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021年1月,譚詠麟站在《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的舞臺上,放聲高歌一曲《定風波》,你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跟70歲有關的詞彙。相反,我們聽見他內心強大的少年心,瀟灑從容,「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正如他本人所說,「我是永遠的25歲。」
蘇東坡這首《定風波》,是快五十歲的時候寫的,那時候他已經經歷過許多大起大落,風雨變遷。詞中的語言運用非常平和,一點也沒有被貶謫的失落和沮喪,反到是寫出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所以這首詞也被稱為是「最達觀」的一首詞。
《定風波》前面還有一段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意思就是:外出遊玩突然遇到下雨,沒有雨具,大家都很狼狽,我才不管,淋雨就淋雨唄,沒過一會就雨停了。
這首古詩詞,篇幅短小,改編成歌曲的時候,往往長度不夠,但是譚詠麟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歌曲原詞擴寫的詞作者崔軾玄老師進行了與原詩詞意境貼合的內容,其中「酒先幹為敬,是非留給後人評。喧囂過後,心中風波為誰定。」與「願不負曾經,半生愛恨豈無憑。萬籟俱寂,夢裡長歌還未靜。」寫出了笑對人生,不懼風雨的意境。另外,譚詠麟在副歌部分完整地保留了原詞,最妙的是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唱到第二遍的時候,他唱成了「竹杖芒鞋輕勝馬,哈哈,誰怕」,這一笑,並不影響詩詞的完整性,卻對整首歌注入了靈魂。這一聲笑,畫龍點睛把全曲提高了一個境界,把豁達、瀟灑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蘇軾在創作這首並沒有因此哀怨平生,而是笑對人生,充滿積極向上的心態,將蘇軾灑脫的心態完美重現。蘇東坡和譚詠麟在歌聲裡合二為一,笑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哪怕是一場惱人的雨,只要你笑著面對,煩惱就會被化解,根本不用在意風雨還是晴。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