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鄭爽因為情緒崩潰上了熱搜。
原因是在直播帶貨過程中,臨時被加入了自己不知道的產品,主播目的性很明顯地賣貨形式與自己的預期不符,鄭爽當場黑臉發飆,情緒崩潰,導致直播無法順利完成。
我看了13分鐘發飆前後的視頻,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鄭爽一直在壓抑自己不爽的情緒。
她在直播中表示,自己只想單純安利喜歡的商品給粉絲,而不是單純地賣貨。
主播呢,本著敬業精神,屢次轉移話題,想讓直播如約進行下去,結果反被鄭爽「趕」下臺。
因為這個事情,鄭爽一整天霸佔熱搜前幾名。
路人覺得,作為一個藝人,你和甲方籤約了,收了錢,就有義務履行自己的職責,安利帶貨。
一言不合就情緒崩潰,中斷直播,卻毫不顧忌給品牌方帶來的損失,這是沒有職業素養。
但是粉絲卻覺得鄭爽沒錯,心疼她被商業綁架,認為她在為粉絲著想,也是情有可原。
對的,就是因為這個事情,鄭爽再再再再次上了熱搜。
我不是鄭爽的粉絲,也不是鄭爽的黑粉,只是一枚路人。
但我想說的是,罵鄭爽沒有職業素養的人,這次,你們真的罵錯了。
表層來看,這次直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鄭爽的情緒管理問題。
但歸根究底,其實源於明星直播帶貨的定位問題。
主播帶貨和明星帶貨,根本就是兩回事。
主播帶貨,用戶看的是誰價格便宜,甭管帶貨的是薇婭還是李佳琦,消費者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
主播的核心優勢在於,握有對品牌方極大的議價權,贏的是拿貨價格和渠道。
所以你讓主播擔任賣貨機器是沒問題的,因為大眾本來就是衝著買東西來的。
明星帶貨就不一樣了。
誰來看他們賣貨?
很明顯,是一群明顯帶有追星意圖的粉絲。
所以明星帶貨的核心優勢就在於,他們有著巨大的流量和粉絲粘性。
但難就難在,如何讓這群數量巨大的粉絲心甘情願掏錢買單,將他們對明星喜愛變現?
如果讓明星像沒有靈魂的賣貨機器一樣賣貨,粉絲未必肯買單。
粉絲要看的也不是這個。
就像之前很多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一樣,Bug就在於粉絲不是傻子,也不是單純想買東西的的消費者。
粉絲對偶像是有感情的,但對安利的商品可是毫無感情。
要想提高轉化的關鍵就在於,建立商品與偶像之間的深度聯繫。
所以明星帶貨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感情牌。
最了解自己粉絲的人,莫過於偶像本人。
最能夠挑動粉絲心甘情願買單的人,也莫過於偶像本人。
如果這次直播,按照鄭爽的意思,一邊和粉絲聊天,一邊真心分享自己用過之後覺得特別好的商品,或許這次直播銷量就有保障了。
可是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過問。
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讓直播順利進行下去。
粗暴地對待偶像,其實就是粗暴地對待粉絲,粉絲自然也不會買單。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在鄭爽和品牌方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
鄭爽想要的直播形式是什麼樣的?
品牌方在銷售額有保底的情況下,能否接受這樣的直播形式?
沒有人做了這一步的工作。
所以這件事,最該背鍋的,不是鄭爽,不是主播,也不是品牌方,而是負責協調鄭爽直播和品牌方需求的團隊。
鄭爽因為情緒問題,由此導致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喜歡她的粉絲,就覺得她這樣真實不做作很好。
不喜歡她的人,罵她任性沒有職業素養。
紅與黑就是鄭爽的底色。
明星也好,主播也好,都是戴著鐐銬起舞。
只有鄭爽是隨意放飛自我。
紅,有的時候,真的是玄學。
沒有任何業務能力的楊超越,就是要比唱跳一流的孟美岐紅。
你得承認,一個人紅不紅,有的時候真的和敬業、業務能力沒太大關係。
但鄭爽需要改麼?需要變得兢兢業業麼?
並不需要,她不需要你路轉粉,黑轉粉,只需要做自己,自然有喜歡她的人願意為她買單。
紅的反面,往往就是黑。
有那麼多無緣無故喜歡你的人,就同樣有很多看不慣你的人。
好在,娛樂圈從來不怕有爭議度,最怕的是,沒有爭議。
一個僅僅因為瘦了胖了就能上熱搜的女明星,黑紅就是她的宿命。
這是她的特色,也是她的安身立命的本事,別人模仿不來,也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