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昞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他的父親李虎早在西魏時期就是朝廷中的八大柱國之一,被西魏朝廷冊封為隴西郡公。所以李昞在父親李虎去世時承襲的爵位是隴西郡公。後來北周建立,因為李虎的功績卓著,所以被追封為唐國公,而承襲爵位的李昞也成為了唐國公。
在李淵出生之前,史書中明確記載,李昞有過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澄、李湛、李洪。但是關於這三個人的記載卻非常的少。李淵出生的時候李昞已經年過五十,李淵承襲爵位的時候李昞已經是個年近花甲老人了,難到他真的放心讓一個七歲的小孩承襲爵位嗎?為何不將爵位傳給年紀更大兒子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李淵的生母,元貞皇后獨孤氏。獨孤氏的父親獨孤信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家族勢力龐大。獨孤信也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老丈人」,因為他的三個女兒都成為了皇后。除了嫁給李昞的女兒死後被追封為皇后以外,另外兩個女兒可是實打實的皇后。獨孤信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成為了北周的明敬皇后。而另外一個女兒嫁給了隨國公楊堅,也就是後來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這個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獨孤氏皇后。
李淵的母親有如此之背景,可以說李家與獨孤家是強強聯姻。北周時期的門閥世家勢力興起,豪門世家大族之間聯姻自然是少不了的。大家族通過聯姻形成更加牢固的利益關係。獨孤信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楊堅與李昞都是處於這樣的政治目的。獨孤氏嫁給李昞是嫡妻,而李淵就是李昞嫡出的孩子,這是史書中明確記載的。至於李淵的三個哥哥是否是由獨孤氏所生史書中記載也並不是很明確。
李昞五十多歲,獨孤氏生下了李淵,說明獨孤氏與李昞的年齡相差應該挺大,很可能獨孤氏並不是李昞的原配妻子。所以李淵的三個哥哥即便是嫡出,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李昞原配妻子所生的。如果他們不是獨孤氏所生的孩子,那麼李淵承襲爵位則更加的合情合理,母親的背景強大,又是嫡子的身份,即便是年紀小,也能順理成章的承襲爵位。
如果李淵的三個哥哥都是獨孤氏所生,那麼李淵襲爵的可能也會很大。首先關於李澄、李洪的記載實在是太少,很可能這兩個孩子還沒能長大就已經夭折,若是長大成人做出一番功績的話,史書的記載不會這麼少。另外史書中連二人的子嗣們都沒有介紹過,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二人在還沒有誕下子嗣之前可能已經死去了。
當然,史書中關於李湛的記載也不多,但是卻有一些關於李湛兩個兒子的介紹,這說明李湛已經平安地活到成年了。但他沒有襲爵,而他所生的兩個兒子也平安長大了,也沒能襲爵,很有可能是李湛根本不是獨孤氏所生的嫡子,所以壓根沒有襲爵的可能。又或是李湛英年早逝,沒能活過自己的老爹,即便是想襲爵也沒有機會。
李湛所生的兩個兒子在李淵打天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貢獻,但是在打下天下之後因為有著宗室的身份,所以都被李淵封了王,但是兩人封王之後生活上驕奢淫逸,無視法度,做人更是卑劣不堪,就連李淵的孫子唐高宗都看不起他們,直接下旨進行申斥。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李湛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培養出這麼不爭氣的兒子。若是父子秉性相同,都是無能之輩,那麼李昞也不可能讓李湛襲爵。
北周后期是個亂世,但也是門閥世家昌盛之時,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都系在承襲爵位的人身上,所以繼承人的挑選需要慎之又慎。李淵與北周皇室、權傾朝野的隨國公以及柱國大將軍獨孤氏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那個亂世,他這樣的身份最適合承繼爵位,即便是年紀小也沒人敢輕易動他,他也能守護好李家的這份門閥貴族基業。
事實證明,李昞這次的選擇是對的,四十多年後,趕上隋末天下大亂,李淵率領著隴西的李氏子孫起兵,經過多年的南徵北戰,終於成為隋末亂世最後的贏家,建立了大唐王朝。身為開國皇帝的李淵,自然會對先祖們進行追封,父親李昞便被追封為世祖元皇帝。而李家也從隴西的一個貴族門閥集團一躍成為帝國的主宰,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由李淵開啟,而選擇李淵做繼承人的李昞自然也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