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黑錢,現在要按照我說的去做……」這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的開場白,接到這樣的電話,你會怎麼做?
「中央情報局」的來電,接還是不接?
9月下旬的一個中午,家住城北鎮的謝女士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中央情報局的工作人員」,告知謝女士因涉嫌拐賣婦女兒童案,現需要對其名下所有的銀行卡進行核對,需要謝女士配合調查,並要求其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否則會牽連他人,若核實謝女士沒有犯罪事實,則會幫其洗脫嫌疑。
於是謝女士按照對方指示,添加了對方的QQ,下載了對方要求下載的安全防護軟體,並在該軟體中上傳了自己的身份證正反面和人像照片,填寫了相關銀行卡信息。緊接著,再按照對方的指示,向對方提供的支付寶帳戶匯款近5萬元。匯款後,「工作人員」告訴謝女士,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需再多等待幾日才能調查清楚。幾天後,謝女士突然發現其名下一銀行帳戶被人以分期貸款的方式貸走近20萬元。
「犯罪通緝偵查系統」,到底靠不靠譜?
10月13日早上,鄧女士接到一通自稱是「某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的來電,電話中工作人員告訴鄧女士,其與一宗洗黑錢案有關,需要配合公安機關調查,若不配合後果自負。對方讓鄧女士登陸了一個「犯罪通緝偵查系統」,在該網站裡,鄧女士看到了自己的身份信息,網站上還寫著「處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五十萬元」。想到「工作人員」的說辭,鄧女士一時驚慌失措,急忙聽從對方的指示。
對方又告訴鄧女士,公安機關會通過「資金清查系統」洗白鄧女士的罪名,但是需要其在該網站打開「資金清查」的頁面,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全部填進去。這時,對方以「能更快處理罪名」為由,讓其通過花唄、借唄進行借款再轉入銀行卡,並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一一告訴對方,當發現自己帳戶裡近12萬的存款消失時,鄧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以上兩起案件,均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案。不法分子在電話中,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單位工作人員,以事主涉嫌洗黑錢犯罪為由,非法獲取事主的個人信息,進而誘騙事主向私人帳戶轉帳,以此方式實施犯罪。
警方提醒:任何「公檢法」等公職人員不會通過電話進行辦案,不存在核查帳戶,更不會讓市民提現轉帳匯款。市民群眾要提高防範意識,切勿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或簡訊。
【全媒體記者】黃韜煒
【通訊員】彭淑君 羅米拉
【作者】 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