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義偉: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國較量的啟示

2020-11-19 新華網遼寧站

  參考消息網10月5日報導 (文/田義偉)

  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為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進行了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伊始各方面嚴重困難的情況下,贏得了勝利和尊嚴。回望歷史,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獲取前行的力量。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毛主席與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多次往來電報分析形勢,根據朝鮮戰場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決定改變原定計劃以運動戰方式殲滅敵人。

圖為彭德懷(左一)在朝鮮前線主持作戰會議。(資料照片)

  堅守底線 敢於鬥爭

  1950年6月25日早晨,位於朝鮮半島南北中央的三八線上,長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和摩擦發生質變,朝鮮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

  美國當局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不得幹預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部管轄之事件」的規定,立即派出武裝部隊,幹涉朝鮮內戰。在新中國未恢復合法席位、蘇聯缺席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組成侵朝「聯合國軍」的非法決議。同時派出海軍部隊侵入臺灣海峽。此時,新中國成立還未滿一年。

  1950年10月初,美軍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快速推進,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根據朝鮮勞動黨、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願,黨中央和毛澤東高瞻遠矚,科學分析參戰的利弊,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發布命令, 「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毛澤東強調:「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中國人民在美國處於頂峰之際,敢於迎接它的挑戰,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膽略,在當時恐美症流行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事實證明,中共中央的出兵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意志和決心。

  靈活機動 迎擊軟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分別從丹東、長甸河口、集安跨過鴨綠江,向朝鮮境內開進,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面對敵我裝備的極度懸殊和美軍越過三八線後的形勢,毛澤東與彭德懷在志願軍出動前的10月13、14日研究確定,志願軍入朝後,先打防禦戰再打反攻戰。可當志願軍於10月19日開始入朝後,朝鮮戰場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

  戰爭指導因勢而變。毛澤東和彭德懷多次往來電報分析形勢,決定改變原定戰役計劃以運動戰方式殲滅敵人,「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同時,中共中央和志願軍總部判斷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志願軍的出動沒有任何察覺,麥克阿瑟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不相信中國真的敢於抵抗。他部署了「聖誕節前凱旋攻勢」,斷言「在聖誕節前讓部隊班師回家」。毛澤東當時說,麥克阿瑟越狂妄、自負、好大喜功,越對我們有利。

  隨後,志願軍迅速把握戰場特點,及時抓住敵人判斷失誤和不適應我軍之夜戰、近戰及包圍迂迴作戰等弱點,發揮我軍長處,迅速在局部地區集中優勢兵力,連續行軍、作戰13個晝夜,把瘋狂進攻的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殲敵1.5萬餘人。志願軍粉碎了麥克阿瑟感恩節佔領全朝鮮、結束韓戰的狂妄企圖,取得了初戰勝利。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我軍制勝的法寶,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劣勢裝備戰勝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有力武器。歷史證明,與強敵較量,必須避其鋒芒,擊其軟肋,因勢而變,借力打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我之長處,以快速聚集的局部優勢打擊和消耗敵人,直至取得勝利。

  主動布局 扭轉戰勢

  志願軍入朝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並未使整個戰場形勢發生大的變化,志願軍在朝鮮仍未站穩腳跟。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還未被重創到被動防禦的地步,隨時都會對志願軍實施大規模進攻。

  1950年11月4日,毛澤東和彭德懷在後方和前方,同時意識到美方可能實施的強大反攻,並互致電報商議應對策略。彭德懷和志願軍總部領導研究的作戰方案顯示,志願軍準備主動布設戰場,將主力撤至第一次戰役後比較熟悉的地區休整和構築反擊陣地,誘敵深入,伏擊圍殲。這一戰略考慮,是毛澤東對志願軍入朝前確定在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建立防線思想的發展,目的是根本扭轉朝鮮戰局,掌握戰略主動。

  克拉克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邊打邊談,以打促談,使美國感到戰爭拖延下去,對自己只會帶來更多損失。他們不得不在板門店同朝中方面正式籤訂軍事停戰協定。歷史證明,與強敵較量,不能有絲毫僥倖,必須丟掉幻想,以給敵人難以承受的損失逼其走向和談。(作者為軍事科學院評估論證研究中心政治協理員)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啟示
    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 季宸  70年前,中華大地上有這樣一群「英雄兒女在戰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政府和軍方都不願提起這場戰爭,美國歷史學家將韓戰稱為「被遺忘的戰爭」。  抗美援朝的勝利意義深遠  回望那場戰爭,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抗美援朝都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影響廣泛而深遠。  第一,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保衛了新生人民政權,穩定了國內社會秩序,為新中國後續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空中較量
    曹衛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後,美國的空軍是以世界第一著稱的,擁有像「佩刀」F-86這樣的殲擊機,在二戰中參加過各種戰役的轟炸機,數量非常多。此外,還有「野馬」這樣的偵察機或者攻擊機,以及運輸機等等,可見當時美軍的空中力量非常強大。而人民空軍那個時候飛的是繳獲來的飛機,飛行員經過東北航校的短期培訓,就駕駛著蘇聯飛機和我們繳獲的飛機投入到抗美援朝戰爭中。
  • 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啟示錄
    這場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這場戰爭,為中國創造了和平的發展環境,保衛了新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安全,重新樹立起中國的大國尊嚴,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這場戰爭,留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刻證明了並將繼續證明著: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 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用溫暖色調書寫戰爭中的偉大人性
    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主創團隊代表、志願軍親歷者家屬、專家學者等共同圍繞紀錄片進行了深入研討。該片10月18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目前部分省、區、市衛視跟進播出。
  • 【鑑賞】抗美援朝戰爭紀錄片,燃!
    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為了使得更多的人銘記歷史, 我們特意搜集整理了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紀錄片!
  • 李普曼談大國的較量
    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的影響不僅局限於媒體領域,他一生中還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了美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國務和外交事件,從羅斯福到詹森的美國歷屆總統都極為重視他的立場和觀點。《無聲的較量:李普曼與冷戰》定價:38.00元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4林牧茵在《無聲的較量:李普曼與冷戰》一書中介紹了李普曼對政治與人性的觀察。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 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明天上映,電影中的這三點啟示每個孩子都該知道! | 教育光影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戰,講述的是志願軍戰士誓死捍衛交通要塞,全力渡過金剛橋的故事。(圖片來源:電影《金剛川》官方微博)《金剛川》裡,五位戰士分屬不同兵種、不同軍銜,他們所演繹的壯烈舉動,其實是抗美援朝戰爭中
  • 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票房破2億,這三條啟示告訴孩子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戰,講述的是志願軍戰士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裡,五位戰士分屬不同兵種、不同軍銜,他們所演繹的壯烈舉動,其實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該片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
  • 抗美援朝主題紀錄片「叫好又叫座」的啟示
    為歷史紀實 為民族鑄魂(光影視界)——抗美援朝主題紀錄片「叫好又叫座」的啟示核心閱讀抗美援朝主題紀錄片以宏闊的視角再現了70年前抗美援朝波瀾壯闊的歷史,深情謳歌為保家衛國英勇獻身的中華兒女,有力弘揚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21世紀的視角:抗美援朝戰爭啟示錄
    (小標題)堅決反對霸權主義  堅定維護核心利益鞠萬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4次負傷。如今在老人的書房裡,擺滿了軍事書籍和資料。鞠萬昌近照。中國被迫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此時,新中國成立僅一年,創傷未愈、百廢待興,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然而,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畏強敵,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什麼
    韓戰不應該打,抗美援朝戰爭卻不能不打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但「韓戰」和「抗美援朝戰爭」是兩個有聯繫卻有區別的概念。韓戰是世界上對朝鮮半島上發生的那場國際局部戰爭的稱呼,抗美援朝戰爭則是中國對自身參加韓戰的定義。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在第一、二、三次戰役的戰略進攻和第四次戰役的積極防禦過程中,在中朝軍隊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的反覆較量中,毛澤東對韓戰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他對抗美援朝戰爭總的指導方針,概括為「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並在第五次戰役中,形成了「零敲牛皮糖」的作戰方針。   在第二次戰役勝利結束後,有些人的頭腦裡速勝思想有所生長。對朝鮮戰局的發展前途應當怎樣估量?
  • 偉大的抗美援朝 第二集 較量
    偉大的抗美援朝 第二集 較量 2020-10-18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他有著高人一籌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但是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對他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這是在一個新的戰場上——國外戰場,同一個新的敵人——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軍隊作戰。怎樣取得勝利,這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總結新的經驗。毛澤東在指導第一次戰役中提出的戰略和戰役的指導思想,對於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以及以後幾次戰役的勝利,意義重大。
  • 【地評線】映象網評:回望抗美援朝戰爭:為和平而戰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在中朝邊境爆發;1952年10月1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邱少雲在上甘嶺英勇犧牲,年僅26歲;198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寫到「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而今天,抗美援朝戰爭的70周年,當我們站在新時代回望這段歷史,又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和力量
  • 70年前這場出徵,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紀念大會上,習近平揭示這些歷史啟示 在10月23日的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總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和巨大貢獻,也精闢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啟示。
  • 抗美援朝70周年|徐焰: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基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致敬最可愛的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專家縱橫談(8)【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基文/徐焰●經過這場戰爭,中國陸軍有光榮傳統的步兵學會了打現代化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部隊在夜間猛烈射擊敵機。(資料圖片)「一窮二白」仍敢於同美較量1992年,俄羅斯將蘇聯有關韓戰的檔案解密並出售複印件給美國。
  • 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上映,電影中的這三點啟示每個孩子都該知道! | 親子悅Look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有一系列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陸續上映。這些電影不僅會給影迷,帶來心靈的震撼和視覺的享受,其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犧牲精神,也會為每位觀眾帶來收穫和啟示。今天小博給大家推薦最近上映的《金剛川》。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密碼
    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和具體指導下,志願軍在此後的歷次戰役和戰鬥中靈活機動,充分發揮志願軍的優勢和特長,最終贏得了戰爭勝利。1950年11月初,在雲山戰鬥中,志願軍第3 9軍重創美軍騎兵第1師,殲滅南朝鮮第1師第1 5團大部,斃傷俘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取得了志願軍與美軍第一次較量的勝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50年1 2月,在長津湖戰役中,面對零下30多攝氏度的極寒天氣,志願軍第9兵團毫不退縮,有3個連隊的指戰員全部凍死,犧牲時仍保持戰鬥隊形,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