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促進法》3月1日正式實施後,3月21日主管部門開出第一張罰單,對2016年偷漏瞞報票房的326家影院實施處罰。浙江這次成了「重災區」。
昨日,記者多方採訪後發現,影院偷漏瞞報票房已是公開的秘密,不論規模大小,是不是品牌影院,或多或少都有涉及,而被查出的「偷票房」方法更是多達20來種。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指出,偷票房已經成為了電影行業的「痼疾頑症」,各級主管部門及文化執法機構要嚴厲打擊,決不姑息。
偷票房過百萬的影院
浙江佔了近三分之一
通報處罰結果中顯示,全國有63家影院被查出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之後視整頓情況由原發證的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放映許可證。
這63家中,浙江有舟山太平洋影城、中影桐鄉嘉博影劇院、富陽新世界國際影城、溫州全都影城、慈谿新世界國際影城、寧海時代影城、樂清全都影城、嘉善縣嘉博影城等20家影院,幾乎佔了三分之一。
另外還有63家影院,瞞報票房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60日。這其中,包括中影普陀星美國際影城、杭州塘栖新世界影城、海寧新視覺影城、溫州新國光影城、(溫州)柳市聚鑫國際影城等13家影院。
還有110家瞞報票房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影院,被處以20萬元的罰款。浙江有台州路橋奧斯卡影城、義烏撥浪鼓雷射影城、桐鄉龍人印象國際影城等17家影院。
從數據看,浙江是這次的「重災區」,溫州、杭州、金華、寧波、嘉興等地都有涉及。這其中溫州又是「重中之重」,去年瞞報票房超100萬的就有8家。
怎麼查出來的?
第三方售票平臺數據匯總
圈內人士向錢江晚報記者透露,這場「專項治理風暴」十幾天前就已颳起。導火線是溫州一家影院投資管理公司,向國內有關協會舉報,溫州影院存在嚴重的偷票房行為。這也可以解釋,溫州「上榜」影院為什麼這麼多。
溫州當地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溫州影院多為私人老闆投資,偷票房已經是公開的了,甚至「偷多少」都要攀比,令人震驚。
這次,溫州雁蕩院線因違法影院數量多、佔本院線影院比例大,被責令即日起整改,整改期間不得開展新的影院加盟業務。
那這些影院是怎麼被發現偷票房的?
原來證據出自第三方售票平臺,即電商們,「無意」中保留了影院最原始的票房記錄。有關部門召集幾家售票平臺,要求必須將票房數據匯總,再與影院上報的票房數一對比,差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票房怎麼偷?
串通軟體商用插件作弊
近年來,浙江影院建設發展迅猛,截至去年底,全省影院數量已達515家。各種資本、業態興起,影院成為投資熱點。
圈內曾流傳一個笑話,很多開浴場、網吧的老闆都去投資開影院,他們甚至不知道票房是要分成的。
賣出一張電影票,在交完國家電影專項基金和有關稅之後,影院、院線、投資製作發行的片方一起分成。這其中,影院一般可以分到一張票錢的50%左右。
而所謂「偷票房」就是把賣電影票的錢,不上交國家,不與片方等分成,私自截留在影院。
一向快人快語的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就曾痛批影院偷票房的惡劣行徑。他認為,至少20%的票房沒有統計上來。
他指出,電影院的手工票、計票雙系統、盜版連結、無牌照私人放映場所遍地開花,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潛規則,都是危害電影市場秩序的毒瘤。
錢江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影院偷票房手段五花八門,被曝光的多達20多種。
像大家知道的「手工票」,即手工寫票,不輸入票務系統的做法,早就不是「主流」。現在常見的手法是,影院傳統票務軟體供應商,在軟體中用插件將部分票房不計入與國家專資辦聯網的票務系統。
隨著第三方售票平臺興起,誕生了「軟體入口費」。國內有多家票務軟體供應商,可以通過手中掌握著的巨大信息資源「謀利」,這直接導致了供應商之間的激烈競爭,與影院串通在軟體上動手腳,是一種常見的競爭手段。
這也就不奇怪,這次被處罰的影院中,為什麼好幾家是連鎖性質的,雖然不在同一個地域,但屬於同一個影院品牌。
此外,隨著影院取票機的興起,還出現了在影院取票的票款延遲上報,最終截留等現象。
編輯:張良
交通97新媒體編輯發布
綜合:錢江晚報、人民日報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