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 今兒個「姑爺節」,天津人有這麼多講究!

2021-02-28 天津廣播

大年初二,幽默的天津人創造了一個雅號:姑爺節。這是歲時民俗的當代收穫。新中國提倡男女平等,奶奶家、姥姥家都要拜年也是人之常情,那時沒有「黃金周」長假期,人們不約而同,形成夫妻倆帶著孩子初二回娘家的普遍習慣。民間老話,「姑爺是門前貴客」,「一個姑爺半拉兒」,既講待遇,也講義務和擔當。

「姑爺節」之稱,有戲謔更有疼愛,親情融融,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其實,「姑爺節」這樣的叫法,大約起於上世紀90年代初,和「黃大發」同一時間在津城興起。津城報紙上當時出現了「姑爺節」的叫法,還配了張圖:一輛玻璃上面貼了幾對吊錢的「黃大發」停在那兒,等著雙手拎滿禮盒的姑爺上車。後來相關的報導越來越多,提倡這種夫妻雙方回娘家的行為,逐漸形成了習俗。

天津人好面子,講究禮尚往來。這一天,姑爺們不管多忙,都要提著點心盒子帶著妻子兒女去嶽父嶽母家過節。姑爺行如此「大禮」,丈母娘自然也得有所表示。就算家境一般,也得由丈母娘挑頭兒,中午全家一塊兒下個館子。所以,每逢大年初二早晨,天津街頭便會出現類似景象——丈夫雙手拎著各式各樣的禮品,妻子帶著孩子,一家子奔赴女方家。而到了飯點兒,飯館酒店家家爆滿。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過去天津一般講究初二這天得吃頓撈麵。

每逢喜事,天津人總是離不開面。天津話說「長接短送」,所以一般送人吃餃子,迎接則是吃麵條。大年初二按照習俗講,媳婦回娘家,姑爺算貴賓,作為座上賓,隆重的接待,那便是吃麵條了,慢慢形成了這種習俗。

撈麵席高端顯赫用料名貴講究,但平常百姓日常吃就略顯奢侈,於是平民化的四碟撈麵就走進了千家萬戶,並且一直延續至今。按照天津人的習俗,大年初二一定要擺上獨特的「四碟撈麵」。

「四碟」指的是一碟海鮮菜、一碟酸甜口的菜、一碟炒雞蛋和一碟菜碼。一般來說,這四碟撈麵包括鮮美的清炒蝦仁、鮮軟的炒雞蛋、鮮香的肉絲炒香乾、酸甜的糖醋麵筋絲。


菜碼是「四碟撈麵」重要的一個環節。天津衛吃撈麵講究菜碼必須齊全,尤其注重時鮮蔬菜相佐,土豆絲、洋白菜絲、小水蘿蔔、蒜苗、菠菜、綠豆芽、胡蘿蔔絲、白菜絲、黃瓜絲、豆角絲、韭黃等要搶鮮吃,而且還要配上煮青豆、煮黃豆……在天津人看來,這樣待客,才夠「檔次」。


盛面時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只需盛一碗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面,因為澆上滷子,加上炒菜再配上菜碼,就變成了「冒尖」的滿滿一碗了。

大年初二,津沽民俗敬財神。《天津過年歌》中有這樣的記載:「初一晚,早安眠,後半夜,炮火連天,原來財神要過年。睡夢間,只聽得有人喊。半夜叫門,明目張胆,進柴進水闖進了院,高聲說拜年。財神向來吾不敬,吾家與財神亦沒有緣。倒有捶門大戶的來要錢。吾卻像財神一般,真是奇談。」這段歌謠反映了一個窮人對迎財神的煩惱與憂愁。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老城裡,每逢大年初二,一大早就能聽到挑水師傅喊:「進財水了!」肩上擔著筲,手裡拎著柴——「柴」和「財」有同音之誼,符合正月盛行的吉祥話模式。民間以水主財,在祀財神的日子「進財水」,又有柴的諧音烘託,多種意趣疊加,是為財源滾滾的祝禱。

這些習俗,以敬天法祖的傳統文化,充填民眾關於「年」這一歲時節點的情感空間和想像空間。時光遷移,儘管年俗有了變化,但「年」所撐起情感的想像的空間,與春節同在。

相關焦點

  • 今天姑爺節,別回娘家啦!
    在天津,大年初二與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五、正月十五比肩齊名,是春節中重要的年俗節日之一。 全國不少地方都有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但稱「姑爺節」的,咱天津「獨一份」。
  • 年俗 | 你知道嗎?今天又是「姑爺節」!
    天津人都知道大年初二「姑爺節」但你知不知道正月十一也是
  • 天津人的撈麵情結
    天津人和面的緣分就十分深厚。常有老人戲言:「天津人未出娘胎就吃了幾頓撈麵了。」天津人逢喜事,娶媳婦、出門子、過生日、聘閨女、喬遷新居都會吃撈麵。在機器壓制麵條出現以前,天津的主婦還是自己擀麵條。天津人每逢喜壽大事就愛吃撈麵,特別是大年初二迎接姑爺款待女婿時,一定要擺上一桌配四碟菜的打滷面。「四碟」指的是一碟海鮮菜、一碟酸甜口的菜、一碟炒雞蛋和一碟菜碼。
  • 年關話年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洗福祿,有多少人還在堅持
    在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民俗諺語就有「二十七宰公雞」的說法,今兒個咱們就說說這老年間臘月二十七都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要加上「老年間」呢?眾所周知,在中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講究個過年的熱鬧氣氛,過了小年兒每天都有要忙活的事情。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這二十七就該宰公雞了,有些地方也叫殺年雞。
  • 天津人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大年初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最講究的是全家大團圓,中國有句老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圖的就是在新年裡合家歡聚,幸福美滿。為有效降低因人員流動、聚集等導致的疫情傳播風險,今年有不少小夥伴選擇留在天津過年,品味一番不一樣的津味春節,相信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
  • 假期8天隨了9份禮,天津人結婚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新郎家大門前要張貼大紅燙金的雙喜字兩對意味著家裡多添了一口人把媳婦娶進門結婚吃麵有講究男方女方會各自在中午請親戚朋友鄰居吃喜面圖個喜慶吉利喜面也是有講究的三鮮滷裡面要有豬肉片、蝦仁、炒雞蛋>不能沾地和親戚朋友拍完照後新郎要背著或者抱著新娘上婚車隨後女方的親戚朋友跟著男方就到了酒店入座準備結婚典禮典禮有講究一般整個喜宴中女方會換三到五套衣服一生就這麼一次當然要被拍攝地美美的啦我們要說結婚典禮了
  • 祝福| 咱天津人過生日,就是這麼講究!
    祝福 | 咱天津人過生日,就是這麼講究!月31日2021年1月1日在天津鼓樓商業街還將上演多場「鼓樓津聲」系列活動隋朝(581-618年)京杭大運河開通後,天津成為運河北端連接漕運和海運的重要節點,自然成了水路運輸的重要樞紐,在中國南北方經濟的交流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唐朝(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今三岔河口一帶),元朝(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 大年初三,天津人必須吃合子!
    那您知道,為嘛天津人大年初三一定要烙合子?除了吃合子,初三還有哪些老例兒嗎?今兒正趕上正日子,咱好好聊聊這事。正月初三,俗稱「赤狗日」。除此之外,初三最重要的一個年俗,就是吃合子,所謂合子,就是把兩張餃子皮捏在一起,中間填餡的一種吃食。不過,很多人誤認為「合子」是下圖這種東西,其實不太準確。
  • 年俗 | 大年初二回娘家
    過去都比較窮,講究卻特別多,閨女回娘家是必須中午前回家,太陽落山前走的,帶的禮物也很講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雞是必須帶著的,但是娘家卻往往不會留,因為雞音同「飢」。  老丈人健在的,必須帶酒,不管會喝不會喝都必須準備。  剛結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門,買的禮品有六斤肉、六斤魚、六個饅頭、六盒點心等總共六個六,湊起一個六六大順。
  • 天津爺們兒的16個特點!第一條我就躺槍了!
    為嘛天津的爺們兒這麼「暢銷海內外」呢?今天小編給您泯泯「天津爺們兒的標誌性特點」還沒媳婦兒的,趕緊拿本記!尋(xín)思嘛呢!天津人到底有多哏兒呢哈哈,天津作為曲藝之鄉各種會逗人開心,不論是朋友還是戀人估計能笑得家裡白牆都是皺紋
  • 千萬別跟天津人吃飯
    「喲,來了,今兒吃點嘛?」「卷圈,魚豆腐,再來個雞排!」「好嘞,小菜都要吧?番茄醬來點兒?辣子要不要啊?」.對於天津人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卷不進去的,吃上一個月也不會重樣。或炸得焦脆,或鹹香多汁,統統被這軟乎的大餅裹住,一嘴下去,幾層口感疊加湧來,真是對味蕾的極致犒賞。
  • 這就是天津人
    天津人愛吃,這大伙兒都知道但您了有沒有注意到,這其中天津人對於兩樣食物最為喜愛餃子和麵條
  • 婚禮結束後,新娘姑爺回門誰去接應,有什麼講究?婚嫁習俗
    回門宴也是婚禮習俗之一,新娘出嫁後1到3天,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回門宴是為女兒姑爺回門舉辦的宴席,那么女兒姑爺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一般安排什麼人去接應呢?有什麼講究呢?這樣新娘會有歸屬感,不會覺得自己孤獨。3、也有的地方是姑爺跟女兒回門那天早起準備好回門禮物,小兩口一起回家,到了娘家後由自己的親姐妹來接應,也是可以的。
  • 天津人的年味,都是津味素給的!
    @初名餃子至於口味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行調整,醬豆腐放得多一些味道會重,但是麻醬不要太多,放多了就會發苦味。@市井覓食記「津味兒素」帶給天津人的更是一種團圓的「儀式感」。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剁餡兒、調餡、和面、揪劑子、擀麵皮、煮餃子……一年也就這麼一次。
  • 郭德綱口中的天津四碟打滷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聽起來就很有食慾
    喜壽麵天津人講究吃,更有「到嘛時,吃嘛東西」的說道,除了每逢喜壽宴席和大年初二的姑爺節要吃麵條,出遠門回家也是要吃麵的,平時不知道想吃什麼的時候也會打上一鍋滷兒。好吃,順口,好消化,圖省事兒都天津人用來形容撈麵的。
  • 天津人的命,全是撈麵給的!
    但這個事情在天津人身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一碗麵條下肚,天津人哪裡還知道「苦」是什麼滋味。無論天兒多熱,當那碗滿是滷子與菜碼的麵條,穿舌過喉在身體內長驅直入時,整個夏天就變得無比熨貼。畢竟,這一碗,別處難尋。也沒有什麼能比一碗麵條更讓人心情舒暢了。
  • 央視《2021年元宵晚會》今兒正月十五,老北京除了吃元宵,還有這麼多講究!
    他的女兒通知人間,有個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掛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天兵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 一盤餃子,餵飽了天津人的胃!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逢年過節吃餃子這是每個北方人從小就接受的家庭教育小夥伴們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傳說在東漢時期,張仲景在行醫回家的路上,看到老百姓耳朵因為寒冷被凍壞了,於是張仲景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用羊肉、辣椒等祛寒食材做成餃子,分給老百姓吃餃子
  • 對不起,不要愛上天津人......
    如果外地朋友有個天津對象,親戚朋友都會羨慕的說:誒呦,天津人,有錢啊!家裡五六套房,四五輛車吧~天津人有責任心但沒什麼野心,不喜歡爾虞我詐的鬥心眼兒,就愛享受生活,如果您只是抱著某種目的才和天津人戀愛,大拿奉勸您還是放棄吧!和天津人談過戀愛後,您會發現,天津人一張嘴能侃,能逗,還能氣人,讓您又愛又無奈。在天津人的戀愛中,愛您就是損您。
  • 節氣| 今天夏至,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夏至習俗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夏至成為晝夜變化的界限民間因此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而對於愛吃麵的天津人來說撈麵天津人吃麵愛就蒜,不管吃什麼滷都能提味不少。而最常見的,那自然是三鮮滷。木耳黃花菜香菇泡發,雞蛋炒散,蝦仁洗淨,香乾麵筋豬肉切條,這些食材都可根據情況調整。炸醬麵也不是老北京的專利,天津人的炸醬用得是面醬,可以放入肉丁或者炒熟的雞蛋,吃起來帶點甜口。還有西紅柿雞蛋滷,夏天吃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