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什麼英國的演員大多都是學霸?綜合分析一下英國教育的環境和特點,似乎更容易理解這一點吧!
誰說演員沒文化?要知道,在英國,演員大多都是學霸!
他們在演藝界有傲人成績,而其教育背景卻橫跨文學、工程等多個領域。
綜合分析一下英國教育的環境和特點,似乎更容易理解這一點!
英國的教育致力於培養「有趣味」的人:
發掘興趣、培養興趣的過程,本身就是感受幸福的過程。
英國中小學生的課程非常惹人嫉妒,為什麼這麼說?
英國一個小學的學生可以選擇同時學習法語、西班牙語,也可以選擇繪畫和鋼琴演奏課程。
而中學在3:45之後的時間不再安排授必修課,那些課表上的空白時間,則為擊劍、遊泳、繪畫、芭蕾、鋼琴、小提琴等多達十幾種的選修課所佔用。
每所學校課程設置都不同
在英國,每一所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不同,課程的設置細節也不相同。
「年輕企業家」課程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做東西,然後將東西通過各種慈善活動等形式賣出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商業技巧,鍛鍊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有些學校的「童子軍」訓練課程,包含划船、射擊、平地匍匐搜索等,都是英國軍隊中專業人士來輔助訓練的。
甚至還有幸福學課程,把語言、邏輯、文化、體育、精神、個性、道德、交際等教育範圍重新融合在平常的課堂和課餘生活中。
重視體育精神是共性
也許很多英國中小學的課程設置不盡相同,但一定有其共同的特性。
比如,對於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
英國的中小學校無一例外地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式體育運動,這無關學校或者個人的競賽榮譽,而是讓孩子們在體育中學會投入,吃苦,堅持和互助。
英式橄欖球,騎馬,划船,擊劍,射擊,足球,籃球,遊泳,網球,曲棍球,舞蹈,越野長跑等等兼顧了學生們興趣的廣度。
學校提供最好的設施,教練,如果孩子在對某一個體育項目特別投入,學校會有專門輔導,從營養師到運動心理諮詢師,無微不至地培養學生的運動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