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這個時候,大部分城市應該是音樂節接連不斷,我們在烈日的草地上吶喊、跳舞。
但今年現場的live怕是難得盼到一場,只能透過屏幕感受現場的魅力。
還好,這個夏天,依然有樂隊。
《樂隊的夏天》如期而至,在這樣的一個年份裡,能夠有一個節目聚集起樂隊,讓他們有舞臺可以繼續演奏、歌唱,已經再好不過。
關於樂隊,小志也有著自己的一些小小偏好。
01
席德與南希
《席德與南希》根據著名英倫搖滾樂隊THE SEX PISTOLS(性手槍樂隊)貝斯手席德•維舍斯與女友南希的故事改編而成。
Sid自小就跟隨著以販賣毒為生的母親,Nancy則出生於一個美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17歲的時候離家出走去往紐約。成為了一位骨肉皮:跟隨樂隊鬼混的女孩子。
兩個人因毒品相識,而後相愛,居住在切爾西的廉價旅館內。
家庭造就了Sid的暴戾,即便是在面對自己的愛人時,他也無法保持一直的溫柔。是的,他會毆打Nancy。他們彼此相愛,但也在互相傷害。
故事的最後以Nancy被槍殺(是否為Sid所為有待考證)、Sid注射鎮定劑過量死亡而終結。
PO一個在豆瓣看到的影評:
@L路人X
Sid和Nancy像是社會底層的兩條爬蟲,自願卑賤地殘活著,一步步自我毀滅,在我看來,他們更像Bonnie和Clyde,一樣沒有明天。
02
NANA
矢澤愛所繪製的少女漫《NANA》中,重要主角大崎娜娜與其戀人本城蓮的原型,便是Sid&Nancy。
尤其是本城蓮的人物設定與形象,都與Sid十分相似,兩人均為樂隊貝斯手。
本城蓮
Sid vicious
Sid脖子上掛有一把南京鎖,由他們開始,南京鎖也成為愛情的一種見證。由女方管理鑰匙,男方則佩戴項鍊。
蓮的脖子上也有一根南京鎖,鑰匙則交于娜娜。
最初同屬於搖滾樂隊Blast的娜娜和蓮,分別擔任樂隊的主唱和貝斯手。蓮與娜娜都出生於並不完美甚至是破碎的家庭之中,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陷,這一設定與Sid&Nancy也極為相似。
在《NANA》中的娜娜和蓮,在蓮被Trapnest隊長一之瀨巧挖走並成為該樂隊貝斯手之後,兩人則成為了互相較勁、同時也深刻地愛著彼此的競爭對手。
漫畫目前依然是未完結狀態,動畫的最後部分結局也十分模糊。唯一能夠知道的是,在漫畫77畫中,在去家鄉接蕾拉的時候,吸毒後出現幻覺的本城蓮將樓臺上的黑貓看作娜娜,再加上狗仔隊的跟蹤,導致他駕駛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本城蓮最終死亡。
本城蓮的結局與Sid的結局也極為相似。
03
Vivienne Westwood
由於矢澤愛出身於模特專業,擁有著極為敏銳的時尚觸覺以及深厚的專業功底,所以她所繪製的漫畫都非常注重塑造整體人物的時尚感。
在她的各本漫畫中都能感受到她對朋克以及搖滾的喜愛,在《NANA》中,她則大量加入了同一品牌的服裝以及配飾。
那便是朋克教母的同名品牌:Vivienne Westwood。
大崎娜娜所屬樂隊Blast中,以她和真一為首,是VivienneWestwood的忠實粉絲。從服飾到身上所佩戴的耳環、戒指等,均為Vivienne Westwood。
在《NANA》中出現的部分Vivienne Westwood:
大崎娜娜部分:
關於Vivienne Westwood的一些故事,就要回到Sid&Nancy電影的原型—性手槍樂隊。
1975年在倫敦組建的性手槍樂隊,雖然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年半,但是卻被視為流行樂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樂隊之一。他們引發了英國的朋克運動,並啟發了許多搖滾和朋克的後來者。
在《NANA》中,也多次出現該樂隊的信息與海報。
一手組建並作為性手槍樂隊經紀人的Malcolm McLaren,也就是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的第二任丈夫。Malcolm對Vivienne這一品牌的建立乃至是對她本人,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Malcolm與Vivienne
1971年,Malcolm和Vivienne在倫敦國王大道430號開設了兩人的botique店鋪,一開始只是售賣黑膠唱片與Vivienne設計的衣服等。
這間店名為Let It Rock,後續更改為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並於1974年更名為SEX。
這間店鋪售賣的不僅僅是商品。它成為了當時英國早期朋克圈的聚集地,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有意義的地標。
店名「SEX」,也成為了性手槍樂隊名字的來源。
性手槍樂隊成立後,Vivienne開始給他們設計舞臺服飾,這支樂隊在當時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此她設計的服裝也引起了大眾關注。
Vivienn在某種程度讓朋克有了可被具象化表現的形式,延續到現在朋克樂隊,極具標誌性的朋克衣著風格元素,諸如撕口子或挖洞的T恤、拉鏈、色情口號、金屬掛鏈等,都與她緊密相連。
她將朋克浪潮帶入主流,一直試圖突破主流、傳統的審美,在她創造這些衣著的那個年代,在由法國巴黎的高級時裝統治著時尚界的年代,要知道這些衣服會被媒體報導為「垃圾」,不能稱之為時尚的衣物。
I was messianic about punk, seeing if one could put a spoke in the system in some way.
-Vivienne Westwood
20世紀70年代,在極為蕭條的經濟背景和特殊政治背景下,英國社會出現了大批的失業者以及輟學群體。這一群體以自己的方式抗議著對世界和生活的不滿,以特立獨行的裝束來表達自己的反抗。
在這一社會下誕生的朋克,無論是音樂還是時尚,傳達的都是:顛覆壓迫、反不屈從主流、去自由地表達自我。如果僅僅以衣著風格來定義朋克,小志個人認為有些狹窄。
就像Vivienne的設計並不只是一直圍繞著最初的朋克形態,她也將古典與歷史帶入服飾設計中。
她將自己對於世界和社會的態度通過服飾表達,她曾經把自己的秀場變成遊行現場,也在很多秀服裝裡,縫入了自己的「反抗」。
從1970S植根於她內心的朋克精神,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退。她依然是1970S年代,站在SEX店門口的那個朋克女郎。
THE SEX PISTOLS、Vivienne Westwood、Sid&Nancy、NANA,他們因為一個樂隊而被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一支樂隊引起的連鎖反應,延續了長久的時間。跨越了樂隊的範疇,激發了時尚、電影、動漫乃至更多。
一支樂隊對於某一部分人群的意義,並不止於一場綜藝、一場演出,他們在音樂中注入自己的精神、對於社會以及生命的態度,他們的追隨者在其中獲得的東西,也不僅僅只是幾首歌那麼簡單。
*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