合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資源,將「現代劍川」連接到「未來劍川」才能使幫扶工作實現共贏。要完成這一目標,需要把劍川白族文化和中央美院所擔負的美育普及嫁接起來,通過美育普及實現增收,促使經濟發展,繼而推進鄉村振興,從而綻放「幫扶之花、合作之花、美育之花、振興之花、幸福之花」。

  「2016年9月9日,劍川土陶協會掛牌,我們負責幫助劍川研發土陶新產品。」在調研中,強勇覺得,劍川土陶不光要注重實用性,還要根據市場需要做設計上的提升和改造。他帶著學生,新研製出了土陶燒烤盤以及土陶版的「甲馬」,提升了劍川傳統工藝創意設計水平和旅遊商品檔次。它們不僅兼顧實用功能,同時也是精美的工藝品,一經推出,受到市場歡迎。

  提升傳統技藝水平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可是在劍川木雕傳習館館長施順華眼裡,朽木不「朽」,經他的巧手,一塊塊被人當做燒柴的朽木,成為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2014年到中央美院進修後,施順華感覺思路一下子開闊了,「保留傳統,並不能單純複製過去,更應該創新和突破。」

  「我們每年遴選出5名優秀的傳統工藝從業者到中央美術學院去隨堂上課、跟班學習。」強勇介紹,學院儘可能提供方便和解決食宿,學員選擇符合自己的課程跟班學習。如今,已有9批次近100名劍川學員前往中央美院「充電」。

  張紹華是劍川青年畫家,他曾到中央美術學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學習。他說:「通過學習,我夯實了理論功底、拓寬了眼界,了解了行業的發展,對我的創作方向和創作理念產生了根本影響。」中央美術學院為像張紹華一樣的文化人才和手工匠人開通了到高校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的綠色通道,形成了比學習、比技藝、比研究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了行業水平。

  「中央美術學院與劍川職業中學共同合辦的美術教育實驗班已開始招生,目的就是要在下一代心中埋下文化的種子。」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劍川縣掛職副縣長韓文超說,今年到劍川支教的美院學子從3名增加到4名,還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對外美術教育交流中心師生到劍川,現場指導美術教育。

  目前,劍川已建成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實訓基地,每年培訓非遺傳承學員不少於1000人次。通過「建立一項機制、培養一批人才、引領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在全縣實施「劍川名匠」選育工程,積極探索鄉土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大批能工巧匠通過培訓學習後,建立工作室,發揮能人帶動作用,把課堂設在生產車間、田間地頭、戶內戶外,提升了劍川傳統手藝的技藝水平。

  搭起走出去舞臺

  「劍川文化豐富多彩,是白族文化的聚寶盆。為了幫助傳統藝人們搞清劍川的文化根源,有必要從人文角度梳理出劍川文化和工藝傳統,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該怎麼做?」強勇介紹,培養專業人才就是為了研發更好的產品,研發產品的前提就是培養專業人才,這好比左右輪的一輛車,上面載著的就是中央美術學院工藝大講壇。

  「通過學習,讓我重新認識民族工藝,對我們木雕的未來充滿信心。」木雕省級非遺傳承人楊煥培信心滿滿。

  「劍川的傳統技藝缺乏的就是行業自信,中央美院不遺餘力地舉辦各種學術論壇、研討會,舉辦工藝大講壇和展覽活動,給了劍川傳統工匠一雙看世界和看未來的眼睛,讓大家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自覺參與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壯大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在悄悄地改變著劍川傳統工藝。」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段國梁說。

  圍繞劍川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提升、學術界的認同和影響力的提高等,中央美術學院廣泛開展各種研討、論壇、展覽活動,並讓傳統名匠參與活動,與大師進行對話,走出去參觀學習,在研討學習中對傳統工藝進行再認識、再提升、再創造。

  中央美術學院駐劍川傳統工藝工作站積極參與「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博覽會暨劍川木雕文化節」的相關活動,已經策劃組織了3期「劍湖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與劍川非遺傳承人參會,共同探討劍川木雕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中的機遇和作為,探索劍川大木作與傳統民族建築的新時代特徵與未來等。他們還舉辦以「匠作、設計、生活」為主題的傳承人與設計師對話會,尋找傳統工藝振興之路。為劍川的傳統工藝走向世界搭建了舞臺,增強了工藝認同和文化自信。(記者 黃興能 文/圖)

相關焦點

  • 浙江科技學院餘杭區教育局舉辦浙江省對口幫扶語言文字骨幹培訓班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12月1日至4日,浙江科技學院和餘杭區教育局在杭州聯合舉辦對口幫扶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語言文字骨幹培訓班。開班儀式浙江科技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葉晗致辭結對幫扶壤塘縣「推普脫貧」項目自2019年8月啟動,是我省教育廳、語委推普脫貧結對幫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美術學院與西昌民族幼專籤訂「十四五」對口支援協議 助推涼山...
    12月20日,高校對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專工作推進會暨「十四五」持續幫扶西昌民族幼專籤約儀式在西昌舉行,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曹曉陽參會並代表學校籤約。  他希望各對口支援高校繼續加強對口幫扶力度,進一步完善精準幫扶工作機制,深化援助工作模式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工作,把西昌民族幼專基本建成全國民族地區一流、特色鮮明的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滬滇幫扶見成效 雲南劍川縣居民家門口享受先進醫療
    在雲南「三江併流」的自然保護區南端,海拔2200米的劍川縣受各種條件影響,人才匱乏,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制約。&nbsp&nbsp&nbsp&nbsp近日,記者走進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發現經過上海市幾年的幫扶下來,縣醫院的硬體設備、病房建設完善了許多。
  • 廣州黃埔區對口幫扶的縣市全部脫貧摘帽——東呼西應奔小康
    黃埔區2019年幫扶的貴州黔南州三都縣、獨山縣順利通過退出貧困縣序列評估,其中深度貧困縣三都縣提前1年完成摘帽目標;2020年幫扶的陽山縣35個相對貧困村3101戶7388人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至此,黃埔區對口幫扶的縣市全部脫貧摘帽。
  • 廣州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成效顯著
    自2016年廣州市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省市扶貧開發工作要求,以「集體有發展、收入有增加、村容有變化、群眾得實惠」為目標,立足實際,真抓實幹,5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新建的綜合性文體場所及黨群活動中心自2016年廣州市商務局對口幫扶以來,共累計籌集幫扶資金635.00998萬元,其中:廣東省631資金 114.264萬元,廣州市財政引導資金300
  • 民建上海市委會「消費扶貧」對口幫扶河北省豐寧縣小記
    「一款豐寧產地的小米,背後是企業對口幫扶604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款紅棗酸奶,關係137家貧困戶的生計」;「一款野生杏仁粉,有49家貧困戶為此辛勤勞作」;「一款羊排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會主委周漢民作為「帶貨主播」是真正意義上的「首秀」。除了本文開頭那幾段對產品的介紹外,他還這麼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剛剛在2月裡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的豐寧,依然擔負著確保當地剩餘貧困戶全部脫貧、脫貧人口不返貧的重任。
  •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春輝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12月14日,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春輝一行到扶溝縣考察調研校地對口幫扶工作。張穎波書記講到,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持續幫扶扶溝縣,為多所學校投入資金、配備教學設施。近期還為扶溝縣組織了專業技術培訓,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廣州市教育幫扶點亮貴州納雍孩子的希望
    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畢節的工作中十分重視教育扶貧,通過發揮教育優勢助力當地脫貧攻堅。「我是廣州市交流到貴州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的第一位心裡輔導教師,輪換期為1個月,今年9月底即將結束。」據了解,納雍天河實驗學校是廣州天河區對口幫扶納雍縣的援建項目,學校總投資4250萬元,佔地面積20781平方米,建築面積8334.11平方米。學校於2019年9月開工,2020年3月投入使用。室外配套了足球場、籃球場,室內配置了陽光書吧、廣播、電子投影儀,監控設備等。截止目前,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留守學生佔了一半。
  •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定點幫扶虹關村顯成效
    2018年9月以來,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承擔定點幫扶婺源縣虹關村任務,著力構建「一核三引擎」工作格局,打造撤不走的脫貧致富模式,幫助脫貧40戶12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1%,取得了明顯成效。構建「文化 」引擎,補足精神之鈣該校堅持精準扶貧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把扶貧與扶智、扶志相融合。「點狀」引導。探索構建「一戶一支部」 「5 1」模式,即學校各黨支部對口一個貧困戶,每5戶配備1名主要幫扶幹部,每戶再配1名幹部為輔助幫扶,在經濟、文化、健康等方面進行宣傳引導。
  • 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 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
    北京市教委認定結果公示「虛擬策展實驗項目」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實驗室主任餘丁擔任項目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辦公室主任、實驗室副主任康俐組成核心團隊
  • 常州新北區選派一批農技專家來紫對口幫扶
    6月10日,常州新北區農業農村局新選派3名農業專技人員到紫陽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縣委常委、副縣長潘永沺出席送任座談會。他要求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要妥善安排好新北區來紫幫扶農技專家們的工作生活,做好後勤保障,解除後顧之憂。希望新派人員要儘快熟悉環境、適應環境,融入工作、投入工作;要多心關注紫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積極發揮自己專長,建言獻策、獻計出力,切實把對口幫扶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扶貧必扶智」。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這是對扶貧工作的新論斷,也是對黨的扶貧理論的新發展。
  • 【對口幫扶】瀘州市江陽區區長廖俊到鹽源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7月26日至7月27日,瀘州市江陽區區長廖俊一行到鹽源縣鹽井鎮合哨幼兒園、涼山州綠色啟航科技有限公司、鹽源百萬生態烏雞基地走訪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 萬水千山總是情 東陽市殘聯對口扶貧紀事
    藏民家裡合影四川理縣,是東陽市對口幫扶縣市。「5·12」,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雖然東陽和理縣遠隔千裡,但這樣的距離阻擋不了幫貧扶困人的腳步。5月12日,由東陽市發改局、殘聯、國資辦、住建局、橫店集團等部門單位人員組成的幫扶工作組來到理縣,用真情實意助力兄弟縣市。
  • 控輟保學夯基礎 扶智扶志拔窮根
    原標題:控輟保學夯基礎 扶智扶志拔窮根 扶貧扶智、扶貧扶志,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尤為重要。 在脫貧攻堅的眾多力量中,教育扶貧就是這樣一支力量。它把水澆在扶貧的「根」上,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中國電建定點扶貧的劍川縣正式脫貧摘帽
    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國電建定點幫扶的劍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脫貧摘帽。至此,中國電建兩個定點扶貧縣——新疆民豐縣、雲南劍川縣全部成功「摘帽」,宣告脫貧出列。中國電建自2003年掛鈎劍川縣以來,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結合地方發展規劃,實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方式,注重激發貧困地區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助力劍川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彰顯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擼起袖子深幫扶 同心共築小康夢
    「感謝翠屏區的幫扶,我們一家搬進縣城,住進新房,過上了幸福生活。」從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寶山鎮中南村搬遷到縣城陽光新村的村民龍徐英,回想搬遷前後的生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省內對口幫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宜賓市翠屏區實施「彝漢一家親、發展一體化、工作一盤棋」戰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幫扶雷波縣,助力雷波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 美術研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趙嶽作品欣賞
    趙嶽,1995生於北京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1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學士學位。202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導師王曉輝教授。201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獎學金。2017年獲「學院風--首屆全國研究生藝術作品大展」 金獎。201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創作展優秀作品三等獎。2016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社會實踐寫生李尚大獎學金。
  • 尋訪浙江對口幫扶的足跡 24年扶貧路跨越「二十四道拐」
    1996年起,浙江省寧波市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對口扶貧協作工程正式啟動。2013年,杭州市接過了幫扶黔東南州的接力棒。如今,貴州已遍布浙江的幫扶基因。跨越山海與時空,24年後,迎來了打通脫貧險關的決勝時刻。
  • 美術觀察|中央美術學院鄧依林、李文鈺國畫作品賞析
    鄧依林1996年生於浙江溫州201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2016年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專業畢業作品展示作品名:《濠上觀魚》尺寸:138cm×69cm材質:紙本水墨指導老師:陳相鋒 嶽黔山 謝青 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