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道地藥材玄參和前胡生產技術
何伯偉等
1.玄參
浙江省是玄參道地主產區,主產於磐安等地。目前全省種植面積0.86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每畝單產350千克左右,總產量0.3萬噸。「磐安玄參」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1) 產地要求 喜溫溼、肥沃的沙質壤土,忌重茬,需採取輪作措施,宜與禾本科等作物輪作2~3年;選擇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不宜選擇粘土或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砂土,不宜選與白朮及豆科、茄科等易發白絹病的作物輪作的田塊。
(2) 技術要點 ①播種。選擇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的浙玄1號良種。秋末冬初玄參收穫時,選擇無病害、粗壯、側芽少、長2~4釐米的白色子芽,剔除芽頭呈紅紫色、青色的子芽及芽鱗開裂(開花芽)、細小和帶病的子芽。栽種以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為宜。每穴放種栽1個,覆土時使種栽芽頭向上,齊頭不開尾,土層高出芽頭3釐米為宜。②管理。摘花萼,當玄參抽萼開花時,應選晴天,及時將花萼剪除,併集中銷毀。宜使用腐熟農家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草木灰,限量使用化肥,實行配方施肥,結合施肥中耕除草。四周開好排水溝,防漬害;防治好白絹病、葉枯病、黑點球象、金龜子、小地老虎等。③採收與加工。秋末冬初,當玄參地上莖葉枯萎時,割去莖杆,選晴天採挖,切下塊根,將塊根運回室內加工。先將塊根白天攤曬,經常翻動,夜晚收攏堆積,使其「發汗」,反覆堆積攤曬至5~6成幹時,再集中堆積5~7 天,等塊根內部全部變黑,再進行翻曬,直至全乾。遇陰雨天氣,可用火烘乾,保持溫度40~50℃。在烘烤時應適時翻動。烘至 5~6成幹時,取出堆積「發汗」,上面可用草或薄膜蓋嚴,至塊根內部變黑後再用文火烘至全乾。本品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
2.前胡
浙江省的淳安、麗水等地是前胡傳統道地產區。目前全省種植面積約 1.3 萬畝,畝產 300~400 千克,年產量 2 千餘噸,佔全國的 60%左右。「淳安白花前胡」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
(1) 產地要求 選擇海拔100~1 000米、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向陽坡地,以石灰巖土壤為宜,也可選擇在疏林下套種。排水不良易爛根,質地黏重的黃泥土和乾燥瘠薄的河沙土不宜栽種。
(2) 技術要點 ①播種。採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冬播時間在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下旬,春播在3月上旬。採用穴播或條播,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然後用竹掃帚輕輕掃平,畝用種量2~3千克。夏天高溫乾旱時需常澆水,當幼苗長到3~5釐米高時,間苗,拔除過密和過細的前胡苗。②管理。3月底4月初,當前胡植株長到20~30釐米高、花莖形成時,結合第一遍中耕除草,除保留基生葉外,從基部折斷花莖、打頂。對一年生生長過於旺盛的植株,可在 6 月中旬折枝打頂。基肥和追肥以有機肥為主,推廣無菸草木灰技術,幼苗期至7月底不宜追肥,以免造成植株提前抽苔開花,當根部木質化時可施追肥2次,第一次在8月上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次畝施複合肥15千克。冬季在根莖上面覆蓋土壤或廄肥,防止凍害發生。防治好蚜蟲、黃刺蛾、蠐螬、白草蚧履、根腐病、白粉病等。③採收和加工。於霜降後植株枯萎時至第二年春分前採收。採收時全株挖起,抖去泥土,去除葉莖,曬乾或低溫烘乾。制幹中,鬚根乾燥而主根未乾時,應及時除去鬚根後再乾燥至全乾,含水量≤12.0%。加工後的成品前胡藥材宜用淨麻(布)袋裝,並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貯藏環境應整潔乾燥,且應定期檢查,發現吸潮、返軟時,應及時晾曬乾燥處理。