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路江湖大俠前來捧場!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都知道,金庸筆下的作品基本都是以中華歷史時代為背景來排列的,因此其小說之中也出現了許多歷史上出名的事物,比如《天龍八部》主角段譽,此人的歷史原型就是大理國的宣仁皇帝(即段正嚴);而後來的《射鵰英雄傳》裡的一燈大師即大理國的段智興!在金庸筆下這樣的真實歷史人物其實不在少數。
比如當年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稱號的王重陽,他也是歷史上一位出名的得道高人,而當年自創《九陰真經》的黃裳也是一位歷史人物;其後到了《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裡,武當派祖師爺張三丰更是歷史上一位了不得的大能,甚至有些讀者朋友還相信張三丰已經羽化登仙了呢。而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一個傳奇人物的故事,此人就是當年創作《周易》的周文王——姬昌,許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一頭霧水,周文王與金庸武俠小說有什麼聯繫嗎?
小編可以告訴大家,不僅有,關係還大著呢!第一:讀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主角段譽乃是一位運氣極好的人物,此人天性不愛練武,然而在金庸筆下卻由不得他作主,話說當年金老先生筆鋒一轉,給段譽安排了一個奇遇,而他也因此在無量山洞中學成了兩門,一門是「北冥神功」,一門乃是「凌波微步」,而據書中所寫,這門步法正是參照了周文王所創的《周易》六十四卦方位,因此幾乎可以躲避世間各種武學招式的攻擊,可見周文王當年所留下的文化精髓,使得逍遙派高手以及段譽等人的實力都上了一個檔次!
第二:金庸小說第一掌法是什麼?說到這裡許多朋友肯定都會想到「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招式平平無奇,關鍵全在運勁的技巧,當年蕭峰蕭大俠就曾以此掌法邀鬥武林高手,聚賢莊一戰驚天動地,少室山一戰更是名動整個武林!而「降龍十八掌」中不少招式的名稱其實就是出自周文王所創作的《周易》的爻辭,比如「飛龍在天」這一招的名稱就出自「乾卦」九五爻,再如「見龍在田」這一招就出自「乾卦」九二爻。
由此可見周文王其實與金庸小說也有著很大的聯繫,所以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周文王的一個故事,此人雖然死於公元前1056年,但是他死後卻留下了四個字,這四個字即他在《周易》中「上九爻」所寫的「亢龍有悔」!小編認為周文王死後留下的這四個字,千百年根本就無人真正參透,自古以來研究《周易》的文人頗多,縱觀《十翼》、《周易注》、《東坡易傳》、《子夏易傳》等註解,基本都認為「亢龍有悔」乃是處於極點,因此物極必反,從而有悔(即發生使人後悔的事情)。
小編卻認為他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要知道周文王所作的《周易》的主旨乃是教人趨吉避兇的方法,因此以上這些文人的作品中雖然都解釋了「亢龍有悔」的特點,卻並沒有明確解釋如何避免「有悔」,而在金庸筆下就有一位人物將四個字給破解了,此人就是洪七公(大家也可認為是金庸本人破解的)!話說當年洪七公在傳授郭靖武功的時候,曾詳細解釋了「亢龍有悔」的奧妙。
原文【洪七公道:「……『亢』是極威猛、極神氣、極高極強的意思,一條神龍飛得老高,張牙舞爪,厲害之極,可是就在這時,它的威勢已到了頂點,此後就只有退、不能進了。這個『悔』字,是要知道『剛強之後,必有衰弱』。一艘大船,當順風順水之時,扯足了順風帆向前飛駛,很容易觸礁翻船。做人做事,都須留有餘地才好……」】小編私以為洪七公的這個說法才是最正確的解讀,所謂「悔」並不是單單的「後悔」,若是這樣的話,那《周易》就太膚淺了!
周文王乃是公元前1056年之前的人物,據《金庸劇情年表》記載,洪七公乃是在1223年左右說出這段語錄,期間大概相差了2279年,所以小編認為周文王當年死後留下的這四個字,千百年來無人參透,最終被洪七公給破解了(其實這就是金庸先生想要的結果,將小說與歷史結合),不知各位大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