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即將到來!
不少街坊最近正忙於選購揮春
但貼揮春的講究,
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春聯也作揮春、門聯、福貼,粵語地區稱揮春,臺語稱春仔。
現在,小編就帶您們了解一下春聯的來源吧!
春聯起源於「桃符」,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貼春聯是我們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家家門口都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元日》裡的詩句,描繪的是新年第一天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家家都換上了新的春聯,代表著新一年新的氣象。
雖然現在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心卻早已止不住地嚮往…不管到什麼年代,過春節都是我們華人最重要的節日,喜慶而隆重,當然最具儀式感的莫過於貼春聯、貼"福」字!!
一幅春聯蘊含著大學問,貼春聯其實有很多講究,貼錯了可要被人笑話,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貼春聯的講究。
民間有一種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舊春聯撕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
貼春聯最佳時間是在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春聯區分上下聯的關鍵在最後一個字,上聯最後一個字應該是仄聲(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給人的感覺是話還沒有說完;下聯則是平聲(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給人的感覺是話已說完,這樣的春聯韻律會比較工整。
上下聯的位置:貼春聯時上下聯的位置是由橫批內容決定,如果橫批為:「順風帆一」,春聯的上聯應該貼右,下聯貼左;如果橫批為:「一帆風順」,春聯的上聯貼左,下聯貼右。
大門的「福」字必須正貼,這是一家人進出的地方,所以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必須是正貼,象徵「迎福」和「納福」之意。
倒貼「福」字可在室內的一些地方,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諧音字「到」,倒貼「福」字也是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築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現在的住房大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
在貼春聯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把家裡每扇門上都貼上春聯,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春聯的總數應該為單數,再進一步解釋是上下聯加橫批算一幅春聯,對聯的總數要為單數才吉祥。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手寫體」春聯開始漸行漸遠,印刷春聯的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印刷體春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那些陳詞濫調極大降低了的我們的文化品位。
建議一家人可一起來完成」手寫春聯「,可極大增強全家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或者請認識的書法家、教師朋友幫忙書寫,最好不要去購買」印刷春聯「。
希望您們看完這篇文章後可以學習到正確貼春聯的姿勢~
新的一年
「水鄉杏壇」預祝廣大市民
豬年大吉
豬事如意
身體健康
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