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蘇軾《定風波》詞,譚詠麟完美詮釋

2021-02-19 中華詩文學習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021年1月,譚詠麟站在《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的舞臺上,放聲高歌一曲《定風波》,你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跟70歲有關的詞彙。相反,我們聽見他內心強大的少年心,瀟灑從容,「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正如他本人所說,「我是永遠的25歲。」

蘇東坡這首《定風波》,是快五十歲的時候寫的,那時候他已經經歷過許多大起大落,風雨變遷。詞中的語言運用非常平和,一點也沒有被貶謫的失落和沮喪,反到是寫出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所以這首詞也被稱為是「最達觀」的一首詞。

《定風波》前面還有一段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意思就是:外出遊玩突然遇到下雨,沒有雨具,大家都很狼狽,我才不管,淋雨就淋雨唄,沒過一會就雨停了。

這首古詩詞,篇幅短小,改編成歌曲的時候,往往長度不夠,但是譚詠麟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歌曲原詞擴寫的詞作者崔軾玄老師進行了與原詩詞意境貼合的內容,其中「酒先幹為敬,是非留給後人評。喧囂過後,心中風波為誰定。」與「願不負曾經,半生愛恨豈無憑。萬籟俱寂,夢裡長歌還未靜。」寫出了笑對人生,不懼風雨的意境。另外,譚詠麟在副歌部分完整地保留了原詞,最妙的是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唱到第二遍的時候,他唱成了「竹杖芒鞋輕勝馬,哈哈,誰怕」,這一笑,並不影響詩詞的完整性,卻對整首歌注入了靈魂。這一聲笑,畫龍點睛把全曲提高了一個境界,把豁達、瀟灑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蘇軾在創作這首並沒有因此哀怨平生,而是笑對人生,充滿積極向上的心態,將蘇軾灑脫的心態完美重現。蘇東坡和譚詠麟在歌聲裡合二為一,笑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哪怕是一場惱人的雨,只要你笑著面對,煩惱就會被化解,根本不用在意風雨還是晴。
不管是蘇軾的《定風波》還是譚詠麟今天帶來的《定風波》都應該是每個人,且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應該學習和踐行的一種人生哲學。管他天大的風雨,我們面對他,戰勝他,最後都可以大笑一聲,說出那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蘇軾、譚詠麟、《定風波》
    說是看到,是因為演唱者譚詠麟在70歲的時候,演繹了大氣磅礴的蘇軾,舞臺上那一刻,似乎看到的就是蘇軾,低回婉轉的,孤獨寂寞的,勇敢無畏的,傲視天下的,浪蕩不羈的,不計前程的,瀟灑豪邁的蘇軾。還看到了恰到好處的燈光設計,一片浪花來來去去,讓人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江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赤壁之下的浪花早已不是蘇軾當年眼裡浪花,但蘇軾還是還是千百年來人們眼裡心裡的蘇軾。
  • 自稱年年25歲的譚詠麟通過一曲粵語版的《定風波》再現25歲的風採
    之前,不少譚詠麟的粉絲都感嘆自稱年年二十五歲的譚詠麟如今已成了古稀老人。然而就在近日,譚詠麟在央視節目當中演唱的一曲《定風波》再現八十年代雄霸香港樂壇的魅力與風採,徵服無數歌迷。特別是當他用粵語演唱到蘇軾的原詞部分時,可謂唱盡了蘇軾的搏擊風雨豪邁、笑傲人生的灑脫、不畏坎坷的超然之情。
  • 譚詠麟首次用粵語唱響《定風波》古詞,網友們震驚:真神曲!
    譚詠麟首次用粵語唱響《定風波》古詞,網友們震驚::真神曲!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全詞體現他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意境深邃。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的詞不愧能千古傳唱,譚詠麟翻唱,戴建業教授含淚詠讀
    #譚詠麟唱定風波#在最近播出的央視節目《經典永流傳》中,我們的」校長「譚詠麟演唱了這首蘇軾的詞——《定風波》。古稀之年的譚詠麟為廣大觀眾呈現了一首無與倫比的精彩歌曲,將「定風波」的詞與現代音樂混搭,絲毫無突兀彆扭之感。
  • 70歲香港男歌手改編《定風波》,撒貝寧:請解釋一下蘇軾騎摩託
    但遺憾的是,節目播出之後,譚詠麟改編蘇軾的《定風波》卻成了「風波起」。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譚詠麟改編過程中的兩個「添加」,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古詩詞英譯|蘇軾《定風波》
    在2021年第1期節目中,「永遠25歲」的譚詠麟譚校長第一次用廣東話和普通話演唱了蘇軾的經典詞作《定風波》,他的瀟灑演繹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小編選取了幾位名家的英譯版與大家一同欣賞,看看不同的語言是否同樣能夠傳遞出原詞的曠達灑脫。定風波〔宋〕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 蘇軾《定風波》賞析: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蘇軾是一位不肯「歸去」的「謫仙」,儘管人世間有許多不平,給他很多打擊、傷害,他依然深愛人間,為人世的生活唱出衷心的讚歌,因為他的「家」就在人間。是什麼讓蘇軾對生活、對一個並不完美的人間抱有如此堅定的眷念和熱愛?今天好書君要推薦的這本《蘇軾十講》將帶領大家在歷史文化中去重新了解蘇軾。
  • 70歲譚詠麟唱粵語版《定風波》!一開口驚豔全場!
    誰能想得到  這竟是七十歲的譚詠麟?  在節目舞臺上  蘇軾算是「常」客  常講,常唱,亦常新  這首《定風波》  譚詠麟便在歌中別出心裁地設計了  一小段摩託車引擎的轟鳴聲  譚詠麟坦言  蘇軾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仕途起落,宦海浮沉  大夢一場,幾度秋涼  人生失意,他卻能過得暢快之極
  • 譚詠麟的《定風波》讓你大開眼界
    在這一期裡,我們看到「永遠的譚校長」譚詠麟出現在了節目當中。而這一次,年近70但仍寶刀未老的譚詠麟,為觀眾獻唱了一首為宋朝大詞人蘇軾的詞作《定風波》而譜曲的同名歌曲。在這場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節目現場,譚詠麟一身中間開襟中式裝的打扮,以「經典傳唱人」的身份開始了他的表演。
  • 蘇軾《定風波》:紅塵中的赤子心
    作者:蘇軾    朗誦:賽娜 解讀:張靜    演唱:黃綺珊胡月朗誦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譚詠麟唱蘇軾的詞,寶石老舅唱王昌齡的詩,青花郎用經典致敬英雄
    1月2日晚,節目在CCTV-1正式開播啟幕,青花郎攜譚維維、譚詠麟、俞灝明、屠洪剛、寶石老舅等實力唱將,共同傳唱經典,致敬英雄。節目中,譚維維至情演繹革命愛情、紅色浪漫,譚詠麟熱情高唱粵語版《定風波》,俞灝明深情「為祖國而歌」,屠洪剛霸氣唱響劉邦英雄氣概,寶石老舅則以一曲從王昌齡詩歌融合創作而來的《從軍行》,向戍邊英雄致敬。
  •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重磅回歸,譚詠麟改編《定風波》震撼全場
    中國香港的歌手譚詠麟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演唱了一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是譚詠麟第一次用粵語和普通話演唱這首經典的詞作,頗有韻味。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所作,受到無數人的喜愛,「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成為很多人座右銘。
  • 千年前四川人蘇軾,用一首詞告訴我們
    前不久,我看到久違的譚詠麟來到這個舞臺,演出了一首蘇東坡的《定風波》,國語歌曲搭配他用粵語唱蘇軾的詞,那種感覺棒極了。號稱永遠25歲的譚校長,已經是過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可是藝術家的生命真是長青,我實在看不出他絲毫的老態,而且唱功一流,最重要的是以他的經歷和對作品的理解,這首歌非常適合。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
  • 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
    吳彤演唱《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唯有杜康配著蘇軾的《定風波》,人生哪有過不去的坎
    當你正處在人生逆境的時候,不妨靜處一間雅室,暫時的放空自己,小酌他三杯兩盞淡酒,仔細品讀下那首《定風波》,也品讀一下那位被人傳頌了千年的蘇東坡。蘇軾早年人生非常順利,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二十歲的蘇軾隨父親蘇洵及兄弟蘇轍進京趕考,因其文風清新脫俗,小試牛刀之下,立即震動京師文壇,並且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
  • 蘇軾:一首《定風波》豪邁達觀,我有竹杖芒鞋,何懼風雨飄搖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豁達的人生態度讓人醍醐灌頂!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經典詞作,寫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期間。這首詞借春遊途中偶遇風雨這麼一件極為平常的小事,抒發了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寄寓著詞人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全詞即景生情,意境深邃,內蘊豐富,所詮釋的人生態度和哲理,值得我們去學習。
  • 蘇東坡,定風波
    如果你不忙,不如聽我講一段「東坡定風波」的故事。這個故事,要從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說起:因為烏臺詩案,當時的蘇軾已經在監獄裡待了130天。這天出獄,他一出來,腦子想到的第一件事是:這會兒出來剛好碰到春節,簡直不要太棒。
  • 蘇軾因友人侍妾一語得到啟發,作下《定風波》,感動後世近千年
    此話一出,蘇軾瞬時被柔奴的豁達情懷所震撼,十分讚賞之下,立即提筆寫下一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來贈予柔奴。《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北宋 蘇軾(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