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界再失大師 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先生19日病逝

2021-01-09 每日甘肅網

  敦煌學界再失大師

   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先生19日病逝享年81歲

  實習記者鄭宇飛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昨日,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3月19日凌晨1時20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1歲。

  昨日上午9時,在蘭州華林山殯儀館追思堂舉行了賀世哲先生遺體告別儀式。賀世哲先生是繼段文杰先生後敦煌學界隕落的又一顆星。

  遺體告別儀式昨日舉行

  昨日上午,蘭州華林山殯儀館追思堂舉行了賀世哲先生遺體告別儀式。賀老生前好友、弟子以及敦煌研究院眾學者前來緬懷這位將半世紀心血傾注於敦煌藝術研究事業的學者。

  賀世哲先生出生於陝西省延川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早年投身軍旅。賀世哲與大漠敦煌正式結緣是在1961年12月,那一年他調入地處大漠戈壁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從事敦煌歷史文化研究工作。此後的半個世紀他都在為敦煌傾注心血,他曾任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館員、研究館員等職務。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後,第二年賀世哲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黨委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1993年離休後,賀世哲仍難捨敦煌情,長期兼任甘肅敦煌學學會顧問。

  先後出版敦煌學專著6部

  據了解,自1976年以來,賀世哲先生先後出版過《敦煌石窟論稿》、《敦煌圖像研究――十六國北朝卷》等專著6部,發表論文50餘篇,在敦煌石窟歷史和內容研究方面取得了開拓性、突破性的成就。他為推動敦煌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敦煌學界所取得的成就為國內外學術界所推崇。

  據賀老先生的同事、後輩們回憶,賀先生在學術上寬以待人,獎掖後學,常常將自己所知毫無保留地提供和傳授給同行學者及青年學子;賀先生嚴守學術規範,學風嚴謹,對所研究的每一個問題都要經過仔細推敲和反覆斟酌;對別人的成果,都在自己的著述中明確注出。敦煌研究院相關人士評價賀老先生:「在敦煌學術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刻苦鑽研和開拓創新精神,以及留給我們的豐碩研究成果,堪為學界楷模,其為人治學、道德文章,永遠是後代敦煌學人的光輝典範」。

  賀世哲生平

  

1930年農曆10月16日出生於陝西省延川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1948年10月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司令部任機要員。

  195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冬赴朝鮮,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任參謀。

  1951年11月回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三部任機要員。

  1954年12月轉業到北京建築工程局幹部學校從事人事管理工作。

  1956年賀世哲同志響應黨和國家「向科學進軍」的號召,考入蘭州大學歷史系學習。

  1960年8月畢業後分配到蘭州藝術學院任教。

  1961年12月,賀世哲同志調入地處大漠戈壁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從事敦煌歷史文化研究工作。

  1980年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

  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1985年起賀世哲同志任院黨委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

  1993年離休,長期兼任甘肅敦煌學學會顧問。

相關焦點

  • 【隴原記憶】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 與敦煌半個世紀的相守
    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 與敦煌半個世紀的相守  記者魏潔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 時間總是不理會人們的悲傷與牽掛,自顧自地往前走,恍然間,金城的春天又來了!去年的今天,著名的敦煌學者,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賀世哲先生帶著對敦煌深深的眷戀與不舍,離開了這個世界。春風再次吹綠了沙漠絕塞中那塊小小的綠洲,賀世哲的遺孀,同為知名敦煌學者的施萍婷老人,早在一周前就從蘭州啟程,重新踏上他們曾經一起為之奮鬥終身的地方——敦煌莫高窟,在愛人的墳前祭獻一束鮮花。那裡,是他們夫婦一呆就是半個世紀的心靈故鄉,那裡,承載了他們畢生的期翼與夢想。
  • 敦煌學家賀世哲先生逝世 生前研究成果豐碩
    中新網蘭州3月21日電 (記者 朱世強)記者21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著名敦煌學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賀世哲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9日凌晨1時20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1歲。敦煌研究院評價稱,他的為人治學和道德文章,永遠是後代敦煌學人的光輝典範。
  • 著名敦煌學家賀世哲辭世 告別儀式昨在蘭州舉行
    遺體告別儀式昨在蘭州華林山殯儀館舉行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 盧偉山)3月21日上午,著名敦煌學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賀世哲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蘭州華林山殯儀館追思堂舉行賀世哲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9日凌晨1時20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1歲。  賀世哲在半個世紀的敦煌學術生涯中,熱愛敦煌事業,鍾情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 西餐廳裡的藝術展 敦煌藝術大展首次亮相上海必勝客餐廳
    東方網記者劉昊12月10日報導,「以青春視角,看千年敦煌的活力湧動;以時代觸覺,感受餐飲與文化的東西方文化碰撞」。今天下午,「年輕人眼裡的藝術敦煌」藝術展亮相必勝客上海新世界餐廳。同時,必勝客通過與敦煌博物館的合作,讓西方美食與中國文化相互碰撞,令敦煌文化飛出敦煌,激發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必勝客也借「年輕人眼裡的敦煌藝術」與年輕人展開對話,拉近和消費者的距離。
  • 敦煌學:流光百年 歷久彌新
    ——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光明悅讀:1930年,陳寅恪先生在《敦煌劫餘錄》序言中正式提出「敦煌學」的概念。何謂「敦煌學」?郝春文:敦煌學是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史跡和敦煌學理論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包含上述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歷史、地理、社會、民族、哲學、宗教、考古、語言、文學、音樂、舞蹈、建築、科技等等諸多學科的交叉學科。
  • 日本人為什麼將敦煌看作自己的文化故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經常刷抖音的朋友們,都知道新疆美人哈妮克孜表演的舞蹈《一夢敦煌》,網友都驚呼敦煌壁畫似乎活了。節目中哈妮克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讓眾人驚訝於她的顏值之外,她表演的敦煌舞更是增加了敦煌的神秘感與吸引力。哈尼克孜表演的舞蹈靈感來自於敦煌莫高窟窟內的壁畫——「伎樂飛天」。他們身姿輕盈、體態飄逸,自然而然地將你帶入蕭笛齊奏的敦煌樂曲中。
  •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發現記
    《壇經》,按照流傳系統又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而敦煌本全稱則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按照佛教文獻學的約定,凡佛所說,可稱之為「經」;僧人所說,則只能稱之為「經釋」、「論釋」,或總而言之為「中國撰述」。在所有的「中國撰述」中,唯獨《六祖壇經》被推崇為「經」,這是絕無僅有的。
  • 故宮院刊︱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供養人是誰?
    他注意到第217窟西壁龕下北壇南壁西向第三身和第四身供養人分別題作「囗囗囗戎校尉守右囗衛翊囗右郎將員外置同囗貞(缺)魚袋上柱國嗣瓊」和「囗囗嗣子嗣玉」,因這二者都以「嗣」字排輩,使賀先生聯想到了P.2625《敦煌名族志》。在《敦煌名族志》中,陰稠的孫輩正是以「嗣」字排輩,如陰嗣業、陰嗣瑗和陰嗣王等。
  •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文化 2020-12-25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是我們敦煌姑娘,請多關照!」
    比如說起我們熟知的莫高窟飛天壁畫,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可能是那個著名的反彈琵琶的飛天形象,事實上,在敦煌莫高窟現存飛天4500餘身,幾乎窟窟皆存。要想講好飛天,不僅要懂得相關的佛教知識,向觀眾講明白出處,還需要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多層次對比,才能深刻領悟到敦煌飛天的藝術魅力。拈花飛天。
  • 敦煌國樂 絲路流芳 記「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系列活動
    敦煌2018年7月23日電 /美通社/ -- 絲路敦煌,古代河西走廊上的明珠。自漢代張騫打通中原與西域的交通之後,古往今來,作為交通樞紐,敦煌不但是軍事、經濟重鎮,在文化藝術上也是中外交融之地。外來的音樂形式、樂器與中國固有的音樂在這裡交匯、共存並發展直至融合,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醜女」無敵,賀世哲翻身晉級甜歌手發新歌
    2011年出道的賀世哲一直以曲風偏快的甜歌,動感活潑的小舞曲為主歌路,外形主要以青春感的少女形象示人。而現在,賀世哲一改自己往日青春洋溢的形象,在造型與音樂內涵中,加入了感性與成熟,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飽滿,完美蛻變。  因為愛好音樂,在平臺翻唱大量歌曲,被音樂製作人發現。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語言文學方面,對敦煌俗字的研究填補了4—11世紀寫本俗字研究的空白;對敦煌變文講經文等文學資料的研究則解決了鼓子詞、諸宮調、詞話、寶卷等後代流行的民間講唱文學的來源問題。敦煌石窟藝術方面,歷時千餘年的石窟建築、彩塑和壁畫三者結合的文化遺存,使學界對4—11世紀中國美術史有了全新認識。此外還填補了中古時期寫本裝幀形態研究的空白。
  • 賀世哲首張大碟《一加一等於我愛你》 震撼發行
    賀世哲專輯封面  搜狐娛樂訊 一個嬌豔欲滴、美麗絕倫的小天使賀世哲,自從2011年出道以來,在歌壇進入聽眾的視野以後,接連不斷的製造新聞焦點和熱點,一直以甜美清新的甜歌,動感歡快的小舞曲為主歌路,她以乾淨清澈的嗓音傾情演繹一首首廣為傳唱的動聽歌曲
  • 楓民|敦煌的記憶
    工步營造深夜小面------------------------------------------------------從小,就從父母那裡知道有個遙遠的地方叫敦煌,那兒有位受人尊重的前輩大師--常書鴻先生。我曾經兩次到過敦煌,因為都是匆匆之行,所以留下的記憶各不相同。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9月22日開機!
    9月22日上午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世林等研究院領導,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監事長、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攜拍攝團隊,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等主要演員出席了開機儀式。
  • 賀世哲發新歌 歌唱天賦被譽下一站天后
    賀世哲 紛紛擾擾的音樂圈從來不乏後起之秀,才貌雙全的歌手可謂藏龍臥虎,在華語樂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日前,一首《夠不著的吻》讓眾聽友大吃一驚,慵懶甜美略帶綿羊的聲色堪稱完美,讓人不禁好奇歌曲的演唱者賀世哲是何方神聖。據悉,賀世哲是內地新銳女歌手之一,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現居住於北京,主攻歌唱表演專業。因長相甜美清新,賀世哲曾多次被選為電影電視的演員,並擔任重要的角色。
  • 臺灣南華大學《敦煌學》1-35輯目錄
    )譯本考釋(1)兼論臥輪與摩訶衍入蕃所授禪法之關係吳其昱7.東海大師無相傳研究---冉雲華8.論莫高窟七佛藥師之堂非由洪辯所開鑿蘇瑩輝9.敦煌寫本眾經別錄之發現----潘重規敦煌學第五輯(1981)1.戴密微先生Paul Demieville(1894-1979)法國桀溺Jean-Pierre Dieny撰(譯者注);吳其昱譯2.戴密微先生著作目錄
  • 賀世哲新歌《如果你愛我》 讓愛有了新註解
    賀世哲新歌《如果你愛我》  搜狐娛樂訊 聽多了愛情歌曲,總感覺有些俗套。因此,偶爾聽聽,也是為了解悶而打發時光。哦,原來是歌壇新秀,名聲斐然的賀世哲的新作。  因為我是賀世哲的忠誠粉絲,對於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曲,可以算得上耳熟能詳,雖然自己五音不全,但也能夠全部哼唱下來。賀世哲在歌壇素有「甜歌小天后」之稱,她的演唱風格甜美清新真摯,嬌俏迷人的歌聲聽來如沐春風。她的音域寬闊,富有磁性,青春氣息濃厚,甜美、感性又帶點俏皮的嗓音娓娓道來一個甜蜜而浪漫的愛情故事,輕而易舉地感染著她的每一個聽眾。
  • 著名藝術家蘇孝林講述他的敦煌夢: 《大夢敦煌》經典之路 《蘭州...
    一張是承載著蘭州人民真情實感的墨香報紙,一部是早已成為經典的「移動敦煌寶庫」。而對於《大夢敦煌》藝術總監蘇孝林來說,「40」這個數字在2020年又賦予了一個特殊的意義。今年3月19日,他受聘甘肅省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這也是西北師大首位外聘院長。從一個藝術工作者到高等學府的管理者,在身份的轉換中,蘇孝林的另一個藝術傳承之旅再度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