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十大勒索攻擊事件聊聊企業安全「防盜」新思路

2020-12-27 騰訊網

自2017年WannaCry、NotPetya席捲全球以來,勒索病毒一直以不可忽視的危害性和破壞力,被全球企業和機構視為最大網絡威脅之一。回顧整個2020年,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全球數位化進程加快的驅動,數以百萬計遠程辦公場景的快速激增一定程度上因網絡開放度的提升和接口的增多,而給勒索病毒造就了新的攻擊面。

SonicWall第三季度威脅情報數據顯示,勒索軟體攻擊以40%的增長率,位居2020年增長最為迅猛的網絡威脅榜首。同時,安全公司CrowdStrike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有56%的企業表示在過去一年內曾遭受過索軟體攻擊。其中,全球71%的網絡安全專家更擔心由COVID-19引發的勒索軟體攻擊。

「瘋狂」速度增長的攻擊規模和頻率,加之甚至足以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的驚人破壞力,使得勒索病毒已成為2020年幾乎籠罩在全球企業、機構心頭的一團「烏雲」。全球知名安全公司Check Point研究指出,勒索軟體是2020年給企業、機構造成損失最大的攻擊手段。而相關數據披露,預計到2021年,全球由勒索軟體攻擊帶來的損失將增至200億美元。

在加速構建的數位化新場景下,面對更為瞄準企業或機構、技術手段越發成熟且多變、產業分工更精細的勒索病毒攻擊,跳脫贖金「綁架」的有效防範與應對已成為各行業和領域的必答題。換言之,面對持續表現出旺盛活躍度且信用度不高的勒索病毒攻擊團隊,依賴贖金支付的修復策略已經失效,而防患未然的安全前置部署正顯得更為重要,是最大限度規避攻擊風險、降低攻擊成本的有效路徑。

不難看出,在安全前置部署中,2020年已發生的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所呈現的「對手」軌跡將為企業和機構制定應對策略、佔據攻防優勢提供重要參考。「知己知彼」顯然應為企業和機構實現有效防禦的第一步。

01

2020年度十大勒索攻擊事件回顧

1、特斯拉、波音、SpaceX供應商拒付贖金遭機密洩露2020年3月,據外媒報導,因未收到勒索贖金,勒索軟體DoppelPaymer在網上公開了SpaceX、特斯拉、波音等公司的機密信息,包括軍事裝備細節、帳單和付款表格、供應商信息、數據分析報告、法律文書以及供應商保密協議等。據悉,這些機密信息皆來源於特斯拉、波音、SpaceX等行業巨頭的零件供應商—Visser Precision。攻擊者是通過先竊取數據後向其發送贖金消息,實施勒索攻擊的。

2、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全球網絡遭勒索攻擊,工廠被迫關閉兩天生產2020年6月,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全球網絡因遭受勒索病毒攻擊被迫關閉其位於美國、土耳其、印度和南美部分工廠,導致生產停頓、產量下降。據BBC報導,勒索軟體迅速地擴散到了本田的整個網絡系統,計算機伺服器、電子郵件以及其他內網功能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阿根廷電信1.8萬臺計算機感染勒索軟體,黑客要價750萬美元2020年7月,阿根廷電信公司遭到REVil勒索軟體攻擊,兩日內造成約1.8萬臺計算機被感染。在本次攻擊事件中,攻擊者以公司網絡訪問權限的獲取為跳板,實現利用其內部Domain Admin系統感染上萬臺計算機的。這一事件導致諸多網站陷入脫機轉臺,對阿根廷電信公司運營造成了嚴重影響。據了解,勒索軟體團夥要價750萬美元作為贖金,並聲稱三天內不支付則將翻倍。

4、佳明遭勒索軟體重創:業務癱瘓產線停運,被勒索千萬美元贖金2020年7月,健身追蹤器、智能手錶和GPS產品製造商Garmin遭受了WastedLocker勒索軟體的全面攻擊,主要產品服務和網站均癱瘓,攻擊者向Garmin索要高達1000萬美元贖金以恢復數據和業務。其中,Garmin Connect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以及Garmin Pilot、Connext和FlyGarmin。Garmin Pilot等商用航空產品被迫關閉停運,影響全球大量用戶。

5、佳能遭Maze勒索軟體攻擊,2.2GB美國公司數據被「撕票」洩露

2020年8月,著名數碼攝像機廠商佳能(Canon)被曝遭受勒索攻擊,影響電子郵件、微軟團隊、美國網站及其他內部應用程式。其中,佳能image.canon雲照片和視頻存儲服務的可疑中斷,導致其免費10GB存儲功能的用戶丟失數據。隨後,Maze因未收到贖金,在暗網洩露了佳能大約2.2GB的美國公司數據,從而導致佳能部分內部系統中斷。

6、首個國家機構被勒索?阿根廷移民局遭遇攻擊中斷服務4小時2020年9月,阿根廷官方移民管理機構遭受Netwalker勒索軟體攻擊,直接造成邊境入出境事務陷入癱瘓。據外媒報導,此次攻擊導致邊境過境點停擺四個小時,或將是首例針對聯邦政府一級目標發起的已知攻擊活動。攻擊方向阿根廷政府開出了400萬美元贖金的要價。

7、智利銀行遭勒索軟體攻擊,被迫關閉所有分行2020年9月,智利三大銀行之一的國家銀行(BancoEstado)遭到勒索軟體攻擊,被迫決定關閉所有分支機構。據稱,發起該次攻擊的是 REvil (Sodinokibi)勒索軟體。其是藉助一份惡意攻擊郵件實現在銀行網絡安插後門,並以此跳板訪問銀行內網,實施勒索行動,加密了該行大部分內部服務和僱員工作站。

8、全球首例勒索軟體致死事故:醫院系統癱瘓導致搶救延誤2020年9月,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院遭受勒索軟體攻擊,導致30多臺內部伺服器遭到感染。而一女性患者被迫須轉移至距離30多公裡以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救治。然而在轉移途中,患者不幸身亡。此事件也被認為是首例因勒索攻擊導致人員死亡案例,德國警方也將案件性質調升為謀殺案。

9、富士康工廠遭勒索攻擊:上千臺伺服器被加密,索要3400萬美元贖金2020年11月,位於墨西哥的富士康工廠遭到了「DoppelPaymer」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1200臺伺服器被加密。據悉,攻擊者在對設備進行加密前已竊取了100GB的未加密文件(包括常規業務文檔和報告),並刪除了20-30 TB的備份。隨後,攻擊者發布了一個指向DoppelPaymer付款站點的連結,要求富士康支付1804.0955 比特幣作為贖金(約3486.6萬美元),否則將把盜取數據在暗網出售。

10、印度電商支付公司Paytm被勒索軟體攻擊,支付贖金仍被「撕票」2020年12月,網絡安全公司Cyble披露,印度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和金融技術公司Paytm遭受了大規模的數據洩露,其電商網站Paytm Mall的中心資料庫被入侵,黑客在向Paytm Mall索要贖金的同時,並未停止在黑客論壇上出售其數據。黑客是通過兩個在線ID實施資料庫無限制訪問等攻擊行為的,並向Paytm Mall開出了高達4233美元的贖金。(註:上述事件為按發生時間先後排序,不作為事件影響力大小說明)

02

持續「進化」革新,勒索病毒的「瘋狂」模式才剛剛開啟

眾所周知,勒索病毒實際上是一種通過劫持企業或個人數據文件和系統以索要贖金的惡意軟體。其能通過電子郵件、遠程桌面協議(RDP)網站木馬、彈窗、可移動存儲介質等載體,實現對用戶文件、資料庫、原始碼等數據資產的加密劫持,從而以此為條件向用戶索要贖金以換取解密密匙。

從最初的「愛滋病木馬」(或PC Cyborg)軟盤到2017年的WannaCry、NotPetya,勒索病毒攻擊表現出的變種繁多且難以查殺、傳染性極強且難以追蹤等特點,使其以「勢不可擋」之勢在全球範圍內「肆虐」。在2018年短暫「醉心」挖礦之後,受加密貨幣價值變化無常和企業級攻擊利益攀升的雙重影響,勒索軟體攜帶著日趨成熟的手段革新和愈發隱蔽、複雜的「進化」能力,在後疫情時代開啟了「重裝上陣」的瘋狂模式。

無論是從攻擊頻率、勢頭,還是在攻擊技術和策略的複雜程度,以及引發的成本損益,「瘋狂」模式下的勒索軟體較之以往都表現出了持續「進化」後的新特徵。企業及機構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正如全球知名安全公司賽門鐵克(Symantec)在最新報告中提及的,2021年針對性勒索軟體仍是最大威脅。

從贖金換密鑰到數據盜取,雙重勒索漸成主流

特斯拉、波音、SpaceX供應商拒付贖金遭機密洩露、佳能勒索軟體攻擊者因未收到贖金公開洩露了2.2GB美國公司數據等事件的發生,都在指向勒索軟體攻擊策略的同一演進趨勢,即「雙重勒索」。

這一「業務創新」最早是由Maze勒索病毒團隊在2019年率先實施,至今已為Sodinokibi、Lockbit等勒索團隊所效仿。與傳統基本信守支付贖金即提供解密密鑰的策略不同,雙重勒索採取先竊取政企機構敏感數據,再對企業資產進行加密的攻擊路徑。如若相關政企機構一旦拒絕繳納贖金,攻擊者將以在暗網公開部分數據威脅實施進一步勒索。若失敗,則將直接公開所有竊取數據。

這一趨勢似乎是攻擊者對抗企業數據備份方案增多、避免勒索失敗而進行的策略「進化」。在數位化加速推進的當下,這無疑將迫使政企機構面臨更大的數據洩露壓力。換言之,被攻擊者不僅要面臨數據洩露帶來的經濟損失,還需要承受贖金支付後數據仍被公開的不確定性,以及相關數據洩露法規的處罰和聲譽影響。從暗網中持續增多的勒索攻擊數據洩露網站上看,雙重勒索正漸成為勒索軟體攻擊的新主流。

從個人到企業,目標精準的擴延「戰術」

安全公司Malwarebytes 2019《勒索軟體回顧》報告顯示,2019年,針對企業的勒索軟體攻擊數量首次超過了針對消費者的數量,且與2018年第二季度相比,2019第二季度同比增長了363%。換句話說,勒索軟體攻擊已由最初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廣撒網式」安全威脅,完成了向具有高度針對性和定向性的企業級安全威脅的演變。

據騰訊安全《2020上半年勒索病毒報告》分析,受企業級安全攻擊高回報率的誘惑,越來越多的活躍勒索病毒團夥將高價值大型政企機構作為重點打擊對象。勒索病毒產業鏈針對政企目標的精確打擊、不斷革新的加密技能、規模化的商業運作,正在世界範圍內持續產生嚴重危害。騰訊安全專家分析發現,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集團在今年6月遭受到的SNAKE勒索團夥攻擊,就是勒索團隊精準定向攻擊演變趨勢的一大例證。簡言之,未來,政企機構將面臨比個人更為嚴峻的勒索病毒攻擊局勢。

與此同時,從2020年勒索攻擊事件輻射的範疇上看,當前勒索軟體攻擊顯然已跳出了瞄準醫療行業的局限。費城天普大學研究團隊通過針對全球關鍵基礎設施的勒索軟體攻擊跟蹤發現,近兩年來,各行業遭受的勒索病毒攻擊頻次逐年上升。其中,僅2020年前8個月就有241起與關鍵基礎設施相關的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涉及科技、航運交通、金融、商業、教育、政務等各個行業領域及其遠程辦公、在線業務等場景。以航運業為例,法國達飛公司一周之內連遭兩次勒索攻擊事件,再次佐證了勒索軟體攻擊廣領域覆蓋的發展趨勢。

此外,工程師Hron在2019年6月通過修改固件,成功將一臺智能咖啡機改造成了勒索軟體機器等類似事件的發生,還映射出了勒索軟體攻擊的一大新發展方向。即伴隨著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各類IoT設備或將為黑客實施勒索攻擊提供新突破口和跳板。事實上,相關事實顯示,早在2017年,就出現了首個針對聯網設備的勒索軟體攻擊報告:55個交通攝像頭感染了WannaCry勒索軟體。換言之,新技術的應用普及也將衍生出更多的攻擊變化。

贖金之外,持續攀升的攻擊損失

聯邦調查局(FBI)在RSA 2020會議上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6年中,勒索軟體受害者已向攻擊者支付了超過1.4億美元的贖金。很顯然,動輒成百上千萬級美元的贖金是勒索軟體攻擊帶來的最直接的損失。然而,伴隨著「雙重勒索」策略的常態化,在高額贖金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之外,遭受攻擊的企業及機構還將面臨包括機會成本、產效降低、品牌和信譽損失、風險事故處理成本、內部士氣損害等方面的損耗挑戰。

一方面,勒索軟體的攻擊往往會造成政企機構的網絡系統和資源陷入癱瘓、宕機。而由此引發的業務中斷,勢必給政企機構的產能和生產效率帶來大幅削減、降低的影響。以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遭受NotPetya 勒索軟體攻擊為例,因勒索攻擊暫時關閉了該公司的運營系統,導致其因運營中斷遭受到了高達 30 億美元的業務損失。

另一方面,隨著勒索攻擊加密性能、投毒方式、定向攻擊、商業合作等技術和策略上的升級,相關政企機構還需要面臨事故處理成本增加投入的問題。這一投入包括時間和人力上的雙重挑戰。McAfee最新調查報告《The Hidden Costs of Cybercrime》中支持,對於大多數組織來說,勒索攻擊事件發生後,平均需要安排8個人,用時 19 個小時對IT系統或服務進行恢復補救。這顯然不僅增加了被攻擊方的風險處理成本,還或因外部援助和風險保險等方面需求的激增,衍生出新的成本增長點。

再者,從長遠來看,勒索軟體攻擊帶來的業務中斷通常會使用戶體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導致用戶對企業及機構的品牌信任度和聲譽存有質疑,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將對企業員工的士氣造成負面影響。而這無形中也將增加被攻擊企業或機構在品牌聲譽和內部企業文化上的額外投入。Veritas Technologies的最新調查研究顯示,44%的消費者表示會停止從遭受過勒索軟體攻擊的公司購買商品。

03

贖金換密正在失效,防患未然方為「上策」

「贖金到底該不該付?」一直以來都是業內在應對勒索軟體攻擊時備受爭議的問題。儘管在大多數企業機構看來,向勒索軟體攻擊團隊支付贖金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對攻擊行為的縱容,但仍有部分企業或機構基於數據價值和自我修復成本等的考慮,而選擇與勒索軟體攻擊者達成妥協交易。然而,類似印度電商支付公司Paytm在黑客支付贖金的同時,其數據仍被黑客「撕票」等事件的發生,加之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向勒索攻擊者支付贖金將面臨處罰」警告的發布,都在表明:試圖通過支付贖金以換取解密密鑰的危機處理策略因不確定的攀升和政策處罰的雙重壓力,正在失效。正如騰訊安全專家所言,面對愈見複雜的勒索軟體攻擊局勢,防患未然是身處數位化大潮下的企業都必須重點考量的關鍵。

從業務角度優化防範決策

結合企業場景風險需求特點,從勒索病毒攻擊即將對業務造成的損失量化出發,找準安全影響的重要節點,制定匹配業務連續性的安全決策,提升安全關鍵防禦部署的準確性。簡單來說,就是把每一分支出都花在「刀刃」上,獲取最佳防範效果和回報率;

加固日常風險運維管理體系

首先應深入強化應對勒索軟體攻擊的內外滲透測試,提升風險防禦機制靈活度和響應速度;其次,針對暴露於公網且預判易受攻擊的系統、伺服器和網絡遠程連接,啟用高熵密碼(消滅弱密碼)和雙因素身份驗證(2FA),儘可能減少攻擊滲透的突破口。針對遠程連接場景,做好RDP協議防護,嚴格限制遠程訪問。對於存在弱口令的系統,需在加強使用者安全意識的前提下,督促其修改密碼,或者使用安全策略來強制各節點使用複雜密碼,避免遭遇弱口令爆破攻擊。在一些關鍵服務上,加強口令強度,並使用加密傳輸方式;

而在內網,則須確保補丁更新的及時性,可考慮在網絡邊界、路由器、防火牆上設置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並在全網安裝專業的終端安全管理軟體,由管理員批量殺毒和安裝補丁,後續定期更新各類系統高危補丁。以保證網絡的動態安全。並對資料庫的管理訪問節點地址進行嚴格限制,只允許特定管理主機IP進行遠程登錄資料庫。

此外,業內專家還認為或可通過零信任安全的實踐,通過其最小特權訪問、微分離、持續驗證、多因子身份認證以及異常行為識別的全面功能,實現對勒索軟體攻擊的阻斷。

優化威脅態勢監控機制

網絡管理員、系統管理員、安全管理員應持續關注並掌握最新安全信息、安全動態及最新的嚴重漏洞,並將其結論成果轉化至攻與防的循環和伴隨每個主流作業系統、應用服務的生命周期中。與此同時,部署流量監控/阻斷類設備/軟體,便於事前發現、事中阻斷和事後回溯。同時,與供應鏈夥伴形成信息共享互通,最大限度地掌握風險動態,達到提升威脅預警能力的目的。

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定期進行安全培訓,以確保員工可以發現並避免潛在的網絡釣魚電子郵件。在騰訊安全專家看來,日常安全管理可遵循「三不三要」思路,即不上鉤(標題吸引人的未知郵件不要點開)、不打開(不隨便打開電子郵件附件)、不點擊(不隨意點擊電子郵件中附帶網址)、要備份(重要資料要備份)、要確認(開啟電子郵件前確認發件人可信)、要更新(系統補丁/安全軟體病毒庫保持實時更新)。

強化安全災備預案策略

數據備份被認為是當前企業機構防禦勒索軟體攻擊的有效做法之一。因此,企業應當定期備份IT和OT網絡系統相關數據,以便在發生災難性故障時,能夠及時恢復。對此,騰訊安全建議可按數據備份321原則進行安全災備,即至少準備三份備份、兩種不同備份介質和一份異地備份。

知名投資諮詢公司 Cybersecurity Ventures預計,2021年企業每11秒將遭受一次勒索攻擊。可以預見,數字經濟新周期下,巨大的企業級利益正在誘發更為猖獗的勒索軟體攻擊。可以說,身處在產業數位化大潮中的每一個企業或機構都可能成為勒索軟體的下一個攻擊目標。做好前置安全部署以防患未然,顯然是各企業與機構面對新威脅局勢的重要計劃。

附錄:2020勒索病毒事件盤點

1. 1月,德國自行車廠商Canyon 內部文件遭勒索加密,訂單下達與交付被迫延遲

2. 1月,美國大型國防承包商遭勒索軟體攻擊,截止3月仍未完全復工

3. 2月,荷蘭馬斯垂克大學被勒索加密一周後,被迫妥協向黑客支付24萬美元

4. 2月,美國某天然氣運營商遭勒索攻擊被迫關閉兩天

5. 2月,美國警方遭勒索軟體攻擊,多起案件關鍵證據丟失,導致至少六名毒犯獲自由

6. 2月,財富500強公司EMCOR遭Ryuk勒索,造成業務停頓

7. 3月,美國麻薩諸塞州電力公司RMLD遭勒索攻擊,近7萬居民電費支付受影響

8. 3月,特斯拉、波音、SpaceX供應商Visser Precision拒付勒索軟體DoppelPaymer贖金遭機密洩露

9. 4月,義大利電子郵件服務商Email.it遭黑客入侵,60萬用戶數據被掛暗網

10. 4月和10月,歐洲能源巨頭遭勒索,分別被索要1000萬歐元和1400萬美元贖金

11. 4月,在線博彩公司SBTech將投入3000萬美元應對勒索軟體攻擊

12. 5月,國際鐵路車輛製造商Stadler遭勒索攻擊,全集團皆受影響

13. 5月,臺灣兩大煉油廠陷(CPC和FPCC)勒索軟體攻擊帶來的加油站混亂

14. 6月,美國核武器承包商Westech International遭Maze雙重勒索攻擊,大量敏感數據被竊取洩露

15. 6月,NASA IT服務供應商Digital Management Inc.(DMI)遭勒索軟體攻擊,相關基礎設施被攻陷

16. 6月,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全球網絡遭勒索攻擊,工廠被迫關閉兩天生產

17. 6月,美國佛羅倫斯市被勒索軟體感染後,支付30萬美元勒索贖金,以確保數據不被黑客洩露

18. 7月,韓國LG集團疑被勒索軟體攻擊,75GB內部數據和40GB Python代碼或洩露

19. 7月,晶圓代工龍頭X-FAB遭Maze勒索軟體攻擊,工廠停工波及中國

20. 7月,雲服務商Blackbaud被曝遭勒索軟體攻擊,已支付贖金

21. 7月,阿根廷電信1.8萬臺計算機感染勒索軟體,黑客要價750萬美元

22. 7月,佳明遭勒索軟體重創:業務癱瘓產線停運,被勒索千萬美元贖金

23. 7月,快閃記憶體巨頭SK Hynix遭Maze勒索軟體攻擊,不少於1.1TB數據被盜

24. 8月,全球最大郵輪運營商嘉年華公司遭遇勒索軟體攻擊,部分系統被加密

25. 8月,美國酒業巨頭百富門遭Sodinokibi勒索軟體竊取超1TB數據

26. 8月,著名數碼攝像機廠商佳能(Canon)遭到Maze勒索軟體攻擊,2.2GB數據慘遭「撕票」

27. 9月,企業旅行社巨頭CWT遭受Ragnar Locker勒索軟體攻擊,影響亞馬遜、波士頓科學、Facebook、強生、SONOCO、雅詩蘭黛等知名公司,或已支付450萬美元贖金

28. 9月,首個國家機構被勒索?阿根廷移民局遭遇攻擊中斷服務4小時,直接導致邊境入出境事務陷入癱瘓,或成首個被勒索的國家機構

29. 9月,智利銀行遭到Evil (Sodinokibi)勒索軟體攻擊,導致所有分行被迫關閉

30. 9月,數據中心巨頭Equinix遭遇勒索攻擊,被要求支付450萬美元贖金解密

31. 9月,全球首現勒索軟體致死事故,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院系統癱瘓導致搶救延誤

32. 10月,勒索軟體攻擊襲擊了醫療軟體公司eResearchTechnology(ERT),造成包括施貴寶、阿斯利康、輝瑞和強生等公司的新冠疫苗臨床測試被勒索軟體延誤

33. 10月,德國科技巨頭Software AG遭勒索攻擊,解密贖金20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34. 10月,看門狗即將發布的遊戲大作被勒索軟體竊取源碼

35. 11月,臺灣筆記本電腦製造商仁寶遭勒索攻擊,,贖金高達1670萬美元,或影響短期生產

36. 11月,丹麥最大新聞機構遭勒索攻擊,近三成伺服器被加密

37. 12月,勒索軟體攻擊導致溫哥華公交系統癱瘓兩天時間

38. 12月,全球第三大飛機製造商Embraer遭勒索攻擊,內部數據洩露

39. 12月,富士康工廠遭勒索攻擊:上千臺伺服器被加密,索要3400萬美元贖金

40. 12月,印度電商支付公司Paytm被勒索軟體攻擊,支付贖金仍被「撕票」

(以上僅為據媒體報導整理的重要盤點)

相關焦點

  • 2019年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分析報告:針對大中型企業的攻擊增多
    報告從應急事件受害者、攻擊者兩個維度進行了全面分析,並公布了涉及交通、政府、醫療、教育、網際網路公司等多領域的十大典型事件案例。2019年針對政企機構、大中型企業的攻擊從未間斷 3月達到高峰2019年1-12月奇安信集團安全服務團隊共參與和處置了1029起全國範圍內的網絡安全急響應事件。同比2018年全年增長312起。
  • 2020年電力行業典型網絡攻擊事件
    隨著電力行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攻擊對電力行業的安全運營造成了巨大威脅。除普通電廠外,核電廠也是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核電廠一旦被攻擊,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災難性後果。天地和興工業網絡安全研究院對跟蹤到的電力行業網絡安全事件進行梳理,篩選出今年比較典型的十二個事件,為相關電力企業和監管部門提供參考,防患於未然。
  • 聊聊最近幾款非常流行的勒索病毒
    聊聊最近幾款非常流行的勒索病毒 2020年勒索病毒攻擊比以往都來的更猛了一點,各種不同的勒索病毒黑客組織都似乎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而且又有一些新的黑客組織加入進來,導致現在勒索病毒攻擊越來越頻繁了。
  • B站UP主「機智的黨妹」遭病毒勒索,2020年PC安全到底有多差?
    因為企業用戶的數據價值往往更大,並且「財大氣粗」,更支付得起高額贖金。近日,360安全團隊發布的《2020年PC安全趨勢年終總結》(下文簡稱「《總結》」)顯示,勒索病毒依然是廣大用戶面臨的頭號威脅,在利益趨勢下,更多勒索病毒將矛頭轉向企業用戶,越來越多的重要機構和知名企業遭受到勒索病毒攻擊,被攻擊的行業涉及服務業、製造業、零售、網際網路、政府能源等多個行業。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2020年,下一代網絡安全市場版圖在新機遇、新秩序和新規則中正徐徐展開,對2020上半年網絡安全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2020網絡安全市場的「下半場」機遇。 2020年上半年網絡安全事件回顧與解讀:十大趨勢 一、隱私和安全問題成為中國出海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 2020年網絡安全事件回顧(國際篇)
    2020年世界變局之大「百年未有」: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全球治理遭遇挑戰,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網絡空間加速變革,信息安全首當其衝,現實與虛擬相互交織,發展與安全相輔相成,世界「大勢」、網空「形勢」和中國「優勢」共同塑造2020年國際網絡空間態勢。
  • 2020上半年十大典型勒索軟體出爐,你中招了嗎?
    如今勒索軟體攻擊目標多元化、攻擊手段複雜化、解密數據難度大、危害影響難估量等,被稱為安全業界最頭疼的軟體,也成為政府、企業、個人最為關注的安全風險之一,它幾乎成為與APT齊名的攻擊類型。破財消災,幾乎成了多數被勒索者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根據COVEWARE公司的報告,2020年一季度,企業平均贖金支付增加至111,605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33%。
  • 2020年網絡安全行業趨勢預測
    2019年網絡安全形勢已然更加複雜,網絡攻擊手段更為多樣,數據洩露、勒索軟體、APT攻擊等安全事件頻發。此外,網絡安全市場也在急劇膨脹,快速發展,安全產品更新快,種類多,數量激增。在2020年,網絡威脅隨著雲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也將進化,變得更加複雜、棘手、難以應對。
  • 亞信安全發布《2021年度網絡安全威脅十大預測》
    【亞信安全】-【2021年1月11日】2020年,由「新冠病毒」疫情所開啟並貫穿始終。有多少人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被迫隔離、居家辦公、失業,這也讓2020年成為充滿挑戰的一年。而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地網絡攻擊、竊密洩密事件依然頻發,這些不安全因素更讓我們意識到網絡威脅治理的重要性。
  • 2020上半年全球10大典型工業網絡安全事件
    全球TMT2020年7月8日,天地和興對所監測到的工業領域的網絡安全事件進行梳理,篩選10起比較典型的攻擊事件,代表典型的行業、典型的手段,以此警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相關利益方
  • 2020年保險箱十大品牌排行榜
    2020年我們守護住了自己的健康,但是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貴重首飾、奢侈品、重要文件等該如何進行安全穩妥的守護?這個時候保險柜不僅起到防盜的作用,也可以進行統一保管,真正對我們的財產進行安全的守護。下面結合消費者調查、各電商平臺綜合銷售數據、用戶口碑調查等數據綜合排名2019-2020年度最新的家用保險柜十大品牌。
  • 小藍視界丨工控安全最大威脅:攻擊工具泛濫
    自從2015年工控系統(ICS)安全成為黑帽大會的熱門話題以來,過去五年中工控系統安全事故頻率逐年增長,2019年創下新高,以下是《安全牛2019年網絡安全大事記》中工控安全事件統計:2019年工控安全事件工控安全威脅和攻擊不斷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攻擊技術的工具化。
  • Sodinokibi勒索病毒最新變種,解密工具更新到2.0版本
    :2020年1月16日,一個朋友公司被這款勒索病毒加密了,勒索病毒相關提示信息,如下所示:解密網站信息,如下所示:2019年12月20日左右,跟蹤發現此勒索病毒運營團隊在年底的時候更新了2019年的最後一個Sodinokibi勒索病毒的變種版本,從獲取的樣本得到的PDB信息為D:\Coding\!
  • 「WannaRen」勒索病毒攻擊源曝光,360安全大腦獨家揭秘幕後「匿影」
    在檢測異常的第一時間,360安全大腦率先出擊,首家發現「WannaRen」勒索病毒來源並且關聯到幕後黑客團夥,並首家分析出真正的勒索攻擊代碼。經360安全大腦分析確認,「WannaRen」勒索病毒的作者正是此前借「永恆之藍」漏洞禍亂網絡的「匿影」組織。此次「匿影」組織一改借挖礦木馬牟利的方式,變換思路通過全網投遞「WannaRen」勒索病毒,索要贖金獲利。
  • 2020年影響美國網絡安全最大風暴,了解SolarWinds攻擊更多信息
    新聞報導被黑客入侵的網絡將需要被「 徹底燒死」 (12.19.2020)美國安全專家表示,這起被普遍認為是俄羅斯人的精英黑客組織主導的供應鏈攻擊,徹底從美國政府網絡中清尚需幾個月的時間。專家布魯斯·施耐爾(Bruce Schneier)表示,確保網絡乾淨安全的唯一方法是「將其燒毀(摧毀)並重建」。龐培譴責俄羅斯進行大規模美國網絡攻擊 (12.19.2020)美國臭嘴吧國務卿蓬佩奧說, 俄羅斯「明顯」是對數個美國政府機構進行了破壞性網絡攻擊,同時攻擊了全球目標。
  • WannaCry爆發一周年,騰訊安全深度揭秘「勒索病毒黑色產業鏈」
    一年前,一個叫「WannaCry」的勒索病毒突然大規模爆發,席捲全球150多個國家,造成高達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一年後,這個大型勒索病毒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難以消除:其背後的「永恆之藍」漏洞利用頻頻復現;大型企事業單位屢次遭遇勒索病毒攻擊;勒索變種層出不窮,並開始從發達城市向偏遠地區擴散。勒索病毒已發展成為威脅網絡安全的重大毒瘤,嚴重威脅著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文檔和數據安全。
  • 勒索軟體:改寫網安格局,進入突變元年
    安全機構研究發現:勒索軟體在2020年最瘋狂,攻擊規模和頻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同時也是給企業造成損失最大的攻擊手段,甚至造成全球首例勒索軟體致死事故。國際刑警組織也宣稱,勒索軟體構成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因素。過去30年曾改寫網絡安全格局的勒索軟體,在2020年進入最興盛的突變元年。
  • 2017國內移動端十大安全事件:個人信息安全成關鍵詞
    回看2017年的網絡安全大事記,比起PC端WannaCry橫掃全球,NotPetya和BadRabbit攻擊歐洲等轟轟烈烈的重大安全事件,移動端安全威脅似乎更接地氣,與我們的生活更加息息相關。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年度國內移動端十大安全事件。
  • Sodinokibi勒索病毒新變種來襲,針對機場及多家金融企業
    2019年,Sodinokibi勒索病毒(被偵測為Ransom.Win32.SODINOKIBI)參與了一系列的網絡攻擊活動,令不少企業頗為苦惱。年關將至,Sodinokibi勒索病毒又被曝多個新變種,聲勢浩大地針對多個組織進行新一波的攻擊,其中包括了紐約的奧爾巴尼國際機場及外匯交易公司Travelex。奧爾巴尼國際機場遭攻擊,贖金「不到六位數」紐約的奧爾巴尼國際機場(ALB)發出聲明,指出自己的系統遭受到勒索病毒入侵破壞,被證實是Sodinokibi的變種。
  • 「我被勒索了」——Buran病毒丨專欄
    二、話說事件大東:小白同學,對於「黨妹」事件你有什麼感想?小白:我只想多多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啥都不敢想。大東:安全專家給我們的意見就是:提高安全意識,不要讓病毒程序有執行的機會。大東:據某安全實驗室監測和和評估,從2018年初到9月中旬,勒索病毒總計對超過200萬臺終端發起過攻擊,攻擊次數高達1700萬餘次,且整體呈上升趨勢。2017年12月13日,「勒索病毒」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小白:Oh my god!這個情況在我的意料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