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遙遠的救世主》三部曲背後的文化大棋

2020-11-19 文化戰略新視界

豆豆的《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三部曲在中國小說界名氣並不算大,但讀過她書的人絕大部分都認可思想性高、可讀性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教育性,是真正覺悟人、蕩滌人靈魂的書籍。

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

很多人從各個側面對豆豆這三部書的主題、思想、文化意義進行了分析。但到現在為止從書的主題對當時中國政治經濟現實性的關照角度分析的評論很少。今天我們試著從這方面進行分析。

豆豆是一個很低調到有些什麼的作家,很少接受採訪,公開渠道很少有她的信息。以下是百度百科對豆豆的介紹: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作者十七歲時因工作關係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李紅英(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維方式都給作者產生了重要影響)。1990年,李到歐洲定居,此後李不斷寄給豆豆大量的參考資料,每次回國都給作者講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會生活。作者於1995年6月動筆創作長篇小說《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書在雜誌《啄木鳥》2000年1—4期連載。2000年作者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個可以長相廝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長篇政治小說《天幕紅塵》,於2013年7月出售。

豆豆神秘而低調

從坊間流傳的各種猜測,比如李紅英是誰,纏中說禪和李紅英是不是一個人,豆豆是不是幕後人的臺前白手套等,引起很多的討論。這些討論和質疑豆豆從來沒有主動回應過。

讓人感到神秘的不僅僅是豆豆和幕後人的身份,這三本書的出版時間也引人遐想。從公開信息查詢可知:《背叛》出版於2000年5月,《遙遠的救世主》出版於2005年5月1日,《天幕紅塵》出版於2013年5月1日。可以看出時間都是定在5月1日(只有《背叛》查不到具體哪一天,只能查到是5月初,由後面兩部書的出版日期我們可以推測作者也是想5月1日出版)由於這三部書的出版日期奇特的都是定在勞動節這一天,我們基本可以推測是作者有意如此。至於原因,後面我們再分析。

該書是對改革開放後社會現狀的關照與批

從這三部書的主題內容的現實性上講,《背叛》是1995年開始寫的,當時我們的社會處於市場經濟摸索、確立的階段。其主題是反映的是踐踏規則的商業狼道精神,這在1995年以前兩種經濟方式轉變過程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想想蘇聯解體後瞬間湧現的寡頭們),作者通過這部小說對當時的現實進行了思考和關照,實質上是對現實的一種批判。

《遙遠的救世主》出版於2005年,那麼應該寫於出版前的1-2年。中國已經加入WTO,市場經濟模式已經牢牢確立起來,市場經濟的原則和規則深入人心。但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人應當秉持什麼樣的心態、原則參與進去,這部書有很多的描繪。丁元英是一種,丁元英的朋友們和歐陽雪,肖亞文是另一種,馮世傑、劉冰是第三種、王廟村民是第四種、林雨峰則是第五種。這五種參與的心態和原則構成了當時的眾生相,給人以深深的啟迪。這部書其實是一種文化上對經濟社會的啟蒙,是文化屬性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如何塑造社會、如何塑造個人的展示臺。作者在其中用兩位主人翁的對話進行了闡釋:

該書是對新世紀以來時代命題的思考

「文化產業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化、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

「中國應該多一個強勢文化傳播公司……用小說的形象思維和影視藝術的語言去揭示文化屬性與命運的因果關係,去傳播強勢文化的邏輯、道德、價值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在此書中對當時社會現實主要時代任務的思考,以及文化在推進時代任務所能起到作用的探索。

該書是對新時期面臨時代命題的思考

《天幕紅塵》出版於2013年。我記得作者曾說過,她對此書的主題很早就進行過思考,只是當時時機不成熟,寫出來也沒辦法出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該書對時代命題的密切關照。一般評論認為是對社會哲學新思維的探討。2008年後,隨著中國國勢的上升和西方社會次貸危機爆發帶來的社會政治、經濟危機凸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此時和國外的政治理念衝突和交鋒、經濟融合和競爭、文化碰撞和交融進入全新的階段,深度、廣度和烈度上都是歷史上所沒有過的。而這部書的主題恰恰就是對這些新命題的探討和解析。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豆豆《遙遠的救世主》三部曲絕不是作者隨意而寫的商戰愛情小說,而是思考時代脈絡、回應時代命題,解決時代任務的系統性文化作品。關於文化對社會的塑造所用,作者在這三部書中都有明確的探討,這些探討也都揭示了作者的寫作初心。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豆豆確實是通過一些列的思考試圖引導社會摸索出一個講求商業原則和規則,兼顧人性和社會、符合社會經濟文化本身發展規律、深入啟迪和蕩滌人類靈魂的文化之路。

這,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文化大棋了。

勞動才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根本

回到最上邊出版日期的選擇上,我想作者的本意還是想要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經濟如何進步、文化如何革新、政治如何改變,真正不變的永遠是人類的勞動。這是根本,是作者無論通過作品的思想性、啟發性讓人覺悟,也最終想要強調的更基礎的主題。

相關焦點

  • 豆豆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
    前幾天因為又在重複看《天道》電視劇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在看的過程中,腦子中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丁元英為什麼沒有提前把這個計劃告訴給葉曉明他們?如果告訴他們,會不會改變最後的結局?豆豆有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這是按照出版的順序,很多讀者去評判三個男主角分別代表男一個男人在社會意義上從男孩到男人的成熟、發展過程,是作者背後人物在歷史的變遷中,思想不斷升華的過程。三部小說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二、自救是「遙遠的」。人自救,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但也是「遙遠的」。文中說到救世主又與文化屬性密切相關。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團體、個人,任何一種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因為自己從「覺到、悟到、再做到」,從立意到過程至結果,必是長時間的積累,必是「遙遠的」救主。當自己成為強者時,就不需要救主。你就主導者、掌控者。三、他救也是「遙遠的」。弱勢文化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 《遙遠的救世主》:用文化實現自我救贖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作品是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原名李雪,著有作品《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這三部曲均是當時的暢銷書;儘管如此,作者本人卻非常低調,網絡上關於她的信息也很少,所以也就更透露出一股神秘感。《遙遠的救世主》雖然是一本小說,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思維視角。
  • 豆豆的小說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品讀
    豆豆的小說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的主人公特點大致相同:宋一坤、丁元英、葉子農,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能有如此見地和手筆,寫出如此的作品,作者確實了不起。
  • 豆豆三部曲之《遙遠的救世主》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三部曲小說中,我認為思維和精神層次最高的一個故事。
  • 《遙遠的救世主》好在哪裡?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對戀人從相濡以沫,到相守相望於江湖的故事,很不幸,女主角提前殺青,內容主核和《泰坦尼克》《羅密歐與朱麗葉》《胭脂扣》一樣,用悲劇的形式演繹喜劇,人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 遙遠的救世主(二):白領女性肖亞文
    前記:《遙遠的救世主》中,肖亞文的出場恰到好處。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幕紅塵》,一窺「見路不走」的高深禪機
    看《天幕紅塵》得益於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看完就迷上了,立即搜索豆豆的其他作品,可惜豆豆是個「產量」比較少的作家,一共就出了三本書,分別是《背叛》、《遙遠的救世主》以及《天幕紅塵》,這三部曲依一個修行的次第而作,個人覺得作者豆豆意在開悟凡塵眾生,如此功德圓滿而封筆退隱。
  • 看過《遙遠的救世主》後,再看《天幕紅塵》,你有什麼感悟
    豆豆三部曲用文化、哲學、歷史闡述了人性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不同抉擇,以及各自守護的東西不一樣,獲得不一樣的命運,我所說的命運是人一生的經歷和脈絡,而不是結果,很多人以目的為導向,那是經濟世界裡面的遊戲規則,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似乎知道守護愛、家庭、以及家人才是我們應該重視並且用心經營的東西。
  • 《遙遠的救世主》為什麼芮小丹一定要死?
    不死就不足以緣起天國的女兒,作者書名叫《遙遠的救世主》那麼她要闡述遙遠的距離,怎麼才能遙遠,那就說咫尺天涯,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的感覺,佛家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個露珠就是一個世界,一道光就是一個輪迴,遙遠有多遠,你看不見悟不到就是遙遠。事實上世俗以丁元英為高人,甚至劉冰把丁元英當救世主,還有人把權、錢當救世主,單數那些人失敗了,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倒。
  • 趣玩讀書會 | 《遙遠的救世主》
    領讀人 | 高順媛:《遙遠的救世主》是2005年的一部長篇商戰愛情小說。根據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也曾掀起極大反響。引起了一系列關於情與愛,公與私,生與死等角度的思考。但當丁元英這個高人真的出現,在幕後操縱商戰,關鍵時期發起這項扶貧項目的三位音響發燒友卻因無法理解丁元英種種安排背後的邏輯,認為公司註定失敗。為了避免損失,曾經因為和丁元英搭上話而徹夜難眠的三人紛紛退股。其中只有真心為村民打算的馮世傑承擔了一部分可能存在的風險,卻也因此沒有成為扒在井沿上看一眼又掉下去的人。整個過程引人深思,究竟「救世主」可不可能存在?人們的內心又是如何看待救世主的呢?
  • 《遙遠的救世主》背後細思極恐的細節?不是陰謀論是真的
    《遙遠的救世主》真的能給我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嗎?這部書讓傻瓜興奮,讓智者緘默,剩下的讀者小心翼翼地進入「客觀」道路,然後再被一網打盡。因為讀者根本看不清作者的意圖,也看不清作者的排兵布陣,所以都是在跟書裡虛擬的角色交手過招,連作者都看不到,你說怎麼看得懂這部作品?
  • 《遙遠的救世主》原著無刪減版
    第4個層級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其實這一類人非常難得,因為他們知識豐富而且非常謙遜,又充滿了敬畏,這其實是人最高的境界,就是無知勝有知的境界。聽到這部劇是根據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丁元英作為其中的男主角,所說的一些話,顛覆了人們的認知。1、世上原來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 《遙遠的救世主》: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要不要?
    《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殺富濟貧破壞市場規則,雖合了國法,卻不知合不合佛法。為討個心安,計劃去五臺山尋經問道。小丹歉意表示因工作繁忙不能請假陪丁元英一同前去。丁元英表明請了假也不能去。他沒有圓滑虛偽的假意遺憾,對小丹說:「這就是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行這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個縫,也就離塌陷不遠了。」這本書翻閱幾遍,唯這一句,深刻尖銳,甚至莫名有刻骨銘心之感。仔細品味、認真思考,更是心生慚愧無地自容。
  • 《天道》所映射的改革痛點:金融天才如何蛻變,成為遙遠的救世主
    《天道》這部劇製作距今十幾年,改編自豆豆2005年發行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並且由《亮劍》的導演張前親自導演同時參與編劇的過程。在芮小丹的鼓勵下,丁元英開始投入古城王廟村的扶貧項目——「農戶加公司」,在此期間他預見到扶貧的過程本質上是劫富濟貧,也是新經濟形勢下的發展趨勢,對於不同文化屬性的參與者來說,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悟道不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經。前生並為註定,今生無師自通。每個人看書,都有代入感。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決定了你能從其中悟到什麼。如果,你也曾在20多歲時候讀了我說的這本書,並且看懂了。想必你也想給書中的主人公下跪拜師,學學他看人做事的方法。我一直覺的」跪著「學本事並不丟人,因為你知道當你站起的時候,膝蓋和大腿會硬到再也跪不下去了。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
  • 豆豆:高中文憑工人出身,寫就「豆豆三部曲」,背後高人呼之欲出
    豆豆有三本小說比較出名叫「豆豆三部曲。」,其中兩部拍成了電視劇,一本叫《背叛》,另一本就是《 遙遠的救世主 》,電視劇名字是《天道》。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她十幾年前的才華仍然讓我們驚嘆。可惜現在的我們無緣一睹她現在的才華了。
  • 看了電視劇《天道》,為何還要看《遙遠的救世主》?原著更加完整
    《天道》是國內非常難得的良心劇,它是按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揭開了「人生命運、或文化屬性」的密碼,小說比現實還現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角」,猶如盲人摸象一樣,在小說中可看到「全貌」 和前因後果,裡面的「逆向思維」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石,高人都在使用它,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
  • 《遙遠的救世主》:郭德綱曾說,入佛門六根不淨,入商界狼性不足
    郭德綱曾經做客《魯豫有約》,稱自己不適合做生意:「入佛門六根不淨,入商界狼性不足。」而魯豫顯然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用天真的口吻反問:「經商需要狼性嗎?」而這句話,出自豆豆2000年出版的小說《背叛》。5年後,豆豆的經典作品《遙遠的救世主》面世,至今仍然是討論不衰的網絡熱點。
  • 《天道》:「救世主」不在天邊,更不在眼前,就在你離最近的地方
    《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涵蓋儒釋道,內容包羅萬象,看完電視劇和書籍,我覺得「遙遠的救世主」比「天道」更貼合主題。20世紀世界首富曾經說過一句話:「你的鑽石並不在遙遠的高山和大海上,如果你願意去挖掘,也許鑽石就在你家的後院,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真誠地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