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帥哥憋不住,蹲在路旁大便,旅行者腹瀉咋這麼厲害?

2020-12-23 關你健康

#秋天會養生健康不踩坑#

被拍了,頭上罩著黑色塑膠袋,蹲在高速路旁解決問題,被監控逮到,還要罰款。平時斯文的帥哥,咋就這麼不爭氣?跨入成年人行列那麼多年,咋就管不住自己的大便,羞紅著臉與精神文明較勁呢?為何在家一切正常,剛踏上愉快的旅途,就開始鬧肚子?咱們現在來會診。

有些人,平時自覺腸胃功能正常。但是,只要出門旅行,就會遇到尷尬。趕到景區,停車後的第1件事,就是直奔洗手間。裡急後重,拎著褲子小跑,感覺跑得慢點,就會拉到褲子裡。老百姓把這種到陌生地方就鬧肚子的事兒,叫水土不服。在現代醫學中,這種毛病,有個專屬名稱,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簡稱TD。

旅行者腹瀉,是指旅途中或到達目的地後,每24小時出現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大便,而且至少伴有腹部絞痛、裡急後重、噁心、嘔吐、發熱、大便緊迫感等症狀中的至少1種。咱們提到的那位帥哥就屬於這類情況,根據描述,帥哥感覺肚子痛,忍不住,剛做完掩護措施蹲下,就噴出了液體狀糞便。這是典型的旅行者腹瀉表現。

旅行者腹瀉,除了發生在旅途中以外,還將那些返回家中10天內發生的腹瀉,也納入到診斷範疇之內。這種腹瀉有個特點,通常多見於那些從較為富裕的地方,到相對落後或貧窮地方的旅行者中,發生率可以達到40%到60%。因此,說這種疾病是水土不服,似乎有點道理。從全球視野來看,發生旅行者腹瀉的高風險地區分別是南亞和東南亞,以及非洲。

旅行者腹瀉,屬於感染性疾病,多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都可以引起症狀。當病原體侵入腸黏膜時,會帶來血便或發熱,或者進展為痢疾。旅行者腹瀉如果沒有進行恰當的治療,平均病程大約為4到5天,約3%的病例會在1天內出現10次以上未成形大便;12%到46%的患者,可出現短期失禁。這種疾病,還會引起長期併發症,主要是感染後腸道易激症候群。因此,那位帥哥,如果邊拉邊玩,返程途中,可能還會遭遇路邊緊急狀態,或者備好尿不溼,拉在車裡。

旅行者腹瀉,最常見的病因是大腸桿菌感染,諾如病毒感染也較常見;汙染的食物和水,是主要感染途徑。此外,正在服用抑酸胃藥的人,發生感染的風險更高。多數旅行者腹瀉,具有自限性,但是,溫暖天氣時發生的腹瀉,容易造成脫水。因此,應對旅行者腹瀉的首要措施是補充液體,大量飲水,如果有條件,可以喝口服補液鹽,預防電解質紊亂。患者也可以使用非處方的止瀉藥,但是,不宜盲目服用抗生素,防止帶來耐藥菌定植風險。有關研究指出,發生這類定植的風險超過20%,持續時間可能會達到6個月。如果腹瀉伴隨高燒或血便,以及嚴重脫水者,則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旅行者腹瀉,基本的措施是注意食物和飲用水的衛生。食物經過100攝氏度以上溫度煮透,可以殺滅多數細菌和病毒,因此,旅行時攜帶的食物,需要充分煮透。旅行途中,注意用餐衛生,吃東西前認真洗手,最好攜帶有皮的水果及密封瓶裝飲用水,喝水時最好用吸管。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細節,是那些小攤上的調味品,那是最容易受到汙染的東西,最好避免食用。好啦,祝大家旅途快樂,也希望那位帥哥儘快康復,不要再給自己和值班的同志們添亂啦。據了解,旅行者腹瀉,不算工傷,也不是減免隨地大小便罰款的理由。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焦點

  • 憋不住大便,或是疾病暗示,3個警報,別不以為然
    若近期大便習慣不僅改變了,而且自己經常感覺憋不住大便,便意來的波濤洶湧,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警惕:腸易激症候群。這是一種青中年人群高發的常見疾病,特別是20~50歲之間的人尤為多見,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 旅行者腹瀉細菌結構首解密,防治謹記這幾點
    旅行者腹瀉給很多人帶來不便,這種疾病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它會導致水樣腹瀉,還可能會導致嬰兒或其他弱勢群體出現危及生命的脫水。每年有超過10億的病例,數十萬人的死亡可歸因於這種細菌疾病。
  • 寶寶腹瀉必須吃腹瀉奶粉嗎?寶寶大便有次數規律!
    (4)轉奶:部分寶寶腸道能力較弱,在轉奶過程中也容易引起腹瀉。因此,要堅持科學的轉奶方法,注意循序漸進。如果轉奶後腹瀉嚴重,可以換回原來的奶粉,待寶寶腸胃恢復正常後,再重新轉奶。由此可見,寶寶腹瀉就吃腹瀉奶粉不是對等的關係。
  • 狗狗腹瀉化驗大便沒用?通過便常規可以快速找到腹瀉原因
    狗狗拉肚子,主人帶它到寵物醫院,寵物醫生讓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化驗個便常規,很多主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狗狗拉肚子給它吃治拉肚子的藥,或者是打止瀉針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化驗大便呢,尤其是對於一些已經給狗狗打過疫苗的主人,對這種做法更不理解,因為他們認為狗狗已經打過疫苗了,不會再「翻腸子」了,所以化驗狗狗便便完全是浪費錢。
  • 兒科專家崔玉濤:孩子大便偏稀就是腹瀉嗎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大便偏稀就認為孩子是腹瀉了,其實不一定。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症。「變稀」和「增多」是腹瀉的特點。狀況。 很多母乳餵養兒大便偏稀,次數相對多,但不一定是腹瀉。母乳餵養的正常嬰兒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
  • 嬰兒大便頻繁屬於正常情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要小心可能是腹瀉
    朋友家的孩子過了一歲每天的大便不成形,並且次數偏多,每天在3次左右,特別容易腹瀉,有時候吃了水果都會腹瀉。本來以為是孩子體質問題,有一次去婦幼看病就隨口問了醫生幾句,醫生讓化驗大便,才發現孩子是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開了四聯菌吃了之後孩子大便開始成型,並且每天變為一次。
  • 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大便問題」,憋著憋著憋出毛病
    網友「優木子」是一位二胎媽媽,參與「升學寶」的微信調查後,第一反應就是決定重視大寶和二寶的「大便問題」。她家小寶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從24個月上託班到現在,從沒在幼兒園拉過大便,但內褲上偶爾會有一丁點大便痕跡。「如今想想,應該是想拉又憋回去了吧!」這位媽媽猜想。
  • 醫護人員蹲在路旁急哭,原因讓人心疼
    近日一名醫護人員蹲在路旁哭泣的視頻登上熱搜事情發生在11日四川成都郫都區這名醫護人員負責核酸檢測點後勤物資保障工作中午她為同事們訂了飯但因同事穿著防護服在工作沒能接聽她的電話她蹲在路旁急到哭泣「我太著急了
  • 寶寶為什麼出現母乳性腹瀉?媽媽們要如何分辨?
    今天,我們談到的內容是有關小寶寶的母乳性腹瀉的話題。 有媽媽提問:「我是不是奶不好呀?孩子 2 個多月了,總睡不好,他的大便有時黃,有時綠,裡面有奶瓣和水,一天拉好多次。腸子總是咕嚕嚕地,放屁又響又臭,經常一個屁就把屎帶出老遠,小孩拉的時候還會哭。腸胃不好特別影響睡眠。
  • 蹲大便突然起來,眼冒金星,低血糖了?其實是這幾個原因在作怪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蹲大便後起身總感覺頭暈乎乎的,眼前還冒星星,但是過幾秒鐘也就消失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發生低血糖了或者自己是不是得病了血壓也不正常了,於是乎就各種懷疑。
  • 從大便形狀看腸道健康:對照5個特點,排除疾病可能
    第三類到第四類則是理想的大便形狀。第五類到第七類則代表人體可能有腹瀉的狀況。健康大便具備的5個特點:我們分析了大便的形狀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出大便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健康的糞便一般具有五種特點:首先是排便順暢速度快,沒有便秘阻隔,也不會有腹瀉的痛感。我們可以在平時觀察一下自己的排便速度。如果是在比較短的兩三分鐘內排洩出來,並且非常順暢,沒有特別的粗糲感和不通,那就說明腸道蠕動健康。其次是糞便的顏色呈現黃褐色。
  • 春季娃容易腹瀉?如何判斷?需要兩個必備條件!
    不過在講『寶寶腹瀉如何護理』前,我想先說下正確判斷娃腹瀉的方法,有時候並不是寶寶「拉稀」就是腹瀉哦! 一般寶寶正常大便次數為1天1-2次,而拉肚子的寶寶一天大便次數少則5次,多則會達到十幾次。 所以,判定非純母乳的寶寶拉肚子需要兩個必備條件: 大便的次數比以往頻率高很多; 大便的樣狀是不成型的水便。
  • 90%的孩子從來不在幼兒園大便,背後原因竟然是......
    昨天有寶媽留言說:「她家孩子幼兒園開學一個星期了,各方面適應得都不錯,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問他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孩子就說不想。想問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本以為孩子吃喝拉撒是件很隨意的事情,有了娃才發現事事都是坎兒。
  • 45歲男性病人腹瀉,15小時後面臨大搶救
    他蹲在馬桶上,心中嘀咕著:「現在的身體怎麼這麼差,剛吃了點西瓜,就開始拉肚子?」下夜班後的老張,因為口渴難耐,便吃了一些冰箱中的西瓜。吃起來口感不錯,但沒有想到西瓜還沒有消化掉,自己便開始要肚子痛拉肚子了。
  • 屁憋著不放,為什麼憋一會屁就沒了?
    對於屁少的人來說,偶爾產生個屁,憋住就憋住了,不會感覺特別難受,但是對於屁多的人來說,他們會頻繁的產生屁意,憋住一個屁,要不了多久又會產生新的屁,這樣一直憋屁憋得自己難受不說,偶爾還會出現憋不住的尷尬情況。頻繁放屁,屁多會讓人尷尬到底其次,屁多往往還預示著身體出現問題了,要引起重視。屁多,預示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人每天都會放屁,正常情況下,人每天會放5—15個屁。
  • 大便稀 大便稀但不是拉肚子
    大便稀寶寶的糞便是判斷他們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家長們都會特別關注他們的糞便,以便了解新生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如果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第一,家長應及時將寶寶的大便送檢:平時最好在家中備上一個醫院化驗便常規使用的便盒,最好不要刮取尿不溼上的大便,留取大便後最好在半小時以內送檢。為及時有效,家長可以選擇將標本送附近醫院化驗。第二,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大便化驗可見白細胞,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最好使用抗生素,而且應該在大便常規化驗三次陰性後才能停藥,不要過早停藥。
  • 大便有泡沫是怎麼回事 小孩大便有泡沫是怎麼回事
    即使是這麼酷熱的天氣,開空調也要注意這兩個部位的保暖.第三是三個月的寶寶可以適當添加輔食。以前的傳統觀點是6個月前純母乳餵養對寶寶好,可是現在的觀點是媽媽的乳汁過了4個月各方面的營養已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要適當添加輔食。但是注意的是輔食畢竟是輔食,還是要以乳汁作為主要的糧食。
  • 別寶寶大便一現奶瓣,就當腹瀉治!小心越治越嚴重!
    粉哥導讀:有很多會員在《奶粉智庫》後臺問有關寶寶大便中帶奶瓣的問題,他們很擔心寶寶是否生病了。由於出現奶瓣的原因很多,每個寶寶的情況也不一樣,特以此文總結一番!歡迎圍觀!對寶寶大便敏感者,謹慎觀圖哈。作者:羅玄(高級營養師) 主播:茱莉投稿:2216295723@qq.com寶寶理想的大便是金黃色條形大便,俗稱「黃金便」。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為金黃色軟膏狀,4-6個月前可能還不成型,有的為黃色帶顆粒糊狀或粘稠狀。吃奶粉的寶寶大便為淡黃色或者土黃色軟便,或帶不均勻顆粒,較純母乳餵養的大便幹。
  • 令7億人「如坐針氈」的難言之隱,這3個蹲廁所的壞習慣要注意
    血痔者,大便清血,隨大便汙衣。"這些習慣容易得痔瘡其實談到這裡我們已經能知道,痔瘡的發生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息息相關,下面就列舉了3個容易得痔瘡的壞習慣,希望大家能有意識的預防和避免痔瘡的發生。久蹲坑:蹲廁所的時候玩手機增加排便時間,會使大腦對排便的傳導受到幹擾,從而使得排便時間延長,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習慣性便秘。
  • 腹瀉補充媽咪愛,調節腸道菌群康復快
    進入冬季後,腹瀉患兒逐漸增多。作為一種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其主要原因則是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的功能還不是非常健全,外界因素稍有影響,就非常容易出現腹瀉。而冬季腹瀉,除了飲食、受涼等原因,輪狀、諾如病毒也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罪魁禍首之一。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有著不同的症狀,掌握好病症特點,能夠有利於更好的護理。只有做到對症處理,才能有效的解決孩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