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型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前不久剛剛在上海摘得「白玉蘭獎」最佳電視綜藝節目大獎。眼下這個曾帶給觀眾許多感動的節目正在河北大廠影視小鎮錄製第二季,節目總策劃之一、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與劇組的同事們緊鑼密鼓地「炮製」一個又一個新的動人故事。
田沁鑫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戲劇導演、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之所以參與到電視綜藝節目中,是因為《故事裡的中國》由國家話劇院和央視聯合打造,「我本來以為自己像個領導一樣,過來指點指點就行了,沒想到跟央視的領導見面,聽過他們的想法後,又變成個創作人員回到一線幹活。」對於舞臺很熟悉的她,通過這個節目更深入地了解到電視工作者的辛苦,節目錄製經常得熬夜,「不過還是非常開心,因為每一期節目都有新鮮的故事,新鮮的人物,新鮮的場景。」
《故事裡的中國》第一季主題是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致敬,藉助《永不消逝的電波》《林海雪原》《烈火中永生》《白毛女》《橫空出世》等近三十部經典文藝作品,把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通過電視手段重新組合、凝練內核、創新舞臺構成,讓觀眾得以從故事中看時代進步,從人物身上體會英雄精神。
田沁鑫說,在電視節目裡通過戲劇形式再現這些經典並不容易,創作者要從各個方面做大量的工作,無論時代背景、故事內容、理論依據都要力求精準呈現,每一期讓觀眾酣暢淋漓的節目背後都有巨大的工作量。
在她看來,第一季最難的當屬《橫空出世》那一期。因為劇情的原因,短短三十分鐘的演出有大量場景轉換,要調度三個不同的舞臺,「難度之大讓我覺得都無法完成,但最後還是咬著牙完成了。」有的節目難歸難,但她心裡依然是愉快的,比如《青春萬歲》,因為劇情要求也有許多場景轉換,有洗漱間,有教室,還有天安門廣場,但因為對原作的喜愛,對那種生活的喜歡,遇到困難時也不會覺得壓力太大。
第一季的節目還有經典的文藝作品作為「靠山」,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再現。眼下正在錄製的第二季則是向當代英模致敬,大都是原創的新故事,創作難度大大增加。據了解,觀眾將會在第二季中看到鍾南山院士的故事,看到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的抗疫經歷,看到犧牲在扶貧一線的黃文秀的故事,看到「草原額吉」都貴瑪養育28個孤兒的故事……
對田沁鑫而言,做《故事裡的中國》不僅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工作,更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和鍛鍊,「雖然每期節目的戲劇環節只有半個小時,但每個都是一場大戲,整個過程中導演要考慮各方面的問題,要不是參與這個節目,我不可能這麼迅速排出這麼多現實主義作品,要感謝央視給戲劇提供了這樣一個舞臺。」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很多一線明星參與到《故事裡的中國》的錄製,比如胡歌、劉濤、陳數、劉燁、郭濤、倪大紅、李光潔、辛柏青、吳謹言、閆妮、蔣欣等。與他們的合作,也給田沁鑫留下了深刻印象。
「胡歌是讓我尊敬的演員,他在錄製中沒有什麼偶像包袱,不太在意自己,總是很安靜地接受導演的安排,但同時,他又是個有思想的演員。」田沁鑫透露,在錄製《永不消逝的電波》時,胡歌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而是按照人物思想和性格對臺詞提出修改意見。因為《延禧攻略》而大火的吳謹言,在錄製《鳳凰琴》時同樣讓田沁鑫感到意外,「不錄製的時候,她總是坐在角落裡背詞,錄製的時候會一遍一遍地按照導演要求重複,有一次要求她哭了三遍,她都能哭出來。」雖然劇組給吳謹言化的妝已經很樸素了,但她還要求再樸素一點,完全沒有偶像包袱。
接受採訪時,田沁鑫正在錄製關曉彤主演的《草原額吉》,也讓她看到了偶像濾鏡之外的北京大妞關曉彤。關曉彤小時候曾和田沁鑫合作過話劇,如今依然保有著那種大大咧咧的感覺,工作的時候又能表現得非常職業和認真。劇中需要關曉彤說那種蒙式普通話,雖然從來沒有接觸過,但她也很快克服困難找到了狀態。
作為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在劇院的工作也包括話劇演出的影像化製作,錄製《故事裡的中國》對她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幫助,「我很喜歡線下的劇場藝術,但線上時代的來臨不可抗拒,用舞臺化的方式,電影化的拍攝手法製作電視節目,在我的人生中能夠碰到這樣全新的挑戰和機遇,我真的覺得很幸福。」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牛春梅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