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維護一中國際框架,中國完全做得到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結束後,美國和少數西方國家的外交高官祝賀蔡英文和民進黨取得勝利。美國務卿蓬佩奧的賀詞比4年前克裡國務卿的賀詞更加高調。他們以官方身份發出這一祝賀,顯然與各自國家公開宣示的一個中國原則相違背,這是向蔡英文當局發出的一個錯誤信號。

未來幾年熱衷於將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的美國料將在臺灣問題上搞更多小動作,以切香腸的方式對中國大陸搞臺海博弈。華盛頓還會致力於拉攏更多盟友為其助陣,北京一定要對此做好準備。

北京需要處理好堅決維護國際社會一個中國原則和共識大框架與不被美臺牽著鼻子走之間的策略協調,力爭將臺海鬥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我方手裡。

首先,我們要加強對臺海局勢的定義權,使這種動態的定義更加對應中方的鬥爭節奏。臺海局勢什麼時候緊張,什麼時候出現危機,不能都由美臺來設定,不能讓他們的設定對我方戰略安排構成重大牽制。這意味著,有些他們想突出的信息,我們可以忽略;有些他們想矇混過關的事情,我們需要厲聲喝止。

第二,如果美國「切香腸」走得過遠,我們除了要堅決予以反制,還要防止其他西方國家受美裹脅而跟風。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好的基礎,今後對個別在臺灣問題上追隨美國有突出表現的西方國家我們須抓典型予以嚴厲回擊,使西方國家進一步確信我們維護一中原則的決心。

第三,鼓勵再次勝選的蔡英文當局在兩岸政策上回擺,不走與大陸進一步敵對的絕路。同時我們有必要做好預案,對蔡當局新的挑釁行動給予迎頭痛擊,包括使用令蔡當局難以承受的軍事施壓選項。要讓蔡英文和民進黨在相對和平的臺海局勢和地動山搖之間做出抉擇。

第四,要開展更加強大的一中原則國際宣介,佔據圍繞臺灣問題的國際道義制高點。一中原則廣為世界熟悉,道義基礎雄厚,美臺用「民主」「臺灣民意」的幌子對抗中國國家主權的完整原則,全世界都明白其中的地緣政治惡意。中方有充分的條件打贏這場輿論戰,我們需要選擇切實有效的說理方式,告訴全世界誰是單方面打破臺海現狀者,誰在破壞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最大限度地調動國際社會對臺灣分離主義和美國霸權主義的反感。

第五,要讓中國大陸社會堅決反對「臺獨」的普遍民意參與這場輿論鬥爭。大陸的反獨促統民意非常真實、堅決,是國際社會有充分理由予以尊重的,而且我們相信,國際社會也不缺乏尊重大陸民意的意願。臺灣當局如此輕率地破壞已是全球共識的一中原則,又與中國大陸的民意對抗,他們與其支持者的孤立是註定了的。

在未來的鬥爭中,我們一定能夠形成大的贏面,中國大陸社會要保持信心,加強團結,我們切不可被國內外一些勢力所製造的惡意輿論帶了節奏。臺灣是中國大陸邊上的一個島嶼,而不是一條能夠飄走的船,大陸的綜合力量又達到了近代以來的最高峰,且在繼續上升。我們有充裕的能力遏制「臺獨」,這是包括那些「臺獨」勢力都深信不疑的最大現實。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美軍重新進駐臺灣?那將意味著戰爭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資料圖 圖源:「中時電子報」)美國陸軍最新一期《軍事評論》雙月刊以「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為主題發表系列文章,其中一名美軍陸軍現役上尉撰寫的文章呼籲美國重新考慮在臺灣部署地面部隊,另一篇文章提出美軍在臺部署
  • 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方這就讓他付出代價
    中國媒體犀利點評日前,《環球時報》發表一則文章揭示了種種真相,稱澳方所謂抵制"中國製造"可謂語氣不小,向來在中國還從未出現過公開抵制"澳貨"現象,此次澳右翼黨派又先發制人,完美上演一出賊喊捉賊。澳方對於中方此前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完全是基於國際貿易規則行事,倘若真有任何異議,那應由WTO裁決,中國完全接受任何裁決,事實上澳方這樣做也無濟於事,畢竟本來就"理虧",對中國所執行反傾銷調查可遠比後者來得多。因此這麼看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做法,完全是出於自作自受,澳洲這次總該知道痛了。
  • 環球時報針對韓國演藝圈辱華事件頻發的社評發表後,韓國媒體也發表...
    這是最近繼防彈少年團(BTS)、韓服、泡菜爭論之後,中國媒體的"敲打韓國"現象持續不斷。  當地時間16日,具有中國民族主義傾向的《環球時報》以《韓國綜藝界為何總是欺負中國》為題,提及綜藝節目《running man》和歌手李孝利、黃致列、笑星李秀根等人,強烈指責他們觸及了中國的底線。
  • 環球時報:美不顧一切打壓華為,讓中國人怎麼看美國
    來源:環球時報(資料圖 視覺中國)川普總統星期三籤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令,美國商務部隨後將華為和它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它們的實際用意是禁止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並且限制華為購買美國公司生產的零部件。
  • 《環球時報》公開警告臺灣,兩岸關係到了危急時刻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環球時報》社評指出,世界進入多事之秋,臺灣不具備在一個大博弈中扮演活躍角色的資本。《環球時報》警告臺灣:事態嚴重《環球時報》評論剛發表,臺灣島內就亂成一鍋粥。不少臺灣專家表示:大陸不會輕易說這種話,說這種話時說明,兩岸關係已是事態嚴重。甚至可能是兩岸開戰的前奏。對此,軍事評論員張彬認為,臺灣的擔心是有據可循的,畢竟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官媒發聲往往帶有強烈的警告意味。
  • 環球時報社評:歐洲莫押賭疫苗 莫被意識形態左右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社評:歐洲莫押賭疫苗,莫被意識形態左右在英國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有很高几率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西方國家的反應雖然很快,但都表現在與英國斷航上,是恐懼中的自保,歐洲與英國斷航還導致這是英國脫歐遭歐洲在關鍵時刻
  •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的流氓主義在世衛大會上碰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參加這次視頻會議,表明了中國將在未來兩年援助20億美元支持全球抗疫,以及中國一旦研製出疫苗它將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態度。而美國只派衛生部長阿扎爾與會,後者的幾分鐘發言充斥了對世衛和(不點名)對中國的抱怨。川普總統則在會外發了一篇長文,猛烈攻擊世衛和中國。這就是美國政府對全球抗疫的態度。
  • 環球時報:克拉夫特訪臺之日就是中國大陸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之時
    環球發表社評,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臺之日就是中國大陸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之時,環球剛發布的社評認為北京需向美方發出他們必須懸崖勒馬的強烈信號。要讓美方和臺灣民進黨當局都清楚,如果他們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前夕訪臺上演,北京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國際輿論擔心本已緊張的美伊關係滑向戰爭。《環球時報》駐伊朗特約記者李睿在1月5日蘇萊曼尼葬禮當天看到,伊朗全國沉浸在悲慟和憤怒情緒中,示威群眾手舉國旗和蘇萊曼尼的畫像,高喊「打倒美國」的口號。1月8日,一架從德黑蘭機場起飛的烏克蘭客機被伊朗軍方誤擊,致使176人喪生。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來源:環球時報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今天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院」席位也可能超過半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回顧過去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憑藉執政資源,使用了毫無底線的方式打壓對手,最典型的就是在去年年底緊急通過了「反滲透法」,大肆渲染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同時抹紅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每到選舉就推高兩岸關係緊張,極力製造島內一些民眾對大陸的恐懼,這是民進黨的看家選舉路數。
  • 環球時報社評:臺海,各方都應恪守「不開第一槍」
    來源:環球時報臺海局勢有進一步緊張之勢,責任無疑在美臺。鑑於擦槍走火的風險在上升,臺灣《中國時報》的一則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臺灣軍方在內部表示,臺軍飛行員如果在沒有接到空軍作戰指揮部下達的命令擅自開第一槍,著陸後將被立刻移送法辦。
  • 環球時報:未來10天,中方回擊挑釁決不會手軟
    從常理看,這幫人很快就將失去權力,不與他們過度糾纏,保持美國政權過渡期中美關係的底線穩定,更加符合中國利益。但這需要一個條件,就是離任者講規矩,或者他們搞破壞的手段和力度有限,美國的體制對他們有較強約束。然而現實情況是,蓬佩奧等人完全喪心病狂了,猶如脫韁野馬。美國建制派在一旁作壁上觀,蓬佩奧這幫人處在了對中美關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任性囂張狀態。
  •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選出2020全球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一年來,參與採訪和報導這些大事件的《環球時報》記者也見證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年。《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認為,英國有協議「脫歐」,避免了國際市場陷入新的動蕩,也讓外界關注「脫歐」後的英國如何實現自殖民帝國時代以來最具歷史性的轉型。「脫歐」後的英國期望實現「全球化英國」的夢想,但伴隨英歐貿易協議細節陸續公之於眾,外界也看到在有協議「脫歐」的框架下,英國的金融、教育等產業有可能成為英國妥協態度中的犧牲品,這也給英國未來的發展是兇是吉留下多個問號。
  • 環球時報社評:一百萬條人命,該換回哪些教訓?
    來源:環球時報全世界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在北京時間9月29日突破100萬,它不僅僅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更是生命逝去這樣的悲劇發生了100萬次。這其中,僅美國死亡病例就超過20萬,比它在韓戰、伊拉克戰爭等5場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還多。
  • 環球時報:疫情下的美國正成為現代版人間地獄
    來源:環球時報12月3日,在美國紐約,工作人員運送一名患者。世界很多國家已經被美國進行「人權」斥責搞蔫了,還有一些國家被美國的盟友關係綁架,但是國際社會是時候勇敢地站起來,指著這個超級大國執政團隊的鼻子對他們說:你們在草菅人命,在突破人道主義的底線,你們是人類與新冠病毒激烈交戰時的可恥逃兵和叛徒。
  • 全世界100多家媒體報導,環球時報英文版也破例評論
    相關新聞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開來,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數千萬的點擊量,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100多家媒體報導了馬保國事件,就連《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times)也破例發表了評論。環球時報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授趙繼生(音譯),趙教授評論道:「功夫已經失去了以戰鬥為主的靈魂,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守法的社會中。
  • 臺灣電視臺:絕對不要認為環球時報是隨便說說!
    美國不挺重申一中政策」的節目中,黃智賢邀請了6位嘉賓,一同對賴清德的「臺獨」言論開炮。嘉賓中包括政治評論員唐慧琳、新黨副主席李勝峰等。黃智賢在節目中提到,賴清德公開「臺獨」立場後,美國國務院不得不重申信守「一中政策」,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包道格則說,蔡英文任命賴清德為「行政院長」,提名「偏臺獨」的大法官,實際上是向臺灣人民表達其支持「臺灣獨立」的立場。
  • 2019.7.26 周五 農曆六月廿四 環球時報社評:香港出了一批有迷惑性的現代漢奸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表示,在香港極端勢力示威越來越暴力化的過程中,西方勢力的介入越來越公開化,而這種介入在香港社會發酵,離不開一批漢奸人物的配合與助攻
  • 環球時報社評:接種拉開帷幕,中國疫苗有多重貢獻
    大約同一時間,中東的阿聯和巴林批准了一款中國疫苗的使用,另外多個發展中國家正在準備開始對國民接種中國產新冠疫苗,已經從中國做了批量訂購。很顯然,美國和中國分別走在了新冠疫苗研製的前列,並且開始了實際接種的進程。   在西方,輝瑞疫苗得到更多的正面宣傳。
  • 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號外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劉太戈先生編者按:「不少中國父母攜孩子來美國旅遊……中國駐美國使館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項……」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孫衛赤 張然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每年暑假,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