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蝙蝠機器人Bat Bot

2021-02-13 無人機監管

  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研發出了一款仿生蝙蝠機器人Bat Bot(B2),其外形和飛行動作與真蝙蝠非常相似,可以自動飛行,研究成果將會在《科學機器人》 (Science Robotics) 雜誌上發表。

  仿生蝙蝠擁有複雜的襟翼,而重量也僅有93克,它是一種完全自我控制的機器人,裝有多個傳感器和一個處理器,幫助它在飛行過程中自我定位,以及確定肘、臀部和關節的相對位置。研究人員沒有為Bat Bot B2的每個關節安裝致動器,而只是為翼關節安裝了制動器,從而使機體更薄、更輕。蝙蝠機器人的機翼是由柔性矽膠膜製成的,只有56微米厚

  研究蝙蝠飛行是一項很有趣的課題。研究人員認為,在一個人類和機器人必須共存的環境中,如果飛行機器人擁有柔軟、靈活的翅膀,並能夠在空中突然轉向、懸停或打小轉彎,它們將會更安全。而且,這樣的飛行機器人還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更有效地執行搜索和救援任務,蝙蝠機器人不使用四旋翼無人機那樣的高速轉動螺旋槳或其他發出任何的聲音設備,所以它相對不會引起別人的注目。

  蝙蝠機器人B2可以完成平穩飛行、巡航,直線飛行的同時以高至10赫茲的速率拍動翅膀、傾斜飛行、急速俯衝這些動作。


相關焦點

  • 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有些已經開始應用
    而現在,人類開始進一步對大自然探索,我們需要擁有其他生物的能力,仿生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類的世界裡,它們像真實的動物一樣,擁有特殊的能力,用於從事人類無法勝任的工作!上周我曾做過一期類人機器人的節目,在節目裡說,類人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遠不如仿生機器人有優勢,那麼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無看看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
  • 細數那些漂亮可愛的仿生機器人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目前在西方國家,機械寵物十分流行,另外,仿麻雀機器人可以擔任環境監測的任務,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發展「仿人機器人」將彌補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解決老齡化社會的家庭服務和醫療等社會問題,並能開闢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 The Cage Bird and the Bat 籠中鳥與蝙蝠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籠中鳥與蝙蝠》,一起來聽吧!The Cage Bird and the Bat每天一個英語小故事磨耳朵家長輔導The Cage Bird and the Bat籠中鳥與蝙蝠One night a bat came. He asked the bird why she was silent (安靜的)by day and sang only at night.一天晚上,蝙蝠來了,他問鳥兒為什麼她在白天安靜無聲,而只在夜裡歌唱。
  • 千禧bot詩人bot日常奇思bot……微博上的「機器人世界」你需要了解
    這些簡單瑣碎的事,是她另一重身份的工作——在微博上扮演「機器人」。「千禧bot」是孟堯創建的微博帳號,用來分享1990-2010的年代記憶。目前,該帳號擁有近50萬粉絲,是微博上最受歡迎的bot之一。幾年後,國內開始出現一批以「某某bot」命名的微博帳號,「bot」取自機器人的英文「robot」,不同的是,這是由人工運營來模仿機器人的帳號。「社畜茶水間」運營者之一的茶茶對bot有過持續觀察和研究。據她考證,國內最早的「bot」出現在2015年,是某日本藝人的應援帳號。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又可以將機器人分為水下仿生機器人,空中仿生機器人和地面仿生機器人。類人機器人的研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說機構學,材料學,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等等。   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仿生機器人的出現很好地體現了仿生應用的理念。
  • 一家仿生上癮機器人公司,比波士頓動力大67歲:Festo仿生雨燕問世
    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這家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最新成果——仿生雨燕(BionicSwift)。這些仿生雨燕質量非常輕,只有 42 克,和一隻麻雀差不多。但它們的體型要比麻雀要大很多:身長約 17.5 英寸(44.45 釐米),翼展 27 英寸(68.58 釐米)。
  • 「仿生狂魔」Festo兩款機器人新品問世!《西部世界》將成為現實?
    德國費斯託(Festo)作為這個領域的先驅最近又推出了兩款仿生機器人,一款是基於球形底座的移動機械臂,另一款是有望應用於工業環境的仿生雨燕。仿生是我們利用自然奧秘的有效手段,在這條道路上,有的研究成果看似「誤入歧途」,有的研究成果則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預設」實現真正人機溝通——從影片《機器猛犬》看仿生機器人技術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人能否與機器人實現如電影中那樣的溝通呢?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應用了AI技術的機器人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兒童陪伴機器人、智慧導覽機器人、自動送貨機器人等多種類型的機器人已並不罕見。但是客觀來看,目前大多數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並不高,與真正實現與人類無障礙溝通還有一段差距。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去年6月,韓國國防部披露了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的消息,並預計2024年開始裝備軍隊。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相繼發布消息,加快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進度。世界上第一個仿生機器人是單臂仿生機器人。後來,其同系列的單臂仿生機器人被應用於空間站實驗。
  • 這家德國公司又雙叒叕發布新款仿生機器人,這家公司的歷史比它的機器人還要傳奇,強大不需要解釋
    每次提到Festo,總會連帶著把他公司研發的一系列仿生機器人全部羅列一遍才算過癮。但是我們只知道Festo在仿生機器人領域裡名聲顯赫,卻不知道拿出人家的歷史比這些機器人要震撼的多。 Festo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每年的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期間,德國總統默克爾都會帶著全球政要參觀費斯託展臺,向他們介紹費斯託的仿生動物黑科技。
  • 科普丨仿生機器人
    各位愛看科幻片的小夥伴們在電影裡面肯定看到過這樣的場面好吧,火箭浣熊其實不是機器人。這些電影片段或許是特效生成的,但是裡面的機器人,更具體說是仿生機器人,已經步入了我們的生活,有的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社會中難以分割的部分。
  • 國產仿生機器人的夢想與現實
    其移動自如的「六足」具有良好的複雜環境適應能力,可在核輻射、水下和火災等極端環境下完成搬運、搜索、探測和救援作業等任務,讓極端條件下的遠程救援成為可能。而在美國,機器人派特曼正像忍者一般在跑步機上接受各項性能的檢測,待通過實戰演習後,派特曼將在美國服役,為軍人測試各種防護服裝和設備。有人士預測,日後,仿生機器人將成為美國的神兵利器。
  • 德國逆天的仿生機械,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仿生機械就是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控制原理設計製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並具有生物特徵的機械。研究仿生機械的學科稱為仿生機械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由生物學、生物力學、醫學、機械工程、控制論和電子技術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而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仿生機械研究的主要領域有生物力學、控制體和機器人。
  • 【媒眼看世界】突破「預設」實現真正人機溝通 ——從影片《機器猛犬》看仿生機器人技術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人能否與機器人實現如電影中那樣的溝通呢?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應用了AI技術的機器人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兒童陪伴機器人、智慧導覽機器人、自動送貨機器人等多種類型的機器人已並不罕見。但是客觀來看,目前大多數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並不高,與真正實現與人類無障礙溝通還有一段差距。
  • 2019值得關注的五大國產仿生機器人
    作為機器人領域的細分,仿生機器人是仿生學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落地,它通過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外部形狀、運動原理和行為方式,能夠延伸或替代生物體的部分功能,從而達到便捷特定場景工作的目的。 不過,就仿生機器人的具體應用結果來說,每個領域的表現各有優劣。
  • 微博bot:機器人的外表下,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
    如今,我們都對充斥著假新聞、營銷、不實報導的「霧霾般」的信息環境感到可嘆,而與此同時,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特的存在——微博bot。bot,源於英文『robot』的縮寫,指的是一個機器人般的運營者,搜集著關於一個話題的集合。近些年來,微博bot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他們或是自主收集,或是向讀者徵集,其中不乏讓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存在。
  • 微博 bot:機器人的外表下,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
    如今,我們都對充斥著假新聞、營銷、不實報導的「霧霾般」的信息環境感到可嘆,而與此同時,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特的存在——微博 bot。bot,源於英文『robot』的縮寫,指的是一個機器人般的運營者,搜集著關於一個話題的集合。近些年來,微博 bot 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他們或是自主收集,或是向讀者徵集,其中不乏讓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存在。
  • 變形金剛第241彈:藍蝙蝠Fellbat(Hasbro出品-合體戰爭系列)
    藍蝙蝠Fellbat組合金剛之戰(Combiner Wars),也稱「合體戰爭」,是孩之寶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變形金剛玩具系列
  •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竟是最早的仿生機器人,來看看多超前
    到了現代社會,伴隨著仿生機器人的出現,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原來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研究出「仿生機器人」了。仿生機器人是如何出現的?研究資料顯示:最早的仿生機器人,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說,距今不過是30年左右的時間,當時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模擬蟑螂的習性,製造出了一批昆蟲機器人。後來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迎來了飛速發展,仿生機器人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動物被模仿,比方說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了模擬禿鷹的仿生機器人,這種「機器鳥」竟然可以餵食幼鳥。
  • 蝙蝠|中英文故事
    However, a bat could not take part on either side because he was timid and had no courage.從前,地上的動物和天上的動物經常打架。由於蝙蝠很膽小,缺乏勇氣,所以他無法參加任何一方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