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的夏天 樂隊的夏天

2021-01-18 瀟湘晨報

來源:北京青年報

◎劉憶斯

今天的夏天格外熱,也格外長。進入9月,白露將近,本該是仲秋時節,可國內大多地方還是30℃往上的天氣。夏天的體感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不會太尷尬。雖然搖滾樂隊受眾有飯圈化的趨勢,以及某樂隊在「復活」環節的巨大爭議,已經讓這個國內難得的音樂綜藝越來越糊。

印象裡,如果用一個季節對應搖滾樂,應該就是夏天。搖滾樂史上的經典金曲如貓王的《夏吻冬淚》、詹妮斯·喬普林的《夏日時光》、斯萊和斯通一家樂隊的《夏日情趣》、埃迪·科克倫的《夏日布魯斯》(這首歌最著名的版本是藍色歡呼樂隊翻唱的,被一些好事者上溯為重金屬音樂的源頭),都是關於夏天的歌。當然,搖滾夏曲裡也不能少了鮑勃·迪倫的《夏日》,在新世紀裡,老鮑勃莫名其妙的又火了一回,憑藉的就是收錄這首《夏日》的《愛與偷竊》(2001)和《摩登時代》(2006)兩張專輯。

我們不聊中國樂隊的夏天,也不說21世紀的老鮑勃,而是把時間撥回55年,回到1965年的夏天,回到《重返61號公路》問世的夏天。

1

1965年8月30日,《重返61號公路》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這是鮑勃·迪倫的第六張專輯。迪倫的創作一直旺盛,幾乎他任何一張專輯都是一次創新,一次轉型,而1964年和1965年更被公認為其創作高峰。1964年的《時代變了》給迪倫永遠貼上了「抗議歌手」的標籤(雖然他自己並不認同),而《鮑勃·迪倫的另一面》更集中體現了他超強的原創能力,創作出整張專輯11首作品,迪倫只用了一晚上,準確地說是六個小時和一瓶博若萊葡萄酒。1965年初,迪倫推出了評論家認為「難以超越的」《全部帶回家》,不到半年,這位24歲生日才過去三個月的明尼蘇達猶太男孩又拿出了更偉大的《重返61號公路》。

就在這張專輯發行前幾天,迪倫第三次參加著名的新港民謠音樂節,卻因為用電聲樂隊表演而被現場的觀眾狂噓。民謠死忠認為「插電」的迪倫完全背離了民謠的傳統,是「民謠的叛徒」。然而,這個挫折不但沒有讓迪倫沮喪,反而成為他從「民謠歌手」向能量無限的搖滾夢想家轉變最初也最堅決的一步。《重返61號公路》不但是張全電聲專輯,更把迪倫塑造成搖滾傳奇和搖滾神話。

專輯的起首曲《像一塊滾石》是搖滾樂歷史上的最大金曲,被著名的《滾石》雜誌奉為「史上最佳歌曲」,被無數人聆聽、吟誦、翻唱、膜拜,是人們心目中最能體現搖滾精神的作品。同樣,這張專輯中的《墓碑布魯斯》《瘦子的歌謠》《重返61號公路》(專輯同名曲)《如同湯姆·薩博的布魯斯》也都是鮑勃·迪倫的經典作品。而專輯最後一首歌,11分鐘長的、有著「巴洛克式幽閉恐懼症詩節」的、猶如費裡尼超現實電影夢幻而又荒誕的《荒蕪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深刻的寓意,史詩感的批判,巨大的籠罩感,散發出人文主義的光芒愈發奪目。

為這張專輯命名的「61號高速公路」,是迪倫人生故事,或者說人生神話裡的高頻詞,這條高速公路的起點——明尼蘇達的港口小城德盧斯,是迪倫的出生地,也是他的成長之地。從小到大,迪倫多次離家出走的路線都是沿著61號高速公路「走向任何異鄉」,並連接他的「鄉村布魯斯大道」。可以說,這條路既是迪倫的探尋之路、成長之旅,也是他的心靈棲息地。因此,「這張唱片是進入新的音樂疆域的路線圖,它一方面返回了藝術家年輕時的領地,同時又考察連接(美國)南方和北方音樂遺產的軸心(用最寬泛的術語來說,就是白人音樂和黑人音樂,民謠與布魯斯)——這也是迪倫孜孜不倦的音樂創作所追隨的雙極。」

2

上面那段話我是引用《鮑勃·迪倫:重返61號公路》中的文字,作者是義大利作家、詩人馬克·波利佐提。這本書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小文藝·口袋文庫·33公式系列」中的一本,這套書是愛樂人和愛書人的雙重福音,一本精美的小書,全面、專業又視角獨特地詮釋一張專輯。去年這套書的第一輯出了《地下絲絨與妮可》《大衛·鮑伊:低》《邁爾斯·戴維斯:即興精釀》《湯姆·韋茨:劍魚長號》和《齊柏林飛艇IV》五種,今年又推出第二輯,包括《黑色安息日:現實之主》《涅槃:母體中》《小妖精:杜立特》《人行道:無為所為》和《鮑勃·迪倫:重返61號公路》。

在信息隨時隨處隨手隨眼的當下,為什麼還要看這樣一本書?我的回答是:一,涵蓋性強,這套書不是單純的樂評、碟評,而是一本書將一張經典唱片的創作背景、製作班底、錄製歷程、歌詞解析、音樂批評、意義延伸全面覆蓋。二,針對性強,叢書編輯對文字評介的主體——唱片有非常專業和恰當的選擇,他們挑的既有膾炙人口的暢銷天碟,也有口味獨特的小眾精品,基本包括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分類與不同口味的需求。三,體驗感強,開本小而美,方便帶出門,每當我把這套書中的一本裝進書包,或者塞進褲子後兜,總會想起少年時永不離身的Walkman。《紐約時報書評》稱這套書「涵蓋了對搖滾怪咖細緻入微的分析和獨具隻眼的個人致敬,既隨心所欲又兼容並蓄。」這話還是說得太文縐縐了,用更容易懂的話來說——這套書和好的唱機、音響一樣,是經典唱片的必要裝備。

3

現在的音樂獲取越來越輕易,只要你手機網絡夠強,空間夠大,音樂史上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呼之即來。來得容易,人們也就不會太關注,太珍惜,不想要的時候,也必是揮之即去。如今越來越多的朋友是用、或者說只用手機聽音樂了,具有極大局限性的設備犧牲了音樂的豐富與品質倒還在其次,我覺得用手機聽最大的危害還是讓人越來越對聽音樂沒有耐心,缺乏尊重。很多人用手機聽音樂,都是只聽前30秒,然後隨時切歌。音樂的命運就像迪倫的歌詞一樣,不是「那呼嘯的、急驟的、暴烈的、兇猛的」暴雨將至,而是拖進度條的手指將至。

吐完牢騷,說回鮑勃·迪倫的中文出版。在2016年老鮑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國內書市裡他老人家親手寫的書,只有2015年由上河卓遠重校再版的《編年史》,這書曾在2006年由江蘇人民社首次出版,名字叫《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回憶錄(第一卷)》。上河卓遠把書名改為「編年史」,是遵從了作者的原意,因為原書書名就叫「Chronicles」。

老鮑勃自己寫的書極少,別人寫他的書那可就多了,說汗牛充棟也不為過。民謠詩人、抗議歌手、搖滾巨擘,以及諾貝爾獎得主的多重加持,讓他在每個時代都有著巨大的人氣。換句話說,也就是巨大的價值。因此,他一直是出版社、書商、媒體、傳記作家們的「寵兒」。

在我看過的關於鮑勃·迪倫的書裡,介紹、解析其作品比較好的,推薦三本:上河卓遠的《鮑勃·迪倫的歌 : 492首歌背後的故事》(2019)、中信見識城邦的《劍橋鮑勃·迪倫手冊》(2019)、未讀出版的英國UNCUT編輯部整理的《經典搖滾音樂指南:鮑勃·迪倫》(2016)。如果有人想昨日重現,深入了解迪倫當年傳奇事跡的,也推薦三本:上海譯文社《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這本書南京大學出版社曾在2008年出過),廣西師大社的《鮑勃·迪倫在紐約 : 1961-1964》,上河卓遠的《滾雷日誌 : 鮑勃·迪倫的傳奇巡演》。真巧,這三本書都是2018年出的。

4

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還是那麼熱愛老鮑勃?波利佐提有一段話頗有道理:「對於迪倫音樂的評論無論多麼有洞察力、其分析無論多麼詳盡,其音樂自身卻具有再次捲土重來的反撲力量,它會對勇敢的評論家又一次發出挑戰,迫使他嘗試新的理解和闡釋,迫使他知道終有詞不達意之時。」探究人性之複雜,飽含批判與哲思,內容雋永,常聽常新,能符合併道出不同世代的需求與心聲,這就是迪倫,或者他的音樂的魔力吧。

其實,說到搖滾樂歷史上最著名的夏天,還不是1965年的夏天,不是在羅德島的新港,或者紐約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A號錄音室(《重返61號公路》在這裡錄製),而是在1969年,在伍德斯託克。不過伍德斯託克音樂節迪倫是缺席的,他拒絕的既是音樂節也是那些蜂擁到他家後院過節的嬉皮士(迪倫當時的家就在伍德斯託克附近)。這其實也證實了許多人拒絕承認的一點——「迪倫並不是他所參與塑造的時代和文化的產物,而是那些塑造他的時代和文化的產物」。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主要發起人埃利奧特·臺伯在其書《解放的種子》結尾處寫了這麼一段話:「那個夏天結束的時候……我知道無論我去哪裡,無論我做什麼,伍德斯託克都將伴隨著我。它也許沒有改變世界,但卻極大地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希望《樂隊的夏天》也能改變一些朋友對音樂的態度,聽音樂是一種生活,而不是只在夏天。去聽音樂吧,音樂多好啊。

【來源:北京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鮑勃的夏天 樂隊的夏天
    夏天的體感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不會太尷尬。雖然搖滾樂隊受眾有飯圈化的趨勢,以及某樂隊在「復活」環節的巨大爭議,已經讓這個國內難得的音樂綜藝越來越糊。印象裡,如果用一個季節對應搖滾樂,應該就是夏天。搖滾樂史上的經典金曲如貓王的《夏吻冬淚》、詹妮斯·喬普林的《夏日時光》、斯萊和斯通一家樂隊的《夏日情趣》、埃迪·科克倫的《夏日布魯斯》(這首歌最著名的版本是藍色歡呼樂隊翻唱的,被一些好事者上溯為重金屬音樂的源頭),都是關於夏天的歌。
  • 鮑勃·迪倫的夏天,樂隊的夏天
    本公號所刊文章,除特別說明外,均為原創今天的夏天格外熱,也格外長。進入9月,本該是仲秋時節,可國內大多地方還是30℃往上的天氣。夏天的體感讓《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不會太尷尬。雖然搖滾樂隊受眾有飯圈化的趨勢,以及某樂隊在「復活」環節的巨大爭議,已經讓這個國內難得的音樂綜藝越來越糊。印象裡,如果用一個季節對應搖滾樂,應該就是夏天。
  • 樂隊的夏天,我們的夏天
    青春是縱然夢想很遠踮起腳尖就能更近一些你看過《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節目裡有星河滾燙有皓月清明更有滿樹繁花因為它充斥著人間理想心之曙光炙熱夢想樂隊的夏天特邀嘉賓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火了。就像那些樂隊一樣,面對生活,積極又可愛,同時秉持著自己的理想。演出時刻樂隊的夏天,夏天的樂隊,二者相宜,甚是妙哉。
  • 樂隊的夏天× 摩登天空的夏天√
    本季《樂隊的夏天》最大彩蛋:鮑家街43號樂隊原班人馬重組在本季《樂隊的夏天事實上,第一季《樂隊的夏天》的時候我也預測過,只不過第一季我純粹是按照實力和內心喜愛程度去預測的,結果錯的有些離譜。但這一季我卻猜中了那麼多,倒也不是我運氣變好了,而是我對《樂隊的夏天》的潛規則摸透了而已。只不過在本期《樂隊的夏天》開始之前,即使讓我往最極端的方向去猜,我也不敢想像,居然HOT 5全部都落入了摩登天空的手裡。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真的到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33支樂隊將燃炸這個夏天,讓更多的人走進樂隊、了解樂隊,原來除了主流音樂外,還有這麼多豐富多彩、風格迥異的音樂類型, 原來音樂可以更搖滾、更瘋狂。達達樂隊帶來回憶情懷的《南方》 ,光芒萬丈的福祿壽三胞胎姐妹 、頂流出圈的後海大鯊魚,老牌樂隊重塑、木馬的炸場演出….。
  • 樂隊的夏天真的是樂隊的夏天
    最近可能由于是之前關注了下五條人樂隊,所以,瀏覽網頁時,給我推送了好多樂隊的夏天的信息,所以,抽空看了下,也算是對音樂愛好的支持吧。《樂隊的夏天》是一檔原創音樂綜藝節目,由相關名人擔任超級樂迷。該節目集結了不同風格的三十餘支樂隊,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
  • 開票 | 樂隊的夏天,屬於他們的爵士樂隊的夏天!
    這個夏天愛奇藝出品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打破傳統綜藝節目所需的
  • 《樂隊的夏天》,充滿「爭議」的夏天
    6月1日晚,《樂隊的夏天》迎來了第二期,比第一期開播時的熱度高了許多,這一期的樂隊裡殺出了幾匹黑馬,引來了不少觀眾的熱議,看來「樂隊的夏天」是要來了。在開播前就極具知名度的「宇宙人樂隊」,成立十餘年的「果味VC」,在新的一期節目中經歷了淘汰,新老樂隊之間戰火燃起,老樂隊精力充沛,新樂隊也絲毫不認輸,讓這個節目的質量越來越高。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特別是一些網友的評論很專業,很有思想性和引導價值,曲響菌在想,如果《樂隊的夏天》裡的樂評人是你們這些人的話,那再怎麼的也能把《樂夏》的品位拉高一個層次,而不至於因為那些「油膩」的樂評人而被眾網友集體吐槽。
  • 感謝《樂隊的夏天》
    感謝樂隊的夏天,讓中國好的樂隊可以出圈,這個夏天,我們在熱搜上常常看到關於樂隊的各種熱搜,我們討論搖滾,討論音樂,每場音樂節和live演出都比以前熱情高漲。時間退回到10年前,那年夏天浙江衛視有個叫做《百世群音》的節目,那年微博才剛剛誕生,那年的夏天也很搖滾,但是沒有出圈,關注的人自然關注,不關注的人還是一無所知。節目過後就沒有然後了。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樂隊的夏天有感
    鼠年開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原因,宅在家時間較多,除了帶娃的時間之外,補看去年沒看但是被很多人安利過的樂隊的夏天,真的超驚喜有這麼好看的音樂綜藝,基本天天有時間就看,又好聽又感動。2. 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的很棒,有理想有希望的日子真的很棒,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真的很棒,and會樂器的女生真的會發光耶~ 3.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觀後感:規則與自由
    在剛剛結束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1V1的第二場對決中,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我喜歡的木馬樂隊、HAYA樂團晉級,同時,我也非常遺憾地看到達達樂隊、野孩子樂隊和白皮書遺憾地暫時離開了樂夏的舞臺。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在1V1對手和歌曲選擇的過程中,大家已經看到了,大家對規則的態度。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點燃的夏天
    很慶幸,18歲的夏天被樂隊點燃了。揮舞的雙手,變換的燈光,噴射的火花,歇斯底裡的吶喊,心潮澎湃的音符,不顧一切的跳水,縱身而躍的新褲子,摔電吉他的刺蝟,恣意徜徉的痛仰,野蠻生長的九連真人,特立獨行的海龜先生,桀驁不馴的盤尼西林……所有的斑斕都是那個夏天獨有的印記。樂隊以它獨有的感染力點燃了我18歲的盛夏。
  • 《樂隊的夏天》 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 「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2:再一次搖滾的夏天
    被疫情壓抑的人們迎來了難得的解放,這個夏天的娛樂圈也正逢災後的小解放。愛奇藝的節目《樂隊的夏天2》正式上檔。比較大力度關注港臺流行樂的鄙人,由於對樂隊並不是太感冒,所以並沒過多關注第一季,只看到朋友圈無數經紀人朋友在轉發,偶爾點點讚,但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讓朋友圈裡許多潛水的樂評人變得相當活躍。在上篇關於《隱秘的角落》的文章裡曾提過一些獨立樂隊,說到獨立樂隊,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浙江杭州萬塘路的酒球會。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抓住夏天的尾巴
    01 時隔整整一年,《樂隊的夏天》終於回來了。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剛開播就又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和意外。這或許就是《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獨特的魅力吧。 已經播出兩期的節目中,除了周迅的加入,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水木年華被淘汰。 作為一支經典被傳唱許久、大眾認知度極高的樂隊,在許多人心中,水木年華是一支為青春而歌唱的樂隊,但大概是期望越大,換來的失望也會越大。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抓住夏天的尾巴
    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剛開播就又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和意外。本季《樂隊的夏天》延續了上一季的整體風格,除了賽制的變化,周迅的加入也讓人感到驚喜。作為大眾心中閃著光的女神,周迅卻可以在節目中和大張偉插科打諢,向樂隊表達敬意,在舞臺中央蹦迪,完美地融入到節目中去。這也使本來打算只參與一個節目賽段的周公子,爽快地為節目挪出所有的檔期,籤下一整季的節目的出席嘉賓席位。
  •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變味了?
    所以,這一季《樂隊的夏天》大量的篇幅用在了「藝術人生」式的故事線裡,這是讓老觀眾感覺不對勁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多希望看樂隊們互相打起來,而是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充斥著圈子式的抱團,樂隊之間互相抱團,專業樂迷也抱團。有朋友在滾堂的評論區總結說這一季無非就是「京圈老炮>京圈樂隊>國內其他樂隊>臺灣樂隊>偶像出身」,說得太精闢了。
  • 是夏天,是樂隊的夏天
    還好,這個夏天,依然有樂隊。《樂隊的夏天》如期而至,在這樣的一個年份裡,能夠有一個節目聚集起樂隊,讓他們有舞臺可以繼續演奏、歌唱,已經再好不過。關於樂隊,小志也有著自己的一些小小偏好。01席德與南希《席德與南希》根據著名英倫搖滾樂隊THE SEX PISTOLS(性手槍樂隊)貝斯手席德•維舍斯與女友南希的故事改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