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90後天貓店主趙巍夫婦已經開始為今年的「雙11」促銷做準備,雖然距離雙11還有兩個多月之久。
這次他們的準備工作比往年更早,原因是今年天貓雙11從「購物節」變成了「購物季」。
前段時間,阿里方面宣布:今年的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將升級為購物狂歡季,而不再是大家熟悉的購物節。售賣周期則暫定11月1日-10日和11月11日。
此消息一出,我立刻找了朋友圈裡的幾個資深「剁手黨」和電商人,詢問他們對此事的態度。「剁手黨」們表示中立,電商人的態度則兩極分化:有人感嘆「今年的運營成本要增加了」,也有人認為「今年的客服物流壓力減輕了,可以更從容。」
而消費者對購物節變為購物季似乎沒有什麼強烈感覺。資深「剁手黨」王蕾表示:「原來每年雙11雙12就像過節一樣,在社交平臺研究各種省錢套路也讓我覺得很有樂趣。但這幾年,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時間越來越長,種類越來越多,搞得好像每天都是購物節,慢慢的我也就對電商的這些套路免疫了。」
電商購物節活動確實越來越多了。僅以淘寶為例,2020全年將有60多個各種類型的購物節,雖然「年貨節」「情人節」「女王節」「618大促」「88會員日」「雙11」「雙12」是重中之重,但林林總總的大小節日真的讓淘寶每天都在引誘你「剁手」。
不信,請看淘寶2020年都有哪些「購物節」。
1月:家裝新年惠、天貓年貨節、天貓母嬰進口大賞2月:天貓過年不打烊、天貓情人節、託馬斯總動員、開年總動員、油漆塗裝節、天貓燈飾節、天貓奧特萊斯、天貓睡眠節、美妝春光節、開學季3月:女王節、春季汽車節、網際網路家裝節、吃貨節、春夏新風尚、玩具節4月:愚人節活動、出遊季、美甲節、天貓粉絲節、家裝大促、天貓婚博會、天貓校園季、超級大牌狂歡、天貓男人節5月:家裝O2O、匠心手作節、天貓母親節、家裝5月大促、通信狂歡節、520表白節6月:大六一旅行季、進口狂歡周、天貓父親節、618年中大促、聚划算66大聚惠、天貓端午節7月:造物節、天貓啤酒節、天貓遊泳節、722洗護節、天貓運動會8月:開學總動員、天貓中秋節、秋冬上新、七夕奇妙物語、阿里88汽車節、天貓88會員日9月:99聚划算10月:淘寶中秋節、淘寶重陽節11月:天貓雙11狂歡季、火鍋節、天貓感恩節12月:雙12年度盛典
電商購物節的泛濫之勢,似乎不可阻擋了。而且隨著周期的拉長,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過節」。
對此商家意見分為兩派:反對派和贊同派,我們看看他們怎麼說。
一、反對派:購物節應寧缺毋濫
「我在天貓開了家品牌母嬰用品旗艦店,每年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比如雙11、雙12,以及『女王節』『母親節』等都是銷售旺季。以前每年只是遇到這些購物節會忙一些,但現在我發現,平臺的『購物節』越來越多,就靠我們夫妻倆已經非常力不從心。每年大大小小的購物節,讓我們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增加了很多。」趙巍說。
趙巍的天貓店每年已經有上千萬元的GMV,但從2011年至今,他還在堅持「夫妻店」,他跑運營,學美術出身的妻子做美工兼客服。每逢平臺購物節,趙巍再臨時招聘兼職客服和物流人員頂上。為此2013年趙巍特意將倉庫和辦公室遷到了上海某大學附近,就為了購物節時可以順利招聘學生兼職。
對於天貓雙11,趙巍很有感情。在天貓還叫淘寶商城的2011年,趙巍的店鋪第一次參加了「雙11」促銷活動,他回憶說:「2011年『雙11』的成交額只有幾十億,參與的商家也只有幾千家,哪像現在十幾萬家品牌參與、成交額有幾千億。但我們真的很感謝天貓雙11,讓我這個店通過促銷活動得到了很多回頭客,口碑起來以後就跑順了。」
趙巍的天貓店主打商品是「點讀筆」,通過瀏覽店鋪頁面我們可以發現:「一支筆+100本書」的套餐售價為400元左右,如果100本書讀完了,再購買新書的價格大約為4.8-9.8元/本。
書籍利潤不算高,只有跑量才能掙錢。因此,趙巍也認同促銷活動是刺激銷量的重要推手,但對「打折」這件事,趙巍告訴了我他內心的矛盾——
他不想也不敢在購物節上玩「先漲價再打折」的把戲,因為他的很多客戶是回頭客,對他店鋪書籍的價格非常熟悉,哪怕玩個「8.8元漲價到15元再打6折」的套路,一本書只多賺2毛,但如果被客戶發現,店鋪口碑就完了。對趙巍來說,口碑是他的店鋪的生命線,對客戶玩套路,絕對會得不償失。
如果採用「真打折」,客單價很低的書籍利潤就變得更低,雖然不至於賠本,但仍讓趙巍覺得很不舒服:畢竟每逢重大購物節,趙巍夫婦要應對倉儲物流的巨大壓力和比平時多幾倍十幾倍的消費者問詢。雖然兼職的客服可以分擔他們的一部分壓力,但一次購物節還是讓他們輕則「累到脫層皮」,重則「鬼門關邊走一圈」。
「我的好幾個同行病倒在雙11期間,沒別的原因,都是累的。」趙巍說。
趙巍說,如果每個月都搞促銷活動,那電商人真的活不下去了。「每到購物節我又要降價促銷,又要拿出一部分成本作為兼職人員的工資,物流倉儲成本也水漲船高,所以我真覺得購物節一年有幾個就夠了。幸好我主要做幼教和母嬰用品,雖然是快消品但比較有針對性。相比之下我覺得,做生活必需品類的電商人,真的比我更『痛苦』!」趙巍說道。
但趙巍說,做電商10年,從一個在大學食堂用免費湯就饅頭吃的創業青年到年營業額上千萬元的電商人,他的事業騰飛在天貓「雙11」,因此再苦累再厭煩,他也會堅持下去。這不是市儈的「商人逐利」,而是一份情懷的力量。
「對於重大的電商購物節周期拉長我很贊同,這樣可以全方位緩解我們的壓力,但千萬不要每個月都搞。優質的電商購物節,還是要寧缺毋濫。」趙巍說。
二、贊成派:購物季全鏈更從容
張友自稱是個熱愛足球的「中年人」(其實才35歲),從美術學院設計系畢業後參加過多個業餘球隊,大家的球衣一般都是世界各國國家隊和俱樂部的隊服,其中大部分都是「山寨版」。
這種狀況有些「強迫症」的張友很不舒服——「很多國家隊球衣或者俱樂部球衣的造型設計都非常經典,如果貼上自己的業餘球隊的名字,顯得不倫不類的,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決定開一家網店,可以為這些業餘球隊設計製造屬於他們的定製球衣。」張友表示。
從2013年啟動網店工作至今,張友自創的「SRUK」品牌定製球衣在上海業餘足球圈內有了一定的名氣,加上店內售賣的其它品牌足球用品,他的天貓店月GMV也穩定在數十萬元間,還開了微店。
「可能因為我的店比較小,營收也不高,所以每年雙11我的店鋪還算平靜。更何況定製球衣這項工作,從客戶諮詢到最終打版完成下廠製造的周期很長,沒有幾個客戶會在雙11這一天衝動消費,如果購物節延長到11天,這個周期正好可以完成一件定製球衣的全部流程,所以我比較贊同這種延長。」張友說道。
張友還表示,平日他店鋪其它品牌運動用品的售價就是「奧特萊斯價」,到雙11這天還會有折上折,因此訂單會比平時多一些。張友表示:「幸好這些不是我的主營業務,所以說還不算特別累。」
有很多商家一年之中會參加很多大大小小的購物節,張友對此則非常「佛系」,除了雙11、雙12,其它購物節如「運動會」「開學季」這些對運動品銷售有促進作用的節日,張友都表示「沒興趣參加」。
張友有一份設計師的正式工作,電商只是他的「兼職」,因此他只能全力以赴做好雙11、雙12,再參加其它購物節實在是力不從心。
「今年雙11延長了,對我來說更是利好。往年雙11我店鋪一個客服不夠用,還要再聘一個臨時工。今年有11天,這個成本可以省下來了,我也可以頂上做客服。訂單再多,有11天時間慢慢發,不用像往年一樣擠在那一天連夜打包,輕鬆多了。」
正如張友所說,採用購物季的方式可以極大緩解物流的壓力。畢竟每逢雙11、「618」等購物節,物流公司都要組織全體員工召開「誓師大會」,要堅決打贏快遞爆倉保衛戰。
數據顯示,阿里2019年Q2-2020年Q1的GMV達到了65890億元,平均每天為180億元。而2019年天貓雙11當天的GMV就高達2684億元,是平日的近15倍。多年以來,各電商平臺的購物節對物流公司的壓力都是巨大的。
儘管物流公司會盡其所能減少爆倉壓力,但爆倉依然難以避免,這造成一個普遍現象:消費者在雙11購買的商品往往需要平時3-5倍的時間才能收到。
資深「剁手黨」王蕾曾在2019年天貓雙11期間購買了兩袋價格優惠的進口貓糧,但直到雙11後10天(11月21日)快遞還未配送,雖然物流信息顯示快遞在5天前已到達區物流中心,但就是無人配送。而王蕾家中儲存的貓糧已經用盡,只能臨時到寵物店買幾斤「救急」。
「最後我和我男朋友跑去區物流中心,在堆積如山的快遞中硬是找到了我們買的東西。那次之後我就決定,急用的東西絕對不會再在雙11買了。」王蕾說到。
今年購物節變成購物季,快遞物流就不用那麼緊張,快遞員也不會太累導致忙中出錯,消費者的體驗也會變好。
而對於商家來說,如果雙11當天因為各種主觀客觀因素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其為一個購物節準備的庫存需要後續很長一段時間來消化。而更長的周期,可以讓容錯率變得更高,也就減輕了商家的負擔。
有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從購物節到購物季,彰顯了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網購國家,網購已經成為我們所有人生活的日常,中國人對於網購不僅有熱情,更有研究。
說白了,飢餓營銷已經不能提起國人的興趣。
三、中立派:呼喚真誠,拒絕套路
2018年「雙11」,王蕾購買了一整箱某品牌洗衣液,用到2020年8月底,依然沒有用完。
「說不定用到過期都用不完,現在真挺後悔在那天囤那麼多東西。」王蕾說。
這些年,各電商平臺購物節的規則一直在變,從當初最單純的降價促銷,到「膨脹」再到「跨店滿減」,消費者走過了電商平臺一個又一個套路,資深「剁手黨」個個都鍛鍊成了數學大師。
為了湊跨店滿減的單,王蕾購買了足夠用一年的廁紙、餐巾紙、抽紙和小包紙巾,以及兩年都沒用完的整箱洗衣液。
「我男朋友從來沒買過美妝產品,但前年雙11他給我買了一大盒面膜,足足有200張。我問他為什麼買這麼多,他說看到平臺上200張售價299元,覺得非常便宜就買了。我只能感謝他,但我不能告訴他我一周才敷一兩次面膜,200張要用到什麼時候?估計還沒用完,剩下的就過保質期了。」王蕾說。
「而且,他完全是被商家套路了。那次雙11活動期間那款面膜標價是原價499優惠價299,看起來確實很便宜。但購物節結束以後再去同一家店看,價格也確實回到了499,但那個店常年有滿500減200活動,也就是說我只要再在那家店買1塊錢的東西也可以用299價格買一樣多的面膜,那麼雙11促銷的意義何在呢?完全就是套路嘛!」王蕾表示。
對這些平臺和商家設置的套路,網紅papi醬曾有過非常深(gao)刻(xiao)的解讀。
現在請聽題:某商品原價1699元,優惠券30元,跨店優惠券滿200減20,店鋪優惠券滿999元再加購指定商品立減300元,以上所有優惠可疊加使用,商品最終價格是多少元?
相信大多數消費者的反應如下:
套路多到防不勝防,這就是消費者眼中的電商購物節。
12358價格監管平臺曾在一份報告中提及,11月電商購物節扎堆,網購行業價格舉報量也屢屢突破歷史新高,其中超過90%的舉報涉及虛假折扣等問題。報告指出:「從先提價、後降價的老伎倆,到虛構原價、誇大宣傳、優惠違約等新花樣,商家失信現象大量存在。」
某權威媒體也對此評論說:少數電商巨頭,雖然已建立起各自的徵信體系,但自己給自己當裁判,難免出現監管不嚴、打擊不力情況。
畢竟,如今主流電商購物節參與商家數十萬計,商家太多,產品太多,魚龍混雜,平臺也很難監管到位。
該媒體認為:「想走出這一困境,就需要打破各電商在信用管理上的閉環。比如,政府作為外部力量,在失信聯合懲戒上有強大的威懾力。倘若電商平臺與政府共享信用信息,把價格波動、商品評價、失信舉報等徵信數據接入政府信用監管,將有效提高賣家的失信成本,使失信者處處受限。」
無論是消費者還商家,其實都不希望電商購物節這個難得的可以讓商家銷量增加、消費者優惠購物的節日最終變得全是套路。
無論電商購物節是泛濫還是寧缺毋濫,希望所有平臺和商家都不要忘了為消費者營造「美好生活」的初心。
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讓我們一起呼喚真誠,拒絕套路!
(本文中趙巍、張友、王蕾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