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2》(以下簡稱樂夏2)在兩個多月前己經結束。這幾天,偶然的機會看到一篇評論樂夏2的文章,不禁又勾起很多回憶和思考。
對於音樂,我完全是個門外漢,所以我不能也不敢去評判哪個樂隊的音樂做得更好,而只能說我喜歡哪首歌,或者我個人更偏愛哪個樂隊。
樂夏2裡樂隊眾多,張揚的「不速之客」,含蓄的「達達」,火力四射的「超級斬」,深沉內斂的「野孩子」……每個樂隊都獨具個性。
而給我印象最深,是「重塑雕像的權利」(以下簡稱重塑)和「五條人」。
「五條人」給我帶來深刻印象的,一點來自仁科和阿茂的詼諧幽默,仁科的搞怪與生俱來,這裡無須贅述。另一點則來自於他們的音樂作品和他們自身超高的協調度。隨性的穿著(但凡去過廣東海濱城市或海南的人,看到阿茂的那雙紅色拖鞋,都會會心一笑)。他們的歌,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在舞臺上的表現,都讓我有一種他們的音樂和他們的人己經融為一體的感覺。
而重塑,與其說重塑帶給我的是深刻的印象,不如說它帶給我的是極大的震憾。
先說重塑的音樂。
在看樂夏2之前,我沒有聽過類似的音樂,但我確實一下就喜歡上重塑所做的音樂。在那之後,我又去聽了幾乎他們所有的歌。我仔細地思考我那麼喜歡重塑音樂的原因,得到的結論是,我享受他們音樂的嚴謹和精密(即使我聽不懂他們的歌詞,也沒有我熟悉的旋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
反之的,很多樂隊的表演,在即將結束時,會有一段雜亂無章的狂掃吉他和狂瀉而出的鼓聲(也就是所謂的「燥起來」),讓我完全感覺不到美感,而更多的只是為「燥「而」燥「。木瑪如此,五條人如此……
再說重塑做音樂的狀態
樂夏2裡,重塑第一次出場,結束後有一段重塑日常排練的內容,裡面華東講了一段話:
我沒有什麼靈感,我不相信這種東西,你沒有積累的這種靈感,我覺得是靠不住的。如果重塑的音樂是建築物的話,那麼我希望它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建築物,並且以它獨特的稜角,能夠一直立在那。 ——華東
華東的語言,給我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示。這是我喜歡重塑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不知道有沒有一些網友和我一樣的感覺——看以前所謂的電影大片,覺得很空沒洞無趣,只是純粹是特效推砌;網絡小說,看十幾二十章就感覺再也看不下去;以前喜歡聽的歌,再在再去聽的時候,感覺索然無味……
原來很多的樂趣,隨著年華的消逝慢慢消失……
說大浪淘沙也好,說水落石出也罷,從小變大,從年輕到老去,漸漸的,我才發現,我真正關心的事和人,不過一手之數而己。
而正像重塑樂隊那樣,他們找到自己堅持的東西,找到真正在意的事物,然後緊守住它們,而不為很多外界事物所幹擾。
仔細想想,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只去做那些我們真正關心的事情,那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同時,那又該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呢?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樣的感覺,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