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進入了滿城飄香的美好時節,不過有市民就吐槽,最近的秋蚊子特別「囂張」。被蚊子咬上一口,癢上好長時間。俗話說,秋蚊猛如虎,真是這樣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衛生與消毒與媒介生物控制科陸墨原。
陸墨原表示,從今年的監測情況來看,南京蚊子的整體密度高峰期處於七八月份,因為這時的溫度、溼度最適合蚊子繁殖。進入九月南京蚊子的活躍度較七八月相比下降了。
在南京,活躍度較高的蚊子依舊是淡色庫蚊與白紋伊蚊,但蚊子的活躍度不是按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是根據蚊子所處的環境變化。陸墨原舉例說,像公園、竹林這類樹木繁多、溼度較高的地區,蚊子的活躍度較高;而部分居民區因自身環境的溫度、溼度不適宜蚊子生存、繁殖,所以蚊子活躍度較低,不受蚊子「歡迎」。
不少人認為秋天的蚊子「最毒」,每次在秋天被蚊子咬上一口,總是會腫成一片大疙瘩,瘙癢難耐,難道秋天的蚊子真的毒性增強了嗎?陸墨原認為這可能只是主觀感受,「夏天被蚊子叮咬,大家覺得很正常,反而不會太在意蚊子包的大小。「陸墨原認為,到了秋天,氣溫明顯下降,蚊子數量開始減少,大家便會放鬆警惕,不太注重防蚊、滅蚊,所以當人們被蚊子叮咬後,便會格外注意腫起的紅疙瘩。同時,被蚊子叮咬後會腫起一大片紅疙瘩也並不代表秋天的蚊子很毒,陸墨原表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體質較敏感,所以被蚊子叮咬後腫起的包也較大、較紅;而一些對蚊蟲叮咬不敏感的人,即使被蚊子叮咬,皮膚上也只會留下一個小紅點,很快就消退了。
國慶長假即將來臨,雖然氣溫下降,但大家在外出遊玩時可不要對蚊子放鬆警惕。陸墨原建議,因公園、竹林這類樹木繁多的地方蚊蟲較多,所以大家可以在這些地方出遊時,帶上驅避劑,從根源上預防蚊蟲叮咬。此外,如果被蚊蟲叮咬後腫起的面積較大,大家儘量避免撓破蚊子包,可以塗抹風油精、花露水止癢。
通訊員 劉晨曦
實習記者 蘭倩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丁皓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