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隊長」遇見天才小蘿莉,《天才少女》
今天小編為大家重磅推薦一部電影《天才少女》,蘿莉VS大叔系列。美隊不做超級英雄做起了可愛蘿莉的監護人,海灘邊一起玩耍,軟萌有愛的畫面是在太美好!這電影告訴我們,孩子不是大人實現自我夢想的工具,即使她天賦異稟,但也不能被剝奪作為小孩子童年的快樂。
《天才少女》
該片講述美隊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頓大學助教現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過人的天才少女。Mary剛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讓孩子過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賦,出現在二人的生活裡,要將Mary培養成數學天才。於是一場撫養權之爭開始了。
《天才少女》
外婆知道Mary在數學方面有很高的天賦,就想爭奪撫養權,以期待她能培養出推動人類進步的優秀人才來,而舅舅Frank因為被母親操控人生的天才妹妹年輕生命的香消玉殞就希望Mary可以像個普通小朋友一樣快樂成長。實際上,個人幸福應該處於價值序列的優先位置,沒有這個重要的基礎,人與機器無異。小編周圍有很多小朋友從小就開始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可家長在意過小朋友自己的感受了麼?我認識一個孩子非常熱愛畫畫,在他小學時代,就已經很有天賦了,而家長又支持他,現在孩子已經是國內一流大學設計系的學生了,這孩子真的超幸運,一個是他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並堅持下去,一個是父母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鼓勵。
《天才少女》
構建人生觀最重要的年紀裡,放棄有喜怒哀樂人生是多麼遺憾的事情。Frank說誰說愛因斯坦不會騎車了?高分低能這個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好像除了智商之外,情商、自理能力、交際能力都有很多問題。Mary的母親,雖然在數學方面傲人的天賦讓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她卻依舊過著不幸福的人生,強勢的母親因為結婚生子而沒能走上人生巔峰,就把希望寄予女兒身上,正常女孩想去談戀愛的自由都不屬於她,最後遇到渣男未婚生女,還自殺了…
《天才少女》
獨眼貓是一個有趣的象徵,它以它的殘缺不全,跟自暴自棄(好吧這個可商榷)的弗蘭克、無父無母的瑪麗相得益彰,宛如同類。天賦是一種異常,獨眼也是。夢露說,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壞的一面,那你也不配得到我好的一面。那些不接受獨眼貓的人們,他們心裡沒有愛,所以他們不配得到瑪麗。最後的大結局,弗蘭克飛跑去拯救瑪麗,打開門,瑪麗像個小囚徒一樣正被姥姥和數學家們困在中間,蒼白的小臉陰沉苦悶。
《天才少女》
小蘿莉抽到上天賦予了她「天才」的幸運籤,又幸運的遇到舅舅這樣超暖的監護人,和獨眼喵星人、邋遢的舅舅一起生活才是接地氣的小日子。過普通人的生活,和小夥伴們玩耍在一起,但偶爾也要高逼格一下,去刷新那群成年人的眼球。在保證擁有個人幸福才去談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你要學會熱愛生活,熱愛關愛你的人們,熱愛這世界上你認為美好的事物。
《天才少女》
天才是禮物,更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甚至是痛苦,尤其在攜帶「禮物」者少年時。瑞士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裡,六歲的小神童維特顯露出鋼琴天才後,人們嚴肅地對他母親說:你身為母親責任很重大,你要好好栽培他,這是你對他和音樂屆的責任。後來維特日益為天分所苦,對爺爺說,我不想當天才,我想當別人,當普通人。爺爺說,那麼你得先捨棄一些東西。於是維特寧願從樓上跳下、佯裝受傷失去天分,也不願再做神童。他如願以償地進入普通學校,交到了普通的朋友。
《天才少女》
影視劇裡關於孩子監護權的故事很多。美國人有嚴密的法律法規保護未成年人,試圖確保孩子在最適宜的環境裡成長,最近國人愛說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話「為人父母不用考試真可怕」,這種考量監護權的法律堪可看做補考。就像在白紙中間劃一條線,把「好」和「壞」分別列出清單,職業,收入,夫妻關係,是否酗酒,是否有不良記錄,等等,他們分析出每項的權重和分數,判斷撫養能力,像用鑷子夾著小砝碼,這邊加一個,那邊減一個。親緣關係根本不是最重的砝碼,甚至連孩子的個人意願都不能作數。
《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不算是一流的片子,有不少地方差一口氣。但我喜歡它。我多希望我有一個弗蘭克這樣的父親。我多希望世上所有小孩子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每當看到有人這樣全心全意、巨細靡遺地替孩子考慮,這樣不休不倦地探討怎樣正確養育孩子,從各個細節提出疑問,都會覺得又心酸又欣慰。我早已不是小孩,但當年那個沒有得到正常童年的孩子始終盤桓在我體內,像在人間有心願未了的幽魂一樣遲遲不肯離去。多年後,雖然這縷陽光沒能照到她身上,但當它照亮了其他孩子們的笑臉,她感覺自己失去的快樂在那裡獲得了重生。
《天才少女》
本文由手機樂前沿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