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被消解成符號的異世界

2021-02-28 動畫影評俱樂部

一、緣起和期待

雖然現在來說顯得有些馬後炮,其實從第一次知道大魚·海棠,我就不是非常看好這個項目。的確,PV很驚豔,路邊的山海經小怪等等細節的認真刻畫非常感人,但那時候的感受是,這或許更適合做成一部弱化了情節的觀賞性短片甚至實驗短片,而不是有著激烈劇情起伏的長電影。


第一次看到女孩子奔跑在巷中的場景,以及由像古代妖怪的生物擺渡過河的PV片段,我覺得這個故事應該是一個格調詩意、意境深沉的故事;又或者,根本就沒有故事,女孩子只是在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古風世界,就像我們平時上學上班趕公交車一樣撐著傘在雨中去趕船,經歷著她的日常而已。已故著名導演楊德昌的一部未完成的動畫《追風》的片段,就呈現出了這種帶有韻味的日常,沒能完成實在是太可惜了。(可愛的灣灣腔配音比較出戲,但是鏡頭銜接和細節、韻味簡直沒得說。)

在《大魚·海棠》上映之後聽說劇情狗血,我頗有種「不可避免」的感覺。看之前期待很低,所以看完之後反而覺得比想像得要好很多。當然,精神內核和劇情什麼的,不用說,給一星,實在太不討喜。但是我覺得噴製作態度敷衍、噴靠賣情懷籠錢就太過了。想像力、場景、色調、細節,都是很用心的。故事沒講好,不是因為不用心,而是因為能力不夠、素養不足。
可以批評劇情薄弱,批評三觀堪憂,但拿製作態度說事並且粗暴地全盤否定就有些過分了。


二、關於故事

1.講故事的技巧

先說說開場的旁白。
在動畫電影中運用旁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很容易造成說教感,毀掉沉浸感。將對世界觀的說明借角色與情景順勢呈現出來是最好的選擇。

片頭關於《大魚·海棠》一片的世界觀,是以椿的旁白說出來的,仍舊是一個敘述者的在場。而且十分要命的是,影片一開頭的獨白片段就犯下了大忌:赤裸裸地說教。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
隨後羅列了很多瑣碎的生活小事,意思是大家被埋在這些小事中失去了對終極追問的探求。這一段的畫面很美,音樂也不錯,鏡頭流暢意境甚佳,然而後面的劇情卻完全沒有撐起這個「大哉問」,變成了強行自嗨的過期變質心靈雞湯。

——有種【高考命題作文本來打算寫議論文,構思了一個宏大的論點,堆砌了好多華麗的辭藻來說這個論點多麼多麼厲害,結果論證還沒來得及展開呢忽然發現時間不夠了快要交卷了於是臨時決定改成記敘文隨便編了個故事草草收尾終於不出意外地寫砸了】的感覺。

道理不應該是借角色的口說出來的,而更應該是用情節表現出來的。《反逆的魯魯修》裡魯魯修那句「只有擁有死之覺悟的人,才有資格開槍」其實從劇情分離出來看是很一般的,之所以融到片子裡觀看的時候會覺得震撼,是因為對魯魯開槍的幾個「沒有死之覺悟的人」後來都被他用Geass控制著自殺了。是視聽的衝擊才讓那句本來很一般的話顯得不單薄。

但是《大魚·海棠》裡被當成「格言警句」用的幾句實際上很尷尬的臺詞,比如「如果不快樂,活再久又有什麼用呢」「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都和劇情很脫節甚至相背離;零星有幾句還算好的臺詞,比如椿爺爺說「自然規律」的那一段,「死是永生之門」——然而後面椿的違背自然規律,湫的復活,影片最後關於「神給了我們生命,一定是讓我們創造奇蹟的」卻淡定地打了爺爺的臉:)

這裡讚美一個細節,椿爺爺長長的頭髮在淡出的效果下和同樣形態的江河進行的鏡頭銜接,其實意境蠻好的——象徵個人生命過程的長髮與象徵世界時間流逝的長河重疊——我當時還很驚喜,對劇情有了些小期待。
雖然情緒剛提上來就被後面雷死人的臺詞們一下下踢入谷底,甚至懷疑是不是中間導演換了人。

《大魚·海棠》缺乏講故事所需要的基本技巧和基本理念。故事不應該是散文,人物更不應該是念課本的老師。人物符號化、衝突片面化、群像描寫缺失等等,都是極大的硬傷。網上技術貼很多,作為一個連麥基的《故事》都沒讀完的入門階段初學者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2.「故事」與「韻味」

(以下是個人觀點,如果因為積累不足而有文化方面的誤解,請見諒。)
再深入探究的話,擁有激烈衝突的劇情本身就不是《大魚·海棠》氛圍裡那種中國古韻的組成元素,山海經的奇妙和山水畫的意境原本就不靠西式的「情節」撐起來,想把西式的情節衝突代入這種意境裡本來就非常難,二者甚至可能從本質上就相背離。

《秦時明月》從諸子百家論爭取材,將具有一定戲劇性的理念爭辯具象化成實際的武力爭端,再套上仙俠的外殼,整體感很不錯;《魁拔》系列的導演王川說,推動他創造魁拔的世界的,是中國先秦士人、武者打仗時那種豪邁和光明正大,是他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儒雅」、「人格上的審美價值和光芒」——雖然魁拔系列從第二部開始就由於劇情設計捉急和世界觀背景西化而沒能表現出本來想表現的「中國的精神內核」。

上面那兩部作品的靈感來源——諸子百家和左傳史記自己本身就有精彩的戲劇性衝突在,以它們為核心是有可能做出現代意義上的「故事」的。但是想要以寓言式的《莊子》和博物式的《山海經》為基礎,做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說不可能,但實在太困難了。如果用山海經的奇幻做外衣來做出一部莊子式的寓言,一定會回味無窮,但這需要很高的古文素養和哲學修養,更需要核心創作者們本身擁有道家的精神氣質。「為什麼中國人做不出屬於中國的、擁有中國氣質的動畫」是個偽命題,從文化根基的定義上來看,有多大比例的人夠格稱為文化上的「中國人」?好吧這就是個地圖炮,而且炮擊對象包括我自己,因為我自己的古文功底也不咋樣,從小是被西方譯文經典餵大的,高中時候看老莊覺得很有共鳴,上了大學以後才意識到當年那個以為理解了老莊的我是有多幼稚多自以為是。

所以說,只get到了山海經的奇幻氛圍和逍遙遊裡磅礴氣勢,卻沒有get到莊子哲學的精神的創作團隊,把山海經和鯤鵬當做3D建模的表層貼圖硬生生拍到了一個青春片內核上,和新海誠那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有類似的違和感:講了一個超大的世界觀背景最後發現就是一對少年少女懵懂的愛情故事,本以為能深挖的那個背景在Happy Ending之後就被忘得無影無蹤了——既然如此真的不如直接像《秒速五釐米》那樣踏踏實實講成日常,反倒更懇切更感人,畢竟沒有村上春樹那種將個體經驗上升到形而上本質的本事。

從成片整體來看,《大魚·海棠》裡所謂的「傳統文化元素」就是個華麗的貼圖,和表面中國風內裡商業片的《功夫熊貓》沒太大區別,至少在目前呈現出的成片裡是這樣的。或許片段的氣氛裡有一些韻味,但所有的精華也就在先行PV裡了。PV之所以驚豔,恰恰是因為它的留白和不完整,遐想的空間。忽然覺得要是這部片子胎死腹中,反而會成為讓無數人反覆品味不斷腦補嘖嘖稱奇的斷臂維納斯。
《大魚·海棠》的挫敗,不能說是不認真,我相信主創們是真的想做出一部中國風味的動畫的。只是,能力不夠,文化積累太低,手法也實在太外行。

想用中國元素做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動畫,這個願望當然很棒,然而需要努力的太多。想想也知道,就連古風仙俠網遊都要聘請文史哲碩士博士做文案策劃和世界觀設定師,那麼,一個上升到哲學高度的古韻動畫電影,怎麼可能由這麼少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來?沒錯就是「這麼短的時間內」,12年包括很長時間因為資金問題的間歇停頓也有人指出來了,從實際製作時間來看的話《大魚·海棠》的製作周期真的不算太長。
還有一種說法是,編劇為了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進影片而惡補了很多文化知識,這種精益求精才讓《大魚·海棠》如此難產。這種說法也真是讓人太哭笑不得了,真的自大到以為臨時補補課就可以學到所謂的傳統文化的精髓?
缺乏文化積累缺乏哲學素養缺乏敘事技巧,這樣的情況要是寫小說畫漫畫頂多是成績撲街,但做電影就牽涉到太多人的情懷和利益,被噴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從「湫」這個人物說起

很多人同情這個角色。
我卻像不喜歡椿一樣,不喜歡湫。

1.「我是為你好!」

【湫將鯤放入大海,並且對他說,你必須離開椿,否則你會害了她的。
椿跑過來找鯤,聽說湫把鯤放走了,非常生氣,推了他一把就跑向大海尋找鯤。
湫對著椿的背影大喊:「我是為你好!」】

對不起,正是從這一幕開始,湫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果真的有一個成型了的形象的話)徹底崩塌了。
這難道不是一個典型到白爛的「洋洋得意自以為是的父母」的形象?
試問有多少人想到了爸媽對小時候的自己吼的「我都是為了你好」「還不都是為了你」?有多少?
那種傲慢的自以為是簡直活靈活現!
在後來找到失蹤的鯤和椿以後,湫說,「對不起,我沒想到他對你那麼重要。」
What?你沒想到??椿用一半壽命換回了鯤的生命,你和我說你沒想到鯤對她這麼重要???智商呢,情商呢,雙雙下線了?!QAQ

如果這不是個劇情bug,編劇是真心想這樣塑造湫這個角色,那麼只能說,這再一次驗證了其人格深處的那種傲慢,他傲慢到甚至根本沒有注意到椿在意的究竟是什麼,這和女主的一意孤行沒什麼兩樣。
如果這是個劇情bug,那只能說,湫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設定什麼具體的「人格特質」,他是為了推進劇情和渲染悲情氣氛而設計出來的一個「不得不存在的人」罷了,編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應用「性格的衝突」這種莎劇式的慣用技巧。

……這兩個選項,哪個都讓人想掀桌(╯‵□′)╯︵┻━┻

2.「如果不快樂」

【湫決心付出自己的生命時,靈婆無奈地表示,只有你們年輕人才會這麼不拿生命當回事,我們這些老骨頭,都是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
湫回過頭來,表情憂鬱地說:「如果不快樂,活再久又有什麼用呢?」】

看到這裡,滿心的 [ Excuse me???] 。
這種「全世界只有自己最懂得生命的真諦」的自信,能保持到這麼大也很難得了……少年你以為你身邊的大人從出生到老都從來沒想過「如果不快樂,為什麼還要繼續活著」?
多少人歷經世事滄桑、不斷在生存的掙扎中克服虛無的惶恐,人生的複雜性豈是「快樂」兩個字能概括的?生存的意義,是眾多前輩無論是書齋裡的哲人還是戰場上的徵服者都沒能堪破之事。
雖然「還什麼都沒有經歷過就自認為了解了所謂的生命的全部」這種傲慢是中二期少年少女的通病、成長几乎必經的一環,但這兩個角色直到結尾都沒有脫離自我犧牲的幻覺,就不得不讓人懷疑,編劇的初衷竟然真的是讓觀眾聽到湫的話以後,長嘆一聲感同身受,而不是想要展現一個從懵懂到成熟的過程。
——不過這也不意外,畢竟影片一開始就冒出一句「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沒有人想過這些問題。」
     ↑↑↑
觀影時真的為自己被從「人」這個範圍中劃出去而感到不爽啊。不爽。真的不爽。我肯定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

3.「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

最後,也是被噴得最慘的一處,湫在無人的高處向著雲海大吼:
「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是一個天神的愛!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愛你!」
這句話雖然說的是椿和鯤,卻徹徹底底暴露了湫的思維模式,同時或許也是椿的思維模式。
轉寫一下,就是這樣:
「我愛你,我因為愛你而放棄了自己的許多東西,所以我是高尚的。」
再轉寫一下,就更恐怖了:
「我是高尚的,我是個高尚的天神,這樣高尚的我為了你犧牲了很多,你應該感激我,你應該感到光榮,你欠我的。」

……分分鐘想抽個嘴巴子上去。對不起我言辭過激了但當時真心好生氣。
真的不怪大家噴三觀扭曲。雖然這種觀念在很多人那裡其實還蠻普遍,但把它當成角色的精神內核而且從頭到尾都沒變就很可怕了。
好可怕啊。

其實椿和湫這兩個人擁有很相似的特質,——或者說,其實椿、湫、鯤三個角色都擁有很相似的特質。這三個角色幾乎完全沒有區分度。相比之下,一些配角們卻出彩很多。
看動漫時經常忽略主角萌上配角甚至反派,這一次也不出意料地萌上了「反派」鼠婆子。鼠婆子和靈婆可能是全片最出彩的兩個角色,配音也最不違和。她們倆之所以會讓觀眾覺得個性鮮明,恰恰是因為二人和主角三人組不同,沒有自命清高(雖然「好人的靈魂歸靈婆管,壞人的靈魂歸鼠婆子管」這個善惡二分的設定仍舊讓人無奈地掩面搖頭),反而都有一些邪氣。

4.父母與家庭

既然前面說到了會說「我是為了你好」的某些父母,那麼我就再提一句影片中椿的父母。
他們發現椿養了一條魚之後,竟然把鯤給扔了。……扔了。
扔到了像是糞池一樣的地方我就先不吐槽了,關鍵是,在椿焦急地詢問的時候,他們竟然只是淡定地說:
「扔了。」
……這兩位爸媽你們的教育方法太成問題了啊!就連扔掉的理由都沒有講清楚,完全不照顧孩子的感受,強行實行權威。
嗯然後椿竟然絕望地大喊「那可是一條人命啊!」
對不起雖然你很絕望但影院裡響起了一陣笑聲。

後面,椿死命護著鯤不讓祝融他們傷害鯤的時候,椿媽媽冒出一句「我真是白養你了!」
沒錯,不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是「我真是白養你了!」絲毫不關心女兒執著的理由,不關心女兒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而是單純地指責女兒「不聽話」,因為不聽話所以就「白養」了,哦原來養女兒就是為了讓她聽話的。
難以置信,驚訝得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影片裡塑造的這位母親感覺也是能夠脫口而出「我是為了你好!」的那種,不好說不合格,但至少不優秀的母親。
很多角色都散發著一種不討喜的自以為是,從骨子裡往外透著的傲慢。
從這兩處椿和父母的衝突情節,可以看到:

第一,矛盾衝突的刻畫實在是太單薄太牽強了。表面上看起來,角色之間有著衝突;但這些衝突完全經不起深究,非常平面化和符號化。
第二,編劇對家庭關係的想像和經驗,實在過於蒼白——也過於悲傷。
第三,原本可以深挖的劇情停留在了表面上,人物衝突背後的深層心理因素完全沒有體現出來,甚至那種導致劇情bug的深層心理因素(比如傲慢的自我中心思維)本身幾乎像是(if not 「正是」)影片的精神內核。……這就很尷尬了。
第四,父母的形象完全撐不起「掌管自然規律的族群」的設定。
如果說椿和湫是未諳世事,那麼她的父母呢?至少按照官方介紹,椿媽媽應該是掌管海棠花生長的類神明的存在,而且擁有家族傳承?
這樣的掌管自然規律的類神之人,甚至連好好講道理都不會?
還有很多東西全都沒有說明白,比如開篇的所謂成人儀式——為什麼到人間海裡陪著一群海豚溜一圈就算成人了?為什麼說人類危險?為什麼救人類會引發災難?
這一點留到後面詳細說。


四、價值觀

很多影評在批評瑪麗蘇三角戀,批評女主在責任觀念上的幼稚,但我總覺得沒有觸到最核心的點,那個讓我如鯁在喉的東西老是說不出來。後來想來想去,這部片子一直有一個反覆出現的情節模式,就是「犧牲」。
鯤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椿,椿的爺爺削減自己的壽命來救楸,椿犧牲自己一半的生命來救鯤,湫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椿,椿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被困於洪水的族人……
——即使人物刻畫都到位了,即使不存在狗血三角戀,這麼多犧牲的情節模式難道不會審美疲勞嗎?

1.【犧牲】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曾經分析過一種自我奉獻類型的人格,總是在付出,一旦有人對他付出,他就會覺得欠了別人的,心裡很不舒服,要想辦法還回去,因此也就很難與其他人建立真正互惠互利的交流關係,更無法正常地「愛」人。弗洛姆認為,這種人格實際上對世界有著深深的敵意,是不健康的、非正面的。

如果不扯太多心理學知識,簡單來說就是,這種所謂的「犧牲」恐怕很自以為是。

是基於「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很高尚」的自我滿足,而不是「我的舉動使誰/情況變得好了一些」。

詳情可以參考《Legal High》裡那些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沉浸在一個自認為崇高的語境裡出不來,就會看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在以什麼為代價,又將導致什麼後果;片面地以一個聖母的前提出發,最終走向了自己並不想要的結果。
這一點,湫也是一樣的。為了愛一個人而為全族帶來災難?這是真正的愛,還是對這種戲劇性情況本身的迷戀和對自己「悲壯」行為的自我欣賞和自我滿足?
最後他對椿說:「我將化作人間的風雨陪伴著你。」總算有那麼一點感動了,可是為什麼有一股濃濃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感?

就和《吸血鬼騎士》的結局——優姬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玖蘭樞的甦醒,本來應該挺感動的情節卻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讀者評價裡有不少罵聲——是一個道理。

2.【行動與責任】

和這種奇怪的「犧牲」套路相對的,就是這句讓人一口老血噴出的話:

「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

——這難道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到毫無掩飾的——傲慢與無知嗎?

而且,要是說女主懂得犧牲,她卻絲毫沒有隱忍的性格。
你把自己用一半壽命換了鯤的生命這件事情告訴湫,是幾個意思?你說你擔心自己沒法照顧爸媽?那你決定交換壽命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想過這回事?事後開始擔心了,卻不想辦法做出行動,卻讓自己的青梅竹馬跟著一起擔心自己?你告訴他是想讓他以後幫你照顧你爸媽嗎?你自己做出的決定,卻這麼心安理得地要別人來承擔後果?

嗯,只要你的行動是熱血的,責任都是別人的事,對吧?

再怎麼樣,也應該設計成湫自己發現椿的秘密啊?怎麼能讓女主自己說出來,怎麼能讓她自己說出來!!!

在意識到正是自己救鯤的舉動讓族人受苦之後,女主似乎露出了驚愕和幡然醒悟的表情,當我正想看到她的成長的時候,她竟然忽然說了一句「我不後悔」。
設計臺詞的親,請看看語境啊!!!看看語境!!!遍地洪水的情況下你讓她說這個???就算你後來安排女主去犧牲自己救大家,有了這一句以後所有的氣氛都被毀了啊,沒有人會覺得她的犧牲行為高尚啊!!!

本來以為應該是一個成長的故事,結果劇終旁白徹底粉碎了我的這種預期,連洗白的可能都沒有了。
「你相信奇蹟嗎?」
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不妨大膽一些。」
「上天給了我們生命,一定是為了讓我們創造奇蹟的。」
……怎麼看,片子都是在慫恿觀眾學習椿那種無腦的「大膽」啊。
……
唉……

其實連優秀的熱血少年漫的皮毛都沒有學到,熱血少年漫的主題是信念、努力、成長、夥伴,而不是「熱血」本身啊!如果路飛在酒館被貝拉米嘲笑的時候不是命令索隆「不許出手」,而是「熱血」地衝上去廝打,那他的人格魅力會降低多少?如果他在被小丑巴基推到斷頭臺上的時候沒有燦爛地笑著對臺下的索隆說「對不起,我好像要死了」坦然接受追夢路上的死亡,而是像椿一樣表現得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後果,他的信念又怎麼會顯得如此令人欽佩?
讀者喜歡某個角色,不是因為他們「熱血」,而是因為他們內心的信念、糾結與反思;椿的一意孤行如果放在《海賊王》裡,就類似於「啊去救那個國家會影響我實現夢想所以我們就不去救了吧,畢竟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啊。只要我成為海賊王的夢想是好的,那對錯都是別人的事。」——咦???

沒有了成長沒有了反思的「熱血」就只是沉浸在道德幻覺裡的自我欣賞而已。


五、消解成符號的異世界

1.世界觀的矛盾

前面提過,椿父母的形象完全撐不起「掌管自然規律的族群」的設定。
這種角色與設定不符的矛盾,在這部片子裡比比皆是,數都數不過來。

湫說「你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但是開篇老年椿的獨白又說了「我們不是人,也不是神,我們是『其他人』」(「其他人」這個詞也簡直無力吐槽,哪怕換成「他們」也好一些啊……嗯等B站有了資源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彈幕……),椿自己又說過「人有的時候是有預感的,那時候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命運改變了」(記不清了大概是這麼一句話),後來又有「違反自然規律會受到天神的懲罰」……
——所以你們究竟是不是天神?是不是??

如果不是的話,你們的生活方式都和人類一樣,也會死亡,那又何必設定成兩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全都沒有說明白,比如開篇的所謂成人儀式——為什麼到人間海裡陪著一群海豚溜一圈,連岸都沒有上就算成人了?

為什麼救鯤會引發災難?靈魂被儲存在靈婆的柜子裡,拿走一個究竟怎麼影響自然規律了?既然影響自然規律,靈婆幹嘛還要答應椿和湫的「交換」要求?按理說既然是「交換」的,就不存在平衡的破壞。何況,人類死後,靈魂會變成魚的形態存儲在靈婆那裡,這個設定本身就很不合理。

只能說,對於這「兩個世界」的設定,編劇一直就沒有想清楚;只是覺得「需要一個異世界,讓椿去救另一個世界的人」,所以異世界就出現了。
甚至很有可能是編劇忽然冒出一個腦洞:要是讓海底下有另一個天空會怎麼樣?
於是就設定了一個海下天空的世界,為了顯得有哲理一些,乾脆設定成掌管自然規律的類神存在。

於是,海上的「人間界」在影片中完全成了一個符號,除了鯤和他的妹妹以外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別的人類,而且編劇完全沒有試圖完善人間界的邏輯,比如鯤和妹妹既然生活在海邊那多半是靠打漁為生,那麼捕殺海豚的人裡真的不包括他們嗎?另外,在大海中間身上塗了魚食跳下海去和海豚嬉戲究竟是怎麼回事???就不怕引來鯊魚什麼的???就算海豚攻擊力很強可以擊退鯊魚你也太放心了……唉算了不糾結這些細節了,就當海裡只有海豚這一種魚:)

掌管自然規律的族群竟然會「怕」人類,靈婆和鼠婆與椿等正常人究竟有什麼區別也沒有說清楚。主角三人組那麼單薄,倒是鼠婆的故事最有懸念,鼠婆最後跑到人間了那誰來管「壞人的靈魂」?她為什麼想去人間,是不是以前是人間的人?然而她就這麼消失了_(:зゝ∠)_好想求番外_(:зゝ∠)_
就像看《魁拔2》的時候,全程厭煩鏡心和蠻吉線,被幽彌狂的支線迷得不行,到手《魁拔之書》以後先找霧妖的介紹和看幽彌狂與迷麟的故事一樣。


2.作為概念而存在的異界

《魁拔2》裡面「天神」與「天界」的設定和《大魚·海棠》裡「人類」與「人間界」的設定,都有這種生硬的符號感。《魁拔2》設定中想讓天界代表理性,人界代表感性,主線是女神鏡心下界最終被蠻吉感化逐漸明白了「感情」的重要。然而bug實在太多:若說天神沒有感情,為什麼當初鏡心的父親會「深愛著樸心女神,為了復仇而對魁拔採取自殺式襲擊」?估計也是為了多點戲劇衝突,讓小蘿莉鏡心的身世顯得悲慘些,然而這段劇情就這樣赤裸裸地把設定給吃了……

設定為情節服務而發生了隨時變通的現象,這是做異世界設定的大忌。如果沒有託爾金老爺子和劉易斯那樣的掌控力,就乾脆老老實實做成一個日常的世界好啦。說實在的,就從《大魚·海棠》的情節來看,那些磅礴的設定完全沒有用到!假設鯤不是另一個世界的人,而是對面小島上的一個人,為了救椿淹死了,椿去復活他,這個故事一樣講得通不是嗎?故事徹底浪費了設定。既然導演一開始的靈感只是一些設定片段,那麼為什麼不乾脆聘請一個專業些的編劇呢,不懂。

總之,「異世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噱頭,人類世界好像只是為了給椿弄出一個恩人而存在的,沒有任何多餘的細節。哪怕讓椿被捕捉海豚的漁船抓住,鯤去儲藏地救她,順便展現一下人類有多「可怕」(而不是讓椿媽媽在送走椿的時候磨磨唧唧不斷強調人類的可怕,畢竟擺事實勝過講道理),也好過讓鯤莫名其妙跳下風暴裡的大海去割網子。所有潛在的製造矛盾衝突的可能性都被忽略掉了,世界就單單剩下了這三個懵懂的少年少女。

然而,三個懵懂的少年少女,撐不起這樣的背景,也撐不起鯤、椿這兩個磅礴大氣的名字。
真心撐不起。
或者你可以給爺爺奶奶更多的戲份,或者讓少年少女有些成長,也還湊合;然而爺爺那麼早就掛了(還是間接被少年少女的玩性大發害的,當然這個倒並不是很大的黑點),少年少女全程陷在自我犧牲的崇高幻覺裡。

而且,該有犧牲的地方反而沒有了,比如鯤從來沒想過只要自己消失椿就能得救了嗎?
明顯鯤並不知道他們兩個的生命是相連的。其實他倆生命相連這個設定也是個大bug,原來這事只有靈婆自己知道,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後來祝融、赤松子,甚至連椿媽媽都一直想著殺死鯤?
這個設定明顯就是為了給椿一個不得不跟著鯤去人間的理由才強行加上去的設定,為了讓男主有個犧牲的理由,為了悲情而悲情。

其實我覺得最過分的還是之前提過的,片頭,爺爺對椿說了一段關於自然規律的話;結尾,就用椿那段「創造奇蹟」的獨白來打了臉。說好的「道」呢?說好的東方世界觀呢?

3.大設定與細節整合

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積澱,還是不要輕易碰觸大設定,或者至少不要聲稱這個設定本身是「內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說實在的,看到本應氣勢磅礴的鯤被畫成萌萌的海豚,我真的是欲哭無淚,海豚長得再大也仍舊是萌萌噠啊,並沒有氣勢……結尾處海豚的鰭長得老長變成翅膀狀,就更是哭笑不得。可見從一開始,《逍遙遊》帶給主創的靈感就只是一個形象或者一個符號,而不是一種意境、一種氣魄。八千歲一春秋的「椿」也變成了一個名字、一個符號而已。

《莊子》的外皮兒,包進了心靈雞湯+狗血言情劇+劣質低齡熱血少年漫的餡兒,吃起來好不令人皺眉。
原本,鯤鵬象徵的道家精神和福建圍樓象徵的儒家傳統可以作為這部作品的潛文本,使這部作品成為一個可以聯繫到儒道關係的、擁有闡釋空間的作品;但這些元素被強行撮合到一起又被莫名其妙包裝成了一個西式的「愛情故事」,它的闡釋空間就被壓縮到了一個讓人心疼的地步,只能讓我們這些衝著傳統文化元素才去看的觀眾在熒幕前頭乾瞪眼直跺腳,怒其不爭。

厄休拉·勒古恩的《地海傳奇》系列,就是將道家思想融合到故事當中的一個例子,雖然不算是「中國」的例子。這是一個西方奇幻故事,但是卻有一個東方的內核。「萬物都有它的真名,當你輕輕呼喚它的真名,便能馴服它。」主人公格得因年少氣盛而犯下大錯、打破了自然規律,為了彌補這個過錯而踏上旅程,最終通過內在的自我整合來恢復了外在的世界平衡。宏大的世界格局和個人心靈的成長合二為一,路途上還有很多頗有韻味的支線,這是目前已有的將東方哲理東方意境融入劇情的最佳方式,《千與千尋》也是走的這個路線。

《大魚·海棠》中的人物卻完全沒有成長的過程,實在過於單薄。

小野不由美的小說《十二國記》也用了山海經中的很多怪物作素材,但其故事本身雜糅了很多內容:個人與外界的關係、對「非我族類」之物的態度、個人心靈的成長;至於麒麟與王的契約關係、王者失道會失去永生、無知本身也未嘗不是一種過錯等等,紛繁複雜的性格和立場,十分精彩,在世界觀設定上也較能夠自圓其說;山海經只是增色用的調料,並非主體。
《鋼之鍊金術師》的主角也是三個少年少女。但豐富的群像刻畫撐起了深刻的哲學內涵,讓整部漫畫/動畫系列劇(指遵循原作的09版FA)擁有非常圓成的結構,人物的成長曆程也自然而清晰。

反觀《大魚·海棠》,大海與天空的倒轉確實震撼,每一個人類都曾經是大海中的魚這一設定也有其亮點,小細節的山海經怪物很有趣,但也僅限於此;全片的筆墨基本集中在女主三人組身上,群像戲份少得可憐,卻仍舊沒把這三個角色塑造好。

4.「一起創造世界」

《魁拔》主創青青樹有一句口號叫「一起創造世界」。然而,創造一個異世界,表達兩個世界之間的溝通,哪裡有這麼簡單。同樣是「天界」和「人界」的對立,《魁拔》和《大魚·海棠》犯了類似的錯誤。

前面說過,《大魚·海棠》在世界觀設定和有趣的細節上有一些亮點,但也僅限於此。
細節並不是隨便設定一下就完了的,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和另一個細節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路邊上的小帝江,竹簍裡的怪物,放在走廊的花,靈婆的可以幻化的貓,這些細節之間是什麼關係?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點子,比如大海和天空的銜接,到人類世界遊歷的成人式,海棠花的開放,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最近幾個月,自己也在寫一個異世界背景的故事,所以對處理這些細節的難處有著切身的體會。腦海中有很多十年來斷斷續續產生的靈感碎片,還有自己曾經覺得很厲害的點子,但當想把它們統合成一個完整的世界觀的時候,卻總是會遇到各種無法解決的衝突,不得不捨棄很多設定。而且,在用這些點子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們之間刻意串聯的痕跡埋起來,不讓思路顯露在劇情上,而是要把它們當成常識,融合進去。真心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反覆推敲,很是心累。

想出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點子太容易了,難的是把這些點子統合到一起,並且在不知不覺中把讀者或者觀眾拉進世界觀來。
舉個例子,就以《大魚·海棠》的世界觀為基礎,還可以衍生出好多點子,隨口一說就有好多看起來很令人激動的,比如:


椿的世界,天空上方是人間的海;那麼人間的天空上方,可不可以是椿的世界的海?一個奇妙的循環,克萊因瓶一樣沒有內外的世界。

「鯤」是靈魂在水中的形態,一旦脫離了海水,就會變成擁有垂天之翼的「鵬」;椿將幼小的鯤從魚缸裡取出,鯤的形態就會慢慢變成幼小的「鵬」,這樣,「會飛」的設定也少很多違和感,《逍遙遊》裡北冥有魚的後半句也不用被強行切掉了= =

從上面這兩個靈感出發,可以編出比結尾時震撼得多的場景,那就是,椿的爺爺為了洩走洪水而開啟了連接人間的天空的「海門」(而不是連接人間之海的「天門」),洪水從海門流走,椿和鯤最終從椿世界的海墜落到人間的天空,鯤脫離了海水變化成了大鵬,載著椿飛向遠方,掠過孤島降落海岸,碰到陸地之後,著了鄉土生活了幾天才慢慢變回人形。私以為比倆人裸著冒出水面要美多了,還能強行po進去很多隱喻= =

         ↑
一堆挺奇妙的點子,好像看起來還不錯,嗯?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裡邊有很多bug,要想填坑不是十天半個月的事兒,製作上也有不少困難,我沒有把它們統合起來的本事,也就只能說說而已。《大魚·海棠》的製作就是尷尬在這裡,想出了幾個點子還沒具體構思好整體的世界觀就急著開始做了,最後弄出一個很奇怪的東西。



雖然《大魚·海棠》沒能把這些點子統合起來,劇情做得不倫不類,只有畫面和音樂還算過得去;但是,即使是這種致力於形式的努力,也有其革命性的意義。畫面美輪美奐,色調和建築設計很有民族特色,至少從技術層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動畫的可能性。我相信,即使是形式上的努力也絕非沒有意義,形式的美說不定逐漸就能夠滲透進精神,總是比無所作為毫無波瀾要強很多的。

《秦時明月》片頭總是會打一句「歷史為骨,藝術為翼,中華文明,弘揚百世」。儘管秦時吸引人的核心可能在於它網文式的精彩劇情和逆天的角色顏值、豐滿的性格,而不是作為靈感來源的諸子百家思想本身,但至少在它的觀眾眼中,諸子百家不再是冷冰冰的課本、毫不想碰的枯燥語錄集。或許它能讓多一個小孩對古代經典產生好感,或許《大魚·海棠》的畫面意境能夠讓多一個人翻翻莊子翻翻山海經,也說不準。

何況,我真心覺得,如果能夠聘請一個專業些的編劇,《大魚·海棠》會成為十分優秀的作品。用朋友的話說,那就是,很多國產動畫粗製濫造無力吐槽,但《大魚·海棠》這部動畫,至少還有批評的動力。

前面提到地海傳奇系列,分享它裡面的一首詩作為結尾。臺版的《地海巫師》,將下面這首英文詩翻譯得很美:

Only in silence the word,
only in dark the light,
only in dying life:
bright the hawk's flight
on the empty sky.
      ↓
惟靜默,生言語,
惟黑暗,成光明,
惟死亡,得再生,
鷹揚虛空,燦兮明兮


有一種看到我們的東西被轉譯回來的錯覺,總歸自豪不起來。
希望下一次看到類似的譯文並列,是中譯英的。



PS:正文外吐槽
1.「它和別的海豚不一樣,太聰明了!」 
  鯤和化身成紅色海豚的椿在水中追逐,之後鯤爬上漁船,對妹妹說: 
  「它和別的海豚不一樣,太聰明了!」 
  ……這個好感度上升得也太牽強了。
2. 神鈴核桃 
  椿到河邊,河邊的石獸給她了一顆核桃,對她說:「搖一搖,就會有人來接你……」 
  瞬間穿越到了微信某個功能,直接出戲。這種歧義還是需要注意一下啊……
3.「原來你會飛!」 
  女主把小海豚,哦不,鯤,抱在臂彎裡繞著圍樓走,忽然把它舉到圍樓外面一鬆手,小海豚離開她手的同時飛了起來。女主興奮地嚷: 
  「你會飛!原來你可以在雨裡飛!好神奇呀!」 
  我驚呆了。原來你不知道它會飛?那你把它舉到圍樓外面鬆手是幾個意思??想摔死人家? 
   ↑ 
  這一段也有可能是人物動作節奏有問題,本來可能是想表現鯤輕輕掙脫出去,但畫面真的有點像女主主動把鯤扔出去啊。

作者: 鳶入天苑(動畫影評俱樂部會員)

投稿郵箱:animation_review@126.com  

相關焦點

  • 《大魚海棠》到底在講啥?這篇解讀超帶感
    大魚和海棠各取一字就是大海,而大海正是片中所架構的兩個平行世界的交集。一個相當於我們的人類世界,正常的天空和海洋,然後另一個世界是在海洋底下的,他們的天空連在人類世界的海底。片中開場即可看到一群大魚從藍色的海水裡面遊下來,穿過雲層、穿過閃電,進入到那個屬於「其他人」的猶如鏡像反轉的異世界。
  • 《大魚海棠》為何評價兩極分化?理性分析《大魚海棠》的得與失
    【3】《大魚海棠》的創新精神值得學習對於《大魚海棠》的劇情,也是爭議比較大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大魚海棠》不過是在消費情懷,引用大量的傳統文化元素只是來作為作品的包裝,帶有一定的營銷性。但是個人認為《大魚海棠》還是創新居多。
  • 大魚海棠:真的只是一場夢造就了大魚海棠嗎?
    大魚海棠是近期國內有名的動畫片,談不上動漫,可隨著他的上映,收視率破了動漫的收視率,火爆全國,深受大家喜歡。大魚海棠的來歷也頗為神奇,據說是製片人在一次睡覺時夢見:在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的海洋深處,生活著掌管著人類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其他人」。居住在「神之圍樓」裡的女孩「椿」,十六歲生日那天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因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 《大魚海棠》中的一句話,綠茶婊天天用
    相信對於喜歡動漫的小夥伴們而言,一定不會對《大魚海棠》這部動漫電影感到陌生。作為一部有優秀的國產動漫,《大魚海棠》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元素,劇中的任何一幅畫面都十分的唯美。總之,這部動漫的製作水平是相當的高地。
  • 《大魚海棠》排雷
    警告:有少量劇透,請審慎閱讀。那就得講個故事把一個人幹掉,好讓他變成一條魚。但是,變成魚故事就完蛋了,還得讓他變回人。怎麼辦?弄個神界少女把他送回人界。對!而且要用平等契約讓他們的共享生命,神界少女的靈魂寵物,簡直超酷的!這就是《大魚海棠》給我的感覺,故事是這麼一點點根據創意,根據點子,根據牛逼程度編造出來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老掉牙的寫故事的方式。
  • 大魚海棠與搖滾藏獒講什麼哪一部好看?大魚海棠影評介紹
    大魚海棠與搖滾藏獒講什麼哪一部好看?大魚海棠影評介紹時間:2016-07-08 22:5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魚海棠與搖滾藏獒講什麼哪一部好看?大魚海棠影評介紹 有人說《大魚海棠》是神坑,因資金等問題讓人等了十二年;也有人說它是神作。
  • 對不起,「大魚海棠」我給不了高分
    看完大魚,小編有些想法。來,這就給你們上。P.S. 裡面涉及大量劇透情節,務必觀影后再看做了十二年的一條「魚」,終於端出來了。在歷經數次跳票、眾籌、致投資人公開信等插曲後,《大魚海棠》終於上映。最初,它只是一部7分鐘,名為《大海》的flash。
  • 《大魚海棠》與《大魚》與周深與郭沁
    「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遊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試問這個世界有沒有靈魂,在《大魚海棠》中,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大海裡的一條魚,這個寓意其實是有道理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從大海裡開始孕育的,我們人類也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生物進化中的一個階段,我們非開始也非結束,我們只是恰好在其中。靈魂其實就如同鬆開時間繩索往遠處飛去時,方知其實生來就本屬於天際,也就無所謂去,也無所謂歸。
  • 《大魚海棠》與《大魚》與周深與郭沁
    「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遊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這首來自於周深與郭沁合唱的一首歌曲《大魚》,有機會的話可以聽一下,在如此浮躁紙醉金迷的世俗社會,充斥滿了快餐文化和口水文藝的時代,能有一首歌唱靈魂的清流也是幸哉,相信它不會被抖音快手之類的無聊形式所玷汙,所淹沒,因為有生命和靈魂的東西會擁有傲世的光環。
  • 《大魚海棠》湫為椿喪命,《大魚海棠2》開播湫重新回歸
    《大魚海棠》雖然口碑兩極化但是依然不影響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桓桓先帶大家回憶回憶,在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的海洋深處,生活著掌管著人類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生物。為了報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幫助男孩的靈魂——一條拇指那麼大的小魚,成長為比鯨更巨大的魚並回歸大海,那樣男孩才能重生。歷經種種困難與阻礙,男孩死後終於獲得重生,而椿的朋友湫卻為此喪命,而成為了靈婆的接班人。當看到這裡有多少人淚目,同時也化作對《大魚海棠2》的期待。
  • 《大魚海棠》人物關係圖 世界人物圖譜及地圖曝光解析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將於7月8日(明天)全國首映。日前,電影世界人物圖譜與地圖曝光,主角椿湫鯤以及更多故事情節與人物角色逐漸明朗。神秘世界已緩緩揭開序幕,閩南網小編匯總這個宏大奇幻的視界,揭秘這些角色間的絲絲關聯和愛恨別離。
  • 旅遊攻略,傳承千年的神之圍樓,探尋《大魚海棠》的世界
    2016年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大魚海棠》講述了屬於中國人的奇幻故事。「神之圍樓」是那個名叫椿的少女的居住地,到如今還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前往。這片存在了千年的神話,就藏在福建客家人五次遷徙,世代居住的地方,這裡就是神的世界--神之圍樓。
  • 《大魚海棠》的片名,詮釋了整個故事,海棠花花語註定悲傷
    隨著《大魚海棠》這部國漫的問世,讓眾人驚豔,尤其是在國外,他們對待中國古典文化相當有興趣,在2017年,成功獲得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獎,從而名動一時。不過你知道嗎?《大魚海棠》的分數,在國內看來,居然比國外要低很多!其原因就是女主椿的感情問題。其實在大魚海棠裡面,女主之所以一生坎坷,製作組早已「劇透」啦,整部影片的名字,就是她的花語。
  • 大魚海棠竟然超越了宮崎駿?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兩部動畫卻成了不斷去回顧動畫,我從他們的故事裡,看到了小時候的我無法理解的更為深刻的思考。它是對戰爭與反戰的思考,它是對貪婪和奉獻的拷問,而這些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底蘊是無法看到的。大魚海棠我們再來看《大魚海棠》不得不說,這是近些年國產動畫電影裡的優秀作品,海天連成一片的畫面,暗藍色的海天,穿梭其中紅色的大魚,坐在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實在是一種享受。
  • 海棠花開,大魚翩然而至
    可以說是年度最受期待的國產動畫《大魚海棠》,今天發布了陳奕迅演唱的主題曲MV《在這個世界相遇》。
  • 「大魚海棠2」最新消息!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椿去湫來,海棠花開,對於很多國漫愛好者而言,可以說非常期待《大魚海棠2》的上映了!距離【大魚海棠】上映已經過去了兩年,但至今仍舊褒貶不一,充滿爭議。相信很多人初次看到大魚海棠時,只是簡短的一個flash,一條紅色大魚翻躍海面,黑色短髮女孩立於身旁,畫面簡短而震撼。
  • 迷你世界:這張《大魚海棠》地圖,絕對值得珍藏!
    我相信對於喜歡動畫的玩家來說,一定看過大魚海棠這部作品吧優美的旋律與感人的劇本相結合,收穫了無數觀眾。也許有觀眾感慨萬千。我也想體驗海棠的場面。這個願望能實現嗎?答案確實是肯定的。迷你世界作為現在最受歡迎的手機沙箱遊戲,自由度非常高,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 古箏演奏《在這個世界相遇》——電影《大魚海棠》主題曲
    《在這個世界相遇》是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由竇鵬作曲,田曉鵬作詞,香港流行男歌手陳奕迅演唱,發行於2016年6月16日。
  • 《大魚海棠》距離神作,只差……
    不論技術,單看劇情,《大魚海棠》的故事並沒有講好。既然有很多人喜歡拿《大魚海棠》和《千與千尋》作比較,叔就來講一講,《大魚海棠》比《千與千尋》到底差在哪裡。雖然叔很喜歡《大魚海棠》的畫面和音樂,還是被中二劇情和瓊瑤臺詞重重一擊。
  • 《大魚海棠》: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每一條大魚都會遇見他的海棠
    記得當初第一次看到《大魚海棠》的海報時,第一感覺就是滿滿的中國風、畫面很唯美,讓我對整部電影的呈現開始充滿期待,上映那天跟朋友去看了,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電影中角色的名字、細節都是滿滿的中國元素,電影裡很多鏡頭的呈現,不禁讓我們驚呼:就是那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