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專區,5G新閱讀展示吸引了不少參展商和觀眾圍觀。
在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展廳,劉慈欣的科學漫畫系列《圓圓的肥皂泡》被改編為5G出版物。觀眾通過三面大屏幕,可以像看電影一樣閱讀書中的情節。
在現場,一名5歲的小朋友翻開實體書,發現書中「無數個大肥皂泡,飛越了漫長的路程,從遙遠的印度洋上空來到了我們的大西北」的情節被高清大屏呈現出來。她笑著說,「這裡面的泡泡是我最喜歡的,有黃色的,也有綠色的。」小朋友通過實體書配置的一副簡單眼鏡,可以觀看書中的動畫情節,直觀地感受書中的內容。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現場體驗發現,通過VR眼鏡,《圓圓的肥皂泡》以720°的角度呈現,無論從上下左右哪個視角都可以看到展示的內容。配合書中的解說和音樂,仿佛來到了書中呈現的科幻世界。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新媒體部主任邵丹介紹,目前,5G樣書公眾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觀看。一種是放在公共場所的大屏幕,觀眾可以進行集體觀看研讀,一種是通過手機、VR眼鏡個人沉浸式閱讀。「這種5G新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將傳統的書籍以全景化的方式沉浸,也可以原景復刻博物館,比如將國家博物館的甲骨文展覽以立體化的方式呈現,觀眾即使身處別的公共空間,也可以了解到展覽的情況。」
在現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文化資源通過5G大屏幕以公眾更容易理解和更加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打造的一款數字畫屏,可以展示博物館的文物或者畫廊的畫作。以博物館歷史壁畫為例,觀眾使用一款名為博物館探究鏡的手持設備,可以直接掃描文物,了解其中的歷史知識,避免盲目看展。這款數字畫屏也可以像數字相冊一樣展示畫廊裡的全部畫作,方便觀眾瀏覽。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劉洋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郝羿編輯/張鵬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